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百货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层纳物袋。
背景技术:
纳物袋,顾名思义,就是被用于购物的袋子,一般在超市等场所被大量使用,其中使用做多的是塑料纳物袋。而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废塑料纳物袋,特别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废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造成长期的、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废弃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二是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三是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弃塑料很难处理,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利用。
目前由于人口增多,纳物袋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会引起大量污染,因此当今社会提倡低碳及低污染生活方式,而且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去超市都自己携带纳物袋。但是购物过程中,普通的纳物袋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有时购物太多纳物袋放不下,不能分隔不宜放在一起的物品,如冷(冰)的和热的,干的和湿的,有异味的和其他物品等,对于易碎易变形的物品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分隔物品,并且对易碎易变形的物品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的双层式手提纳物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层纳物袋,包括上袋体和两根手提带,所述上袋体底部设有上底板,上袋体下方设有下袋体a,下袋体a下方设有下袋体b,下袋体a和下袋体b的底部分别设有下底板a和下底板b,上底板、下底板a和下底板b的长宽相同;并且,上袋体和下袋体b的底部四周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同时,所述下袋体a和下袋体b上各设有开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纳物袋具有上中下三层,不需要使用下袋体a、下袋体b时,拉上拉链使上底板、下底板a和下底板b相抵,下袋体a、下袋体b隐藏即可,当纳物袋容纳空间不足或需要分隔不宜放在一起的物品时,可拉开拉链使上底板、下底板a和下底板b各自分离,下袋体a、下袋体b显现,将相应的物品通过开合结构放入下袋体a或下袋体b中。此外,上底板、下底板a和下底板b为硬材质结构,不仅具有较好的隔绝作用,还能减小纳物袋的袋面或放置时对物品的挤压,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底部的前后两端或左右两端铰接有支撑板a,支撑板a的长度与下袋体a的高度相同,且大于两块支撑板a铰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小于两块支撑板a铰接处之间的距离,两块支撑板a活动端向上翻转后重叠的部分设有转折角a,两个转折角a的高度之和为支撑板a的厚度;所述下底板a底部的前后两端或左右两端铰接有支撑板b,支撑板b的长度与下袋体b的高度相同,且大于两块支撑板b铰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小于两块支撑板b铰接处之间的距离, 两块支撑板b活动端向上翻转后重叠的部分设有转折角b,两个转折角b的高度之和为支撑板b的厚度;所述开合结构设于下袋体a和下袋体b上无支撑板接触的一侧。例如,若支撑板a铰接于上底板前后两端,则支撑板a长度大于上底板前后端长度的一半,小于上底板前后端的长度,而开合结构位于下袋体a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反之亦然, 下袋体b也是如此。当不需要使用下袋体a和下袋体b时,将支撑板a和支撑板b向上翻转拉上拉链即可,当需要使用下袋体a和下袋体b时,打开拉链且支撑板a向下翻转后与下袋体a的袋面及下底板a相抵,支撑板b向下翻转后与下袋体b的袋面及下底板b相抵,上底板、下底板a与支撑板a之间及下底板a、下底板b与支撑板b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框型容纳空间,可以放置易碎易变形的物品,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优选的,两根所述手提带的顶端设有连接机构a,使两根手提带能互相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袋体前后的两侧面上设有连接机构b,能与另一侧面手提带上的连接机构a互相连接固定。当纳物袋中物品较多满出时,纳物袋放置后物品容易掉出,通过连接机构b和连接机构a两根手提带交错后向另一侧的拉伸固定,相当于对纳物袋的袋口进行封闭捆绑,防止物品掉出。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a和所述连接机构b可以为魔术贴或按扣。
优选的,所述上袋体前后的其中一侧面或两侧面上设有连接机构c,能与另一个纳物袋的连接机构c互相连接固定。当有多个纳物袋且盛装较多时,纳物袋放置后容易倾倒,通过连接机构c可以使这些纳物袋相互连接在一起,避免倾倒。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c可以为拉链、魔术贴或按扣。连接机构c的位置和形状具有多种变化,可以位于上袋体上边沿,也可以上边沿及两侧边沿都有,或者是位于上袋体的袋面上。
优选的,所述开合结构可以为拉链、魔术贴或按扣。开合口的形状一般为倒的“U”字形,方便物品的进出。
优选的,所述下袋体a的顶部和底部四周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相应的,所述下袋体b的顶部和底部四周也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此处两个拉链的作用在于可选择使用下袋体a和下袋体b中的一个或两个:需要使用一个隐藏空间时,可打开下袋体a和下袋体b中的一个拉链,另一个拉链关闭,需要使用两个隐藏空间时,两个拉链全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纳物袋袋体和手提带采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型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纳物袋具有多个可隐藏的袋体,在必要时可增加容纳空间,可对不宜放置在一起的物品分开放置,底板的结构使纳物袋在提起后不会挤压袋内物品,底板加支撑板的结构使纳物袋的具有一个结构稳定的下层容纳空间,可以放置容易损坏变形的物品,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而且可重复使用,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袋体a和下袋体b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袋体a和下袋体b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拉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纳物袋袋口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纳物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块支撑板a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块支撑板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袋体; 2、手提带; 3、上底板;4、下袋体a;5、下底板a; 6、支撑板a;6.1、转折角a;7、下袋体b;8、下底板b; 9、支撑板b;9.1、转折角b;10、拉链;11、开合结构;12、连接结构a;13、连接结构b;14、连接结构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为: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一种三层纳物袋,包括上袋体1和两根手提带2,上袋体1底部设有上底板3,上袋体1下方设有下袋体a4,下袋体a4下方设有下袋体b7,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的底部分别设有下底板a5和下底板b8,上底板3、下底板a5和下底板b8的长宽相同;并且,上袋体1和下袋体b7的底部四周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10;同时,所述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上各设有开合结构11。
其中,上底板3底部的前后两端或左右两端铰接有支撑板a6,支撑板a6的长度与下袋体a4的高度相同,且大于两块支撑板a6铰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小于两块支撑板a6铰接处之间的距离,两块支撑板a6活动端向上翻转后重叠的部分设有转折角a6.1,两个转折角a6.1的高度之和为支撑板a6的厚度;所述下底板a5底部的前后两端或左右两端铰接有支撑板b9,支撑板b9的长度与下袋体b7的高度相同,且大于两块支撑板b9铰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小于两块支撑板b9铰接处之间的距离, 两块支撑板b9活动端向上翻转后重叠的部分设有转折角b9.1,两个转折角b9.1的高度之和为支撑板b9的厚度。
其中,开合结构11设于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上无支撑板a6和支撑板b9接触的一侧。
其中,两根所述手提带2的顶端设有连接机构a12,使两根手提带2能互相连接固定。上袋体1前后的两侧面上设有连接机构b13,能与另一侧面手提带2上的连接机构a2互相连接固定,将纳物袋的袋口封闭捆绑,如图4所示。
其中,上袋体1前后的其中一侧面或两侧面上设有连接机构c14,能与另一个纳物袋的连接机构c14互相连接固定,如图5所示。
其中,下袋体a4的顶部和底部四周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10;相应的,下袋体b7的顶部和底部四周也各设有一半相匹配的拉链10。此处两个拉链10的作用在于可选择使用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中的一个或两个,如图5中的纳物袋隐藏了下袋体a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a12和连接机构b13可以为魔术贴或按扣,连接机构c14和开合结构11可以为拉链、魔术贴或按扣。
结合图3,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纳物袋的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时,打开所有的拉链10,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展开,支撑板a6和支撑板b9向下翻转分别竖直抵在下底板a5和下底板b8上,通过开合结构11可使用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的容纳空间,不需要使用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时,只需将支撑板a6和支撑板b9向上翻转,下底板b8向上底板3合拢,合并后将所有拉链7拉上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只打开单处的拉链10而只展开下袋体a4和下袋体b7中相应的一个。下袋体隐藏后,支撑板a6和支撑板b9的关系如图6和图7所示,两块支撑板a6的两个活动端通过转折角a6.1组成一块平板结构,使两块支撑板a6不会交叠干涉,与上底板3和下底板a5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同样的,两块支撑板b9的两个活动端通过转折角b9.1组成一块平板结构,使两块支撑板b9不会交叠干涉,与下底板a5和下底板b8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