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特别是跑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10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鞋,特别是跑步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适于跑步者的特殊需求的跑步鞋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例如参阅DE 20 2005 013 798 U1。在这样的跑步鞋中,脚趾球布置在鞋底下侧的翻转线或倾斜线(趾球轴(Ballenrolle))上方的中心。翻转线或倾斜线确定跑步者的足跟在哪个时刻抬起。总体而言,现有技术中提到的跑步鞋,特别是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看不尽人意,其中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鞋,特别是由于在跑步时以及特别是在翻转时出现的高压力负荷,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不利的。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鞋,特别是跑步鞋,其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致使人体工程学得以改善,同时改善在跑步时的力的分布。

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特别是跑步鞋来解决。

特别地,该任务通过具有预定的趾球线(Ballenlinie)的鞋,特别是跑步鞋来解决,该趾球线从内趾球点延伸到外趾球点并具有趾球轴,该趾球轴在足跟端的方向上相对于趾球线向后移动平均趾球轴距,其中鞋还具有鞋帮以及布置在鞋外底(Laufsohle)上的鞋内底(Brandsohle),鞋内底通过鞋帮边缘粘在鞋外底的上侧上。

本发明的重要思想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鞋中的翻转线或倾斜线相对于脚趾球向后移位。其结果是,鞋在跑步时先于趾球翻转。这反过来又降低了翻转阻力并由此改善人体工程学,从而改善在跑步时伴随出现的压力负荷,这特别对于特别是在腿部和/或足部具有皮肤问题和/或血液循环问题的人有很大的好处。

趾球线确定趾球位置,并且是大足趾球和小足趾球之间(或内趾球和外趾球之间)的假想线。为此,根据个人的足部或基于鞋的平均足部的预定比例来确定趾球线。因此,每只鞋具有明确定义的趾球线,其可通过专业常规的测量来确定。例如,趾球线可将鞋底长度分为37%的足前部长度和63%的足后部长度。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鞋包括鞋帮和鞋内底,鞋内底粘在鞋外底的上侧上。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来提高鞋,特别是跑步鞋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足部在鞋里的保持,其中通过粘在鞋外底的上侧上的鞋内底优化了鞋的刚度,特别是鞋的扭转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鞋内底被构造成硬的,即在正常使用时是坚硬的,也就是说被构造成抗扭转和抗弯曲。有利地,可由此对根据本发明的鞋的扭转刚度或扭转稳定性,特别是对其鞋外底的扭转刚度或扭转稳定性进行进一步改善,使得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鞋时,在脚掌上作用的压力负荷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基本整个脚掌上,特别是在跑步期间不会出现压力峰值,如现有技术普遍公知的鞋类就是这种情况,这对于特别是在腿部和/或足部中具有皮肤问题和/或血液循环问题的人而言是痛苦的,因此是不利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鞋特别适用于这样的人群,其中根据本发明的鞋由于其优化的特性不仅让所有其他人穿着舒适和方便,而且特别适于散步、行走、步行、跑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根据本发明的鞋,特别是跑步鞋,具有足跗区域和足中部区域(跖骨区),其中足跗区域在内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上构造得平均比在外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上软,以及/或者其中足中部区域在内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上构造得平均比在外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上硬。在此处和下文中,术语“内侧”或“内部的”意味着在使用成对的鞋时提到的元素面向相应的另一鞋。与之相应地,“外侧”或“外部的”意味着在使用成对的鞋时提到的元素远离相应的另一鞋。“硬度”可理解成机械阻力,它是由其中一个边缘部分的材料对由另一个边缘部分的材料制成的试样产生的。例如,硬度可根据Mohs、根据Martens或根据Brinell来测量。

根据更普遍的想法,可这样形成内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即在脚着地时该内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对其产生的阻力平均比外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小。内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同样可以这样形成,即在脚着地时该内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产生的阻力平均比外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大。这也可例如通过不同的凸起或图案,特别是图案深度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根据本发明的鞋最佳适应于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

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这样设置鞋外底的机械阻力使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跑步成为可能。特别地,鞋底的阻力曲线遵循人的自然S形翻转线,使得基本上均匀且协调的力的分布作用在位于鞋中的足上,更确切地说是脚掌上。这样,地面首先接触到稍微内翻的足跟。在整个足部与地面接触期间,主要负荷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大足趾的掌指关节上,然后在大足趾之上开始新的一步。因此根据本发明,图案硬度和图案深度适于人体工程学上所需的要求。

恰好结合向后移位的趾球轴,以协同的方式实现了有效的、节能的和负荷降低的步行和跑步。随着足跟稳稳地落地且足前部翻转有可能实现自然的翻转过程。另外,还会使向上步行和向下步行以及站立阶段变得容易。总体而言,结果是减轻了足部的疲劳症状和负荷症状。结果就是总体改善了移动过程并实现了健康的步态和跑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趾球轴距离最小为2mm,优选最小为3mm,更进一步优选最小为5mm,或最小为鞋底长度的0.5%,优选最小为1%,更进一步优选最小为1.5%。已证实约为5mm的趾球轴距离特别适合。趾球轴距离可最大为10mm,优选最大为7mm,或最大为沿着纵向中间轴测量的鞋底长度的2.5%,优选最大为1.7%。

趾球轴可以至少局部地,相对于纵向中间轴在预定的斜角中移动,特别是跟随趾球的自然走向。由此可进一步改善步行时的人体工程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鞋底具有足前部区域的弯曲部和/或升高的尖端拱起,例如至少为10mm,优选至少为15mm。由此可在共同作用下,特别是在与向后移位的趾球轴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特别省力的步行。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设置有鞋中底(Zwischensohle),特别是由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或聚氨酯(PU)制成的鞋中底。鞋中底的趾球轴也可布置在趾球线之后的预定的鞋中底趾球轴距离中。鞋中底趾球轴距离可与(总)鞋底的趾球轴距离一致或通过其来确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步伐分布并减轻足部的翻转。鞋中底的(缓冲)材料,特别是EVA或PU,可分别根据使用范围调整得较硬或较软。

优选地,鞋底在足弓区域中具有内旋支撑件。该内转支撑件也可由特别是比鞋中底更硬的材料,如EVA或PU制成,并根据其形式和硬度构成,以稳定足弓。由此改善行走时的站立安全性和步伐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形式中,鞋底具有足前部缓冲元件。足前部缓冲元件的硬度可这样来调整,使得步伐流畅进行且不中断。足前部缓冲元件的形状和质地可这样调节,使得其适应于足部解剖结构或自然踏步行为并减轻压力点。优选地,足前部缓冲元件也由比鞋中底或鞋中底的其余组成部分更硬的材料制成。

此外,可在足跟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足跟缓冲元件,其材料,例如EVA或PU,也优选构造得比鞋中底的材料更硬。足跟缓冲元件(足跟楔)可这样形成,使得其吸收起步冲击并开始翻转运动。由此对关节进行了优化保护并对翻转运动进行了优化。总体而言,足前部缓冲元件、足跟缓冲元件和扭转稳定件进一步促进了跑步时的人体工程学。

另外,鞋外底可在其面向足跟的后部区域中具有由抗扭转和抗弯曲材料,优选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加固件,特别是板状或杆状的加固件。这样的元件是扭转稳定件,其优选同样由比鞋中底的材料更硬的材料组成。扭转稳定件设置在足中部区域中且用作足中部桥并提高扭转运动的稳定性,使得它在翻转运动时以有利的方式防止足前部转向足跟。

优选地,鞋底具有足跟斜面(),其中斜面位于足前部区域附近的边界线在其内端部上,与外端部相对,向后返回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鞋内部(Schuhinneres)基本上为无缝构造,其中特别是鞋内部的邻近足部的部分是无缝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鞋有利地具有软的鞋帮边缘,以及根据需要,特别是在足前部和/或足趾区域中具有软的可伸缩的鞋头,使得邻近足部、踝部和/或小腿的鞋的根据本发明的所有部分和部件构造成软的、可伸缩的且没有不平坦或穿孔,从而使得在使用时既不会在鞋自身内也不会在其鞋帮边缘上出现压力点,该压力点可能会对具有皮肤问题和/或血液循环问题的人造成皮肤或组织的不利刺激。通过保证这样类型的软且可伸缩的鞋内部空间以及软的鞋帮边缘,根据本发明的鞋特别好地适用于具有皮肤问题和/或血液循环问题的人,例如糖尿病患者。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根据本发明的鞋具有可取出的软垫鞋底形式的内部鞋底(Innensohle),其优选地,特别是在趾球区域中具有压力峰值降低。根据本发明可在鞋中放置的内部鞋底具有3mm到15mm范围的厚度,优选6mm到12mm的范围的厚度,特别优选7mm到10mm的范围的厚度。如前所述也可构造成软垫鞋底的内部鞋底在这种情况下由软的、可伸缩的材料制成,使得在使用鞋时也没有任何压力点和/或压力峰值可能来源于内部鞋底。此外还指出,根据本发明这样设计内部鞋底,使得其可取出,并且可由单独定制的尺寸鞋垫和/或模型鞋垫来代替,穿用者的足部可单独受其支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鞋具有基本上被升高所述软垫鞋底高度的鞋帮边缘和/或向后通过所述趾球线限定的足前部区域以及足中部区域,使得足前部区域的内部体积相较于具有高度通常小于3mm的常规内部鞋底的鞋增加了7%到15%的范围,优选增加了9%到13%的范围。特别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鞋可通过这种方式设置具有单独定制的尺寸鞋垫和/或模型鞋垫,其一般来说构造得明显比常规鞋内部鞋底高,同时鞋内部体积不会由此不适地减少和/或足跟区域不会过多地抬高,致使可能会在鞋的后部鞋帮边缘上出现压力点。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鞋具有内部空间,其在使用特别适应足部的鞋垫时具有足够的内部体积,以便明确地排除向下和向上以及在侧面出现压力点,使得位于根据本发明的鞋中的足部的损伤安全抵消。

另外还指出,在根据本发明的鞋中,趾球轴在足跟端的方向上相对趾球线向后移位,其中经过移位的布置基本上平行于趾球线而布置,以及其中鞋外底的从内趾球点延伸到外趾球点的、包围足前部的周边边缘定义了第一包络线,其具有第一长度,其中第二包络线跟随鞋外底的包围足前部的周边边缘且其起始点和终止点属于移位布置的趾球轴相对的各端部,该第二包络线具有第二长度,其中第二长度具有的长度比第一长度长9%到14%的范围,优选长9.8%到12.5%的范围。因此,将趾球轴在足跟端的方向上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鞋中的趾球线向后移位的尺寸适合鞋外底的包围足前部的周边边缘,其中各个包络线的各个长度在一侧上在趾球线的各个相对的点上来测量,以及在趾球轴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在趾球轴的各个相对的终止点上来测量。

其他实施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接下来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描述,这些实施例根据附图来进一步进行说明。

其中:

图1是用分解视图示出了包括用于制造鞋底的鞋楦在内的根据本发明的跑步鞋的鞋底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跑步鞋的鞋底的下部视图(部分分解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和作用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用分解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跑步鞋的鞋底10的示意图,以及用于制造所述鞋底的鞋楦11。鞋楦11具有向后移位的鞋楦趾球轴12,且其特征在于弯曲部13以及相对高的尖端拱起14(例如至少10mm)。如图2所示,鞋楦趾球轴12至少部分地定义了在制造期间的鞋底10的趾球轴38。鞋底10的趾球轴在制造完成后位于自然趾球位置之后大约5mm处。

鞋底10具有鞋内底15、鞋中底16、扭转稳定件17、作为足跟缓冲的足跟楔18、以及具有图案的鞋外底19。通过鞋内底15可至少部分地调节鞋的硬度和柔性,从而限定鞋的使用范围。对此,具有相对软的织物鞋内底的缝有斯创贝尔的实施形式(gestrobelte Ausführungsform)提供了高柔性。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替代方案,鞋内底被粘上,即特别是通过鞋帮边缘粘在鞋外底的上侧。硬的鞋内底促进了跑步时的稳定性,此外还实现了准确限定的,特别是均匀的,力分布和表面负荷。

在鞋中底16中集成了足前部缓冲件20和内旋支撑件21。足前部缓冲件20和内旋支撑件21由比鞋中底16的其余组成部分更硬的材料制成。鞋中底趾球轴22也向后移位,以便使足部易于翻转。鞋中底趾球轴通过鞋中底的下峰值线来界定。

内旋支撑件21布置在鞋中底16的内部边缘24上的足弓区域23中,并促进了舒适的内旋控制或足弓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内旋支撑件21布置在鞋中底16的纵向中心轴40和内部边缘24之内。足前部缓冲件20布置在鞋中底16的足前部区域25中并以例如肾形构造,以减轻压力点。

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对鞋底10进行细分:一方面划分成足前部区域25和足后部区域42。这两个区域通过趾球线分开。另一方面,根据解剖学划分为足跗区域28、足中部区域29和足趾区域30。趾球线37位于足中部区域29之内。

如果需要,鞋中底16在鞋中布置在鞋内底15之下。鞋中底16下方布置了板状扭转稳定件17和足跟楔18,更确切地说是足跟缓冲件。足跟楔可吸收起步冲击并开始翻转运动,使得关节得到更好的保护并改善翻转运动。足跟楔18为楔形构造并在鞋底10的足跟端26的方向上扩展。扭转稳定件17设置在足弓区域23中,并且可在翻转运动时减少或防止足前部转向足跟。在扭转稳定件17和足跟楔18之下布置有鞋外底19。图案27(同样参考图2)适合于人类的自然步态并遵循S形的翻转线。在此,地面可首先接触到稍微内翻的足跟。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鞋的鞋底的图案硬度和图案深度适合于不同的要求。

在图2中示出了鞋底10的下部视图。在此,鞋外底19划分为足跗区域28、足中部区域29以及足趾区域30。在这种情况下,内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31构造得比外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32软。此外,内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33构造得比外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34硬。内侧足趾区域边缘部分35也比外侧足趾区域边缘部分36硬。

此外,在图2中还示出了趾球线37,趾球轴38相对于该趾球线向后位移了趾球轴距离41,如通过鞋楦趾球轴12和鞋中底趾球轴22所指定的那样。在本实例中,这样界定的趾球轴38在足跟端26的方向上相对于趾球线37向后位移了5mm。

鞋底具有足跟斜面44,其中位于足前部区域附近的边界线43在其内端部上向后返回移位。

鞋底10可由组合部件构成。特别是可设置由多个鞋楦和/或鞋内底和/或鞋中底和/或扭转稳定件和/或足跟楔和/或鞋外底组成的集合。在此,所有元件可在硬度、材料设计和形状上做单独的调整,从而使鞋底适合于不同的要求和功能,特别是适合于具有皮肤问题和/或血液循环问题的人的需求,特别是足部需求,例如适合糖尿病患者。因此,以有利的方式决定性地提高了鞋底的使用范围。

在图2中示出了在鞋外底的包围足前部的周边边缘周围的第一包络线45的走向。同样示意性示出的第二包络线46构造得比第一包络线45长。第一包络线45从趾球线37的分别相对的端部开始围绕归属于足前部的鞋外底的周边边缘延伸,而第二包络线45分别从趾球轴38的相对的端部开始围绕鞋外底的包围足前部的周边边缘延伸。在下表中,将根据本发明的鞋的鞋楦体积、长度和宽度以及趾球轴的位置与常规鞋的相应尺寸以及趾球线进行了对照,其中清楚可见,属于根据本发明的鞋的向后移位的趾球轴38的第二包络线46比属于常规鞋的第一包络线45长。

在此指出,所有以上描述的部分单独看和任意组合,特别是在附图中所示出的细节,将作为本发明主要要求保护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常规的改动。

附图标记表

10 鞋底

11 鞋楦

12 鞋楦趾球轴

13 弯曲部

14 拱起

15 鞋内底

16 鞋中底

17 扭转稳定件

18 足跟楔(足跟缓冲件)

19 鞋外底

20 足前部缓冲件

21 内旋支撑件

22 鞋中底趾球轴

23 足弓区域

24 内部边缘

25 足前部区域

26 足跟端

27 图案

28 足跗区域

29 足中部区域

30 足趾区域

31 内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

32 外侧足跗区域边缘部分

33 内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

34 外侧足中部区域边缘部分

35 内侧足趾区域边缘部分

36 外侧足趾区域边缘部分

37 趾球线

38 趾球轴

40 纵向中心轴

41 趾球轴距离

42 足后部区域

43 边界线

44 足跟斜面

45 第一包络线

46 第二包络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