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647阅读:28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法工具的包装盒,尤其涉及一种文房四宝盒。



背景技术:

文房四宝通常包括笔、墨、纸、砚,为方便收纳和携带,一般将其集中收纳于文房四宝盒内。现有的文房四宝盒一般分为几个格室,笔墨纸砚等书法工具分开放于不同格室内,但是,由于毛笔、砚台、墨盒等具有特定形状,其放置于无特定形状的格室内时,难以维持在固定位置,携带或搬运过程中极易脱出发生碰撞、损坏等现象;而且,书法工具自不同格室内脱出位置混乱,不方便取拿,实用性差。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纳位置稳定、使用方便的的文房四宝盒。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文房四宝盒,包括包括盒体和盒盖,该盒体内腔中铺设垫块,该垫块开设与文书工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其中,所述垫块的左侧设有毛笔槽,右侧从盒壁向内依次设有水写纸槽和纸镇槽,垫块的中间横向设置一道笔搁槽,笔搁槽的下方设砚台槽,上方中部位置设有水盂槽,该水盂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磨墨工具槽和书签槽,该水盂槽的上方设有水盂勺槽。

其中,所述毛笔槽为两个。

所述纸镇槽和笔搁槽均为一字型。

所述砚台槽为书法中的“点”字形状。

所述水盂槽为圆形。

所述盒体为马口铁盒体。

所述盒体与盒盖通过铰链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文房四宝盒在盒体内部设有垫块,垫块中开设与文书工具配套的凹槽,使文书工具各自摆在特定的格室中,携带或搬运过程中工具不会出现相互错乱、碰撞或损坏等现象,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文房四宝盒包括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体和盒盖通过铰链连接,该盒体1的内腔中铺设垫块3,该垫块3开设与文书工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其中,所述垫块3的左侧设有两个毛笔槽4,右侧从盒壁向内依次设有水写纸槽5和一字型的纸镇槽6,垫块3的中间横向设置一道一字型的笔搁槽7,该笔搁槽7的下方设书法中“点”字形状的砚台槽8,上方中部位置设有圆形的水盂槽9,该水盂槽9的两侧分别设有磨墨工具槽10和书签槽11,该水盂槽9的上方设有水盂勺槽12。

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盒盖采用马口铁材料,既轻便又持久难用,美观与使用并举。而一般市场上都采用纸质或木制的材料,纸质的牢固性差,不能反复使用;木制的成本较高且从中小学生的使用角度而言也不具便利性。

盒子里固定文房四宝用具的垫块采用高密度、无污染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既能贴切的固定物件,美观显高端,又可长期使用。

“书法进课堂”是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的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大举措。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传统书法的学习除了文化理论知识和技法传授外,文房四宝的工具及使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书法的学习,并不是拿起笔就写,而是要通过放置、整理和研磨等各道流程细节来“洗心”、“静心”,一切从心开始,然后才能很好的投入学习书法的状态。所以说,《文房四宝》里的各个工具不光都由各自独特的实用价值,它们组合起来的综合功能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些细节的操作、流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修身养性,培养情操,也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文化。

本实用新型将书法学习、书写工具与传统文化、现代造型艺术进行同构,让《文房四宝》超出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在砚台、笔搁、镇纸、书签、水写纸、水勺、水盂的设计上都有独创的新概念。

砚台将书法、文化元素“点”与砚台进行有机同构,寓意“学习书法从点滴做起”和“水滴石穿”的传统文化,使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砚台没有采用带盖式的传统砚台形式,解决了学生使用过程中遇冷天气砚台盖子因墨汁的胶质而打不开的实际问题。砚台结构里有墨池、水池和墨台三个功能区。解决了传统的水、墨功能区分离的难题。

笔搁以中国书法隶书的“蚕头燕尾”基本笔划为设计元素,巧妙运用两头高,中间低的笔画特征,再置入三个圆浑的弧形凹槽以固定毛笔放置的位置,避免几支毛笔靠在一起墨汁弄脏笔杆的问题。

镇纸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垂露竖”为设计元素,寓意“横平竖直”,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又似一根骨头,也暗寓“铁骨铮铮”的正人气质。材料采用密度高、纹理美、色质厚、手感沉的名贵木材红木为原料,既有镇纸压纸的功能,手感亦佳。

书签以本身的使用功能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将“永字八法”的书法基本笔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共八张一个系列的融书法文化和国学文化于一体的新概念书签。

在传统的“米”字格基础上增加方形“界格”,可以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见方现象,除了字型结构,更要约束学生书写时的合理大小。让孩子理解左右结构的部件所相应的占位,理解汉字外圆现象,对书写中的尊卑、上紧下松、中心紧密等有直接的参照作用。让孩子能从有格到无格的“脱格”练习,能逐步养成无格的书写习惯,最终能心中有字,成竹在胸。通过“习字组合”的训练,能让孩子书法的学习循序渐进,对汉字的原理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较快形成“脱格”书写的能力。

水勺的造型来自王羲之“鹅池”的典故。勺子的造型以鹅的造型为基本元素,巧妙运用鹅脖子部位的曲线将勺子与水盂的比例结构巧妙结合,既有使用功能,亦有传统的书法文化植入和造型设计的现代美感。

水盂的造型底宽、口小、肩圆,以求容量大、底盘稳、造型美的基本设计要求。整个造型浑厚饱满,小巧实用又不失现代感。

在传承传统《文房四宝》的文化和功能基础上,从文化、功能到造型都作了深度的新理念的变革和创新,让中国传统书法在新时代的文化大背景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理念融入和助力国家《书法进课堂》的教育盛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