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件及镶口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4528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镶件及镶口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镶嵌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镶件及镶口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首饰应运而生,钻石以其具有的美好的爱情寓意和闪亮炫丽的特质,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饰品。

大面值的钻石能产生更为闪耀的效果,但大面值的非常昂贵。同时钻石的切面因为受线条的设计和切工,以及加工的工艺限制,都不够完美的接近钻石的切工角度和反光炫彩效果,很难达到钻石镶嵌后带来的美感。也不能达到镶嵌较小的钻石后,能体现出其小而不小的钻石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更多切面的钻石,且与同等面值的钻石相比用料更少,效果更加的炫丽璀璨的镶件及镶口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如下:

镶口体,其上设有多个镶口,所述镶口包括用于镶嵌宝石的一个主镶口和多个副镶口;

所述主镶口设于所述镶口体的中心;

所述副镶口自所述主镶口向外圆周分层分布且每层所述副镶口的尺寸以及数量相等;

所述镶口体的形状与钻石的冠部形状相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镶口包括第一副镶口、第二副镶口、第三副镶口和第四副镶口;

所述第一副镶口环设于所述主镶口,所述第一副镶口外依次环设有第二副镶口、第三副镶口和第四副镶口;

嵌入所述主镶口和所述第一副镶口的宝石在一个平面上,嵌入所述第二副镶口、所述第三副镶口和所述第四副镶口的宝石在同一个圆锥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层上的副镶口交叉分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镶口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镶口体上的卡爪;

每一所述镶口边缘设有至少3个所述卡爪用于固定宝石。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镶口的形状与宝石的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解决方案如下:

镶件,包括若干宝石,还包括镶口体和镶口托;

所述镶口体上设有多个镶口;

所述镶口体一面设有镶口,另一面与所述镶口托连接;

所述镶口包括用于镶嵌宝石的一个主镶口和多个副镶口;

所述主镶口设于所述镶口体的中心;

所述副镶口自所述主镶口向外圆周分层分布且每层所述副镶口的尺寸以及数量相等;

所述镶口体与钻石的冠部形状相同;

所述镶口托与钻石的底部形状相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镶口包括第一副镶口、第二副镶口、第三副镶口和第四副镶口;

所述第一副镶口环设于所述主镶口,所述第一副镶口外依次环设有第二副镶口、第三副镶口和第四副镶口;

嵌入所述主镶口和所述第一副镶口的宝石在一个平面上,嵌入所述第二副镶口、所述第三副镶口和所述第四副镶口的宝石在同一个圆锥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层上的副镶口交叉分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镶口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镶口体上的卡爪;

每一所述镶口边缘设有至少3个所述卡爪用于固定宝石。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镶口的形状与宝石的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镶口体通过多个镶口组合使用,可以拓展成大面值或超大面值的钻石面,并且具有数量更多的切面。在节约宝石原料的同时,能够产生更加的炫丽、璀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镶口体、镶口托和宝石共同组成的镶件,外观呈钻石状,是一种具有更多切面的钻石,且与同等面值的钻石相比用料更少,效果更加的炫丽璀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镶口件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镶口件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镶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宝石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宝石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镶口托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镶口托的主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镶件;10-镶口体;101-主镶口;102-副镶口;1021-第一副镶口;1022-第二副镶口;1023-第三副镶口;1024-第四副镶口;103-卡爪;20-宝石;201-主石;202-副石;2021-第一副石;2022-第二副石;2023-第三副石;2024-第四副石;30-镶口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镶件及镶口体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镶件及镶口体的优选实施例。但是,镶件及镶口体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镶件及镶口体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镶件及镶口体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镶口体10,其上设有多个镶口。镶口用于镶嵌宝石,如钻石、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金绿宝石(变石、猫眼)绿帘石等。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宝石均为钻石,每一镶口中镶嵌有一个钻石。

镶口体10为一个一体成型的金属件,镶口为设于镶口体10上的凹槽。镶口包括一个主镶口101和多个副镶口102。主镶口101设于镶口体10的中心,且为横截面最大的一个镶口。副镶口102自主镶口101向外圆周分层分布,每一层的副镶口102的尺寸以及数量相等。

镶口体10的形状与钻石,确切的说与圆钻的冠部形状相同。钻石的冠部由顶平面和侧锥面组成,顶平面上设有主镶口101和部分副镶口102,侧锥面上设有其余的副镶口102。

具体的,副镶口102包括第一副镶口1021、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第一副镶口1021环设于主镶口101,嵌入主镶口101和第一副镶口1021的宝石在一个平面上。在主镶口101外圆周紧密的设有第一副镶口1021,且在主镶口101与第一副镶口1021嵌入的宝石在同一平面上,即共同形成了上述的钻石的冠部的顶平面。在到达了顶平面镶嵌的宝石更多的效果的同时又使得主镶口101与副镶口102之间的接合更加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镶口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同,嵌入镶口中的宝石也是形状相同,尺寸不同。因为主镶口101较第一副镶口1021所镶嵌的宝石面值大,镶嵌于主镶口101的宝石高于镶嵌与第一副镶口1021的宝石,造成接合效果差,同时影响整个嵌有宝石的镶口体10的外观。因而为保证在嵌入不同尺寸的宝石时,能使得宝石的顶面在同一平面。因而使得第一副镶口1021稍高于主镶口101,第一副镶口1021和主镶口101的高度差即为嵌入其中的宝石的高度差。

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自第一副镶口1021依次向外分层分布,即为第二副镶口1022环设于第一副镶口1021外,第三副镶口1023环设于第二副镶口1022外,第四副镶口1024环设于第三副镶口1023外。宝石在嵌入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中后位于一个圆锥面上。

第一副镶口1021、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依次交叉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三副镶口1023与第一副镶口1021相接,即每一第一副镶口1021外接有一第三副镶口1023。第三副镶口1023所处的圆的直径大于第一副镶口1021所处的圆,同时第三副镶口1023与第一副镶口1021的数量相同,第三副镶口1023大于第一副镶口1021。

第二副镶口1022设于第一副镶口1021和第三副镶口1023之间,即与相邻的镶口交叉分布。第四副镶口1024与第二副镶口1022相接,即每一第二副镶口1022外接有一第四副镶口1024。第四副镶口1024交叉分布于第三副镶口1023外缘。第二副镶口1022用于填充第二副镶口1022和第三副镶口1023之间的间隙。第四副镶口1024用于填充第四副镶口1024之间的间隙,以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镶口体10外圆。

上述,本镶口体10采用大面值的宝石镶口构成镶口体10主体架构,而后在缝隙处设置小面值的镶口,以形成完整紧凑的镶嵌结构。副镶口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三副镶口1023、第一副镶口1021、第四副镶口1024、第二副镶口1022。与主镶口101和第一副镶口1021的原理相同,为使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在同一锥面上。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的高度的自高到低为第二副镶口1022、第四副镶口1024、第三副镶口1023。

众所周知,钻石的冠部包括台面、星瓣、风筝面和面瓣。上述,嵌入到主镶口101和第一副镶口1021中的宝石构成的平面相当于台面,嵌入第二副镶口1022中的宝石相当于星瓣,嵌入第三副镶口1023中的宝石相当于风筝面,嵌入第四副镶口1024中的宝石相当于面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分层设置的第一副镶口1021、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每种镶口的数量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根据设计需求可设置相应数量。可以理解,数量越多,每层镶口之间的接合越紧密,镶嵌效果越好,同时制造和镶嵌难度也越大。理论上每层副镶口的数量的面积可以无限大的拓展,在镶嵌宝石后形成大面值的钻石形状。不像钻石受切割加工的限制只能做成特定数量的面。

具体的,若第一副镶口1021的数量为N,则镶口体10中的镶口数量为4N+1。如第一副镶口1021的数量为6,则镶口体10中的镶口数量为4*6+1=25。如第一副镶口1021的数量为8,则镶口体10中的镶口数量为4*8+1=33。该原理较为简单,在此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副镶口1021的数量为8,镶口体10中的镶口数量为4*8+1=33,镶口体10可镶嵌33个宝石。可以理解,若嵌入的宝石本身带有n个面,本镶口体10在镶嵌宝石后具有33n个面,相比于一个钻石具有更多的面,在节约了宝石用量的同时,达到了更加闪耀和璀璨的效果。

上述,镶口体10还包括设于镶口体10上的卡爪103。卡爪103用于固定镶嵌入镶口中的宝石。每一镶口边缘设有至少3个卡爪103。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副镶口1021的之间均设有两个卡爪103。其中一个卡爪103与同时与两个第一副镶口1021和主镶口101的边缘相接,另一个卡爪103同时与两个第一副镶口1021和一个第二副镶口1022的边缘相接。即主镶口101外缘设有八个卡爪103,第一副镶口1021外缘各设有四个卡爪103。

相邻的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之间均设有两个卡爪103。其中一个卡爪103同时与第二副镶口1022、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的边缘相接,另一个卡爪103同时与第三副镶口1023和第四副镶口1024的边缘相接且设于镶口体10的最外缘上。即第二副镶口1022外缘设有三个卡爪103,第三副镶口1023外缘设有四个卡爪103,第四副镶口1024外缘设有四个卡爪103。

本实施例的镶口体10用于镶嵌钻石,每一镶口均与钻石底部的相配合,即呈棱锥状。每一镶口的底部均设有通孔,以方便钻石的镶嵌。

可以理解,本镶口体10可以镶嵌在一些珠宝托上,应用于戒指、手链、项链等饰品中。

实施例2

镶件1,包括实施例1中的镶口体10,还包括若干宝石20和镶口托30。宝石20,如钻石、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金绿宝石(变石、猫眼)绿帘石等,镶嵌与镶口体10中。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宝石20均为钻石。镶口体10一面镶嵌有宝石20,另一面与镶口托30相连。

镶口体10的形状与钻石的冠部相同,镶口托30的形状与钻石的底部相同,镶口体10和镶口托30连接后呈一个完整的钻石态,即镶件1的形状与钻石的形状相同。

具体的,宝石20包括主石201和副石202。副石202包括第一副石2021、第二副石2022、第三副石2023和第四副石2024。对应的,主石201镶嵌入主镶口101中,第一副石2021镶嵌入第一副镶口1021中,第二副石2022镶嵌入第二副镶口1022中,第三副石2023镶嵌入第三副镶口1023中,第四副石2024镶嵌入第四副镶口1024中。

可以理解,每一宝石20的尺寸与对应的镶口的尺寸相配合。

将镶口体10设有镶口的一面定义为顶面,镶口体10的底面与镶口托30相接,且镶口体10的底面呈与镶口托30形状尺寸相配和的棱锥状。镶口体10和镶口托30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镶件1呈钻石状,可以等同一个大钻石应用于饰品中,可以理解,本镶件1还可以再镶嵌在镶口中,堆叠使用,能摒除工艺限制向无限大面值的钻石拓展。

本实用新型的镶件及镶口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镶口体通过多个镶口组合使用,可以拓展成大面值或超大面值的钻石面,并且具有数量更多的切面。在节约宝石原料的同时,能够产生更加的炫丽、璀璨的效果。

2.镶口体、镶口托和宝石共同组成的镶件,外观呈钻石状,是一种具有更多切面的钻石,且与同等面值的钻石相比用料更少,效果更加的炫丽璀璨。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