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及伞。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伞,具有外面伞布及里面伞布,一般外面伞布及里面伞布都需要分别缝线固定在伞骨支架上,以使伞布维持标准且漂亮的伞型。
但因为有伞骨支架结构穿贯其中,因此伞布缝制不便,延迟制作时程。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伞的结构,参见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伞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伞的结构可以包括:上巢1、 中棒2 、下巢3 、脱离按钮座4、 脱离按钮5 、伞头6 、伞骨支架7、外面伞布8 、里面伞布9、伞布拆装扣件10 (也称为伞布易拆易装扣件10)、伞尾11 、珠尾12 等。其中的伞骨支架7可以包含:长伞骨支架701 、短伞骨支架702 、尾伞骨支架703 、拉伞骨704 、限制拉杆705 、弹簧706。
但是,上述伞的结构因为因配件比较多,组装麻烦,工序较为复杂,人工成功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及伞,使得可以减少配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小伞的体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
所述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包括伞骨支架;
其中,所述伞骨支架包括长伞骨支架、短伞骨支架、尾伞骨支架、拉伞骨、长伞骨接头、短伞骨接头、尾伞骨接头;
其中,所述长伞骨支架通过所述长伞骨接头与所述尾伞骨支架连接;所述短伞骨支架通过所述短伞骨接头连接到所述长伞骨接头;所述拉伞骨的一端通过所述短伞骨接头连接到所述短伞骨支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尾伞骨接头。
优选的,所述长伞骨接头上设置长伞骨接头孔,所述短伞骨接头和所述长伞骨接头通过所述长伞骨接头孔中的孔进行配合。
优选的,所述长伞骨接头孔设置两个孔。
优选的,所述长伞骨支架、所述尾伞骨支架和所述拉伞骨分别设置有伞布拆装扣件;
所述拉伞骨上的伞布拆装扣件将里面伞布展开,所述长伞骨支架和所述尾伞骨支架上的伞布拆装扣件将外面伞布展开;
所述拉伞骨根据伞布限制其位置而弯曲成弧形伞型。
优选的,所述伞布拆装扣件包括:固定底座部、连接部、扣合部;
其中所述固定底座部预先缝制在所述外面伞布和所述里面伞布上;
所述扣合部分别与所述长伞骨支架和尾伞骨支架结合,配合所述连接部将外面伞布固定于伞骨支架上;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拉伞骨结合,配合所述连接部将所述里面伞布固定于伞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伞:包括上巢、中棒、脱离按钮座、脱离按钮、伞头、伞骨支架、外面伞布、里面伞布、伞尾、珠尾;
其中,所述上巢位于所述中棒的上端,且与所述伞尾连接,并绑定伞骨支架;
所述中棒的中端设置脱离按钮座,并绑定伞骨支架,其中所述脱离按钮座上设置有所述脱离按钮;
所述伞头位于所述中棒的下端;
所述外面伞布、里面伞布、珠尾设置在所述伞骨支架上;
其中,所述伞骨支架包括长伞骨支架、短伞骨支架、尾伞骨支架、拉伞骨、长伞骨接头、短伞骨接头、尾伞骨接头;
其中,所述长伞骨支架通过所述长伞骨接头与所述尾伞骨支架连接;所述短伞骨支架通过所述短伞骨接头连接到所述长伞骨接头;所述拉伞骨的一端通过所述短伞骨接头连接到所述短伞骨支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尾伞骨接头。
从上述方案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减少了现有技术结构中的配件,例如减小了限制拉杆、弹簧和下巢等,并相应设置了长伞骨接头、短伞骨接头、尾伞骨接头以供简单连接;另外,将拉伞骨缩短了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减少了配件,并相应减少了加工工序, 组装更简单,工序更简单,减少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也实现了缩小整个伞骨收缩后的体积,更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伞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的半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伞的伞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及伞,使得可以减少配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小伞的体积。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的半侧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中的伞骨支架7可以包含:长伞骨支架701 、短伞骨支架702 、尾伞骨支架703 、拉伞骨704 、长伞骨接头707、短伞骨接头708、尾伞骨接头709。
其中,长伞骨支架701通过长伞骨接头707与尾伞骨支架703连接;短伞骨支架702通过短伞骨接头708连接到所述长伞骨接头707;拉伞骨704的一端通过短伞骨接头708连接到短伞骨支架702,另一端连接到尾伞骨接头709。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伞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限制拉杆705 、弹簧706。通过减少了配件,就可以相应减少了加工工序, 组装更简单,工序更简单。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长伞骨接头707、短伞骨接头708、尾伞骨接头709。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拉伞骨704比现有技术机构中的拉伞骨704缩短了尺寸,也有利于安装和缩小伞骨收缩后的体积。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长伞骨接头707、短伞骨接头708、长伞骨接头707上设置的长伞骨接头孔7071。长伞骨接头孔7071可以设置两个孔但不局限于此,短伞骨接头708和长伞骨接头707主要通过长伞骨接头孔7071的两个孔进行配合。
其中,所述长伞骨支架701、尾伞骨支架703和所述拉伞骨704还可以分别设置伞布拆装扣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拉伞骨704上的伞布拆装扣件将里面伞布展开,所述长伞骨支架701和尾伞骨支架703的伞布拆装扣件将外面伞布展开;所述拉伞骨704根据伞布限制其位置而弯曲成弧形伞型。
其中伞布拆装扣件可以包含:固定底座部、连接部、扣合部(此3部分在图中未示出)。固定底座部预先缝制在外面伞布(图中未示出)和里面伞布上(图中未示出);扣合部分别与所述长伞骨支架701和尾伞骨支架703结合,配合所述连接部将外面伞布固定于伞骨支架7上;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拉伞骨704结合,配合所述连接部将所述里面伞布固定于伞骨支架7上。
现有技术中因为外面伞布及里面伞布都需要分别缝线固定在伞骨支架上以使伞布维持标准且漂亮的伞型,但因为有伞骨支架结构穿贯其中因此缝制不便,延迟工作时程,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伞布拆装扣件,使得伞布具有易拆易装的特性 。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伞的伞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述,伞的伞柄部分的结构可以包括:上巢1、 中棒2 、脱离按钮座4、 脱离按钮5 、伞头6 、伞尾11。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伞柄部分,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下巢3。
其中,所述上巢1位于所述中棒2的上端,且与所述伞尾11连接,并绑定伞骨支架7;脱离按钮座4设置在中棒2的中端,并绑定伞骨支架7,其中所述脱离按钮座4上设置有所述脱离按钮5; 所述伞头6位于所述中棒2的下端;
其中,伞骨支架7可以包含:长伞骨支架701 、短伞骨支架702 、尾伞骨支架703 、拉伞骨704 、长伞骨接头707、短伞骨接头708、尾伞骨接头709。
其中,长伞骨支架701通过长伞骨接头707与尾伞骨支架703连接;短伞骨支架702通过短伞骨接头708连接到所述长伞骨接头707;拉伞骨704的一端通过短伞骨接头708连接到短伞骨支架702,另一端连接到尾伞骨接头709。
其中,所述伞骨支架7上可以设置伞布拆装扣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伞布拆装扣件用于在开伞时,当按下所述脱离按钮5使得所述脱离按钮座4滑动,将所述外面伞布(图中未示出)和里面伞布(图中未示出)展开,卡入中棒2上的上定位孔位置;在收伞时,当按下所述脱离按钮5使得所述脱离按钮座4滑动,脱离上定位孔位置,将所述外面伞布和里面伞布顺势收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减少了现有技术结构中的配件,例如减小了限制拉杆、弹簧和下巢等,并相应设置了长伞骨接头、短伞骨接头、尾伞骨接头以供简单连接;另外,将拉伞骨缩短了尺寸以利于连接和缩小伞骨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减少了配件,并相应减少了加工工序, 组装更简单,工序更简单,减少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也实现了缩小整个伞骨收缩后的体积,更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