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582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式饭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饭盒。本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盒体,所述的中间盒体两侧铰接有盖盒体且盖盒体可盖合在中间盒体上形成翻盖,所述的盖盒体和中间盒体之间还设有可折叠置物盒,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盒包括若干置物框,所述的置物框之间通过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的盖盒体与相邻的置物框通过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的中间盒体与相邻的置物框通过铰接件相铰接。优点在于:打开盖盒体,在可折叠置物盒中装入饭菜,盖盒体可盖合在中间盒体上形成翻盖且盖盒体之间设有缩合结构,防止饭菜洒出,饭盒体积小但容纳量较大,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可折叠式饭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饭盒。

【背景技术】
[0002]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也称便当盒,大多用铝、不锈钢、塑料制成。现有技术中的饭盒容纳量小,均是层叠式,体积较大,使用时需要互相分开,不够方便。
[0003]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折叠饭盒及伸缩筷[申请号:CN201020280134.0],由折叠饭盒,伸缩筷,以及能将两者装入其内的透明塑料袋所组成,折叠饭盒由左面;右面,软胶层,长条块件,中间薄盒的盒体及铰链,前面和后面与盒底面连接的铰链,盒底左右两侧的垫高层,盒底面,硅胶内袋,该袋由底,前、后、左、右五个面构成,前三个面与折叠饭盒的这三个面用热塑连接,左、右两面不与折叠饭盒的这两个面连接,左面“[”右面“]”字型折弯护围立面上的长条型空洞以及前面后面各自两边的长条型块件,中间薄盒的盒盖及小拉手,前面;后面所组成,构成折叠饭盒的底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它们之间连接用铰链,左面“[”右面“]”字型折弯护围,该立面上预留的长条型空洞可与前面,后面朝外面上的长条块件镶嵌配合,防止左面和右面各自向后倒,在左面右面后立起的前面,后面的块件顶挡下,使左面和右面又不会发生各自向前倾的后果,再加上与左面和右面在还没发生转弯的中段,在预留了前面和后面的厚度空间后,用软胶连接了左右各一长条块件,它上翻时可让出前面,后面的立起空间,它下翻时可从折叠饭盒内部空间两侧,将后立起的前面和后面顶住定位,使前面和后面失去了向内倾倒的可能;伸缩筷由链条连接的筷筒帽,伸缩筷筷子,筷子尾部的凹点与两侧皮包条上的凹点,紫铜片制成的伸缩筷筷体圆筒,筒尾胶塞所组成;透明塑料袋有内封口压条,袋体四周增加软塑边。
[0004]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饭盒容纳量仍然较小,使用不够方便,整体设计不够合理,结构复杂,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纳量大的可折叠式饭盒。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盒体,所述的中间盒体两侧铰接有盖盒体且盖盒体可盖合在中间盒体上形成翻盖,所述的盖盒体和中间盒体之间还设有可折叠置物盒,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盒包括若干置物框,所述的置物框之间通过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的盖盒体与相邻的置物框通过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的中间盒体与相邻的置物框通过铰接件相铰接。打开盖盒体,在可折叠置物盒中装入饭菜,盖盒体可盖合在中间盒体上形成翻盖且盖盒体之间设有缩合结构,防止饭菜洒出,饭盒体积小但容纳量较大,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07]在上述的可折叠式饭盒中,所述的盖盒体上设有可折叠支撑架。可折叠支撑架可支撑盖盒体。
[0008]在上述的可折叠式饭盒中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架包括一端与盖盒体外侧相铰接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中部和盖盒体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的连接条一端与支撑条相铰接,另一端与盖盒体相铰接,所述的盖盒体上设有供容纳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的凹槽。
[0009]在上述的可折叠式饭盒中所述的盖盒体内侧两端分别设有圆形置物区,所述的中间盒体上设有若干方形置物区。圆形置物区可放置调味醋或是调味酱,所述的方形置物区可放置饭菜。
[0010]在上述的可折叠式饭盒中所述的中间盒体的端部设有供筷子放置的长槽。利于筷子的放置。
[001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折叠式饭盒的优点在于:第一,打开盖盒体,在可折叠置物盒中装入饭菜,盖盒体可盖合在中间盒体上形成翻盖且盖盒体之间设有缩合结构,防止饭菜洒出,饭盒体积小但容纳量较大,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第二,圆形置物区可放置调味醋或是调味酱,所述的方形置物区可放置饭菜。第三,长槽利于筷子的放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饭盒打开后的俯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饭盒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中间盒体1、盖盒体2、可折叠置物盒3、置物框4、铰接件5、可折叠支撑架6、支撑条7、连接条8、圆形置物区9、方形置物区10、长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3所示,本可折叠式饭盒包括中间盒体1,中间盒体I两侧铰接有盖盒体2且盖盒体2可盖合在中间盒体I上形成翻盖,盖盒体2和中间盒体I之间还设有可折叠置物盒3,可折叠置物盒3包括若干置物框4,置物框4之间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盖盒体2与相邻的置物框4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中间盒体I与相邻的置物框4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打开盖盒体2,在可折叠置物盒3中装入饭菜,盖盒体2可盖合在中间盒体I上形成翻盖且盖盒体2之间设有缩合结构,防止饭菜洒出,饭盒体积小但容纳量较大,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8]其中,盖盒体2上设有可折叠支撑架6,可折叠支撑架6可支撑盖盒体2。可折叠支撑架6包括一端与盖盒体2外侧相铰接的支撑条7,支撑条7中部和盖盒体2之间设有连接条8,连接条8 一端与支撑条7相铰接,另一端与盖盒体2相铰接,盖盒体2上设有供容纳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6的凹槽。盖盒体2内侧两端分别设有圆形置物区9,中间盒体I上设有若干方形置物区10,圆形置物区9可放置调味醋或是调味酱,方形置物区10可放置饭菜。中间盒体I的端部设有供筷子放置的长槽11,利于筷子的放置。
[001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间盒体1、盖盒体2、可折叠置物盒3、置物框4、铰接件5、可折叠支撑架6、支撑条7、连接条8、圆形置物区9、方形置物区10、长槽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盒体(I),所述的中间盒体(I)两侧铰接有盖盒体(2)且盖盒体(2)可盖合在中间盒体(I)上形成翻盖,所述的盖盒体(2)和中间盒体(I)之间还设有可折叠置物盒(3),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盒(3)包括若干置物框(4),所述的置物框(4)之间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所述的盖盒体(2)与相邻的置物框(4)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所述的中间盒体(I)与相邻的置物框(4)通过铰接件(5)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盒体(2)上设有可折叠支撑架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架(6)包括一端与盖盒体(2)外侧相铰接的支撑条(7),所述的支撑条(7)中部和盖盒体(2)之间设有连接条(8),所述的连接条(8) —端与支撑条(7)相铰接,另一端与盖盒体(2)相铰接,所述的盖盒体(2)上设有供容纳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盒体(2)内侧两端分别设有圆形置物区(9),所述的中间盒体(I)上设有若干方形置物区(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盒体(I)的端部设有供篌子放置的长槽(11)。
【文档编号】A45C11/20GK204132637SQ20142056520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雪莲, 劳同猛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