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及包括可移除鞋垫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678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鞋垫及包括可移除鞋垫的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垫,所述鞋垫被设计用于在将所述鞋垫插入鞋中以便抵接所述鞋的鞋底部段之后支承脚部,所述鞋垫包括形成柔性平面状基层的整体塑料材料,大量弹性立柱从所述柔性平面状基层伸出。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类型的可移除鞋垫的鞋。



背景技术:

用于鞋的可移除鞋垫是公知的。所述可移除鞋垫由不同材料构成,并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热成形(例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或在封闭模具内成形(例如,PU(聚氨酯)泡沫)来预成形。从而,所述可移除鞋垫在鞋内形成足床,所述鞋的鞋底部段不可或不可充分地成形以便形成足床。该类型的鞋垫具有被限定的三维成形,导致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而必须制造许多类型的鞋垫。其中,鞋垫可在脚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者可被设计成仅仅支承脚部的一部分、例如跟部部分或前足部分。

存在已知的设置有大量弹性立柱的鞋垫,所述大量弹性立柱从柔性平面状基层伸出,以使得所述鞋垫的基本部分由整体塑料材料构成并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这种鞋垫的一个实例被US 2010/0175275 A1描述。所述大量弹性立柱借助于立柱顶部部分、通过接触人的脚底来起到提供按摩反射系统的作用。同时,借助于所述弹性立柱实现减震。可以将由所述立柱的顶部部分形成的鞋垫的顶部表面的轮廓设置成大体上与人脚部的轮廓相匹配,以使得在与用户脚部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大致连续的接触中维持按摩反射系统。以该方式,对于穿戴者或用户的脚部来说可以更好地实现按摩、减震、肌肉刺激和血液循环的相互作用。因此,所述鞋垫仅仅对于需要按摩或反射效果并且准备好容忍鞋垫和脚底之间强烈的点接触的用户来说有用,所述点接触对脚部具有强烈的刺激,并可能感觉起来不太舒适,尤其是在所述立柱具有高硬度时。因此,US 2010/0175275 A1公开了呈杯形形状从而扩大鞋垫和用户脚部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立柱的顶部部分。

GB 2 418 129 A公开了具有为用户脚部提供接触表面的纺织织物表面上层的冲击吸收鞋垫。下层包括单元膜结构,其中所述单元全部具有相同的尺寸并包含具有足够粘度的化学惰性凝胶或流体以在压缩时提供缓冲作用。在这种结构下,用于形成足床的鞋垫的成形必须按照上述传统方式在顶层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种类的鞋垫,所述鞋垫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生产并提供一种足床和舒适的感觉。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鞋垫,所述鞋垫被设计用于在所述鞋垫被插入鞋中以便抵接所述鞋的鞋底部段之后支承脚部,所述鞋垫包括形成柔性平面状基层的整体塑料材料,大量(多个)弹性立柱从所述柔性平面状基层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基层被设计用作脚部的接触表面,所述立柱被设计成从所述基层延伸至所述鞋的鞋底部段,并且所述立柱以具有不同高度的方式成形,以使得在由脚部进行重量加载时,所述柔性平面状基层变形,以便作为三维成形的足床来与脚部下侧的形状一致。

根据本发明,所述立柱不用于按摩反射,而反之用于在重量加载时简便地形成用户脚部的足床。为此,所述立柱以具有不同高度的方式制造,以使得在没有重量加载的情况下,所述鞋垫仅仅以具有相对大的高度的一些立柱接触所述鞋的鞋底部段。在该状态下,所述平面状基层保持平面状。在重量加载时,具有较小高度的立柱也被压抵所述鞋的鞋底部段,以使得所述基层变形,以便允许较小的立柱接触所述鞋的鞋底部段。将立柱高度的分布选择成使得,用作脚部的接触表面的所述基层通过所述基层的变形来形成合适的足床。应当注意到,所述基层不需要与脚部直接接触,而是可以覆盖有柔性覆盖层,所述柔性覆盖层由织物、皮革或其它优选地具有皮肤亲和性的材料构成。然而,所述覆盖层基本上不影响所述平面状基层的变形,所述变形由处于鞋垫下侧的立柱的分布和高度决定。因此,所述基层可被制造成平面状的层,然而在用户的重量被加载至所述鞋垫上时形成足床。由于下侧的立柱,与由同样材料制成并且被成形以形成传统类型的足床的鞋垫相比,(本发明的)鞋垫可用较少的材料来制造。由于所述立柱,在所述立柱之间具有多个不需要材料的空隙。另外,所述立柱具有弹性,并产生渐进弹簧特性,这是因为在增大重量加载时,越来越多的立柱接触所述鞋的鞋底部段,从而有助于(助长)鞋垫的总体弹簧强度。由于所述立柱,本发明的鞋垫可用由相同的完全成形材料形成足床的鞋垫所需材料的约60%(因此即重量的约60%)来生产。仅仅由于所述立柱,根据本发明的鞋垫具有在重量加载时适应个体脚部的变形的能力。

所述立柱可以在所述鞋垫的整个长度上分布。为了某些目的,可以作为优选的是,仅仅在所述鞋垫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将所述立柱设置在鞋垫下侧,例如,仅仅在跟部部分、在跟部部分及足弓部分和/或在脚趾部分设置允许所述基层变形从而形成足床的立柱。为了某些目的,可作为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鞋垫仅仅在脚部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以便仅仅支承脚部长度的一部分,例如跟部部分、跟部部分及足弓部分和/或脚趾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基层和所述立柱的材料的硬度可处于30和50肖氏00(肖氏硬度)之间,更优选地处于33和45肖氏00之间,更优选地处于35和40肖氏00之间。因此,所述材料可以是在硬度上与用于按摩反射的立柱所用的材料不同的相对柔软的材料,其中所述用于按摩反射的立柱所用的材料的硬度处于80和100肖氏00之间,并且即使是用于软按摩拖鞋(便鞋)的立柱,其所用的材料的硬度也在50肖氏00以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鞋垫在脚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所述鞋垫的跟部部分的中部和脚趾部分的中部存在具有小的高度的立柱,并且在所述跟部部分的边缘处以及在处于所述跟部部分和所述脚趾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设置了具有较大高度的立柱。所述中间部分优选地将成为所述鞋垫的脚弓部分。

为了易于制造,所述立柱优选是实心立柱、即没有中空部分。

所述立柱优选地被设计成当在重量载荷下被压缩时其直径变宽。由于重量加载时的弹性,高度的减小可因此导致相应的直径的变宽,以使得所述立柱延伸至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空间中。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许多(多个)通气孔在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中、在所述基层内定位。在重量载荷下,所述立柱的变宽明显地减小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以使得空气可从鞋底(鞋垫)的下侧通过通气孔压至将重量载荷施加至所述鞋垫上的脚部的下表面上。

用于所述鞋垫的优选材料是凝胶,尤其是聚氨酯凝胶。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聚氨酯凝胶可具有在0.6和1.1g/cm3之间的比重。合适的凝胶可以是粘性的,以使得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凝胶由非黏性材料的膜覆盖,所述非黏性材料也可为聚氨酯,但选择成非黏性或非粘性的。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鞋垫的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鞋垫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立柱分布的图1的鞋垫的仰视图;

图4是鞋垫的第二实施例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鞋垫的仰视图;

图6是显示当承载体重时立柱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7是突出通过通气孔的通气效果的相似图;

图8是仅仅在跟部部段具有立柱的鞋垫的实施例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9是仅仅在跟部部段和和足弓部段具有立柱的鞋垫的实施例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10是仅仅在脚部长度的跟部部段上延伸的鞋垫的下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的实施例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整体鞋垫,所述整体鞋垫由薄的平面状基层1和在基层1下侧的多个立柱2构成。所述基层的上侧被制造成平坦表面3,所述平坦表面3用作用户脚部的接触表面。为此,根据图1至图3、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整体鞋垫可以在平坦表面3的上侧设置有覆盖层。

另外,形成基层1和立柱2的鞋垫材料可以由与基层1和立柱2相似的、但被改造成非粘性或非黏性的材料的膜封装。可理解的是,在使用这种封装膜的情况下,用于平坦表面3的覆盖层将被施加在基层1和立柱2的封装膜上。

可以通过将液态的材料浇铸至铸造模具中来生产鞋垫,所述铸造模具具有呈立柱2的形式的较深空腔和在其之间的用于基层的小的平坦空腔。所述空腔可以按照公知的方式(例如向膜施加真空、涂覆或施加脱模剂)来衬以非粘性膜。进而,液体材料被浇铸并且允许灌注至模具中。在灌注之后,模具可以以由织物、皮革或微纤维材料制成的覆盖层来覆盖,从而,所述覆盖层在材料于模具中的固化期间牢固地粘接至鞋垫材料并且用作接触表面。

如图所示,在基层1下侧的立柱2具有不同的高度。所述立柱2可以呈具有圆化顶端的圆柱形形状。所述圆柱形形状的横截面是圆形的。立柱在圆柱部分内的直径基本上对应于相应立柱的高度。可以看出,在鞋垫的跟部部分4的边缘处具有较高的立柱2a。边缘处的立柱2a比跟部部分4的中部的立柱2b更高并且具有比跟部部分4的中部的立柱2b更大的直径。

在鞋垫的另一端、即在脚趾部分5,立柱2c甚至比跟部部分的中部的立柱2b更小。在脚趾部分5和跟部部分4之间具有显示较高的立柱2d的中间部分6,在鞋垫的足弓部分中的所述立柱2d甚至比跟部部分边缘处的立柱2a更高。在中间部分6的侧边缘处的立柱2d可以具有与跟部部分4的边缘处的立柱2a大约相同的尺寸。中间部分6形成鞋垫的脚弓部分,所述脚弓部分被设计成接触用户脚部的脚弓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制造后的鞋垫将仅仅以相对最高的立柱2的顶端来接触支承层(例如所述鞋垫可被插入其中的鞋的鞋底部段)。在该状态下,基层1保持平坦和平面状。所述立柱指向支承表面、例如鞋的鞋底部段。如果用户在鞋垫上施加重量载荷,那么鞋垫将以具有不同高度的所有立柱接触鞋的鞋底部段。因此,基层1将根据具有不同高度的立柱2的分布来变形。将立柱2的分布选择成使得,所述基层变形成足床的形状从而以舒适的方式垫着用户的脚部。

应当注意到,鞋垫完全仅仅通过立柱2来接触支承表面、即鞋的鞋底部段,以使得基层的部分不与鞋的鞋底部段直接接触。

图3显示了立柱2在基层1下侧的整个表面上的分布。由于立柱2的高度基本上等于其直径,所以甚至可从图3中看出具有较高高度的立柱位于何处。

应当注意到,立柱2的高度等于直径的规则在脚趾部分5中不适用,由于在脚趾部分5中立柱可被制造得非常矮,所以在该处立柱的直径可以不同于立柱的高度并且可以等于立柱高度的两倍。

图4和图5的第二实施例显示了根据相同原理生产的、然而配备有在一定程度上较厚的基层1的鞋垫,所述基层1仍不超过3mm,并且立柱2从所述基层1伸出。再次,立柱2的高度分布成使得,当鞋垫承载用户体重时形成足床。

图6描绘了由用户的脚部7来传递的体重的影响。示出了在制造后的状态下、即在没有重量载荷的状态下的带有立柱2的轮廓的基层1。在立柱2之间具有大的空隙8。当如图6中的箭头所指示地施加重量压力时,立柱将抵靠鞋的鞋底部分压缩,并且从而如标号2′处所指示地变形。从而,空隙8′在尺寸上被大幅减小。同时,基层1的与脚部7的脚底部分压力接触的接触表面3′将通过立柱2′的不同的压缩率来改变成与脚部7的脚底部分的轮廓相对应的轮廓。

在图7的实施例中,基层1设置有通气孔9,所述通气孔9是将立柱2之间的空隙8与基层的平坦表面3相连接的通孔、即当重量压力通过脚部7来加载鞋垫时将立柱2之间的空隙8与脚部7的下侧相连接的通孔。在重量加载时,发生立柱2与图6中所示相同地变形成立柱2′的现象。立柱2′之间缩小的空隙8′通过通气孔9′来将空气从所述空隙8′挤出,以使得在走路、跑步或站立期间,脚部7的脚底部分在鞋垫的每次重量加载时通气。

由于大量的立柱2,所以通过通气孔9显著地挤出空气。通过在鞋垫的外轮廓处设置密封边缘,所述效果可被增强,借助于所述密封边缘,立柱2之间的如孔一样的空隙8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以使得防止在侧面将空气挤出被重量加载的鞋垫,并且空气被迫通过通气孔9。所述密封边缘可以具有小唇缘的形式,以使得在重量加载时其对立柱2的弹性变形没有显著影响。

本发明的鞋垫可以由平面状的平坦基层1来制造,所述基层1在重量压力下变形,以便适应施加所述重量压力的脚部7的形状,并因此形成一种足床。

图8显示了鞋垫的变型,所述鞋垫的变型在跟部部分4中与图1的鞋垫相似,以使得在下侧的立柱2如上所述地在重量加载时提供足床的成形。然而,被设计成在整个脚部长度上延伸的鞋垫的其它部分或部段没有立柱2,所以仅仅在跟部区域具有通过立柱2进行的支承,而鞋垫在其它部分仅仅由基层1构成。

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的鞋垫的又一变型在图9中示出。所述鞋垫在跟部部分4和包括足弓部分的中间部分6具有处于下侧的立柱2。具有不同高度的立柱的分布可以与先前实施例所述的相同。再次,鞋垫被设计成在整个脚部长度上延伸,但仅仅在跟部部分4和中间部分6具有立柱2,例如在包括脚趾部分5的前足部分没有立柱2。

应当注意到,图1至图9的所有实施例显示了具有基层1的鞋垫,其中所述基层1在脚部7(或鞋)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具有沟槽或简单的线,从而允许缩短鞋垫的长度以便为了个体应用而与脚部7或鞋的长度相匹配。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鞋垫的一个实例,其并未在脚部7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反之仅仅在某一部分(即图10的实施例中的跟部部分4)上延伸。根据该实施例的鞋垫具有在下侧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地分布的立柱2,以使得在通过脚部7的跟部进行重量加载时形成足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脚部长度的其它部分(例如足弓部分和/或前足部分)上延伸的鞋垫。前足部分的支承特别地可适合于导致在脚部7的前足部分或脚趾部分承受主要重量载荷的较高跟部的鞋。

仅仅在脚部7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的鞋垫可以通过由粘性材料制造或通过将粘性材料的衬垫施加至鞋垫的下侧(例如施加至立柱2的顶端或者施加至基层1的用于将鞋垫固定至脚部7的接触表面3)来被保护免于在鞋内移位或滑动。当然,其它方式的固定、例如通过可与鞋的相应的侧面凹部形成配合的侧面延伸部来实现的机械固定也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