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隐形鞋拔鞋,属于鞋类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鞋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鞋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在平时的生活中换鞋的次数在不断的增加,所以造成我们换鞋很不方便,所以需要一种隐形鞋拔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隐形鞋拔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隐形鞋拔鞋,包括鞋拔、弹性胶带、鞋头、卡扣、连接条、鞋跟、牵引条以及鞋背,所述鞋跟位于下端位置,所述鞋跟的上端安装有鞋背,所述鞋背与鞋头装配在一起,所述鞋背与鞋头的内部安装有弹性胶带,所述鞋背上端固定有鞋拔,所述鞋拔与牵引条装配在一起,所述鞋背与鞋头的外侧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与连接条的右侧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条的左侧与鞋背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鞋拔为圆弧形结构且鞋拔安装在鞋背的内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扣固定在鞋头的两侧位置,两个所述卡扣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设置有两条且两条连接条固定在鞋背的两侧位置,两个连接条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胶带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弹性胶带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鞋拔的后端分布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形鞋拔鞋,通过添加弹性胶带来实现对鞋背与鞋头的固定,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子鞋背穿起来容易与脚后跟摩擦的问题,而鞋拔的设计则便于使用者脚部顺着隐形鞋拔部位直接进入鞋腔内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子穿着不方便的问题,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鞋子需要鞋带进行固定的问题,该设计大大减少了穿鞋子所需的时间,而牵引条的设计则便于使用者提拉鞋拔,而鞋拔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则便于在穿鞋完成后将鞋拔弯曲,鞋拔上的魔术贴与鞋背贴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对鞋拔的固定,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拔容易立起来的问题,而卡扣的设计便于在使用者穿鞋的过程中将鞋背与鞋头松开,进而减小了穿鞋过程中的摩擦,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隐形鞋拔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鞋拔、2-弹性胶带、3-鞋头、4-卡扣、5-连接条、6-鞋跟、7-牵引条、8-鞋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隐形鞋拔鞋,包括鞋拔1、弹性胶带2、鞋头3、卡扣4、连接条5、鞋跟6、牵引条7以及鞋背8,鞋跟6位于下端位置,鞋跟6的上端安装有鞋背8,鞋背8与鞋头3装配在一起,鞋背8与鞋头3的内部安装有弹性胶带2,通过添加弹性胶带2来实现对鞋背8与鞋头3的固定,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子鞋背8穿起来容易与脚后跟摩擦的问题,鞋背8上端固定有鞋拔1,鞋拔1的设计则便于使用者脚部顺着隐形鞋拔1部位直接进入鞋腔内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子穿着不方便的问题,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鞋子需要鞋带进行固定的问题,该设计大大减少了穿鞋子所需的时间,鞋拔1与牵引条7装配在一起,牵引条7的设计则便于使用者提拉鞋拔1,而鞋拔1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则便于在穿鞋完成后将鞋拔1弯曲,鞋背8与鞋头3的外侧安装有卡扣4,卡扣4与连接条5的右侧固定在一起,连接条5的左侧与鞋背8安装在一起。
鞋拔1为圆弧形结构且鞋拔1安装在鞋背8的内部位置,卡扣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扣4固定在鞋头3的两侧位置,两个卡扣4规格相同,连接条5设置有两条且两条连接条5固定在鞋背8的两侧位置,两个连接条5规格相同,弹性胶带2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弹性胶带2规格相同,鞋拔1的后端分布有魔术贴,鞋拔1上的魔术贴与鞋背8贴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对鞋拔1的固定,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鞋拔1容易立起来的问题,而卡扣4的设计便于在使用者穿鞋的过程中将鞋背8与鞋头3松开,进而减小了穿鞋过程中的摩擦。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将卡扣4松开,然后使用者将脚放置到鞋腔的内部,放置完成后使用者拉起牵引条7,此时,鞋拔1立起来,在这过程中使用者的脚后跟与鞋拔1相接触,继而在鞋拔1的作用下脚部进入到鞋腔的内部,然后通过将卡扣4固定,接下来,将立起来的鞋拔1放倒,此时,鞋拔1上的魔术贴与鞋背8上的魔术贴齿合到一起,继而完成穿鞋的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