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4166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服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



背景技术:

毛衫类产品因为具有保暖性好、弹性好和手感舒适等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当下随着流行趋势的变化,毛衫类服装款式多样,很多毛衫作为上衣、大衣外穿,立领开襟毛衫由于造型简洁大方、穿着舒适,这种款式多被选择。

但立领开襟毛衫门襟部位需要另外织出门襟织带,再将其与衣身缝合,工序复杂;另外,由于门襟一般为双层,后中立领部位需要拼接工艺处理,而现有处理方法是:后领织片结束时,通过翻针动作,由双层结构导成单层结构,然后单面织1转, 再织废纱,最后在主线单面上,一针对一针拼接缝合,接缝处十分明显,严重影响美观度,使产品档次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该毛衫有效解决了门襟拼接工序复杂、拼缝明显、影响产品质量档次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毛衫的美观度及质量档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包括前衣片、门襟、领、后衣片、衣袖,所述门襟、领与前衣片一体化织成,门襟上方延长部分即是领,所述领包括前领和后领,后领中部位有接缝,前衣片、后衣片、衣袖为单层结构,门襟、领为双层结构。

所述的连立领开襟毛衫,其特征在于,前衣片是先用单面结构织法织衣身部分,然后单面结构织法转换为双面结构织法,通过集圈连接部位将双层结构复合在一起,开始织门襟、领。

在后领中部位:后领织片结束前2-3cm夹边开口,再用废纱织开口夹边空转8-15转结束。

领后中部位是将后领中部位织片双层展开一针对一针拼接缝合的,缝线在内。

后领绱在衣身领窝处,绱领时将开口合上2针。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门襟、领与前衣片一体化织成结构,省掉了绱门襟的复杂工序;后领中部双层结构展开拼缝,使拼缝无痕化,大大提高美观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正、反面示意图。

附图2是现有技术中毛衫正、反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前衣片版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前衣片门襟部位的编程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前衣片领部的编程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现有技术中前衣片领部的编程工艺结构示意图。

标号:1——前衣片,2——门襟,3——领,4——后衣片,5——衣袖,31——前领,32——后领,33——后领中部位,6——单面结构,7——双面结构,8——废纱,9——翻针动作,10——集圈连接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正、反面示意图及前衣片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立领开襟毛衫,包括前衣片1、门襟2、领3、后衣片4、衣袖5,所述门襟2、领3与前衣片1一体化织成,门襟2上方延长部分即是领3,所述领包括前领31和后领32,后领中部位33有接缝,前衣片1、后衣片4、衣袖5为单层结构6,门襟2、领3为双层结构7。对比图2现有技术中毛衫反面示意图,该毛衫有效解决了后领中部33拼缝明显、影响产品质量档次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毛衫的美观度。

所述的连立领开襟毛衫,其特征在于,前衣片1是先用单面结构6织法织衣身部分,然后单面结构6织法转换为双面结构7织法,通过集圈连接部位10将双层结构复合在一起,开始织门襟2、领3,如图4所示。

后领中部位33是后领32织片结束前3cm夹边开口,再用废纱8织开口夹边空转10转结束,如图5所示,对比图6现有技术中前衣片领部的编程工艺结构,改变了双层结构7通过翻针动作9导成单层结构6的程序。

后领中部位33是将后领中部位33织片双层展开一针对一针拼接缝合,缝线在内。

后领32绱在衣身领窝处,绱领时将开口合上2针。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