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换气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9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式换气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具体地指一种主动式换气鞋。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鞋子透气性一般,在下榻鞋内温度较高,脚部舒适度降低,尤其是当脚出汗时,脚部要忍受高温高湿环境,也会引发鞋子散发异味,因此亟待一种在保证正装鞋基本外观的前提下,赋予鞋子一定主动换气功能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鞋内空气主动置换的主动式换气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动式换气鞋,包括鞋本体,鞋本体底部设置有鞋底;所述鞋底内设置有若干个气囊,所述鞋本体的鞋面处设置有若干个单向出气阀;所述气囊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单向进气阀,所述气囊上端通过导气软管与若干个所述单向出气阀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鞋底设置的气囊及单向的进气、出气阀门同时实现了鞋的缓震及鞋内的换气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进气阀设置有进气阀壁和进气阀下端,所述进气阀壁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进气阀活塞,所述进气阀活塞下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进气阀下端连接;所述进气阀下端设置有通孔。

所述进气阀活塞上端设置有进气阀活动门,所述进气阀活动门一端通过枢轴与所述进气阀活塞转动连接;所述进气阀活动门另一端上方设置有进气阀限位卡,所述进气阀限位卡限制所述进气阀活动门不能向上转动;所述进气阀活塞内还设置有进气道。

所述进气道上端与所述进气阀活动门连接,所述进气道通过所述进气阀下端上的通孔以及导气软管与所述气囊连接。

通过上述的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实现了单向进气阀的单向换气的功能,通过人体的自然行走对鞋底施加压力,完成换气循环。

又进一步地,所述出气阀包括出气阀壁,所述出气阀壁内设置有出气道。

所述出气道上端设置有出气阀活动门,所述出气道下端通过导气软管与所述气囊上端相连接;所述出气阀活动门一端通过枢轴与所述出气阀壁转动连接;所述出气阀活动门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出气阀限位卡,所述出气阀限位卡限制所述出气阀活动门不能向下转动。

再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活动门一端下方还设置有进气阀复位卡,所述进气阀复位卡设置于所述进气道内。所述出气阀活动门一端上方还设置有出气阀复位卡,所述出气阀复位卡,置于所述出气阀壁上端。通过设置复位卡结构,进一步地限制了单向换气阀中活动门的活动区域,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鞋底设置的气囊及单向的进气、出气阀门同时实现了鞋的缓震及鞋内的换气功能,鞋底的设置的气囊内还可设置弹性结构,进一步增加鞋底的支撑性和缓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动式换气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中气囊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进气阀透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出气阀透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鞋本体1;鞋底2;气囊3;单向进气阀4;进气阀活动门41;复位弹簧42;进气阀壁43;进气道44;进气阀限位卡45;进气阀复位卡46;进气阀活塞47;进气阀下端48;单向出气阀5;出气阀限位卡51;出气阀活动门52;出气阀复位卡53;出气道54;出气阀壁5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主动式换气鞋,包括鞋本体1,鞋本体1底部设置有鞋底2;如图2所示,鞋底2内设置有若干个气囊3,气囊3可根据人脚部的受力分布,主要位于脚部足弓受力的外侧;气囊3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单向进气阀4,如图3所示,气囊3上端还连接有若干个单向出气阀5,单向出气阀5设置于鞋面处。

如图4所示,单向进气阀4设置有进气阀壁43,进气阀壁43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进气阀活塞47,进气阀活塞47下端通过复位弹簧42与进气阀下端48连接;进气阀下端48设置有通孔;

进气阀活塞47上端设置有进气阀活动门41,进气阀活动门41一端通过枢轴与进气阀活塞47转动连接;进气阀活动门41另一端上方设置有进气阀限位卡45,进气阀限位卡45限制进气阀活动门41不能向上转动;

进气阀活动门41下端设置有进气道44,进气道44通过进气阀下端48上的通孔以及导气软管与气囊3连接。。

如图5所示,出气阀5包括出气阀壁55,出气阀壁55内设置有出气道54,出气道54下端通过导气软管与气囊3相连接;

出气道54上端设置有出气阀活动门52,出气阀活动门52一端通过枢轴与出气阀壁55转动连接;出气阀活动门52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出气阀限位卡51,出气阀限位卡51限制出气阀活动门52不能向下转动。

进气阀活动门41一端下方还设置有进气阀复位卡46。所出气阀活动门52一端上方还设置有出气阀复位卡53。防止单向阀门的活动门转离设计角度,而失去效力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