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绑系统及其系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2620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系绑系统及其系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绑系统,且尤其涉及一种可自由配置的鞋类系绑系统及其系绑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鞋子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当使用者在穿着鞋子时,必需将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拉拢以固定鞋子于足部上,而欲将鞋子脱下时,则需将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松开以让足部脱离。

现有系绑方式多是利用鞋带来系紧鞋子,其先将鞋带穿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鞋眼孔中,最后再拉紧鞋带打结以完成系紧。由于此种鞋带系绑的方式必需在系紧的过程中将穿过每一鞋眼孔的鞋带拉紧,又必需在松脱过程中将穿过每一个鞋眼孔的鞋带放松,因此在穿脱上非常的不方便。

又,现代人喜欢有自我风格,也喜欢动手diy,因此千篇一律的制式系绑样式,恐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的增加鞋子系绑时的便利性及使用多样性,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绑系统,其不仅系绑容易,且可以让使用者依喜好决定系绑的样式。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绑方法,可增加系绑的多样性。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系绑系统,其包含物件、定位单元、 系线及紧固装置,物件包含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包含多个第一孔洞间隔设置,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位置相对且包含多个第二孔洞间隔设置,定位单元定位于物件且穿过两个第一孔洞以使定位单元与第一侧边形成第一间隙,且定位单元穿过两个第二孔洞以使定位单元与第二侧边形成第二间隙,系线穿过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紧固装置与系线耦合以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

借此,定位单元定位的位置可由使用者依喜好决定,使用者在将定位单元穿设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后,可通过系线及紧固装置以快速及方便的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达成系绑效果,且定位单元不同的定位穿设方式可让鞋子看起来有不同的风格感受。

依据前述的系绑系统,其中定位单元可包含定位带穿过两个第一孔洞及两个第二孔洞,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系线区,系线可在系线区呈锯齿分布,而定位单元可具有弹性。紧固装置可包含壳体、线轴、掣动单元及旋钮,线轴设置于壳体内且供系线缠绕,掣动单元耦合于线轴,旋钮则耦合于掣动单元,且朝一系紧方向转动旋钮可使系线绕回线轴。另外,前述系绑系统可还包含两个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连接系线的一端,另一固定装置连接系线的另一端,两个固定装置使系线固定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

依据前述的系绑系统,还可包含第一导引件及第二导引件,第一导引件设置于另一第一孔洞,第二导引件设置于另一第二孔洞,且系线穿过第一导引件及第二导引件。而第一导引件包含卡合部及导引部,卡合部包含嵌杆,嵌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孔洞并限位于第一孔洞上,且此端包含贯穿孔,导引部包含卡孔及导槽,卡孔供嵌杆卡合,导槽与卡孔连通,嵌杆卡入卡孔使贯穿孔对应连通导槽,其中系线穿过导槽及贯穿孔以被第一导引件导引。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系绑系统,用于物件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前述系绑系统包含定位单元、系线及紧固装置,定位单元定位设置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定位单元与第一侧边形成第一间隙,且定位单元与第二侧边形成第二间隙,系线穿过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紧固装置与系线 耦合以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

依据前述的系绑系统,其中定位单元可包含定位带穿过两个第一孔洞及两个第二孔洞,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系线区,系线可在系线区呈锯齿分布。紧固装置可包含壳体、线轴、掣动单元及旋钮,线轴设置于壳体内且供系线缠绕,掣动单元耦合于线轴,旋钮则耦合于掣动单元,且朝一系紧方向转动旋钮使系线绕回线轴。另外,前述系绑系统可还包含两个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连接系线的一端,另一固定装置连接系线的另一端,两个固定装置使系线固定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系绑方法,用于拉拢物件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前述系绑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定位设置定位单元,使定位单元与第一侧边形成第一间隙,定位单元与第二侧边形成第二间隙,(b)在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穿过系线,以及(c)在紧固装置耦合系线以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

依据前述的系绑方法,其中步骤(a)可形成多个第一间隙及多个第二间隙,步骤(b)可还包含在第一间隙先穿过系线,再于第二间隙穿过系线,接着在另一第一间隙穿过系线,并再于另一第二间隙穿过系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系绑系统及其系绑方法,使用者依据喜好用不同的方式将定位单元定位穿设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通过系线及紧固装置以快速及方便的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不仅可以达到快速的系绑效果,且定位单元不同的定位穿设方式可让鞋子看起来有不同的风格感受。当定位单元具有弹性时,不仅可以有利于定位单元卡合于物件的孔洞上,还可在系线拉紧时提供一定的变形力,让使用者穿着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系绑系统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绘示图3的第二导引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绘示图3的第二导引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绘示图3的紧固装置的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7绘示图3的紧固装置的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9绘示图8的卷带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还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系绑系统100的另一立体示意图。系绑系统100包含物件200、定位单元300、系线600及紧固装置400,物件200包含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定位单元300定位设置于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使定位单元300与第一侧边210形成第一间隙(未标示),及使定位单元300与第二侧边220形成第二间隙(未标示),系线600穿过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紧固装置400与系线600耦合以收放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

借此,定位单元300定位的位置可由使用者(未绘示)依喜好决定,通过将定位单元300设置于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后,再由系线600搭配紧固装置400的结构配置以快速及方便的收放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并达到良好的系绑效果。后面将更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细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物件200是鞋子,第一侧边210包含5个第一孔洞211、212、213、214、215,第二侧边220与第一侧边210位置相对且包含5个第二孔洞221、222、223、224、225,第一孔洞211、212、213、214、215及第二孔洞221、222、223、224、225的位置也相互对应,而第一侧边210与第二侧边220之间形成系线区230。

定位单元300包含定位带330,其为具有弹性的带体,定位带330穿过第一孔洞214、215并与第一侧边210形成一第一间隙,再穿过第一孔洞211、212并与第一侧边210形成另一第一间隙,之后,定位带330再穿过第二孔洞221、222并与第二侧边220形成一第二间隙,接着再穿过第二孔洞224、225并与第二侧边220形成另一第二间隙。在此,第一间隙指的是定位带330与第一侧边210之间的缝隙,第二间隙指的是定位带330与第二侧边220之间的缝隙,而由于定位带330穿过第一孔洞211、212、214、215、及第二孔洞221、222、224、225后被拉紧,使得定位带330几乎贴合第一侧边210的表面及第二侧边220的表面,是以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的缝隙值很小。

定位带330的一端310会再穿过另一第一孔洞213,并被固定装置510固定于第一侧边210上,而定位带330的另一端320会再穿过另一第二孔洞223,并被另一固定装置520固定于第二侧边220上,借此,定位带330可以被固定于物件200上,且让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的缝隙值实质上固定。

系线600穿过第一间隙及第二隙线,且系线600的一端610及另一端620耦合于紧固装置400,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装置400是现有的束线装置,其包含壳体(未标示),掣动单元(未绘示)及弹簧(未绘示),壳体上具有穿孔(未标示)供系线通过,其通过弹簧与掣动单元之间的作用力使系线被夹在掣动单元及壳体之间而达到紧固效果,而按压弹簧改变掣动单元位置即可拉动改变线体 长度,此束线装置为现有且非本发明的重点,因此不再详述。

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未绘示)在穿着物件200时,其将足部(未绘示)伸入物件200内,同时拉紧系线600的一端610及另一端620,由于系线600穿于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因此拉动系线600时会一并连动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进而将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拉拢。而在松脱物件200时,只要解放紧固装置400,将第一侧边210及第二侧边220往远离系线区230的方向拉动,即会一并将系线600拉松,让足部可以轻松脱离物件200,在使用上非常便利。

请参阅图3,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110的立体示意图,系绑系统110的基本结构和图1所述的实施例相似,其具有物件200a,物件200a具有第一侧边210a及相对第一侧边210a的第二侧边220a,第一侧边210a及第二侧边220a之间也形成系线区230a。

第一侧边210具有6个第一孔洞211a、212a、213a、214a、215a、、216a,第二侧边220也具有5个第二孔洞221a、222a、223a、224a、225a、226a,定位单元300a包含定位带330a,定位带330a穿过第一孔洞211a、212a、214a、215a以形成2个第一间隙,定位带330a穿过第二孔洞221a、222a、224a、225a以形成2个第二间隙,而第一导引件710a设置于第一孔洞213a,第二导引件720a设置于第二孔洞223a。另外,定位带330a的一端310在穿过第一孔洞216a后直接打结,定位带330a的一端320在穿过第二孔洞226a后直接打结,借此将定位带330a固定于物件200a上。

系线600a以交叉方式穿过各第一间隙、各第二间隙、第一导引件710a及第二导引件720a,也即,系线600a在系线区230a呈锯齿分布。系线600a并耦合于紧固装置400a以拉紧靠拢第一侧边210a及第二侧边220a。

请参阅图4及图5,其中图4绘示图3的第二导引件720a的放大示意图,图5绘示图3的第二导引件720a的爆炸示意图,第二导引件720a包含卡合部724a及导引部721a,卡合部724a包含嵌杆725a,嵌杆725a的一端贯穿第二 孔洞223a,且嵌杆725a的此端包含贯穿孔726a,导引部721a包含卡孔727a及导槽722a,卡孔727a供嵌杆725a卡合,导槽722a贯穿导引部721a并形成2开口723a,且导槽722a与卡孔727a连通,嵌杆725a卡入卡孔727a后,会使贯穿孔726a对应连通导槽722a,其中系线600a经过开口723a穿过导槽722a及贯穿孔726a以被第二导引件720a导引。

第一导引件710a的结构与第二导引件720a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而由于第一导引件710a及第二导引件720a的结构配置,使得卡合部724a与导引部721a在组合后因系线600a穿过导槽722a及贯穿孔726a而无法彼此分离,因此不需要担心卡合部724a与导引部721a的分离问题。

且由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带330a、第一导引件710a、第二导引件720a、及系线600a都是可以由使用者自由穿设换位,因此可以变化多种配置方式,还可具有不同风格而达到多样性的目的。

请参阅图6及图7,其中图6绘示图3的紧固装置400a的一视角爆炸示意图,图7绘示图3的紧固装置400a的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紧固装置400a包含壳体410a、线轴420a、掣动单元430a及旋钮440a,线轴420a设置于壳体410a内且供系线600a缠绕,掣动单元430a耦合于线轴420a,旋钮440a则耦合于掣动单元430a,且朝一系紧方向a2转动旋钮440a可使系线600a绕回线轴420a。

更详细的说,壳体410a包含容置空间413a、环齿412a及两个线孔411a。环齿412a面向容置空间413a,两个线孔411a是用来供系线600a的两端穿入与线轴420a连接。

线轴420a包含环槽422a及多个咬合齿421a,线轴420a放置于容置空间413a内,环槽422a是供系线600a卷绕,而咬合齿421a用来与掣动单元430a耦合。掣动单元430a包含三个导引部431a、多个卡合齿433a(见图7)及三个棘臂432a,棘臂432a用来与环齿412a啮合,卡合齿433a则与咬合齿421a啮合。

旋钮440a包含螺旋轨道441a(见图7)设于旋钮440a的内周壁(未标示)且和导引部431a耦合,由于导引部431a可以在螺旋轨道441a内限位移动,也就是说,当旋钮440a相对掣动单元430a旋转时,导引部431a会沿着螺旋轨道441a移动,因此掣动单元430a会相对于旋钮440a上升或下降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当掣动单元430a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棘臂432a与环齿412a对应,且卡合齿433a咬合咬合齿421a。而由于棘臂432a的结构关系,会在系紧方向a2上不断的与环齿412a松脱并在相反于系紧方向a2的一松脱方向a1上与环齿412a啮合,因此朝系紧方向a2转动旋钮440a可带动掣动单元430a连动线轴420a,以带动系线600a卷绕收回,且当旋钮440a停止转动时,棘臂432a与环齿412a啮合而限制线轴420a往松脱方向a1转动,以达紧固作用。

当转动旋钮440a带动导引部431a移动使掣动单元430a位于第二位置时,棘臂432a脱离环齿412a,由于此时棘臂432a并无与环齿412a啮合,故不会限制线轴420a往松脱方向a1转动,是以可以直接拉动系线600a而达放线效果。

所以通过上述的紧固装置400a,可以轻松的系紧或放松物件200a的第一侧边210a及第二侧边220a,同时此种紧固装置400a的紧固能力较佳,不易因为外力而导致系线600a松脱。

请参阅图8及图9,其中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120的立体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卷带件的立体示意图。系绑系统120基本结构和图3所述的实施例相似,物件200b包含第一侧边210b及第二侧边220b,第一侧边210b包含多个第一孔洞(未标示)、第二侧边220b包含多个第二孔洞(未标示),而定位单元300b包含定位带330b,且定位带330b以不同的方式穿于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并形成多个第一间隙及多个第二间隙,系线600b穿过多个第一间隙及多个第二间隙后耦合于紧固装置400b。本实施例中,紧固装置400b另外包含定位片450b,定位片450b包含多个穿越通道451b,系线穿过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及各穿越通道451b,以将卷带件400b固 定于鞋面上。

请参阅图11,其中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系统130的立体示意图。系绑系统130的基本结构和图3所述的实施例相似,物件200c包含第一侧边210c及第二侧边220c,第一侧边210c包含多个第一孔洞(未标示)、第二侧边220c包含多个第二孔洞(未标示),而定位单元300c则包含两个定位带330c、340c,定位带330c穿于第一孔洞以形成多个第一间隙,定位带340c穿于第二孔洞以形成多个第二间隙,系线600c穿过多个第一间隙及多个第二间隙后耦合于紧固装置400c,细部结构不再赘述。

借由上述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系绑系统,可增加系绑的多样性,以及可以加快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速度,增加使用便利性。

请参阅图10,并请一并参阅图8,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还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绑方法800的流程图。系绑方法800用于收放物件200b的第一侧边210b及第二侧边220b,其包含步骤810至步骤830,如下所示。

在步骤810中,在第一侧边210b及第二侧边220b定位穿设定位单元300b,使定位单元300b与第一侧边210b形成第一间隙,定位单元300b与第二侧边220b形成第二间隙。

在步骤820中,在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穿过系线600b。

在步骤830中,在紧固装置400b耦合系线600b以收放第一侧边210b及第二侧边220b。

更详细的说,定位单元300b是穿过第一侧边210b上的多个第一孔洞(未标示)及第二侧边220b上的多个第二孔洞(未标示)以定位于物件200b上,借此形成多个第一间隙及多个第二间隙。接着在第一间隙先穿过系线600b,再于第二间隙穿过系线600b,接着再于另一第一间隙穿过系线600b,并再于另一第二间隙穿过系线600b,不断重复作业直到系线600b穿过所有的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为止。

完成定位单元300b及系线600b的配置后,即可以通过紧固装置400b来完成收放第一侧边210b及第二侧边220b的目的。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一、由于定位单元是由使用者穿设于物件上,因此定位单元的位置及穿设方式可由使用者依喜好决定,当使用者将定位单元穿设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后,可通过系线结合定位单元及紧固装置以快速及方便的收放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不仅可以达到快速的系绑效果,且定位单元不同的定位穿设方式可让鞋子看起来有不同的风格感受。

二、当定位单元具有弹性时,不仅可以有利于定位单元卡合于物件的孔洞上,还可在系线拉紧时提供一定的变形力,让使用者穿着更加舒适。

三、当还包含导引件时,可以还增加系绑系统的样式变化性。

四、当紧固装置包含壳体、线轴、掣动单元及旋钮时,更有助于收放系线时的便利性,且通过掣动单元的机械力可以更有效的紧固系线,且增加紧固装置的使用寿命。

五、固定装置的设置有助于定位单元的定位性,其可使定位单元更加不易与物件脱离,且能让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维持在系线可穿过的高度,避免松脱。

六、当系线在系线区呈锯齿分布时,还可以有效的分配应力,而使得系绑系统的收放力更加平均。

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