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儿童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121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儿童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儿童袜。



背景技术:

袜子是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起着保护脚和美化脚的作用。儿童袜子包括袜口、袜统和袜脚三部分,其中袜脚包括袜跟、袜底和袜背、袜头。袜口的作用是使袜子边缘不脱散并紧贴腿上。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儿童袜一般是将成人袜尺寸改小,其他形状结构以及材料均未作出任何改变,由于相比于成人儿童的皮肤较嫩,对于袜子上一些类似于线头的物质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会引起儿童穿着时脚部的不适,所以现有的儿童袜存在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儿童袜,通过设置长条型增厚毛圈以及柔软层,极大的提高了儿童穿着时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儿童袜,包括袜口、袜筒和袜脚,所述袜脚包括一体成型的袜跟、袜底、袜背以及袜头,所述袜跟、袜底、袜背和袜筒的内侧设置有柔软层,所述柔软层与袜底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长条型增厚毛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条型增厚毛圈的设置使得脚部左右两侧与鞋底抵接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起到支撑缓冲提高穿着舒适度的作用,柔软层与脚部皮肤相贴合,起到隔绝袜子内部线头以及增厚毛圈的作用,进一步起到提高脚部舒适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层与袜跟、袜底、袜背和袜筒呈间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间隙设置的柔软层使得儿童在穿着时,柔软层与袜跟、袜底、袜背和袜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避免长时间与脚部皮肤想贴合产生黏腻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层一侧通过连接纱线连接袜头,另一侧连接袜口,柔软层与袜头连接处设置有若干间隙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儿童穿着行走或运动时,通过连接纱线形成的若干间隙孔能够起到透气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条型增厚毛圈一端延伸至袜头,另一端延伸至袜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形状结构的增厚毛圈能够较好的适配人体脚部左右两侧的线条,使得袜子在穿着时,起到更好的制成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层和连接纱线均由锦纶纤维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耐磨性,使得柔软层在保持较好贴合舒适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口左右两侧向上延伸有手提部,袜口左右两侧的所述手提部之间形成呈前后设置的V型开口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儿童在穿着袜子时,左右手可以分别对应提拉手提部,手提部的设置起到方便儿童提拉的作用,同时V型开口部的设置,有利于在袜口出形成一个较大的横向的开口,起到方便脚尖进入袜口的效果,该儿童袜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小儿童的穿着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提部相对袜口中心一侧均设置有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儿童进行提拉时起到对大拇指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穿着完成之后,能够起到防止袜口下滑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儿童袜结构简单,能够较好的针对于儿童脚部皮肤较嫩的情况,使得儿童穿着时具有较好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儿童袜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儿童袜外翻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袜脚;11、袜跟;12、袜底;13、袜背;14、袜头; 2、袜口;3、袜筒;4、手提部;5、开口部;6、橡胶条;7、柔软层;8、增厚毛圈;9、间隙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儿童袜,包括袜口 2、袜筒3和袜脚1,所述袜脚1包括一体成型的袜跟11、袜底12、袜背13以及袜头14。在袜跟11、袜底12、袜背13和袜筒3的内侧设置有柔软层7,柔软层7整体呈环状设置,柔软层7的一侧与袜口 2相连接,柔软层7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纱线与袜头14相连接,且在柔软层7与袜头14的连接处还形成有若干增强透气性的间隙孔9,柔软层7与袜跟11、袜底12、袜背13和袜筒3之间呈间隙设置,使两者能够发生相对的滑移,柔软层7和上述的连接纱线均采用锦纶纤维制成。

如图2所示,在柔软层7与袜底12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长条型增厚毛圈8,长条型的增厚毛圈8一端延伸至袜头14,另一端延伸至袜跟11,增厚毛圈8通过起毛机起毛获得。

如图2至图3所示,在袜口 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手提部4,手提部4至袜口 2左右两侧向袜口 2中间高度递减,从袜子侧边方向,手提部4呈等腰梯形设置,从袜子正面方向,袜口 2左右两侧的手提部4之间形成了呈前后设置的V型的开口部5,左右两侧的手提部4下缘长度之和与袜口 2周长相等,即使得手提部4下缘正好能够绕袜口 2一周,有利于加强手提部4与袜口 2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在手提部4相对袜口 2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条6,橡胶条6通过热合的方式直接贴合在手提部4上,橡胶条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儿童进行提拉时起到对大拇指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穿着完成之后,能够起到防止袜口 2下滑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