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用防跌袜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421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鞋,具体来说是一种医用防跌袜鞋。技术背景鞋袜一对,必备就医。在鞋履文化中,鞋与袜是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花。对于患者而言,鞋和袜是就医过程中的生活必需品。鞋和袜是生活用品中两个不同的事物,为了减少穿着的耗时和费劲,将鞋底附着袜底,实施鞋子和袜子一体化的独特设计,形成了亦鞋亦袜的魅力袜鞋。跌倒风险,难以规避。数据显示,国内跌倒发生率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名前三,而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高达21.32%。因而,设计一款医用的防跌防滑用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防滑产品,并无多益。市面上涌现的各种防滑鞋,比如,在鞋底增设底纹等,忽略了防滑的重要区域(如脚掌前和脚跟后区域),防滑效果不理想,且居民使用覆盖率较低。另外,大部分鞋、袜,或袜鞋均不能承受高压灭菌(蒸气压力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以上并维持10分钟)。对于具备消毒隔离要求的就诊患者来说,利用价值低,且不利于实现医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设计理念的技术缺陷和医用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防跌袜鞋,能够为住院患者或体检患者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穿着舒适、防滑防跌、隔离防护、适度保暖的医用袜鞋,更加适用于在医院病室内和病室与检查室之间行走。所述的新型医用防跌袜鞋,包括袜体及直接附着在袜底的防滑鞋底。袜体采用毛绒面料,鞋底采用塑胶材质。对于就医环境中的温度要求,专家提出室温在26度以下更有利于消毒隔离和患者保护,使用毛绒面料利于室内保暖,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温度幅度来调整毛绒的制作厚度。所述的袜筒上端有开口紧束装置,防止袜鞋穿不稳而下滑至脚底,且易于使用者脱下和穿上。袜底中部有松紧装置(位于足弓的狭窄中凹部位),防止袜鞋自身下滑和使用者跌倒。所述的鞋底底面有1mm防水橡胶涂层,覆盖整个袜底,结合防水和隔离的设计,使用者可以在医院病室内和病室与检查室之间行走。所述的鞋底底面在脚掌处和脚跟处设有防滑塑胶凸点,凸点为圆形或椭圆形。注重防滑防跌的重要区域(如脚掌前和脚跟后区域),可以形成理想的防滑防跌效果。所述的鞋底凸点在脚掌处呈外八字排行,在脚跟处呈矩形排行,每个凸点的直径为4.2~7.0mm、高度为2.0mm。所述的鞋底凸点与凸点之间的凹槽间距为3.0~5.0mm,脚掌处凸点为7~10排,脚跟处凸点为7~9排,形成科学的稳固鞋底面。所述的新型医用防跌袜鞋,使用的毛绒材质、紧束和松紧装置、塑胶涂层及塑胶凸点均可以在使用前承受预高压灭菌,使用一次性PET/CPP复合膜组合包装袋独立保存,方便临床实践应用,利于使用推广。加上其成本较低、更是有利于提高医用防跌产品的覆盖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2、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医用防跌袜鞋,包括袜体1和鞋底2。所述的袜体1由袜筒3、袜身4、袜头5、袜底6组成。鞋底2包括涂层10和凸点9。袜筒上端有开口紧束装置7,袜底中部有松紧装置8。凸点9分布范围为脚掌前4/5区域11和脚跟区域12。所述凸点9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圆形分布在鞋底两侧,中间两竖排为椭圆形。中间两竖排凸点直径大于周边凸点,加强使用者身体重心的维护。所述袜体使用的毛绒材质及鞋底的耐高温塑胶材质,均可承受高压灭菌处置。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本发明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