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环保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72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操作的环保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环保防振手套。



背景技术:

在林业、采矿、建筑、交通等部门用手持有振动的工具(如油锯、凿岩机、气锤等)或摩托车驾驶员时,工作中需长期操纵手持振动工具,如油锯、凿岩机、电锤、风镐等,手部长期受到振动影响,就可能受到振动伤害,会造成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伤害,造成手臂抖动综合征、白指症等病症。特别是在湿、冷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由于血循环不好,手变得苍白、麻木等。如果伤害到感觉神经,手对温度的敏感度就会降低,触觉失灵,甚至会造成永久性的麻木。

防振手套用于作业方面的劳动保护,对因振动引起振动性职业病“白指症”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防振手套在结构上,主要是在手掌面添加一定厚度的衬垫来吸收振动,衬垫厚度越厚,其减振效果愈好,但掌、指面太厚时又容易影响操作。现在大多数防振手套都采用含铬鞣剂制作的皮革材料,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及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防振性能优异,又方便操作且环保性能优异的防振手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操作的环保防振手套,包括缝制在一起的手掌面、手背面及手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面与所述手背面的指部连接处设有指间连接部和指根连接部,所述手掌面由腕部向指部依次设有三处彼此间有间隙的防振层一、防振层二、防振层三,所述手背面设有避开关节间隙的手背防振层,所述手掌面采用无铬鞣制的皮革材料,所述手背面、指间连接部及指根连接部均采用合成纤维,且三者质地依次渐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手背面的手指处设有手指防护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振层一、防振层二、防振层三、手背防振层和手指防护层均采用具有空气夹层的合成橡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手套虎口处和拇指上增设加厚耐磨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手腕部采用松紧带制作,且设有开口和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手背面、指间连接部及指根连接部均采用质地依次渐软的合成纤维,使五指既得到了安全防护,又操作方便;防振层一、防振层二、防振层三彼此间设有间隙,及手背面避开关节,既不影响操作人员抓握,又起到了很好的防振效果;手掌面采用无铬鞣制的皮革材料,而无铬鞣皮是采用酶制剂脱毛法鞣制出来的皮革,手感柔软,有弹性,皮面紧实,环保清洁,对人类和环境没有危害;且在虎口处设有加厚耐磨层,在手指背面设有手指防护层,均加强了手套的防振效果;手腕部采用松紧带制作,且设有开口和魔术贴,对手套起到了固定作用,防止因手套穿戴不牢对作业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间隙的手背防振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掌面,101-防振层一,102-防振层二,103-防振层三,104-加厚耐磨层,2-手背面,201-手背防振层,202-手指防护层,3-手腕部,301-魔术贴,4-指间连接部,5-指根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环保防振手套,包括缝制在一起的手掌面1、手背面2及手腕部3,手掌面1与所述手背面2的指部连接处设有指间连接部4和指根连接部5,手掌面1由腕部向指部依次设有三处彼此间有间隙的防振层一101、防振层二102、防振层三103,手背面2设有避开关节间隙的手背防振层201,手掌面1采用无铬鞣制的皮革材料,手背面2、指间连接部4及指根连接部5均采用合成纤维,且三者质地依次渐软。

优选地,手背面2的手指处设有手指防护层202。

进一步优选地,手背防振层201和手指防护层202均采用具有空气夹层的合成橡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套虎口处和拇指上增设加厚耐磨层10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腕部3采用松紧带制作,且设有开口和魔术贴301。

手背面2、指间连接部4及指根连接部5均采用质地依次渐软的合成纤维,使五指既得到了安全防护,又操作方便;防振层一101、防振层二102、防振层三103彼此间设有间隙,及手背面2避开关节,既不影响操作人员抓握,又起到了很好的防振效果;手掌面1采用无铬鞣制的皮革材料,而无铬鞣皮是采用酶制剂脱毛法鞣制出来的皮革,手感柔软,有弹性,皮面紧实,环保清洁,对人类和环境没有危害;且在虎口处设有加厚耐磨层104,在手指背面设有手指防护层202,均加强了手套的防振效果;手腕部3采用松紧带制作,且设有开口和魔术贴301,对手套起到了固定作用,防止因手套穿戴不牢对作业造成影响。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