防皱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95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防皱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皱鞋,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开设有供脚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脚底面接触的抵触层,所述抵触层与凹槽之间呈间隙结构设置,所述抵触层端面与凹槽底面相对,所述抵触层与凹槽之间设有与抵触层和凹槽分别抵触的弹簧,实现了脚部在行走时,脚背的弯曲可在凹槽所提供的空隙里完成,从而减少了脚背弯曲对鞋面的影响,鞋面不易起皱,当脚部大部分离开地面时,弹簧自身的弹力使抵触层位置复原,避免因鞋空隙过大使脚部脱离鞋,弹簧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减震功能,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弹力亦能推动脚部,起到助动的功能。
【专利说明】防皱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皱鞋。

【背景技术】
[0002]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气候的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于是就出现了鞋: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鞋。目前,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大部分的鞋表面部分的制作为一张整体材料。由于人体构造的使然,脚部在行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弯曲,这样的运动方式会使鞋表面的材料产生褶皱、变形,甚至破损,影响美观和鞋的使用寿命。而优质的材料虽然能够减缓鞋表面材质的起皱程度与变形损坏,但是这样又不可避免的加大了鞋制作的成本,有碍其市场竞争力。
[0003]目前,市场上的申请号为2007201008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皱皮鞋,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的鞋帮中间设置为两层,其中里层为弹性布料,外层为防水层,所述的弹性布料与鞋帮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固定连接,防水层设置在弹性布料的上面,并于鞋帮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与鞋底相连接,该结构通过鞋面设置软性材料来减缓鞋面的折皱变形,需要对鞋面进行切割加工和缝合,工艺要求相对较高,制作复杂,且鞋面使用时间久后,软性材料与鞋面相连处依旧会产生皱纹,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破坏鞋面且鞋面难以起皱的防皱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皱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开设有供脚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脚底面接触的抵触层,所述抵触层与凹槽底面呈平行结构设置,所述抵触层与凹槽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部穿戴防皱鞋时,因人体重力,使弹性件变形,脚底面靠近凹槽底面,脚背与鞋内留有间隙,当脚抬起需完成行走动作时,脚底先抬起,脚背弯曲,所留的间隙便为此过程提供完成所需的空间,脚背弯曲对鞋面的影响减少,从而达到了防皱鞋对鞋面防皱的目的,当脚部完成行走动作时,鞋底大部分离开地面,弹性件自身的弹力使抵触层位置复原,避免因鞋内空隙过大使脚脱离鞋,弹性件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减震功能,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弹性件的弹力亦能推动脚部,起到助动的功能。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触层由若干抵触片抵触相连构成平面结构,所述抵触片均抵触连接有弹性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抵触层可时刻与脚底部保持贴合,时刻保持抵触层与脚底的抵触,避免鞋内间隙过大,脚部抬起时造成鞋的松脱,人体脚部弯曲结构复杂,多片抵触片构成抵触层后,依据脚底的变形形状,分别贴合脚底,可适应脚部复杂的曲面,增加脚部的舒适程度。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触片之间铰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片之间铰接,使抵触片之间可相互转动,避免抵触片因脚部运动发生不同程度的纵向形变而使相互之间卡合造成错位,并且避免抵触片之间相互错位后对脚底的摩擦,增加鞋底穿戴的舒适性。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触层靠近脚后跟部分设有横截面呈弯曲结构的弯曲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应人体脚跟的弯曲面,脚部使用鞋行走时,脚后跟可以卡合抵触层的弯曲处,减少脚部与上底面的相对滑动,使人行走更舒适,符合人体工学。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面沿凹槽边缘环设有用于防止脚部滑出的抵触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鞋底与鞋面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使脚趾、脚跟及脚部边缘分别接触抵触层,弥补上底面开设凹槽后鞋体尺码较大的问题,避免因开设凹槽,脚趾和脚跟不能抵触鞋内部,脚部易发生滑脱。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脚部在行走时,脚背的弯曲可在凹槽所提供的空隙里完成,从而减少了脚背弯曲对鞋面的影响,鞋面不易起皱,当脚部大部分离开地面时,弹簧自身的弹力使抵触层位置复原,避免因鞋空隙过大使脚部脱离鞋,弹簧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减震功能,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弹力亦能推动脚部,起到助动的功倉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防皱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1、鞋底;11、上底面;111、凹槽;12、下底面;2、抵触层;3、抵触层;31、
连接部;32、弯曲部;33、抵触片;4、弹黃;5、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对本实用防皱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防皱鞋,包括鞋面5和鞋底1,所述鞋底I包括上底面11和下底面12,所述上底面11开设有供脚部放置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内设有与脚底面接触的抵触层,所述抵触层与凹槽111底面呈平行结构设置,所述抵触层与凹槽111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一种防皱鞋,包括上底面11和下底面12,所述上底面11开设有供脚部放置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内设有与脚底面接触的抵触层3,所述抵触层3与凹槽111之间呈间隙结构设置,所述抵触层3端面与凹槽111底面相对,互相平行,方便脚底的抵触,所述抵触层3与凹槽111之间设有与抵触层3和凹槽111分别抵触固定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4,脚部穿戴防皱鞋时,因人体重力,使弹簧4变形,脚底面压缩抵触层3使其靠近凹槽111底面,脚背与鞋内留有间隙,当脚抬起需完成行走动作时,脚底先抬起,脚背弯曲,所留的间隙便为此过程提供完成所需的空间,脚背弯曲在鞋内完成,并不会使鞋面5过多的弯曲,从而减少鞋面5的折皱变形,脚背弯曲对鞋面5的影响减少,从而达到了对鞋面5防皱的目的,当脚部完成行走动作时,鞋底I大部分离开地面,弹簧4自身的弹力使抵触层3位置复原,并对鞋底I有弹性作用,快速填补鞋内的空隙,避免因鞋内空隙过大使脚脱离鞋,弹簧4自身的效果能减缓脚部着地的震动感,起到一定的减震功能,当脚部离开地面时,鞋底I与地面接触,脚部先于鞋底I发生运动,弹簧4的弹力亦能推动脚部快速抬起,起到助动的功能。
[0020]所述抵触层3由若干抵触片33抵触相连构成平面结构,所述抵触片33均抵触连接有弹簧4,使抵触层3可时刻与脚底部保持贴合,时刻保持抵触层3与脚底的抵触,避免鞋内间隙过大,脚部抬起时造成鞋的松脱,人体脚部弯曲结构复杂,多片抵触片33构成抵触层3后,依据脚底的变形形状,分别贴合脚底,可适应脚部复杂的曲面,增加脚部的舒适程度。
[0021]所述抵触片33之间设有可活动的连接部31,优选为铰接结构,使抵触层3构成相连的整体,抵触片33之间相互铰接,避免抵触片33因脚部运动发生不同程度的纵向形变而使相互之间卡合造成错位,并且避免抵触片33之间相互错位后对脚底的摩擦,增加鞋底I穿戴的舒适性。
[0022]所述抵触层3靠近脚后跟部分设有横截面呈弯曲结构的弯曲部32,适应人体脚跟的弯曲面,脚部使用鞋行走时,脚后跟可以卡合抵触层3的弯曲部32,减少脚部与上底面11的相对滑动,使人行走更舒适,符合人体工学。
[0023]所述上底面11沿凹槽111边缘环设有用于防止脚部滑出的抵触层2,增加鞋底I与鞋面5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使脚趾和脚跟抵触抵触层2,解决因开设凹槽111,脚趾和脚跟不能抵触鞋内部,易发生滑脱的问题。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皱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开设有供脚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脚底面接触的抵触层,所述抵触层与凹槽底面呈平行结构设置,所述抵触层与凹槽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层由若干抵触片抵触相连构成平面结构,所述抵触片均抵触连接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片之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层靠近脚后跟部分设有横截面呈弯曲结构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沿凹槽边缘环设有用于防止脚部滑出的抵触层。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4070781SQ20142043683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周永华 申请人:浙江华耐鞋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