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梳齿的直发护发梳。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美容美发已经成为一大消费领域,用于美容美发的各种器具也应运而生,常见的有直发器、卷发器和梳子等等。直发器顾名思义是用于将头发拉直的器具,卷发器是用于将头发定型卷起来的的器具,而梳子则是用于平常的梳理头发。
上述现有的直发器、卷发器和梳子等器具,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将头发做成各种所需造型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直发器仅能用于直发,卷发器仅能用于卷发,而梳子则仅能用于梳发,如此使得使用者在进行美容美发时需要频繁地更换各种器具,为美容美发作业带来不便,同时,使用者需要购置各种各样的美容美发器具,大大增加了美容美发作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梳发直发质量,又能起到护发作用的直发护发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发护发梳,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和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分别具有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在所述夹持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分别固定设有相对应的梳齿板,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有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包括有雾化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梳齿板电连接并可对所述梳齿板导热,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水雾喷发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上壳体和上盖板,所述上壳体包括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两相对面,所述加热单元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包括下壳体和下盖板,所述下壳体包括有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四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两相对面,所述雾化单元设于所述第四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PCB板和导热元件,所述梳齿板与所述导热元件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雾化单元包括水箱、雾化片和分别与水箱、雾化片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第四容纳腔内还设有与所述水箱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雾化片设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水雾喷发通道之间,所述水箱内设有海绵和与所述第四容纳腔相通的海绵通孔,所述海绵依次穿过所述海绵通孔和连接管与所述雾化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PCB板连接并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水箱和所述雾化片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海绵通孔和所述水雾喷发通道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水箱的侧壁固定设有一弹簧,所述海绵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海绵通孔和连接管与所述雾化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下盖板上设有水箱盖板,所述水箱盖板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下盖板卡合连接,在所述水箱盖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海绵外形相对应的肋板支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导光单元,在所述PCB板上连接有LED灯,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LED灯相接,所述上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面相通的通槽,所述导光单元嵌入安装在所述通槽上。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发护发梳中,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的边缘分别对应设有若干梳齿,所述若干梳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四周。
上述直发护发梳通过水箱中的水经海绵吸附后传输至连接管,水通过连接管与雾化片接触后,通过雾化片的谐振功能使水雾化,雾化后的水离子通过水雾喷发通道直喷碰到加热中的梳齿板,梳齿板上的梳齿再与头发接触达到直发护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因加热产生蒸汽,可以造型头发又可以保护头发,水雾喷发通道产生的蒸汽与加热后的梳齿和梳子梳拉可使头发造型又可通过蒸汽来发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去掉下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去掉上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水箱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另一使用状态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下壳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上壳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统一说明如下:
100、第一夹持单元;110、第一夹持面; 112、第一容纳腔;114、通槽; 116、216、梳齿; 120、上盖板; 122、控制开关; 132、第三容纳腔; 130、上壳体; 134、PCB板; 136、导光单元; 137、LED灯;
200、第二夹持单元; 210、第二夹持面; 212、第二容纳腔; 220、下盖板; 230、下壳体; 232、第四容纳腔; 2324、卡扣结构; 2326、肋板支撑结构; 233、水箱; 2332、水箱盖板; 234、海绵; 2342、海绵通孔; 235、连接管; 236、雾化片; 237、水雾喷发通道; 238、密封圈; 239、弹簧;
300、梳齿板;
400、铰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直发护发梳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直发护发梳,包括第一夹持单元100和第二夹持单元200,第一夹持单元100和第二夹持单元200通过铰链机构400可相互铰接活动,如图2和图7所示,通过相对于铰链机构旋转,可使直发护发梳处于不同使用状态。第一夹持单元100和第二夹持单元200分别具有第一夹持面101和第二夹持面201,在第一夹持面110和第二夹持面210上分别设有第一容纳腔112和第二容纳腔212,在第一容纳腔112和第二容纳腔212内分别固定设有相对应的梳齿板300,梳齿板300上设有若干梳齿,第一夹持单元100包括有加热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夹持单元200包括有雾化单元,加热单元与梳齿板300电连接并可对梳齿板300导热,雾化单元与第二容纳腔212之间设有水雾喷发通道237,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的梳齿板300通过加热单元使其加热,其中雾化单元可产生雾化后的水离子,雾化后的水离子通过水雾喷发通道237发送至第二容纳腔212上,最终与梳齿板300上的若干被加热的梳齿接触。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夹持单元100包括上壳体130和上盖板120,上壳体130包括有第三容纳腔132,第一容纳腔112和第三容纳腔132分别位于上壳体130的两相对面,加热单元设于第三容纳腔132内,加热单元通过热传导作用使梳齿板300被加热,加热单元设于第三容纳腔132内;第二夹持单元200包括下壳体230和下盖板220,下壳体230包括有第四容纳腔232,第二容纳腔212和第四容纳腔232分别位于下壳体230的两相对面,雾化单元设于第四容纳腔232内,雾化单元可使水通过谐振功能使水变成水离子。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加热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PCB板134和导热元件,梳齿板300与导热元件连接,并可通过导热元件使其被加热,在上盖板120上设有控制开关122,控制开关122与PCB板134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122包括有若干按键,其中具体可包括有开关按键、喷雾功能按键、喷雾+按键和喷雾—按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的雾化单元包括水箱233、雾化片236和分别与水箱233、雾化片236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第四容纳腔232内还设有与水箱233相连通的连接管235,雾化片236设于连接管235与水雾喷发通道237之间,水箱233内设有海绵234和与第四容纳腔232相通的海绵通孔2342,海绵234依次穿过海绵通孔2342和连接管235与雾化片236连接,控制单元与PCB板134连接并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水箱233和雾化片236的运行,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233中的水经海绵234吸附后传输至连接管235,水通过连接管235与雾化片236接触后,通过雾化片236的谐振功能使水雾化,雾化后的水离子通过水雾喷发通道237直喷碰到加热中的梳齿板300,梳齿板300上的梳齿再与头发接触达到直发护发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直发护发梳中的海绵通孔2342和水雾喷发通道237之间设有密封圈238,通过密封圈238可避免水箱233中的水进入水雾喷发通道237外;在水箱233的侧壁固定设有一弹簧239,海绵234一端与弹簧239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海绵通孔2342和连接管235与雾化片236连接,通过弹簧239可在使用时作用力于海绵234,使海绵234的水顺利通过连接管235与雾化片236接触。
如图1和图8所示,在下盖板220上设有水箱盖板2332,水箱盖板2332通过卡扣结构2324与下盖板220卡合连接,在水箱盖板2332上设有若干与海绵234外形相对应的肋板支撑结构2326。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壳体130上设有导光单元136,在所述PCB板上连接有LED灯137,所述导光单元136与所述LED灯137相接,上壳体130设有与第一夹持面110相通的通槽114,导光单元136嵌入安装在通槽114上,当导光单元136通过PCB板134导通电源后,导光单元136将PCB板134上的LED灯导入通槽114处,通过通槽114可使LED灯在第一夹持面110上显示,通过LED灯可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在第一夹持面110和第二夹持面210的边缘分别对应设有若干梳齿116、216,若干梳齿116、216分别设于第一容纳腔112和第二容纳腔212的四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