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900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鞋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效果佳的鞋垫,借以能减轻使用者长时间站立时的负载,增加用户行走时的助力,以及强化下脚时的缓冲效果,从而提高其实用性。



背景技术:

由于足部必须承担身体的重力及所有的负荷,不论在行走或跑步时,皆会产生踩踏力及冲击力作用于足部并造成足部的疲劳及不适,以使近年来人们对于足部健康的意识高涨,故常在鞋子中置入鞋垫并用以保护足部。同时,相关业者也纷纷针对鞋垫材质的轻量化、舒适度、支撑性等功能进行改良。

再者,于现有的鞋垫中,常在鞋垫中提供气囊来吸收足后跟的冲击力。但因为足部各部位于踩踏时所承受压力有所不同,现有技术只设置于足后跟并不能有效的舒缓足部的不适。

换而言之,因为姿势不一、重心不同以及足底的结构因人而异等,因此每个人在运动或行走时,足部所需受保护的地方以及缓冲程度不同,若仅以现有含有气囊的鞋垫则无法满足足部的需求。

同时,现有含有气囊的鞋垫针对全脚来设计,则会产生因为行走时的足部动作而使全脚的鞋垫凹折并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且由于全脚鞋垫的面积较大故所需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如何发明出一种鞋垫,能够配合行走时的足部动作使气囊中的气体流动,并达到充足的支撑性、提升行走时的顺畅性、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垫,其能够配合行走时的足部动作使气囊中的气体流动,并达到充足的支撑性、提升行走时的顺畅性、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垫,包含:勾状垫体,该勾状垫体包括上层与下层,该上层与该下层接合并界定出含有气体的密闭空间,且气体在该勾状垫体的内部流动,其中,勾状垫体分成底部、长端部与短端部,该底部与该长端部以及该短端部连接,且该底部对应于足跟、该长端部对应于内足弓、以及该短端部对应于外足弓。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还包含:内衬,位于该勾状垫体内。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该内衬为惰性泡棉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还包含:止滑薄片,位于该勾状垫体的凹处并与该下层接合,用以连接底部、短端部与长端部。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止滑薄片自短端部的顶部延伸至长端部的中间部分。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止滑薄片与该下层一体成形。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其中,该长端部为月牙状。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还包含:横弓垫,其与该长端部一体成形。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横弓垫为水滴状。

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施例中,其中,若该鞋垫包含该内衬,该内衬延伸至该横弓垫内。

本实用新型鞋垫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能够达到充足的支撑性、提升行走时的顺畅性、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垫外观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垫对应于足部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垫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垫于使用时(脚跟着地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鞋垫于使用时(脚跟离地时)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鞋垫

2 足部

3 鞋子

10 钩状垫体

11 内衬

20 止滑薄片

30 横弓垫

101 上层

102 下层

103 底部

104 短端部

105 长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垫1外观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鞋垫1包含:钩状垫体10,且因应必要,还包含内衬11、止滑薄片20。

该钩状垫体10包括上层101与下层102,该上层101与该下层102接合并界定出含有气体的密闭空间,且气体在该勾状垫体10的内部流动,该密闭空间与气体即具有类似气囊的效果。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垫对应于足部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勾状垫体10可以区分成三个部分,该三个部分分别对应足部2的不同部分。更具体而言,该三个部份分别为底部103、长端部105与短端部104,该底部103分别与该长端部105以及该短端部104连接,且该底部103对应于足部2的足跟、该长端部105对应于足部2的内足弓、以及该短端部104对应于足部2的外足弓。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长端部为月牙状,借此能更贴合内足弓。同时,因为踩踏时脚跟的施力程度大于外足弓,故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底部103的厚度大于该短端部104的厚度。

再者,如图1所示,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钩状垫体10内包含内衬11。更具体而言,该内衬11被包含在该上层101与下层102所形成的夹层中,且该内衬11的形状大小大致上与该上层101相同。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内衬11的材质可为惰性泡棉,能够在减缓足部踩踏作用力的同时,通过惰性泡棉的多孔结构,当气体在该勾状垫体10的内部(密闭空间)流动时提供缓冲作用。

此外,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鞋垫1还包含止滑薄片20,该止滑薄片20用以防止底部103、长端部105以及短端部104的滑动错位,以使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鞋垫1时,底部103、长端部105以及短端部104能够对应于足部的特定位置(例如该底部103对应于足跟、该长端部105对应于内足弓、以及该短端部104对应于外足弓)。再如图1所示,该止滑薄片20位于该勾状垫体10的凹处并与该下层101接合,并用以连接底部103、短端部104与长端部105。更具体而言,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止滑薄片20自短端部104的顶部延伸至长端部105的中间部分,并填满该勾状垫体10的整个凹处,能够更有效地达到防止底部103、长端部105以及短端部104因为滑动而错位的效果。且为了制造方便,该止滑薄片20也可与该下层101一体成形。

再者,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垫1的示意图。图3与图1的差异是增加了横弓垫30(为了说明上的便利,省略图3与图1中相同部分的叙述)。如图3所示,该横弓垫30为呈水滴状,但不限于此。该横弓垫30与该长端部105一体成形。具体而言,该横弓垫30可视为该长端部105的延伸。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内衬11也延伸至该横弓垫30内。借此,能够向足部2的横弓提供充足的支撑性、提升行走时的顺畅性、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等。

再者,请同时参照图2、图4以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垫1于使用时(脚跟着地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鞋垫于使用时(脚跟离地时)的状态示意图。首先,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鞋垫1置于鞋子3内,于使用时,该鞋垫1的该底部103对应于足跟、该长端部105对应于内足弓、以及该短端部104对应于外足弓。接着,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足跟着地时(例如站立时),足部2的施力点主要集中于足跟,因此位于该底部103内的气体受到足跟所施加的作用力,使气体流动至长端部105与短端部104,并使该底部103几乎呈现扁平的状态而长端部105与短端部104呈现较饱满的状态,故能支撑内足弓以及外足弓,并通过使长端部105呈现较饱满的状态来提供行走时的顺畅性。

最后,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从足跟着地至足跟离地时(例如向前行走时),足部2的施力点从足跟经过前脚掌并转换至脚趾,当足部2的施力点转换至前脚掌时,位于该长端部105内的气体受到前脚掌所施加的作用力,使气体流回底部103与短端部104,并使得该长端部105的前端几乎呈现扁平的状态而底部103与短端部104呈现较饱满的状态;当足部2的施力点转换到脚趾时,位于底部103与短端部104的气体又流回至该长端部105的前端,并使得该底部103、短端部104以及长端部105中的气体返回原本(未使用)的状态。借此,利用气体在底部103、短端部104以及长端部105所形成密闭空间内的流动,达到在行走时支撑足部2特定部位的功效

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图3的鞋垫也具有相同效果。在人们行走时,通过气体在底部103、短端部104、长端部105以及横弓垫30所形成密闭空间内的流动,达到在不同阶段中支撑足部2特定部位(例如足跟、内足弓、外足弓以及横弓)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鞋垫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能够达到充足的支撑性、提升行走时的顺畅性、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熟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