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防崴脚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546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防崴脚鞋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型功能鞋垫领域,涉及适合于运动性鞋类、户外鞋靴、功能性鞋靴、部队训练和老年人等鞋垫,尤其涉及一种缓冲、防崴脚鞋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身体健康越发受到人们重视,运动健身已形成趋势,运动意外崴脚也较为普遍,此种鞋垫可防护脚部,以免崴脚。户外运动、部队训练或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如有不慎也会弄伤脚腕;老年人行走时,需要鞋垫提供柔软的弹性,吸震、减震,也需要有一定的支撑防止过软崴脚,因此,此种鞋垫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生活需求设计的一种缓冲、防崴脚防护型功能鞋垫。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鞋垫:在满足弹性吸震的缓冲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因柔软而支撑力不够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防崴脚鞋垫包括鞋垫面层、鞋垫中间层和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所述鞋垫面层与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热压成型,所述的鞋垫中间层夹压在鞋垫面层和鞋垫底层Ⅰ中间,所述的鞋垫中间层位于前脚掌处;所述鞋垫采用既保证柔软度有缓冲、减震效果,又提供一定的支撑性防止崴脚,是通过不同密度的同种材质模压而成;所述鞋垫面层采用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为了使前掌处更加柔软,在位于前掌处的鞋垫面层与鞋垫底层Ⅰ之间的鞋垫中间层采用记忆棉;所述所述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采用双密度抗菌型聚氨酯发泡材料热压成型制成。所述的鞋垫底层Ⅰ与鞋垫底层Ⅱ结合的部分呈U形。

所述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采用双密度抗菌型聚氨酯发泡材料热压成型制成。双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组合为:前掌及鞋垫后跟中心部分的鞋垫底层Ⅰ为相对低密度材质,在脚前掌、后跟着地时提供柔软缓冲性、吸力和减震;鞋后跟外围部分的鞋垫底层Ⅱ为相对高密度材质,在脚后跟着地的重心偏移时,较硬的材质提供一定的支撑性。

所述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采用不同密度的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不同密度的聚氨酯发泡材料为二次模压而成,不采用胶粘工艺。

所述鞋垫面层采用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所述鞋垫中间层采用记忆棉,所述鞋垫底层Ⅰ和鞋垫底层Ⅱ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的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记忆棉和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结合采用热压成型工艺。

为了使鞋垫有抑菌除臭效果,材料均使用抗菌性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与双密度抗菌型聚氨酯发泡材料热压成型制成,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耐用;前掌及鞋垫后跟中心部分的鞋垫底层Ⅰ采用了相对低密度材质,在脚前掌、后跟着地时提供柔软缓冲性、吸力和减震,满足了弹性吸震的缓冲作用;鞋垫底层的鞋后跟外围部分的鞋垫底层Ⅱ采用了相对高密度材质,在脚后跟着地的重心偏移时,较硬的材质提供一定的支撑性,避免了因柔软而支撑力不够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鞋垫结构示意图;

图2是鞋垫底层的双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冲、防崴脚鞋垫包括鞋垫面层1、鞋垫中间层2和鞋垫底层Ⅰ3和鞋垫底层Ⅱ4,所述鞋垫面层1与鞋垫底层Ⅰ3和鞋垫底层Ⅱ4热压成型,所述的鞋垫中间层2夹压在鞋垫面层1和鞋垫底层Ⅰ3中间,所述的鞋垫中间层2位于前脚掌处;所述鞋垫面1采用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为了使前掌处更加柔软,在位于前掌处的鞋垫面层1与鞋垫底层Ⅰ3之间的鞋垫中间层2采用记忆棉;所述鞋垫底层Ⅰ3和鞋垫底层Ⅱ4采用双密度抗菌型聚氨酯发泡材料热压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涤纶长丝织物/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复合甲壳素非织造布复合材料,与双密度抗菌型聚氨酯发泡材料热压成型制成,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耐用;在满足弹性吸震的缓冲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因柔软而支撑力不够的弊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