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扣、表带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96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表带和装饰品用带等带用的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以及具备该表带的钟表。



背景技术:

作为手表带、手链等带状装饰品的表扣,已知三折式(三つ折れ式)的表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三折式的表扣具备主体部和折叠部。主体部具备框体、压板、锁定机构以及表面罩。框体具备底板和一对侧壁。压板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框体的底板在带厚度方向上移动。表面罩具有与锁定机构卡合的钩部。

压板通过将弹性板和按压板重叠而构成,在弹性板上形成有弯曲而成的弹性部。在将所述钩部与锁定机构卡合时,钩部按压所述弹性部。

锁定机构具备:一对按钮;对按钮施力的一对弹簧;以及收纳按钮和弹簧的导向壳体。导向壳体被固定在框体的侧壁。

折叠部由中板和下板构成。下板的端部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框体连结,在所述端部设有按压突起。当用户将下板向远离框体的方向旋转时,按压突起的末端从压板离开,压板被敞开。因此,可以将带插入框体的底板与压板之间,对主体部相对于带的位置进行调整。

当用户将下板向接近框体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按压突起的末端按压压板,将压板和带向底板侧按压,因此,框体被固定在带上。此时,按压突起的侧面部与导向壳体抵接而被止动,使得下框不会过度旋转。

进一步地,用户将中板向下板侧折叠,使中板的弹性杆与框体的侧壁卡合。由此,能够使中板和下板与框体卡合。另一方的带连结于中板,此外,表面罩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中板。表面罩的钩部被插入导向壳体的插入孔中,被按钮的卡合突起卡定从而被锁定。此时,钩部经由弹性部按压压板,将压板压接于带。

由此,用户可以调节主体部相对于带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带的有效长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5512号公报

可是,在所述表扣中,需要在主体部设置调整带的有效长度的机构和对表扣进行加锁、解锁的机构,主体部的结构变得复杂,部件数量也多,因而存在重量也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结构简单、还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能够容易地轻量化的表扣、表带及钟表。

本发明为一种表扣,所述表扣将第1带和第2带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具有:下侧保持部件,在所述下侧保持部件上固定有锁定销;上侧保持部件,其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连结;上拉部件,其以能够向接近所述下侧保持部件的上拉方向和远离所述下侧保持部件的下拉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对所述第1带进行引导;锁定部件,其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通过转动至锁定位置而将所述上拉部件向所述下侧保持部件侧上拉,利用所述上拉部件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夹着所述第1带进行定位固定;以及主罩,其具备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所述上侧保持部件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件通过转动而重叠的状态下与所述锁定销卡合,所述主罩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在所述上侧保持部件与第2带之间。

本发明中构成下述机构,该机构被安装成能够利用下侧保持部件、上拉部件以及锁定部件对表扣进行相对于第1带的位置调整,并且本发明中构成下述机构,该机构利用设置在主罩上的锁定机构和下侧保持部件的锁定销进行表扣的加锁/解锁。因此,无需将各机构集中到1个主体部,因此,能够使表扣的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由于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表扣轻量化。

本发明的表扣中,优选的是: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具备下板部和一对侧板部,在所述侧板部分别形成有沿着所述上拉方向延长的导向槽,所述上拉部件具备:底板部,其与所述下板部对置;一对导向部,它们沿着所述一对侧板部配置;以及导向销,其贯插各所述导向槽并被安装于所述一对导向部,所述锁定部件具备:操作部,其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导向销;和按压部,其在所述操作部转动至所述锁定位 置时与所述下板部抵接,将所述上拉部件向所述上拉方向上拉,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当所述操作部转动至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时,所述按压部能够从所述下板部离开,使所述上拉部件向所述下拉方向移动。

本发明中,在上拉部件的一对导向部之间配置有下侧保持部件的一对侧板部,并在该侧板部之间配置有锁定部件。并且,通过将导向销贯插于各导向部、各侧板部的导向槽和锁定部件,能够构成用于对第1带进行定位固定的机构。因此,能够减少表扣的部件数量,还能够容易地进行表扣的制造作业。

另外,在锁定部件上形成按压部,使锁定部件的操作部转动至锁定位置,使所述按压部与下板部抵接。由此,能够将导向销和上拉部件向上拉方向移动,能够利用所述上拉部件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夹着所述第1带进行定位固定。因此,还能够使锁定部件的结构简易,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仅通过使锁定部件的操作部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就能够对第1带进行定位固定或位置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钟表用带的长度调节操作。因此,手表的用户能够自己调整表扣的位置,因此,还能够容易地将带的有效长度调节成用户所希望的长度。

本发明的表扣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带是将多个带块连结起来而构成的,在所述上拉部件的底板部形成有定位突起,所述定位突起朝向所述下板部突出,在将所述锁定部件转动至锁定位置,利用所述上拉部件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夹着所述第1带时,所述定位突起被配置在所述带块之间。

只要在底板部上形成有定位突起,在利用所述上拉部件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夹着所述第1带时,就可以将所述定位突起配置在带块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1带相对于表扣的移动。

本发明的表扣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拉部件的一对导向部形成有引导突起,所述引导突起朝向所述侧板部突出,所述上拉部件的所述引导突起被所述导向槽引导从而所述上拉部件向所述上拉方向和下拉方向移动。

只要在导向部上形成有引导突起,就能够将所述引导突起配置在所述侧板部的导向槽内。因此,能够利用配置在导向槽中的导向销和引导突起来引导上拉部件。因此,在使锁定部件转动时,能够防止上拉部件联动转动,能够使上拉部件顺畅地向上拉方向和下拉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表扣中,优选的是: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具有贯穿孔,所述锁定部件在转 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重叠并覆盖所述贯穿孔的一部分。

锁定部件转动至锁定位置时,与下侧保持部件重叠地配置并覆盖所述贯穿孔的一部分。因此,锁定部件的端部在贯穿孔部分露出。因此,能够通过将手指或指甲放入贯穿孔部分而拉起锁定部件,或从所述贯穿孔插入销等来按压突起部的背面侧而转动锁定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转动操作。

本发明的表扣中,优选的是: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具有贯穿孔,所述锁定部件具有在被转动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贯穿孔的一部分重叠的突起部,所述上侧保持部件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对置的面,在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和所述上侧保持部件通过转动而重叠时,所述突起部被配置在所述凹部中。

只要在上侧保持部件形成凹部,就能够将凹部作为板材的加强用的加强部来使用,能够提高上侧保持部件的刚性。另外,由于在上侧保持部件形成有能够配置所述突起部的凹部,因此,能够防止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和所述上侧保持部件通过转动而重叠时产生间隙,能够提高表扣的刚性。

本发明的表带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表扣;第1带,其被所述表扣的所述下侧保持部件和所述上拉部件定位固定;以及第2带,其与所述主罩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表带。

根据本发明的表带和钟表,由于具备所述的表扣,因此,能够起到上述那样的效果,能够使表扣的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表扣轻量化,因此,还能够使表带轻量化,能够应用于各种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表带的手表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表带中使用的表扣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表扣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表扣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表扣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使所述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下侧保持部件、上拉部件、锁定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使锁定部件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使锁定部件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使锁定部件转动至锁定位置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手表;2:外装壳体;3:钟表用带;3a:第1带;3b:第2带;4:带块;10:表扣;12:导向销;20:下侧保持部件;21:下板部;22:侧板部;24:导向槽;25:贯穿孔;251:扩大孔部;27:锁定销;30:上侧保持部件;31:上板部;311:贯插孔;32:连结板部;35:加强部;351:凹部;352:凸部;40:上拉部件;41:底板部;411:定位突起;42:导向部;421:引导突起;422:保持孔;50:锁定部件;51:作为操作部的板部;511:贯插孔;52:侧壁部;53:按压部;54:基端侧罩部;55:正面侧罩部;56:突起部;60:主罩;61:板;612:开口;62:罩;70:锁定机构;71:滑动部件;72:螺旋弹簧;711:操作部;712: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手表1具备外装壳体2和钟表用带3。凸耳2a分别一体地设置在外装壳体2的6点方向和12点方向上。钟表用带3具有分别与凸耳2a连结的6点侧的第1带3a和12点侧的第2带3b。

第1带3a、第2带3b构成为利用省略图示的销将多个带块4连结起来。并且,各第1带3a、第2带3b的自由端部之间利用图2~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表扣10来紧固连结。

如图5、图6所示,表扣10具备: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上拉部件40、锁定部件50、以及主罩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保持部件20和上侧保持部件3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利用连结销11连结起来,上侧保持部件30和主罩6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利用省略图示的连结销连结起来。主罩6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与第2带3b连结,下侧保持部件20利用上拉部件40、锁定部件50而以能够相对于第1带3a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与第1带3a连结。

另外,如图2~图4所示,以将第1带3a和第2带3b之间连结起来的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以及主罩60所排列的方向作为x方向,以沿第1带3a、第2带3b的带宽方向的方向作为y方向。另外,以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 30、主罩60重叠的方向作为z方向,以从下侧保持部件20朝向上侧保持部件30的方向作为z1方向,以相反方向作为z2方向。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下侧保持部件20和上侧保持部件30,以靠近各带3a、3b的一侧作为基端部20a、30a,以利用连结销11连结成能够相互自如转动的端部作为末端部20b、30b。并且,以从基端部20a朝向末端部20b的方向作为x1方向,以相反方向作为x2方向。

[下侧保持部件]

也如图5~图6所示,下侧保持部件20具备:下板部21,其沿着从基端部20a朝向末端部20b的x方向弯曲;和一对侧板部22,其从下板部21的侧面立起设置。

如图7所示,在侧板部22上的靠近基端部20a的位置形成有导向槽24,该导向槽24沿着z1方向形成为长孔。

在下板部21上形成有:贯穿下板部21的贯穿孔25;和从下板部21突出设置的锁定销27。

贯穿孔25形成于下板部21的末端部20b的附近。贯穿孔25的开口利用沿着下板部21的x方向的两条直线部、连结各直线部的基端部20a侧的端部之间的圆弧部、以及连结各直线部的末端部20b侧的端部之间的圆弧部而形成为大致桶(樽)状。不过,贯穿孔25的开口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

锁定销27被配置在下板部21的基端部20a的附近。锁定销27具备圆锥形的头部271和轴部272。头部271的末端形成为与轴部272相同的直径,并构成为随着从该末端朝向轴部272而直径变大。如后述那样,该锁定销27与主罩60的锁定机构卡合。

[上侧保持部件]

如图5、图6所示,上侧保持部件30具备:上板部31,其与所述下侧保持部件20的下板部21相同地弯曲;和一对连结板部32,它们在上板部31的基端部30a侧的端部立起设置。

上板部31的宽度尺寸设定成与下板部21的侧板部22之间的尺寸对应。

另外,在上板部31被加工出加强部(bead)35。加强部35沿着上板部31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条。该加强部35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在上板部31上,从下板部21侧的面观察,该加强部35形成为凹陷的凹部351,从主罩60侧的面观察,该加强 部35形成为突出的凸部352。该加强部35是对上板部31进行加强的结构,并且,被设定成使得后述的锁定部件50的突起部56能够配置在凹部351中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上板部31上还形成有供所述锁定销27贯插的贯插孔311。

由此,在用户将上侧保持部件30与下侧保持部件20重叠地折叠时,上板部31被配置在下板部21的侧板部22之间。另外,被如下地配置:所述锁定部件50的突起部56配置在凹部351内,上板部31与下板部21紧密贴合,锁定销27贯插于贯插孔311中。

如后所述,在一对连结板部32形成有供与主罩60连结用的连结销(省略图示)贯插的孔。

[上拉部件]

如图7所示,上拉部件40构成为具备:底板部41;和一对导向部42,它们从底板部41的侧面立起设置。

底板部41与下侧保持部件20的下板部21对置配置。在底板部41上,以在带宽方向(y方向)上分离开的方式形成有从下板部21侧的面突出的2个定位突起411。定位突起411被配置在第1带3a的带块4之间的间隙中,以带块4为单位对上拉部件40相对于第1带3a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一对导向部42分别配置在下板部21的一对侧板部22的外侧。在各导向部42的侧板部22侧的面上形成有向侧板部22侧突出的引导突起421。另外,在导向部42形成有保持孔422,该保持孔422用于安装导向销12。引导突起421配置在导向槽24内,导向销12贯插于导向槽24内。

由于导向槽24沿z1方向形成为长孔,因此,导向销12和引导突起421也能够沿z1方向移动。因此,上拉部件40以能够在z1方向(以下,也称作上拉方向)和z2方向(是与z1方向相反侧的方向,以下,也称作下拉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下侧保持部件20,其中,所述z1方向是底板部41接近下板部21的方向,所述z2方向是底板部41远离下板部21的方向。

[锁定部件]

如图7所示,锁定部件50构成为具备:作为操作部的板部51、一对侧壁部52、按压部53(参照图8)、基端侧罩部54、以及正面侧罩部55。

一对侧壁部52从板部51的侧面立起设置。按压部53从板部51的端部折曲而形 成。基端侧罩部54形成为从按压部53连续,正面侧罩部55形成为从基端侧罩部54连续。

在侧壁部52上形成有供所述导向销12贯插的孔521。因此,锁定部件50以经由导向销12能够相对于下侧保持部件20自如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下侧保持部件20。

在板部51上形成有供锁定销27贯插的贯插孔511。锁定部件50构成为能够转动至板部51与所述下板部21紧密贴合的状态。如图5所示,板部51与下板部21紧密贴合的状态成为锁定部件50的锁定位置。

在板部51上,在与利用导向销12转动的基端部相反一侧的末端部一体地形成有突起部56。突起部56的宽度尺寸比板部51小,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桶状。突起部56从板部51经由台阶而连续,在z1方向上配置在比板部51靠上侧保持部件30侧的位置。突起部56在x1方向上比板部51突出。

板部51的宽度尺寸根据侧板部22之间的尺寸进行设定。另外,以下述方式进行设定:在使锁定部件50向锁定位置转动并转动至使板部51与下板部21抵接的位置时,在板部51的末端侧设置的突起部56与所述贯穿孔25重叠。由此,通过将手指或指甲放入所述贯穿孔25中,或从所述贯穿孔25插入销等来按压突起部56的背面侧,能够拉起位于锁定位置的突起部56,能够容易地使板部51转动。

在使锁定部件50移动至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基端侧罩部54遮掩一对侧板部22之间的基端部20a侧的间隙部分。另外,正面侧罩部55遮掩一对侧板部22之间的上端部侧的间隙部分。由此,基端侧罩部54、正面侧罩部55还能够遮掩所述导向销12。

如图7~图10所示,在锁定部件50上,从孔521(导向销12)至按压部53为止的长度尺寸被设定得比从孔521至基端侧罩部54为止的长度尺寸长。因此,如图8所示,在拉起锁定部件50使锁定部件50向远离下板部21的方向(a1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能够使锁定部件50和上拉部件40向下拉方向(z2方向)移动至基端侧罩部54与下板部21抵接的位置。因此,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与下板部21之间的尺寸比带块4的厚度尺寸大。因此,贯插于底板部41和下板部21之间的第1带3a能够向x1方向和x2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使锁定部件50向下板部21侧(a2方向)转动并压倒锁定部件50时,按压部53与下板部21抵接。因此,贯插于导向槽24内的导向销12向远离下板部21的z1方向移动,安装有导向销12的上拉部件40也向z1方向(上 拉方向)移动。因此,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靠近下板部21,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与下板部21之间的尺寸形成为与带块4的厚度尺寸相同的程度。此时,底板部41的定位突起411进入各带块4之间,第1带3a被安装成不能在底板部41和下板部21之间向x1方向和x2方向移动。即,确定了下侧保持部件20相对于第1带3a的安装位置。如图10所示,在使锁定部件50转动至锁定位置后的情况下也维持该状态。

[主罩]

如图5所示,主罩60由板61和罩62形成为箱状。并且,如图2所示,在主罩60的内部收纳有锁定机构70。如图5、图8所示,一对支承部611弯折地形成在板61上,在支承部611上形成有贯穿孔,该贯穿孔供用于与第2带3b连结的弹性杆贯插。另外,虽省略图示,但板61具备:槽部,在该槽部配置有所述连结板部32;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形成为在槽部的两侧弯折。在所述连结板部32贯插有与上侧保持部件30连结用的连结销,连接销的两端被所述支承部限制了移动而实现防脱。上述连结板部32、支承部、连结销被收纳于罩62内。

如图8所示,在板61的平面中央部形成有开口612,该开口612供所述锁定销27贯插。

如图2、图3所示,罩62具备:大致矩形状的顶面621;和壁部622,其一体地形成在顶面621的周围。在将表扣10的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进行折叠时,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罩62的顶面621被配置在第1带3a、第2带3b之间。

在罩62上,在带宽方向(y方向)上对置的2个壁部622,形成有切口623,构成锁定机构70的滑动部件71的操作部711从该切口623突出。

如图2所示,锁定机构70具备一对滑动部件71和对滑动部件71施力的螺旋弹簧72。

滑动部件71被设置成使相同形状的部件在y方向上对置。这些滑动部件71构成为具备:操作部711,其形成于y方向的外侧端部;和卡定部712,其对下侧保持部件20的锁定销27进行卡定。

操作部711从所述切口623朝向外侧突出。手表的用户对操作部711进行操作,能够使滑动部件71滑动移动。

卡定部712整体上形成为平面形状呈大致l字形。一对卡定部712被互相错开地 配置,并且,在y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对置配置。如果使滑动部件71移动,则卡定部712伴随着滑动动作彼此接近或分离。另外,一对滑动部件71的各卡定部712彼此对置的面形成为倾斜面。

在此,当用户将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折叠、并将主罩60压入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侧时,锁定销27被从主罩60的开口612插入各卡定部712之间。于是,锁定销27的头部271的倾斜面与所述卡定部712的倾斜面抵接。因此,一对滑动部件71克服所述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移动,各卡定部712分离。

进一步地,当用户将主罩60压入下侧保持部件20侧时,锁定销27的头部271超过卡定部712,锁定销27的轴部272位于卡定部712之间。于是,滑动部件71利用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移动,各卡定部712接近。因此,锁定销27的头部271被卡定部712卡定,主罩60的锁定机构70和锁定销27被维持在卡合状态。

接下来,对表扣10的安装位置调节、即钟表用带3的长度调节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所示,手表1的用户使锁定部件50向远离下板部21的方向(图8中的a1方向)转动而拉起锁定部件50,使基端侧罩部54成为与下板部21对置的状态。在此,从导向销12至基端侧罩部54为止的长度尺寸比从导向销12至按压部53为止的尺寸短。因此,如果使基端侧罩部54移动至与下板部21抵接的位置,则上拉部件40也向z2方向移动,下板部21和底板部41之间的间隙尺寸变大。从下板部21至定位突起411为止的尺寸比带块4的厚度尺寸大,能够使第1带3a向图8的x1方向和x2方向移动。由此,可以调节下侧保持部件20相对于第1带3a的安装位置、即表扣10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调节钟表用带3的有效长度。

接下来,用户使锁定部件50向接近下板部21的方向(图9中的a2方向)转动。伴随着锁定部件50的转动,按压部53与下板部21抵接。由此,贯插于导向槽24内的导向销12向远离下板部21的z1方向移动,安装有导向销12的上拉部件40也向z1方向移动。因此,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靠近下板部21,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与下板部21之间的尺寸形成为与带块4的厚度尺寸相同的程度。此时,底板部41的定位突起411进入各带块4之间,由此,第1带3a被保持在底板部41和下板部21之间,变得不能移动。

然后,如图10所示,通过使锁定部件50转动至与下板部21抵接的锁定位置,而将第1带3a定位在底板部41和下板部21之间。

即,通过使锁定部件50转动,能够使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接近下板部21或离开下板部21,手表1的用户能够容易地调节表扣10相对于第1带3a的安装位置。

接下来,对表扣10的加锁/解锁操作进行说明。

为了对表扣10加锁,如图5、图10所示地形成为锁定部件50与下板部21抵接、锁定销27从锁定部件50的贯插孔511突出的状态。然后,用户使上侧保持部件30和主罩60向图10的a3方向移动,将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主罩60折叠。于是,锁定销27贯插于上侧保持部件30的上板部31的贯插孔311中,进而,插入主罩60的开口612中。于是,图2所示的锁定机构70的滑动部件71被锁定销27的头部271压开。当该头部271超过滑动部件71的卡定部712时,滑动部件71借助螺旋弹簧72向锁定销27的轴部272侧移动,将锁定销27卡定。由此,表扣10的锁定机构70被加锁。

另一方面,为了使表扣10的锁定机构70解锁,用户按压操作部711,使滑动部件71的卡定部712之间扩开,解除与锁定销27的卡合状态。用户保持着按压操作部711的状态,将主罩60上提,从而使上侧保持部件30从下侧保持部件20离开。于是,锁定销27从主罩60的开口612和上板部31的贯插孔311脱开,因此,能够解除锁定机构70。

由此,下侧保持部件20和上侧保持部件30从折叠状态成为展开的状态,从而能够将钟表用带3戴在用户的手腕上、或从用户的手腕上卸下。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利用下侧保持部件20、上拉部件40以及锁定部件50能够构成这样的机构,该机构被安装成能够对表扣10相对于第1带3a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利用设置在主罩60上的锁定机构70和下侧保持部件20的锁定销27能够构成进行表扣10的加锁/解锁的机构。因此,由于无需将各机构集中到1个主体部中,因此,能够使表扣10的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表扣10轻量化。

表扣10相对于第1带3a的位置调整可以通过转动锁定部件50的操作来进行。该位置调整操作与将上侧保持部件30、下侧保持部件20、主罩60折叠或打开的表扣10的开闭操作独立。因此,在开闭操作时,锁定部件50不会转动而解除第1带3a的锁定,从而能够可靠地相对于第1带3a对表扣10进行固定。

另外,关于锁定部件50,将板部51与上侧保持部件30抵接的状态设定为了锁定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锁定状态。而且,在表扣10的加锁时被上侧保持部件30和主罩60覆盖,因此,在锁定机构70被加锁时,锁定部件50不会移动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锁定状态。

通过将导向销12贯插于上拉部件40的一对导向部42、下侧保持部件20的一对侧板部22以及锁定部件50,能够构成用于对第1带3a进行定位固定的机构。因此,仅使导向销12穿过3个部件就能够进行组装,能够提高表扣10的组装操作性。

通过将设置在锁定部件50上的板部51转动至锁定位置,能够使按压部53与下板部21抵接。由此,能够将导向销12和上拉部件40向上拉方向(z1方向)移动,能够利用上拉部件40和下侧保持部件20夹着第1带3a进行定位固定。因此,还能够使锁定部件50的结构简易,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仅通过使锁定部件50的板部51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就能够对第1带3a进行定位固定或位置调整,能够提高带的有效长度的调节操作性。

由于定位突起411形成在上拉部件40的底板部41上,因此,在利用上拉部件40和下侧保持部件20夹着第1带3a时,可以将定位突起411配置在带块4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1带3a相对于表扣10的移动。

由于引导突起421形成在上拉部件40的导向部42上,因此,可以将引导突起421和导向销12配置在侧板部22的导向槽24内。因此,在使锁定部件50转动时,能够防止上拉部件40联动转动,能够使上拉部件40顺畅地向上拉方向(z1方向)和下拉方向(z2方向)移动。

由于在下侧保持部件20上形成有贯穿孔25,并且,在锁定部件50与下侧保持部件20重叠时突起部56覆盖贯穿孔25的一部分,因此,锁定部件50的突起部56在贯穿孔25露出。因此,通过将手指或指甲放入所述贯穿孔25中,或从所述贯穿孔25插入销等来按压突起部56的背面侧,能够容易拉起突起部56,能够容易地对锁定部件50进行转动动作。特别地,贯穿孔25形成在下侧保持部件20的末端部20b侧,锁定部件50的突起部56也形成在远离锁定部件50的转动轴即导向销12的位置,因此,在拉起突起部56时用小的力就能够转动锁定部件50。而且,突起部56形成在远离基端部20a侧的锁定销27的位置,因此,在对锁定部件50进行转动操作时,还能够防止手指碰到锁定销27。

由于在上侧保持部件30上形成有加强部35,因此,能够提高上板部31的刚性。另外,由于在上侧保持部件30形成了能够配置突起部56的凹部351,因此,能够防止下侧保持部件20和上侧保持部件30通过转动而重叠时产生间隙,能够提高表扣10的刚性。

关于表扣10的解锁操作,在保持着压入操作部711的状态下,仅将主罩60从下侧保持部件20拉开即可,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解锁。另外,在使表扣10展开时,由于第1带3a、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主罩60、第2带3b连续地排列,因此,能够增大钟表用带3的敞开长度,能够容易地进行手表1针对手腕的佩戴和摘下。

另外,关于表扣10的加锁操作,仅使主罩60向下侧保持部件20侧移动,将锁定机构70压入锁定销27进行锁定即可,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加锁。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或改良等当然包含于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表扣不限于表带,例如还可以在装饰品中得以利用。在此,作为装饰品,例如可以列举出手链和项链、腰带(belt)和皮带(band)、围在脖子上的项圈(choker)、衣服的别扣等。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表扣也可以应用于手袋、包类、鞋类等各种物品。

也可以不在上侧保持部件30上形成加强部35,也可以不在下侧保持部件20上形成贯穿孔25。锁定机构70也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即,下侧保持部件20、上侧保持部件30、上拉部件40、锁定部件50、主罩60、锁定机构70的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