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及其一次性指套耗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及其一次性指套耗材,该指套机包括有指套机主机,所述指套机主机是一盒体,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手指插入孔,且侧面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所述扯出口的上端与手指插入孔相连接;所述指套机主机内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所述指套挂扯机构的指套挂架的扯出端经过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扯出口处,且穿戴工位位于手指插入孔的正下方。这样,用户通过本指套机即可轻松、方便、快捷地穿戴指套,整个穿戴过程不会与指套外表面发生任何接触,卫生、安全,而且结构简单、巧妙,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市场开拓。
【专利说明】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及其一次性指套耗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指套及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及其一次性指套耗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在进餐时都会需要用手指捏着某些食品来吃,如在餐馆进餐时通常会有薯条、饼干、面包片等食品,这时要么直接用手指捏着着,手指必然会粘有油、食品碎末等,而且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手指极易把手指上的灰尘、细菌等粘到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另外要么人们在进食时戴上手套或指套,但在穿戴过程依然会与手套或指套外表面发生接触,还是存在污染食品问题,而且必须需要另一只手辅助下才能完成穿戴,穿戴便利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方便、快捷,使用卫生、安全,且结构巧妙、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及其一次性指套耗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包括有指套机主机,所述指套机主机是一盒体,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手指插入孔,且侧面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所述扯出口的上端与手指插入孔相连接;所述指套机主机内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所述指套挂扯机构的指套挂架的扯出端经过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扯出口处,且穿戴工位位于手指插入孔的正下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指套挂扯机构包括指套挂架、左扯动件和右扯动件;
[0007]所述指套挂架包括左挂杆和右挂杆,所述左挂杆和右挂杆相互平行地水平设置在指套机主机的内部,其前端为扯出端,经过对应的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对应的扯出口处;所述左扯动件和右扯动件分别可向左和向右转动并可自动复位地设于左挂杆和右挂杆的扯出端前方的扯出口处,且微微倾斜向前并向中间靠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左扯动件和右扯动件的后端转动地设于指套机主机上,前端向前延伸扯出口处,并扯出口的中心线靠拢;所述指套挂扯机构还包括有左复位弹簧和右复位弹簧,所述左复位弹簧和右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指套机主机的内侧侧壁和左扯动件的内侦U、指套机主机的内侧侧壁和右扯动件的内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左挂杆、左扯动件、左复位弹簧与右挂杆、右扯动件、右复位弹簧呈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左挂杆和右挂杆为前后两端粗、中间细的直杆,且后端相互连接一起,呈“U”字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设有安装座(213),所述安装座(213)固定在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上,且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可向上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3)上。[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扯出口的左右两侧设有柔性密封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指套机主机的上表面至少设有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和食指插入孔;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的一侧侧面设有与拇指插入孔和食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且内部设有与拇指插入孔和食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拇指插入孔包括左拇指插入孔和右拇指插入孔,所述食指插入孔包括左食指插入孔和右食指插入孔;所述左拇指插入孔和左食指插入孔、右拇指插入孔和右食指插入孔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指套机主机的上表面;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的两相对侧面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和左食指插入孔、右拇指插入孔和右食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且内部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和左食指插入孔、右拇指插入孔和右食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指套机主机的上表面还设有与拇指插入孔和食指插入孔依次并排设置的中指插入孔;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的侧面设有与中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且内部设有与中指插入孔--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指套机主机还设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按压式打气筒和吹气嘴,所述按压式打气筒设于指套机主机外侧表面;所述吹气嘴设于手指插入孔处,并朝下对着穿戴工位处的指套,且吹气嘴通过气管与打气筒连接。
[0016]一种一次性指套耗材,包括有若干个指套,所述若干个指套排成队列,且前后相邻两个指套的套口缘边薄弱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指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耳,所述挂耳与指套一体成型,并设有挂孔。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轻松、方便、快捷地穿戴指套,整个穿戴过程不会与指套外表面发生任何接触,卫生、安全,而且结构简单、巧妙,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市场开拓。
[0019]另外,通过分成拇指插入孔、食指插入孔和中指插入孔进行设置,便可装入相应大小规格的指套,以满足长度不一的手指对所穿戴指套的不同要求,便于指套的穿戴,使用更方便、更快捷;而且通过设置吹气装置,保证了手指插入手指插入孔时能够插入至位于穿戴工位上的指套内,进一步提高穿戴的便利性,避免了因指套口未张开或完全张开而无法穿戴或需要用手扣开的问题,使用更方便、更卫生、更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实施例一中指套挂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的一次性指套耗材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的一次性指套耗材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包括有指套机主机I,所述指套机主机I是一盒体,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手指插入孔,且侧面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 14,所述扯出口 14的上端与手指插入孔相连接;所述指套机主机I内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的指套挂架21的扯出端经过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扯出口 14处,且穿戴工位位于手指插入孔的正下方。其中,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包括指套挂架21、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 ;所述指套挂架21包括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所述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相互平行地水平设置在指套机主机I的内部,其前端为扯出端,经过对应的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对应的扯出口 14处。所述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分别可向左和向右转动并可自动复位地设于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的扯出端前方的扯出口 14处,且微微倾斜向前并向中间靠拢,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的后端转动地设于指套机主机I上,前端向前延伸扯出口 14处,并扯出口 14的中心线靠拢;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还包括有左复位弹簧24和右复位弹簧25,所述左复位弹簧24和右复位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和左扯动件22的内侧、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和右扯动件23的内侧连接;所述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为前后两端粗、中间细的直杆,后端相互连接一起,呈“U”字形,而且左挂杆211、左扯动件22、左复位弹簧24与右挂杆212、右扯动件23、右复位弹簧25呈左右对称设置。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指套机使用时,需将一次性指套耗材装入指套机主机I内,即挂在指套挂扯机构2上,该一次性指套耗材具体结构可以为:包括有若干个指套4,所述若干个指套4排成队列,且前后相邻两个指套4的套口缘边薄弱连接,并且每个指套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耳41,所述挂耳41与指套4 一体成型,并设有挂孔42 ;将该一次性指套耗材装入指套机主机I内时,每个指套4的挂耳41通过挂孔42挂设在指套挂扯机构2的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上。当用户将手指从手指插入孔插入即可插入至位于指套挂扯机构2穿戴工位上的指套4内,然后从其对应扯出口 14横过扯出,使完成指套的穿戴;其中在横向扯出过程,穿戴在手指上的指套4往扯出口 14移动,其挂耳41脱离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并使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分别向左和向右转动,同时带动与其薄弱连接的下一个指套4移动至穿戴工位,此时手指已完全从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之间穿过,之后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在左复位弹簧24和右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复位,并使穿戴在手指上的指套4与下一个指套4薄弱连接处断开、分离;最后穿戴手指上的指套4与手指一起从扯出口 14扯出。
[0029]这样,用户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指套机即可轻松、方便、快捷地穿戴指套,整个穿戴过程不会与指套外表面发生任何接触,卫生、安全,而且结构简单、巧妙,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市场开拓。
[0030]另外,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设有安装座213,所述安装座213固定在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上,且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可向上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3上。这样,装入指套耗材时将指套机主机I的上盖打开,并向上转动指套挂架21,即可方便装入指套耗材,操作简单、容易。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依次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 ;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一侧侧面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 —一对应的扯出口 14,且内部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0032]这样,用户即可同时完成拇指和食指的指套穿戴,且通过将指套机主机I上的手指插入孔分成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进行设置,便可装入相应大小规格的指套,以满足长度不一的手指对所穿戴指套的不同要求,便于指套的穿戴,使用更方便、更快捷。
[0033]当然,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也可至少设有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 ;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一侧侧面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对应的扯出口 14,且内部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方案,所述指套机主机I还设有吹气装置3,所述吹气装置3包括按压式打气筒31和吹气嘴32,所述按压式打气筒31设于指套机主机I外侧表面(如上表面);所述吹气嘴32设于手指插入孔处,并朝下对着穿戴工位处的指套,且吹气嘴32通过设于指套机主机I内的气管33与打气筒31连接。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先按压打气筒31,使其打出的气体经气管33传送至吹气嘴32,最后吹向穿戴工位上的指套套口,将指套套口吹开,保证手指插入手指插入孔时能够插入至位于指套挂扯机构2穿戴工位上的指套4内,进一步提高穿戴的便利性,避免了因指套口未张开或完全张开而无法穿戴或需要用手扣开的问题,使用更方便、更卫生、更安全。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方案,所述扯出口 14的左右两侧设有柔性密封片5 ;这样,既可保证穿戴指套后的手指能够从扯出口 14横向扯出,又可有效地将扯出口 14进行密封,防止灰尘、细菌从扯出口 14进行指套机主机I内从而对指套造成污染,进一步提高其卫生安全。
[0036]实施例二:
[0037]如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有指套机主机I,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依次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且侧面设有与至少设有依次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对应的扯出口 14,所述扯出口 14的上端与对应的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中指插入孔13相连接,且内部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食指插入孔12和中指插入孔13 —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其区别仅在于:所述拇指插入孔11包括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右拇指插入孔11-2,所述食指插入孔12包括左食指插入孔12-1和右食指插入孔12-2,所述中指插入孔13包括左中指插入孔13-1和右中指插入孔13-2 ;所述左拇指插入孔11-1、左食指插入孔12-1和左中指插入孔13-1,与右拇指插入孔11-2、右食指插入孔12-2和和右中指插入孔13-2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两相对侧面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左食指插入孔12-1、左中指插入孔13-1、右拇指插入孔11-2、右食指插入孔12-2、右中指插入孔13-2——对应的扯出口 14,且内部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左食指插入孔12-1、左中指插入孔13-1、右拇指插入孔11-2、右食指插入孔12-2、右中指插入孔13-2--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0038]同样地,用户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指套机即可轻松、方便、快捷地穿戴指套,整个穿戴过程不会与指套外表面发生任何接触,卫生、安全,而且还可左手和右手同时穿戴,穿戴效率更高,穿戴更方便,市场竞争力更强,更有利于市场开拓。
[0039]当然,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也可至少设有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也就是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 ;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两侧侧面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对应的扯出口 14,且内部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004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指套机主机(I),所述指套机主机(I)是一盒体,其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手指插入孔,且侧面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扯出口(14),所述扯出口(14)的上端与手指插入孔相连接;所述指套机主机(I)内设有与所述手指插入孔一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的指套挂架(21)的扯出端经过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扯出口(14)处,且穿戴工位位于手指插入孔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包括指套挂架(21)、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所述指套挂架(21)包括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所述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相互平行地水平设置在指套机主机(I)的内部,其前端为扯出端,经过对应的手指插入孔的下方并延伸至对应的扯出口(14)处;所述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分别可向左和向右转动并可自动复位地设于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的扯出端前方的扯出口(14)处,且微微倾斜向前并向中间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扯动件(22)和右扯动件(23)的后端转动地设于指套机主机(I)上,前端向前延伸扯出口(14)处,并扯出口(12)的中心线靠拢;所述指套挂扯机构(2)还包括有左复位弹簧(24)和右复位弹簧(25),所述左复位弹簧(24)和右复位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和左扯动件(22)的内侧、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和右扯动件(23)的内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挂杆(211)、左扯动件(22)、左复位弹簧(24)与右挂杆(212)、右扯动件(23)、右复位弹簧(25)呈左右对称设置,而且所述左挂杆(211)和右挂杆(212)为前后两端粗、中间细的直杆,且后端相互连接一起,呈“U”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设有安装座(213),所述安装座(213)固定在指套机主机(I)的内侧侧壁上,且所述指套挂架(21)的后端可向上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扯出口(14)的左右两侧设有柔性密封片(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至少设有并排设置的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一侧侧面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 —一对应的扯出口(14),且内部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 —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插入孔(11)包括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右拇指插入孔(11-2),所述食指插入孔(12)包括左食指插入孔(12-1)和右食指插入孔(12-2);所述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两相对侧面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 —一对应的扯出口(14),且内部设有与左拇指插入孔(11-1)和左食指插入孔(12-1)、右拇指插入孔(11-2)和右食指插入孔(12-2) —一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上表面还设有与拇指插入孔(11)和食指插入孔(12)依次并排设置的中指插入孔(13);相应地,所述指套机主机(I)的侧面设有与中指插入孔(13) —一对应的扯出口(14),且内部设有与中指插入孔(13)--对应的指套挂扯机构(2)。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或8或9所述的便于穿戴的指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机主机(I)还设有吹气装置(3),所述吹气装置(3)包括按压式打气筒(31)和吹气嘴(32),所述按压式打气筒(31)设于指套机主机(I)外侧表面;所述吹气嘴(32)设于手指插入孔处,并朝下对着穿戴工位处的指套,且吹气嘴(32)通过气管(33)与打气筒(31)连接。
11.一种一次性指套耗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若干个指套(4),所述若干个指套(4)排成队列,且前后相邻两个指套(4)的套口缘边薄弱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指套(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耳(41),所述挂耳(41)与指套(4) 一体成型,并设有挂孔(42)。
【文档编号】A41D19/00GK204245222SQ20142074779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高辰 申请人: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