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67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口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口罩结构,尤指一种过滤层的面积小于口罩本体的面积的口罩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口罩的功能在于过滤、隔离周遭环境中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以保护口罩使用者,减少或避免环境中有害物质经由口罩使用者的口、鼻而侵袭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例如:在医院服务的医护人员及各级工作人员,使用口罩可以保护自己。同时,佩戴口罩也可以防止或避免口罩使用者本身的唾液、呼出的废气污染环境,例如:进入医院加护病房探视病患、餐饮业工作者佩戴口罩,可以防止工作者口、鼻的唾液、飞沫污染食物,提高饮食的清洁与卫生,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吾人皆知,日前的SARS传染疫情,禽流感的防治,口罩所达成的具体功效,更不在话下。

对一般大众而言,在面对流感时,要防止传染的最直接方式为不出入易传染病毒的场所、常洗手以及佩载口罩。经过几次全球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流行后,口罩的使用及需求性大幅提高,因而口罩也一再被改良更新。

经查,目前口罩的种类大都分为抗菌口罩、活性碳口罩及高效过滤口罩(如:N95口罩)。于此针对活性碳口罩进行讨论,活性碳口罩通常包含二保护层及设置于二保护层间的一活性碳过滤层,然后接合二保护层与活性碳过滤层,但二保护层之间夹有活性碳过滤层的多个活性碳颗粒,该些个活性碳颗粒常使二保护层无法完全接合,导致该些个活性碳颗粒会从二保护层之间漏出,使用者容易沾染该些个活性碳颗粒而产生脏污,甚至污染制程环境及设备,无法使 用于需要高洁净度的环境(如:无尘室)。或者二保护层间设有一非活性碳过滤层,但非活性碳过滤层的厚度太厚,也会导致二保护层无法完全接合。为了减少上述问题产生,必须减少该些活性碳颗粒的密度或过滤层的厚度,进而减少口罩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针对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进行改良,而提供一种口罩结构,其主要缩小主过滤层的面积,而使主过滤层不会位于口罩结构的接合处,以避免有上述问题产生,进而降低口罩结构的制造成本,也能提升口罩结构的生产效率及产量。然于口罩结构的接合处更设有一阻隔件,以使口罩结构的内外空气均只从主过滤层通过,也表示口罩结构的内外空气均经主过滤层过滤,并不会有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口罩结构内,也避免外部的污染微粒、细菌或病毒可进入至口罩结构,另可避免口罩结构内部所产生的细菌或病毒传播至其外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结构,其具有一主过滤层,主过滤层的面积小于口罩结构的一口罩本体的面积,以避免口罩本体的周缘沾有主过滤层的滤材而无法密合,也可避免主过滤层的滤材从口罩结构漏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结构,其具有阻隔件,阻隔件连接于口罩本体的周缘,以导引口罩结构的内外部气体仅从主过滤层通过,以防止口罩结构的含有污染微粒、细菌或病毒的内外部空气未经主过滤层过滤而传入口罩结构的内部及外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结构,其具有阻隔件,可增加主过滤层的滤材的密度,以增加口罩结构的使用寿命;其也可应用于为厚重材质的主过滤层。

本发明为一种口罩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口罩本体;一主过滤层,其 设置于该第一口罩本体,该主过滤层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口罩本体的面积;一阻隔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口罩本体,并与该主过滤层的边缘相邻;以及一第二口罩本体,其与该阻隔件及该第一口罩本体接合。

附图说明

图1: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2: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组装图;

图3: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4: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5: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号对照说明】

1 口罩结构

10 第一口罩本体

101 过滤区

102 接合区

11 主过滤层

12 阻隔件

121 第一环状部

122 第二环状部

1221 第一阻隔片

1222 第二阻隔片

13 第二口罩本体

131 过滤区

132 接合区

133 亲肤层

14 次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示意图及组装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结构1,其包含一第一口罩本体10、一主过滤层11、一阻隔件12与一第二口罩本体13,其中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及第二口罩本体13均为透气材质,而阻隔件12为非透气材质。主过滤层11设置于第一口罩本体10,其面积小于第一口罩本体10的面积。主过滤层11可包含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或者厚度大于1mm的厚重材质,本实施例的主过滤层11包含多个活性碳颗粒的吸附材料。阻隔件12设置于第一口罩本体10,其为一环状体,阻隔件12的内周缘与主过滤层11的边缘相迭合。第二口罩本体13覆盖于主过滤层11及阻隔件12,然利用热压或超音波熔接第二口罩本体13、阻隔件12及第一口罩本体10,以形成口罩结构1。

换言之,可将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的第一口罩本体10及第二口罩本体13分别分为一过滤区101、131及环绕过滤区101、131的一接合区102、132,第一口罩本体10的过滤区101对应第二口罩本体13的过滤区131,第一口罩本体10的接合区102亦与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区132相对应。主过滤层11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的过滤区101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过滤区131内,如此主过滤层11的面积小于第一口罩本体10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面积。

然阻隔件12包含一第一环状部121及一第二环状部122,第二环状部122 设置于第一环状部121的内侧,阻隔件12的外周缘位于第一环状部121内,阻隔件12的内周缘位于第二环状部122内。第一环状部121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的接合区102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区132内,第二环状部122位于二过滤区101、131内,如此阻隔件12的内周缘与主过滤层11的边缘相迭合。于本实施例中,阻隔件12的第二环状部122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与主过滤层11之间,当然阻隔件12的第二环状部122也可位于第二口罩本体13与主过滤层11之间,如图3所示。

然阻隔件12的第一环状部121连接第一口罩本体10的接合区102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区132,而阻隔件12的第二环状部122及主过滤层11未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处。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的主过滤层11的面积小于第一口罩本体10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面积,主过滤层11完全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与第二口罩本体13内,并不会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阻隔件12与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处,所以第一口罩本体10、阻隔件12与第二口罩本体13间的接合处不会因沾有主过滤层11的多个活性碳颗粒而无法透过热压或超音波熔接密合。若主过滤层为含有杀菌材料或厚度大于1mm的厚重材质时,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即表示因主过滤层未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阻隔件12与第二口罩本体13间的接合处,接合处不会因沾有主过滤层的滤材或因主过滤层的厚度过厚而无法透过热压或超音波熔接密合。

因第一口罩本体10、阻隔件12与第二口罩本体13间的接合处可密合,于口罩结构使用时主过滤层的该些个活性碳颗粒或其它滤材也不会从第一口罩本体10与第二口罩本体13的接合处漏出而弄脏使用者及使用者所在的环境;或者于口罩结构1制造时污染制造设备及环境,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量。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也因主过滤层11的面积小于第一口罩本体10及第二口罩本 体13的面积,也使口罩结构1的制造成本降低。同时,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的主过滤层11的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的密度可增加,有效增加口罩结构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使用者配戴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当使用者吸气时,口罩结构1的外部空气会进入口罩结构1内,因口罩结构1具有非透气材质的阻隔件12,外部空气无法穿透阻隔件12,其沿着阻隔件12进入第二口罩本体13的过滤区131,即阻隔件12导引外部空气仅从第二口罩本体13的过滤区131进入,并通过主过滤层11,再由第一口罩本体10的过滤区101进入口罩结构1的内部,尤其阻隔件12的内周缘与主过滤层11的边缘相迭合,如此外部空气不会从阻隔件12与主过滤层11间的间隙通过,即表示外部空气并不会经过主过滤层11以外的区域,使外部空气都可被主过滤层11过滤。当然使用者于口罩结构1内呼出的空气也仅依序从第一口罩本体10的过滤区101、主过滤层11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过滤区131排出,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口罩结构1为立体口罩结构1,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本为平面的。当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组装完成时,再放置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于一立体模具上进行压制,以形成立体口罩结构1。当然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于组装前可直接为立体的,如此第一口罩本体10、主过滤层11、阻隔件12及第二口罩本体13直接组装即可形成立体口罩结构1。然口罩结构1也可为平面口罩,于此不再赘述。

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口罩本体10为一保护层,以避免主过滤层11受 到污染。本实施例的第二口罩本体13为一亲肤层,以避免使用者配戴口罩结构1时产生皮肤过敏的问题,同时也提升配戴口罩结构1时的舒适度。本实施例的阻隔件12的材质可选自塑料、橡胶、金属或其它不透气材质,其中塑料材质又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上述第一口罩本体10及第二口罩本体13的结构及阻隔件12的材质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应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口罩结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的阻隔件12的第一环状部121及第二环状部122均为单层结构,本实施例的阻隔件12的第二环状部122为双层结构,即具有一第一阻隔片1221及一第二阻隔片1222,如此第二环状部122的第一阻隔片1221及第二阻隔片1222可夹住主过滤层11的边缘,第一阻隔片1221位于第一口罩本体10与主过滤层11之间,第二阻隔片1222位于主过滤层11与第二口罩本体13之间。本实施例的阻隔件12的功效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仅在于结构上的不同。

此外,本实施例的更包含一次过滤层14,次过滤层14设置于亲肤层133与主过滤层11之间,本实施例的次过滤层14为一粉尘过滤层,以过滤未经主过滤层11过滤的粉尘微粒,避免粉尘微粒进入口罩结构1内。上述次过滤层14也会更换为静电层,静电层可吸附未经主过滤层11过滤的污染微粒,以避免污染微粒进入口罩结构1内。当然也可于口罩结构1内设置二次过滤层14,即同时设置粉尘过滤层及静电层于口罩结构1内,其功效已于上述揭示,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结构,其主过滤层设置于第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之间,因主过滤层的面积小于第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的面积,所以其位于第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的二过滤区内,有效降低口罩结构的成本,然阻隔件设置于第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之间,并位于第 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的二接合区。因此主过滤层未位于第一口罩本体及第二口罩本体的二接合区上,所以主过滤层不会位于二接合区上,以避免因主过滤层的滤材及其厚度影响第一口罩本体、阻隔件及第二口罩本体的接合,也可避免主过滤层的滤材从第一口罩本体与第二口罩本体的接合处漏出。

再者,阻隔件可防止口罩结构的内外空气从主过滤层以外的区域通过,换言之,口罩结构的内外空气均可从主过滤层通过及过滤,有效防止外部空气的污染微粒、细菌或病毒进入至口罩结构内而被使用者吸入,同时也防止口罩结构内的含有污染微粒、细菌或病毒传播至口罩结构外。此外,本发明的口罩结构可使用高密度的主过滤层或为厚重材质的主过滤层,有效提升本发明的口罩结构的使用寿命。

上文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