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手带的手杖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9996发布日期:2018-09-29 04:1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联接元件的手保持设备和一种具有钩状的设备的手杖手柄,所述钩状的设备用于以自锁的方式固定这种手保持设备,其尤其用于滑雪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越野手杖或徒步杖。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从de29906612u1中已知在横向于手杖纵轴线的方向上由用户抓握的手杖手柄,或者已知具有球形手柄的手杖手柄,其例如从de102006008066a1中已知,该手杖手柄仅适合于从上方抓握。

在ep2168641中描述一种人体工程学的手杖手柄,其适于以两种方式抓握。所述手杖手柄实现:由用户以便利的且人体工程学的方式不仅在从滑雪杖中已知的、从基本上横向于手杖纵轴线的方向的手抓握位置中应用,而且附加地也用于借助于从上方的力作用支撑或推动,这例如特别是在倾斜的地面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在那描述的手杖手柄具有用于将本身常规的手带可调节地固定的设备。为此,后部的手杖手柄区域处的手柄头具有用于容纳手保持设备或与手保持设备连接的夹紧元件的凹部。在此,该设备包括可围绕轴线转动和/或枢转的偏心元件。因此,在偏心元件的表面和位置固定的支座之间的固定区域中引导的固定机构,或手带或固定在其上的夹紧元件通过沿紧固转动方向转动或枢转偏心元件而夹紧在偏心元件和支座之间,其中偏心元件可经由用于夹紧手保持设备的杆或折叠式手柄转动或枢转。在此保持手带的长度可调节,然而手带固定地紧固在手杖手柄上。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采用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手杖手柄的、关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手保持设备。特别地,其涉及:改进用于联接到手杖手柄上的手保持设备,所述手杖手柄用于步行杖、登山杖、高山式滑雪杖、越野杖和北欧式行走杖,所述手保持设备尤其也用于具有适合于从上方抓握的拱形的手柄头的手杖手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杖手柄,所述手杖手柄还能够、但是非强制性地能够与这种手保持设备共同使用。

所述目的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保持设备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手保持设备用于固定在手杖手柄上、优选用于固定在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杖手柄上,所述手保持设备尤其优选用于滑雪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越野手杖或徒步杖,其例如在ep2168641中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手保持设备尤其适合于如更下面描述的那样固定在根据权利要求8至14的手杖手柄上,然而所述手保持设备与下面描述的手杖手柄无关地是一个独立的发明,进而也能够用于固定在不同构成的手杖手柄上。从wo2006/066423和wo2006/066424中已知手杖手柄或具有自锁机构的、适合于联接到手杖手柄上的手保持设备。首先,不可行的是:将这种联接机构用于可从上方和从侧向抓握的手杖手柄,例如在ep2168641中描述,因为在保持心轴和手保持设备之间的经由联接元件限定的短间距妨碍用户从上方抓握球形手柄。在此提出的手保持设备或者在此提出的手杖手柄则借助相应的匹配以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方式使能够从上方抓握球形把手。

手保持设备包括用于手的插入开口、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拇指的第二出口,并且手保持设备还具有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引导的第一条带,在所述第一条带上设有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能够自锁地在手杖手柄中和/或手杖手柄上在可松开的机构中固定。本发明的核心是:第一条带至少局部弹性地构成。联接元件所固定于的第一条带的弹性为用户实现:在手保持设备固定在手杖手柄上的情况下也能从上方抓握手杖的手柄头,即,根据地形或行进运动的需要,从手柄体的侧向的抓握位置变换到手柄头的从上方的抓握位置中并且向回切换。

优选地,第一条带至少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中是弹性的,即在从联接元件的手上侧延伸的区域中是弹性的。与之相对优选的是:第一条带的始于联接元件延伸到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区域的区域非弹性地构成,例如以单层或多层的织带的形式构成,所述织带形成第一条带的该非弹性区域或者在手内面侧的区域中缝在第一条带上。手带的负荷在手向下拉动的情况下主要位于手带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中,并且在手向上运动的情况下主要位于手外面侧的区域中。因此优选的是:第一条带的长度在手向下运动时不增大或几乎不增大,而第一条带的长度在手向上运动时(例如在从上方抓握手柄头时)大幅增大,使得能够舒适地从上方抓握手柄头。

在10n力的作用下,5cm长度的条带在其在该力下得到至少3mm、优选至少5mm、10mm或甚至15mm或20mm长度变化时能够称作为弹性的。与之相对,“非弹性”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示:在上述10n的力作用到相同长度的条带上时,进行小于3mm、优选小于2mm并且尤其优选小于1或0.5mm的伸长。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手保持设备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或在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拇指的第二出口之间具有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将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和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优选一件式地连接。在此,第一条带与第二条带在形成中间空间的情况下重叠。该间隔或分离是必需的,以便在从上方抓握手柄头时手带以其正常匹配的形式保留在手上,而第一条带的长度与其无关地能够由于其弹性伸长进而可增大联接元件与手的间距。在固定元件下方的区域中,两个条带松动地安装,以便到手柄的头的抓握运动是可行的。在第二条带的随后的延长中,所述第二条带在手内侧上固定在手保持设备上,以便能够吸收沿常规的负荷方向的拉力。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二条带在手外面侧的区域中多层地构成、即至少由两个优选非弹性的材料层构成,并且弹性的第一条带在手外面的区域中在第二条带的两个这种材料层之间延伸。因此,弹性的第一条带一定程度上引导穿过在手外面的区域中由第二条带形成的隧道或线路。在此,有利的能够是:弹性的第一条带在非拉伸的状态下不从隧道中伸出或仅少量地从隧道中伸出,并且仅当用户的手从上方抓握手杖手柄时,即弹性的第一条带受负荷或伸长时,才从隧道中伸出。

在此,手保持设备能够构成为手带或以手套的形式构成。在手套的情况下,联接元件设置在第一条带上,所述第一条带重叠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引导的条带或手套部段上。在此,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引导的、形成手套的一部分的条带能够理解为第二条带。

第一条带优选是固定在手保持设备上的条带,所述条带至少在第一区域中由弹性的或可伸缩的、优选橡胶弹性的材料形成。例如,弹性条带的弹性的第一区域能够由弹性带或橡胶带或者由具有弹性的和非弹性的区域和/或组成部分的纺织物复合材料形成。弹性的第一区域优选设置在手外面侧的区域中。也能够考虑的是:整个第一条带由弹性带构成,但是在非弹性区域的情况下,例如在手带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中,所述弹性带在该非弹性区域中与非弹性的织带缝合。

在一个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带将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与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的区域连接,或者,连同第二条带是这两个区域的另外的连接。第一条带优选在其手外面侧的第一端部处和在其手内面侧的第二端部处固定、优选通过缝合固定在手保持设备上。

在此尤其优选的是:手保持设备在手外面侧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多层地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条带优选在其手外面侧的第一端部处固定、优选缝在手保持设备上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在手上侧或手外面上朝向用于手的插入开口。在此,线缝能够穿过手保持设备的全部材料层伸出。在此有利的是: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具有缝隙或插入开口,第一条带或第一条带的弹性区域能够穿过所述缝隙或插入开口进入并且在其固定之前可以说在两个材料层之间的“隧道”中引导。优选地,第一条带的弹性区域的位于隧道之外的部分、从联接元件直至第一条带进入缝隙或插入开口测量,小于隧道的部分,所述隧道的部分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的上部的材料层下方延伸。

尤其有利的是:第一条带或其手外面侧的端部,在用于手的插入开口附近固定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上。由此,能够最大化第一条带的弹性区域的长度进而实现手柄头从上方的最大的抓握位置,而弹性条带的弹性的回拉力被感知为是不舒适的,或者回拉力将用户手拉回到侧向的抓握位置中。在此,固定部或缝合部距邻接于手保持设备的用于手的插入开口的棱边的间距最大为0.5-5cm、优选最大为0.5-3cm。尤其优选地,该固定部与用于手的该插入开口相距1.5-2.5cm。优选地,联接元件与第一条带在手外面侧的区域中的固定部的间距大于联接元件与第一条带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中的固定部的间距。

优选地,第一条带在如下区域中、优选至少在联接元件的一个区域中或在其附近不固定在手保持设备上,该区域在所述第一条带的在其手外面侧的第一端部处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外面侧的区域中的固定部和在其手内面侧的第二端部处在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中的固定部之间。因此,第一条带在如下区域中在形成中间空间的情况下从手保持设备的主体中突出,在该区域中所述第一条带与第二条带重叠,所述第二条带一件式地将手保持设备的手内面侧的区域与手外面侧的区域连接。在更上面提出的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二条带在手外面的区域中多层构成并且其中弹性的第一条带在手外面的区域中在第二条带的两个这种材料层之间延伸,能够将所述中间空间限制为最小,即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尽管在该重叠区域中可能局部地彼此接触,但是在该重叠区域中至少不彼此连接,或者在该重叠区域中构成为两个单独的元件,或者可相对于彼此移动。

联接元件例如能够构成为齿状的刚性的元件、构成为钩状的设备或优选柔性的套圈形/环形的或圈环形的设备,其中联接元件尤其优选构成为柔性的套圈或圈环并且基本上由低伸缩性的、必要时编织的材料构成,或由编绕在周围的或覆层的类似金属线的材料构成。优选地,套圈或圈环由具有固有刚性的线缆或弓形件或柔性的塑料绳构成。在套圈或圈环的情况下,手保持设备尤其适合于固定在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杖手柄上,因为所述手杖手柄具有钩形的设备,手带能够联接在所述手杖手柄上。

手保持设备优选在用于手的插入开口和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可变地固定的第一固定设备,例如借助于两个互补的魔术贴区域来可变地固定。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有:提供一种具有用于固定手保持设备的钩状的设备的改进的手杖手柄。该目的尤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杖手柄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适合于手杖,尤其优选适合于滑雪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越野手杖或徒步杖,并且具有手柄体和手柄头,所述手柄头具有用于固定手保持设备、尤其用于固定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保持设备的钩状的设备,所述钩状的设备尤其呈手套或手带的形式。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与上述手保持设备无关地是单独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能够与根据本发明的手带组合地应用,但是也能够将具有套圈形或圈环形的设备的其他的手保持设备耦联到所述手杖手柄上。手柄头优选模制到上部的手柄体区域上,但是也能够模制到用于形成手杖管的管的中央的凹部上或者套装到上部的手柄体区域或管上,或者装入到管中。在此,钩状的设备固定在单独的止动模块上或者形成其一部分。止动模块可装入到手柄头的从手侧和/或从上方起可接近的凹部中、尤其可装入到手柄头的沿轴向方向从上方起可接近的凹部中并且可固定在手柄头中和/或固定在手柄头上。将可移动的或可旋转的锁止机构设置在止动模块中和/或止动模块上,使得基本上从上方移入到钩状的设备中的、构成为套圈形的、环形的或圈环形的设备的联接元件自锁地固定在钩状的设备中或固定在钩状的设备上并且固定在止动模块上,所述联接元件设置在手保持设备上。

止动模块优选借助于至少一个横向于手杖手柄的纵轴线设置的第一横向销固定在手柄头上。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止动模块附加地借助于第二横向销固定在手柄头上。如果手柄头具有盖,那么优选横向销中的至少一个同时用于将盖固定在手柄头上,如这在下面描述。

根据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手柄头具有设置在其上侧的盖,所述盖根据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凸状地构成并且为了加强而能够具有可能的支杆和/或肩部和/或另外的用于加强的和/或用于引导的结构。优选地,盖以可取下的方式构成。对此,盖例如能够具有锁止凸起部,所述锁止凸起部伸入到头区域的内部中并且能够以自锁的方式在那里固定在对此所设的结构中。替选于此,手柄头也能够具有锁止凸起部,所述锁止凸起部在安置盖时能够钩入或锁止到盖的底切中。优选地,盖在其后部的、朝向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端部处具有两个腿部,所述腿部在静止状态下基本上平行于手杖手柄的纵轴线或手杖纵轴线延伸。该腿部能够具有各一个凹部,第二横向销或轴销能够穿过所述凹部横向于手杖纵轴线和行进方向、优选平行于手柄头的横轴线引导。在此,腿部的两个凹部与手柄头中的两个凹部对齐。借助基本上水平设置的横向销,盖能够固定在头区域上并且用于固定手带的止动模块同时也能够固定在手柄头上。在此,第二横向销优选横向于手杖纵轴线且横向于行进方向穿透手柄头,以及盖的两个腿部。

止动模块优选具有可移动和/或可转动安装的锁止块,在所述锁止块上或在所述锁止块中设置有锁止机构。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止动模块还具有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固定在锁止块上并且从外部在自锁解锁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弹簧力倾斜。

操作元件或其释放按钮以其上侧优选在手柄头的上侧上和/或指向手保持设备的手侧上至少部分地以形成轮廓的方式构成。操作元件的上侧在手柄头的上侧上处于在静止位置中,至少部分地或者尤其几乎完全地集成在手柄头的外轮廓中,并且优选也在操作元件的或释放按钮的操作运动期间保持这种情况。在此,手柄头的外轮廓基本上半圆形地或弧形地从手柄头的尖部延伸至手柄头和手柄体之间的边界。

尤其有利的是:止动模块具有轴向的、设置在手柄体的空腔中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向下压紧以用于紧急释放,并且能够优选经由调节螺母调节所述螺旋弹簧的张紧力。

锁止机构优选构成为,使得在打开钩状的设备的方向的负荷超出正常使用力的情况下,进行套圈形、环形或圈环形的设备的紧急解锁。

锁止机构优选以阻挡凸起部的形式构成,所述阻挡凸起部优选在引入方向上向上具有斜切的侧壁,并且所述阻挡凸起部在相对于钩形的设备压紧的位置中向下限定用于套圈形的、环形的或圈环形的设备的锁止区域,所述锁止区域受优选可调节的力限制。根据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阻挡凸起部优选与弹簧加载的锁止销一件式地连接,或者形成其一部分。

在此,阻挡凸起部优选可移动地安装,其中通过释放受限定的和优选可调节的力限制的锁止区域能够实现向上移动,并且其中优选经由弹簧或弹性元件确保力。阻挡凸起部优选借助螺旋弹簧或替选地借助弹性体弹簧或扭力弹簧压紧至封闭锁止区域的移动位置,其中所述压紧优选是可调节的,使得仅在力大于50-250n的情况下进行安全释放。因此,该结构带来整个止动模块的可调节的紧急释放的优点。释放力能够以极其简单的方式通过如下进行调节:即例如将止动模块从手柄头中取出,并且根据需求借助相应的工具调节所述调节螺母。通过应用螺旋弹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也确保所述安全释放,并且此外,螺旋弹簧良好地隐藏在手杖手柄的内部中,使得能够排除污染、结冰等。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止动模块具有:紧固元件,钩状的设备设置在所述紧固元件上;以及锁止块,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锁止块上并且所述锁止块借助于锚固元件沿手杖手柄的纵轴线的方向朝下安装在手柄体中。所述止动模块优选还具有可转动和/或可倾斜的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构成用于自锁解锁,其中锁止块和操作元件由紧固元件围绕和/或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紧固元件中。

本发明的一个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杖手柄,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保持设备;或包括一种手杖、尤其滑雪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越野手杖或徒步杖,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杖手柄,并且具有固定或可固定在手杖手柄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保持设备。

该模块化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简化地安装作为整体制造的止动模块。通过止动模块的模块化的构型,止动模块可作为单独组件制造并且能够装入到手柄头或手柄体中。此外,通过将止动模块容纳在手柄头的凹部中,保持心轴或钩形的设备最优地嵌入手杖手柄的外轮廓中,并且不被感知为是干扰性的。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并且不理解为是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的两个示意立体图;

图2示出图1a的示意立体图,其中从手柄头中移除止动模块;

图3示出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止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止动模块的手杖手柄的分解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手保持设备的示意立体图;

图6示出图5的手保持设备的示意俯视图;

图7示出抓握手杖手柄的用户手与根据图5的手带的示意图,所述手带耦联到手杖手柄上;

图8示出用户手与耦联到手杖手柄上的根据图5的手带的示意图,其中用户手刚好开始采用或放开手杖手柄的抓握姿势;以及

图9示出用户手与耦联到手杖手柄上的根据图5的手带的示意图,其中用户手采用手杖手柄的上部抓握姿势(为了使第一条带的延伸形式可见而以伸出的拇指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中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杖手柄。

所示出的手杖手柄1具有纵轴线56、手柄体3,所述手柄体具有指向行进方向或运动方向b的前部的手杖手柄区域3a和反向于行进方向定向的后部的手杖手柄区域3b。手杖手柄1或其手柄体3从后方起具有沿着手杖手柄纵轴线56或者基本上平行于手杖手柄纵轴线56设置的(未在附图中示出的)中央的凹部或空腔5,手杖移入到所述凹部或空腔中并且能够固定在其中,所述手杖例如由铝管、碳管或玻璃纤维管形成。图1中示出的手杖手柄以没有从下方装入其中的手杖管的方式示出。

手杖手柄1还具有在手柄体3上部连接的拱形的手柄头2。手柄头2包括具有尖部65的手柄凸起部或者部分地由手柄凸起部形成,所述手柄凸起部在前部的手杖手柄区域3a中基本上无凸肩地过渡到手柄体的上部区域中。前部的手杖手柄区域3a中的手柄凸起部在行进方向b上以伸出手柄体区域的方式突出地构成。手柄体2具有向上且朝向用户手或手侧h敞开的凹部4,止动模块6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止动模块6详细地在图3中示出,并且其单独部件在图4中示出。整个止动模块6在手杖手柄1中保持在向上敞开的凹部4中。根据所示出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止动模块6基本上具有四个主元件:锁止块20与锚固元件57、操作元件9和紧固元件15。

在图4中能够看到:在从手柄头2到手柄体3的过渡区域中设置有支承面63,所述支承面具有钻孔58,止动模块6装入到所述钻孔中。因此,止动模块借助于锚固元件57保持在手柄体3中。钻孔能够构成为贯通钻孔58,所述贯通钻孔将手柄体2的凹部4或空腔与手柄体3中的上文所描述的空腔连接,该空腔适合于从下方容纳手杖管。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锁止块20、锚固元件57和操作元件9全部由紧固元件15保持。紧固元件15局部地构成为壳形。所述紧固元件具有第一腿部7和第二腿部8,所述第一和第二腿部形成壳形的区域,以及具有接片13,所述接片将紧固元件15的腿部7、8与构成为保持心轴的钩形的设备14连接。在此,两个腿部7、8围绕锁止块20的两个侧壁20a、20b。保持心轴14在该实施例中与紧固元件15的壳形的区域一件式地连接。紧固元件15的下侧形成底部64,所述底部用于将紧固元件15或整个止动模块6支承在手柄头2和手柄体3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支承面63上。

固持销31在轴线56上止挡在止动模块6处,所述固持销穿过钻孔58伸入到手柄体3的空腔中。固持销31在上侧上具有孔眼32,所述孔眼用于可转动地以轴线33固定在止动模块6上。为了将锚固元件57固定在锁止块20上,锚固元件57以其孔眼32从下方引入到锁止块20的凹部60中,在锁止块20的下部区域中所述凹部两侧具有两个小的腿部。所述腿部分别具有贯通钻孔61b,所述贯通钻孔适合于沿着轴线33容纳销34,其中销34为了固定锚固元件57而穿过锁止块20的腿部的相应的钻孔61,并且在其之间穿过锚固元件57的孔眼32。

固持销31在其下端部处设有螺纹。固持销31或经由锁止块20固定在固持销上的整个止动模块6在贴靠于空腔的上部的盖或支承面63的下侧的止挡元件29的辅助下经由调节螺母30与螺旋弹簧28向下压紧,所述调节螺母从下方旋拧到固持销31的螺纹上。螺旋弹簧28在一侧从下方在上部的止挡元件29处安置在相应设置的肩部上,并且在另一侧从上方安置在下部的止挡元件40上。

在止动模块6中或在形成止动模块6的一部分的锁止块20中设置有锁止销10,所述锁止销用于自动地锁止例如呈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的形式的联接元件79。锁止销10基本上相对于轴线56水平地设置。所述锁止销在止动模块6中沿着轴线88可移动地安装在专门为此所设的凹部或钻孔54中,其中经由螺旋弹簧35将锁止销10相对于保持心轴14压紧。锁止销10具有阻挡凸起部11,所述阻挡凸起部优选从上方斜切并且向下基本上水平地构成,使得例如从上方引入的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将锁止销10克服螺旋弹簧35的弹簧力向后移动,并且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在锁止销10下方在锁止区域59中被接收。锁止销10具有相对于销轴线88水平延伸的(贯通)钻孔62,横向销/引导销39穿过所述钻孔装入,以便在纵向孔41之内在锁止块20的内部中引导锁止销10。

止动模块6在上侧68上具有操作元件9,所述操作元件具有释放按钮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按钮37与操作元件9或与其侧翼9a、9b一件式地连接。锁止块20或其侧壁20a、20b从上方和后方、即从保持心轴14观察,由操作元件9的两个侧翼9a、9b包围。锁止块20的向后(朝向保持心轴14或朝向手)指向的部段在此从下方装入操作远件9的凹部27中,其中所述部段具有用于锁止销10的凹部54。凹部27通过操作元件9的侧翼9a、9b的构成方式而构成为颠倒的u形。此外,锁止块20具有上部的凸肩21,沿相对于纵轴线56水平的方向测量,所述上部的凸肩具有比贯通钻孔26的长度更大的宽度。该凸肩21安置在操作元件9的背部89上方。该结构的大的优点是:操作元件9的侧翼9a、9b或突起部对于期望的释放的操作而言理想地定位,但是仍然能够完全地避免不期望的释放。

如果要将在保持心轴14上移动的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在正常条件下从锁止区域59中释放,那么为此在止动模块6中或在操作元件9上在上侧68上设置释放按钮37。在止动模块6中,水平地且横向于锁止销10的方向设置转动轴线38。形成释放按钮37的操作元件9可围绕该转动轴线38倾斜地(在图1a和3中以逆时针方向,在图7、8中以顺时针方向)安装在止动模块6之内。此外,在锁止销10的钻孔62中同样横向于锁止销10且水平地设置引导销39。该引导销39同样安装在操作元件9中。为此,操作元件9的侧翼9a、9b分别具有长孔51a、51b,引导销39接合到所述长孔中。

在操作元件9的静止位置中,引导销39位于各长孔51a、51b的最下方的端部中,并且在操作元件9的转动运动d期间沿行进方向b向斜上方移动。为此,各长孔51a、51b具有如下延伸方向,所述延伸方向相对于在锁止块20中的长孔41的延伸方向朝下弯曲地设置。因此,操作元件9的转动运动d变换成锁止销10沿着轴线88基本上在行进方向b上的移动运动:如果例如通过抓握手杖的手的拇指向下按压释放按钮37,那么操作元件9整体地稍微向下倾斜进而在围绕转动轴线38转动(在图3中沿箭头方向d)时将锁止销10经由引导销39克服螺旋弹簧35的弹力向内推动,因此锁止区域59向上释放进而也释放在其中接收的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或联接元件79,其中所述释放按钮在本实施例中与侧向的突起部或侧翼9a、9b一件式地构成。

因此,锁止块20通过两个销保持在操作元件9中:一方面通过沿着止动模块6的转动轴线24设置的轴向销19保持,并且其次通过引导销39保持,其中所述轴向销将锁止块20和操作元件9也同时地与紧固元件15的相应的腿部7、8连接,所述引导销从内向外观察将锁止销10与锁止块20连接并且随后与操作元件9连接。

锁止块20在上部区域处具有相对于手杖手柄2的纵轴线56水平地设置的贯通钻孔26,所述贯通钻孔适合于沿着转动轴线24容纳轴向销19。在此,轴向销19(从内向外观察)首先穿过锁止块20中的该钻孔26,随后穿过操作元件9的各侧翼9a、9b中的两个钻孔43a、43b,以及穿过紧固元件或紧固壳15的上面描述的各个腿部7、8的各个钻孔42a、42b。由此,操作元件9围绕锁止块20上的转动轴线38转动。在操作元件9的转动运动期间,在止动模块6中仅操作元件9和锁止销10运动,并且其螺旋弹簧35运动,但是锁止块20本身或紧固元件15不运动。当将止动模块6在手柄头2中装入时,锁止块20中的贯通钻孔26、固定元件9中的钻孔43b、紧固元件15中的钻孔42a、42b彼此同轴地沿着轴线24延伸,并且装入其中的轴向销19同样地延伸,所述轴向销将固定元件9、锁止块20和紧固元件15与手柄头2连接。

通过将止动模块6装入到手柄头2的凹部4中,使保持心轴14最优地嵌入手杖手柄1的外轮廓中。尽管如此,保留用于圈环/套圈79的从上方的理想的插入开口,如这在图7和8中示出。操作元件9的轮廓在静止状态下和在围绕转动轴线38的转动/翻转运动期间同样匹配于手柄头2的整体的弯曲。操作元件9在手柄头2的上侧67上和在指向手保持设备70的手侧h上至少部分地以形成轮廓的方式构成,其中操作元件9的上侧68在手柄头2的上侧67上在静止位置中并且也在操作元件9的操作运动期间几乎完全地集成在手柄头2的外轮廓中。手柄头2的外轮廓在此基本上弧形地从手柄头2的尖部65延伸至手柄头2和手柄体3之间的手侧的边界69。

此外,止动模块6沿着轴线44横向于手杖手柄1的纵轴线56经由另一横向/固定销45固定在手柄头2上。所述另一横向/固定销从外部穿过手柄头外侧上的钻孔49a或49b接合到凹部4中,并且随后穿过紧固元件15的腿部7或8中的钻孔47a或47b。在图4的当前的实施例中,横向销45以具有两个销部分45a、45b的形式两件式示出。替选地也可行的是:所述横向销45一件式地构成并且从一个手柄头外侧穿过紧固元件15的腿部7、8、穿过凹部4再延伸至手柄头另一外侧上。在该情况下,横向销45在紧固元件15的壳形的区域中在锁止块20的下侧之下延伸,所述锁止块装入紧固元件中,或者在锁止块20的凹部中延伸。当将止动模块6装入手柄头2中时,手柄头2中的钻孔49a、49b以及紧固元件15中的钻孔47a、47b彼此同轴地沿着轴线44延伸,并且装入其中的横向销45同样地延伸,所述横向销将紧固元件15与手柄头2连接。

该另一横向销45的布置具有的优点是:更好地吸收扭转力,所述扭转力通过操作元件9围绕转动轴线38倾斜产生并且必要时(尤其在跌倒的情况下)也通过整个止动模块6围绕转动轴线24旋转产生。

此外,根据图1、2和4的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手杖手柄1具有盖12,所述盖能够作为单独的构件固定在手柄头2上。盖12在其朝向尖部65变细的区域中的轮廓基本上对应于手柄头2在其朝向手杖手柄前侧3a的部段中的轮廓。在盖12的后部区域中,设置有两个(未示出的)腿部,所述腿部借助各一个接片模制在盖12上。腿部在套装在手柄头2上的状态下平行于手杖手柄纵轴线56伸入到手柄头2的凹部4中,或者在手柄头2的朝内对凹部限界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伸入到手柄头2中。每个腿部具有凹部,固定销46可沿着轴线38横向于手杖手柄1的纵轴线56穿过所述凹部引入,所述固定销将盖6固定在手柄头2上并且同时用于固定止动块6。当止动模块6装入手柄头2中时,手柄头2中的钻孔50a、50b,紧固元件15中的钻孔48a、48b,和锁止块20中的钻孔53,固定元件9中的钻孔52b彼此同轴地沿着轴线38延伸,并且装入其中的固定销46同样地延伸,所述固定销将固定元件9、锁止块20和紧固元件15与手柄头2连接。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手柄头2的前部的变细的区域中设置有(未示出的)锁止凸起部,所述锁止凸起部在套装的状态下从前部的手柄头边缘伸入盖6的空心区域中,并且在那里锁止在盖6的内面上的凹部或底切中。盖6的内侧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未示出的)支柱。在盖6的后部的部段中设置有用于操作元件9的释放按钮37的凹口25,所述后部的部段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朝向后部的手杖手柄区域3b、即指向反向于行进方向b的方向h。

为了安装作为整体制造的止动模块6,所述止动模块能够从上方装入到手杖手柄1中的凹部4中,其中设置在止动模块6上的锚固元件57装入用于手柄体3中的手杖管的空腔5和凹部4之间的贯通钻孔58中。锚固元件在固持销31上具有上部的止挡元件29,以及在固持销41上移动的螺旋弹簧28,和从下方旋拧到固持销31的螺纹上的下部的止挡元件40和调节螺母30。经由螺旋弹簧28施加到止动模块6上的弹簧弹性的、向下的固持力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调节,即将调节螺母30或多或少地向上旋拧。最后,能够将固定销46沿着轴线38侧向地通过手柄头2中的钻孔50b、50c推入。

固定销46从外向内观察(从两个手柄头侧)穿过手柄头2中的钻孔50a或50b,以及紧固元件15的腿部7或8的钻孔48a或48b,随后穿过操作元件9的侧翼9a、9b的两个钻孔52b,并且随后穿过锁止块20的钻孔53。

在手柄头2中的钻孔50a、50b和紧固元件15中的钻孔48a、48b之间,固定销46根据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例还在手柄头侧上穿过盖12的腿部的钻孔/凹部(其中在图4中腿部不可见,因为所述腿部在手柄头2的向内对凹部4限界的内壁和手柄头2的外壁之间沿着手杖手柄1的纵轴线56延伸)。

因此,固定销46同时用于将止动模块6固定在手柄头2中,以及将盖12固定。

整个止动模块6的通过该结构得到的可调节的紧急释放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如果通过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从下方将过多的力施加到阻挡凸起部11上(例如在跌倒时),那么整个止动模块6围绕转动轴线24转动(在图1a的视图中),或图3顺时针方向(在图7、8中逆时针方向)。持续这种情况,直至锁止区域59被释放或直至将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形式的联接元件从保持心轴14中释放。

在图5和6中示出手带形式的手保持设备70,所述手保持设备能够被固定,以便如上文描述的那样固定在根据图1至4的手杖手柄1上。手保持设备70应固定在手保持设备上,使得在使用手杖时出现的力良好地分布到手上。为此需要手带,所述手带不仅松动地围绕手或手关节布设,而且所述手带固定地与手连接。在此可行的是:将手带视作为手保持设备70,所述手带戴在手套上或戴在裸露的手上,并且所述手带具有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

根据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手带70具有用于手的插入开口71、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72和用于拇指的第二出口73。

在手杖的手杖手柄1上至少间接地经由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引导的第一条带74进行手带70的固定。

图7和8中示出的手杖手柄1的头区域成形为,使得所述头区域具有保持心轴14,所述保持心轴经由手柄头2的缝隙或者在根据图1-4的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的情况下通过形成锁止区域59形成手杖手柄1的止动模块6的一部分。手带70的引入该锁止区域59的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能够在锁止区域59中以自锁的方式固定在保持心轴14上,并且通过操作释放按钮37再次从锁止区域59移除。

原本的手保持设备70能够固定和紧固在用户的手上,所述手保持设备在图5至9的当前的实施例中构成为手带70。为了该目的,手带具有三个开口,即具有用于引入手的手带中的插入开口71、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72和通常构成为最小的出口的第二拇指开口73。在图5中,用于拇指的手带的第二出口73朝向观察者,并且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72背离观察者。因此,所示出的手带是用于右手的手带。因此,手带具有条带式的区域,所述区域由手外面侧的区域76组成,所述手外面侧的区域设置在拇指和手指之间的手背上,所述手外面侧的区域一件式地过渡到拇指和手指之间的条带75中,并且所述手外面侧的区域随后过渡到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中,所述手内面侧的区域贴靠手内面。所述区域75、76和77优选地在其内侧上设有织物衬里或弹性体的泡沫塑料衬里,即将织物层与原本通常非弹性的载体材料粘贴或者缝合,所述载体材料例如能够由塑料织物构成。

所述条带现在具有至少一个可变的连接区域。可变的连接区域是用于手背的开口72和用于手的插入开口71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中,设有用于将手带在手上调节和固定的第一魔术贴条带82。该魔术贴条带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织带,两个互补的魔术贴区域在所述织带上施加在外侧上,更确切地说第一魔术贴区域施加在端部区域中并且互补类型的第二魔术贴区域施加在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所述第一魔术贴条带82与手带缝合。固定条带82的自由端部引导通过穿引弓形件84。该固定条带82的在未固定的状态下松动的端部典型地具有保持辅助件82a,所述保持辅助件例如能够通过织带的缝上的镶边实现。该保持辅助件也用于:很大程度上防止固定条带82无意地穿过穿引弓形件84滑动。固定条带82能够为了将手带固定在手上而围绕所述穿引弓形件84布设,其中第一魔术贴区域贴靠在第二魔术贴区域上,进而能够调节区域85和86(手带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距的持久的固定,这根据手的大小和根据用户是否穿戴手套的实际情况来调节。

在根据本发明的手保持设备中,构成为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的联接设备79固定在第一条带74上,以将手保持设备固定在手杖手柄上。该第一条带74与第二条带75重叠,所述第二条带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在拇指和手指之间引导并且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与手保持设备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76和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一件式地连接。该第一条带74部分弹性地构成。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条带74分部段地构成为弹性带,更确切地说在联接设备79和第一条带74在手保持设备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76上的固定部66之间的区域74a、74c中分部段地构成为弹性带。在此,弹性带在区域74c中通过织带部段加强,所述区域在手外面侧距联接元件79最近。在手带70的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中,第一条带构成为织带。所述第一条带在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中缝到手保持设备上,并且随后在第一条带74与第二条带75重叠的区域中与第二条带75间隔开地延伸至联接元件79,所述第二条带在拇指和手指之间引导,并且超过所述耦联元件直至与弹性带重叠。于是,其在那里,在重叠区域或加强区域74c中缝在弹性带上。织带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甚至双重进行引导,使得在联接元件79的区域中,织带部段延伸穿过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并且弹性带在所述织带部段上侧重叠,而第二织带部段在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中从下方缝在第一织带部段上,并且在联接元件79的区域中延伸穿过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下方,并且在其下侧与弹性带重叠。因此,第一条带74的加强区域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以三层的方式构成,其中弹性带贴靠在两个织带部段之间并且三个层缝在一起。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保持在两个织带层之间并且在当前的实例中缝合,其中套圈/环或圈环形的设备79具有一定的固有刚性进而从第一条带74突出。在手外面侧的区域中,第一条带74在形成中间空间78的情况下与第二条带75分离或者间隔开。在第二条带75一体地过渡到手外面侧的区域76中的过渡区域中,该手外面侧的区域76多层地构成,其中覆盖层由塑料、优选由塑料编织物或织物形成。该覆盖层或手带的上层在该过渡区域中具有缝隙81或插入开口,第一条带74能够穿过所述插入开口进入并且延伸至其在手保持设备70的两个材料层之间的手外面侧的端部(附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一条带在该区域中构成为弹性带。于是,优选通过缝合实现第一条带74的手外面侧的端部的固定部66。因此,第一条带的弹性区域74a具有从外部可自由接近的部段74a和隧道式的部段(图5中不可见),所述部段在手保持设备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76的两个材料层之间延伸。

为了保持第一条带74的弹性区域74a的长度尽可能大,第一条带74的手外面侧的端部的固定部66尽可能靠近用于手的插入开口71地安装。于是由此,在通过缝合固定的情况下,线缝紧靠穿引弓形件84。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以距用于手的插入开口71大约1.5-2.5cm的间距d设置,所述间距从手带70在用于手的插入开口71处的、在手侧h上的棱边测量。

第二条带75基本上非弹性地构成,或者仅为手保持设备选择的材料本身是弹性的,其中所述第二条带将手保持设备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76一件式地与手内面侧的区域77连接。必要时,第二条带75加强地构成,例如通过将织带条带优选在其朝第一条带定向的上侧上缝合来加强地构成。

在当前的实例中,第一条带74仅在手外面侧的区域76中,即最大直至固定区域87弹性地构成,在所述固定区域87处手带70固定在手杖手柄1上,或者联接元件79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87处。但是,第一条带附加地也能够在手保持设备70的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中弹性地构成。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手保持设备70在其三个开口71、72、73处通过加强边缘80来加强地构成。这提高穿戴舒适度并且有助于手带的形状稳定性,使得手带也在未穿上的状态下具有一定固有刚性,并且本身不塌陷,这使手容易引入。加强边缘因此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围绕手带的在与开口的边界处的边缘区域折叠的且在该区域与手带的材料缝合和/或粘贴的织物或织带条带。由此实现:手带尽可能舒适地贴靠手。但是,加强边缘不必强制性地由单独的条带材料或带材料构成,而是能够通过线缝或缝合一定程度上由形成手带的材料条带的边缘区域形成。

在图9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杖手柄1,其如何与在用户右手处穿戴的手带70耦联,其中用户手设置在抓握位置或抓握姿势中。在此,为了使第一条带74的伸展可见,用户手的拇指仅以抬起的方式示出。在此能够看到:从手带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76处的缝隙81中伸出的第一条带74如何伸长,其中弹性区域74a延伸至联接元件79。在此,弹性区域74a的邻近联接元件79的部段74c加强地构成,或者在具体的情况下构成为由非弹性的织带在上方缝合和在下方缝合的弹性带。第一条带的朝向手内面侧的区域77的部段74b从联接元件79起非弹性地构成,在具体的情况下借助双重引导的织带构成,其中该织带是在联接元件79附近加强弹性带的织带。该非弹性区域在图9中示出的抓握状态下外翻成套圈,因为在联接元件79在手杖手柄1的锁止区域59中位置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弹性区域74a的伸长,非弹性区域74b远离手带地拱起,其中所述非弹性区域从联接元件79延伸至第一条带74在手带70的手内面侧的区域77上的固定部。在此,在拇指和其余的手指之间引导的第二条带75和第一条带74的非弹性区域74b之间得到中间空间90。

附图标记列表

1手杖手柄

2手柄头

3手柄体

3a前部的手柄体区域

3b后部的手柄体区域

42中的凹部

53中的用于手杖管的空腔

6止动模块

715的第一腿部

815的第二腿部

9操作元件

9a9的第一侧翼

9b9的第二侧翼

10锁止销

1110处的阻挡凸起部

12盖

1315上的接片

14钩状的设备,保持心轴

15紧固元件,紧固壳

1615中的凹部

1920中的沿着24的轴向销

20锁止块

20b20的第二侧壁

2120的上部的凸肩

249的转动轴线

2620中的用于24的钻孔

28轴向的螺旋弹簧

29上部的止挡元件

30调节螺母

31固持销

3231的孔眼

33贯穿32的轴线

34贯穿32的销

3554中的用于10的螺旋弹簧

37释放按钮

3846的轴线

39用于10的引导销

40下部的止挡元件

4120中的用于引导10的长孔

42a7中的用于19的钻孔

42b8中的用于19的钻孔

43b9中的用于19的钻孔

44用于45的轴线

45横向销

45a45的销部分1

45b45的销部分2

46固定销

47a7中的用于45的钻孔

47b8中的用于45的钻孔

48a7中的用于46的钻孔

48b8中的用于46的钻孔

49a2中的用于45的第一钻孔

49b2中的用于45的第二钻孔

50a2中的用于46的第一钻孔

50b2中的用于46的第二钻孔

51a9a中的用于引导10的长孔

51b9b中的用于引导10的长孔

52b9b中的用于46的钻孔

5320中的用于46的钻孔

5420中的用于35的钻孔

5568上的肋片

561的纵轴线

576的在3中的锚固元件

58用于31的贯通钻孔

5914处的用于79的锁止区域

6020中的用于32的凹部

61b20中的用于34的钻孔

6210中的用于39的钻孔

634中的用于64的支承面

6415的底部

652的尖部

6674的在76上的固定部/线缝

672的上侧

689的上侧

692和3之间的边界

70手保持设备,手带

71用于手的插入开口

7270中的用于手背的第一出口

7370中的用于拇指的第二出口

7470处的第一条带

74a74的弹性区域

74b74的非弹性区域

74c74的加强区域

7570处的第二条带

7670的手外面侧的区域

7770的手内面侧的区域

7874和75之间的中间空间

79套圈/环/圈环形的设备/联接元件

80加强边缘

8170中的用于74的缝隙

82可变化固定的固定设备

82a82处的保持辅助件

8370中的用于82的贯通钻孔

8483的穿引弓形件

8570的第一端部

8670的第二端部

8770在1上的固定区域

8810的轴线

899的背部

9074b和75之间的中间空间

b沿运动方向或行进方向/向前

d66与71的间距

d用于松开锁止作用的转动方向

h手侧/向后定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