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197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鞋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鞋中底。

背景技术:
鞋的构造一般可分为鞋底和鞋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减轻地面对人体脚底的反作用力,提高穿戴者的舒适度,在鞋底中一般设计有一层鞋中底。但是,传统的鞋中底经常会出现回弹减震效果差,特别是运动的时候影响较大,很容易把运动的力量减去一大半,严重损耗了运动者的体力,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透气效果不好的状况;鞋中底的结构不合理,也会出现与鞋底中的其他部件结合时容易松动的情况,安全性、耐用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鞋中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回弹减震效果好、透气、结构合理的鞋中底。一种鞋中底,包括:中底跟部、中底中部、中底掌部和曲形凸缘;所述中底中部、中底跟部、中底掌部一体形成,所述曲形凸缘围设于所述中底跟部、中底中部、中底掌部的边缘上,所述曲形凸缘靠近所述中底跟部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中底中部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一通孔和环形曲面,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环形曲面自所述通孔处向远离所述通孔方向延伸;所述中底掌部远离所述中底中部的一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凸伸有限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曲面呈预设角度倾斜设于所述中底中部,所述倾斜角为1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为2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底跟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中底中部的厚度,所述中底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中底掌部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形凸缘呈脚弓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底跟部、中底中部、中底掌部和曲形凸缘为TPU材料制成。上述鞋中底,包括了中底跟部、中底中部、中底掌部和曲形凸缘这四大部分,由于曲形凸缘围设于中底跟部、中底中部、中底掌部的边缘上,可以形成一个适合脚型的容置空间,对脚的底部和周边起到了定位支撑的作用,减震效果好。中底中部的凹槽上设有通孔和环形曲面,不仅可以起到定位增加稳定性的效果,还可以提高透气性能,结构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中底的示意图;图2为鞋中底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鞋中底,20-中底跟部,30-中底中部,31-凹槽,32-通孔,33-环形曲面,40-中底掌部,41-开口,42-限位块,50-曲形凸缘,5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1至图3,鞋中底10包括中底跟部20、中底中部30、中底掌部40和曲形凸缘50,中底中部30的两端分别与中底跟部20、中底掌部40连接形成与脚型适配的鞋中底10。曲形凸缘50围设于中底跟部20、中底中部30、中底掌部40的边缘上,曲形凸缘50呈脚弓形,曲形凸缘50靠近中底跟部20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定位槽51,定位槽5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由于定位槽51的设置,可以使鞋中底10更好的与其他鞋构件连接固定,更加稳定。中底中部30上设有一个凹槽31,凹槽31包括一个通孔32和环形曲面33,通孔32为长条形且设于凹槽31的底部,环形曲面50自通孔32向远离通孔32方向延伸,呈放射状。环形曲面33呈预设角度倾斜设于中底中部30,倾斜角为10°~50°,优选为20°~40°。中底掌部40远离中底中部30的一端设有一开口41,开口41的两端凸伸有限位块42,鞋中底10在与其他鞋构件连接时,限位块42很好的起到限位作用,鞋中底10不易移动,非常稳固。中底跟部20的厚度大于中底中部30的厚度,中底中部30的厚度大于中底掌部40的厚度,这样与脚型的结构特点非常吻合,穿起来舒适。中底跟部20、中底中部30、中底掌部40和曲形凸缘50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TPU具有适应硬度范围广、耐寒性好、耐油、耐水、耐霉菌、承载力高、抗冲击性好、减震能力强的特性,会使穿戴者更加舒适安全。上述鞋中底10包括了中底跟部20、中底中部30、中底掌部40和曲形凸缘50这四大部分,由于曲形凸缘50围设于中底跟部30、中底中部40、中底掌部50的边缘上,可以形成一个适合脚型的容置空间,对脚的底部和周边起到了定位支撑的作用,减震效果好。中底中部的凹槽上设有通孔32和环形曲面33,不仅可以起到定位增加稳定性的效果,还可以提高透气性能,结构合理。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