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036阅读:1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特别涉及一种外套。



背景技术:

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载体的用布料(如棉布、丝绸、天鹅绒、化学纤维等)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同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穿着,样式非常的多,衣服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东西。

公告号为2048612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男士外套,它包括衣身,所述衣身顶部设置有衣领和定型肩,所述衣身前部正中间设置有长拉链;所述衣身左右两侧设置有衣袖,所述衣袖为长袖,袖口处设置有长紧固带,所述长紧固带一端呈三角状,其上设置有扣帽,另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扣钉;所述衣身左胸处设置有胸袋,所述胸袋上设置有短拉链;所述衣身下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斜向衣袋;所述衣身底部设置有克夫,所述克夫背侧腰部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短紧固带和四个扣钉,所述衣身背侧设置有弹性层,连接衣身与衣袖。

上述专利中的衣袖为普通的长筒衣袖,当该外套的制作采用较硬且形变效果较差的面料时,由于人体手部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对衣袖的肘部位置造成经常性的折叠形变,从而导致衣袖的肘部处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折痕,而折痕的产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衣袖肘部折痕的产生,提升使用者舒适性的外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套,包括衣身以及对称设置在衣身上的衣袖,所述的衣袖为长袖,所述的衣袖上位于肘部内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折痕部,若干所述的折痕部沿所述衣袖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内凹陷的折痕部增加了衣袖发生弯折时的形变趋势,使衣袖上产生的折痕位置能位于折痕部上,从而减少衣袖上产生的褶皱,使衣袖看上去更加得体。并通过折痕部产生的形变趋势,可减少使用者手部在弯曲时对衣袖产生的做功消耗,使使用者的手部更容易发生弯曲,从而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折痕部长度等于所述衣袖位于肘部位置周长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能满足手部在实现最大的弯曲角度时,折痕部的形变空间能很好的满足衣袖产生的折痕形变量,使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更好的弯曲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痕部的形状为开口朝向袖口设置的倒V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字形的设置增加折痕部中部位置的形变量,使折痕部的中部更容易发生形变并增加中部位置的形变区间,使衣袖在发生弯曲时的折痕位置能更好的通过折痕部进行弯折。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在所述衣身上的衣帽,所述衣帽的中部位置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弹力绳,所述的第一弹力绳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衣帽容腔大小的第一弹簧松紧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不同,通过拉动第一弹力绳,使衣帽可向内发生折叠,从而实现对衣帽容腔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于使用者头部的不同尺寸,并通过第一弹簧松紧扣固定调节后的第一弹力绳,用于实现对调节好后衣帽大小的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簧松紧扣设置在所述衣帽的外表面,所述的衣帽上设有盖合所述第一弹性松紧扣的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片的设置使第一弹簧松紧扣不会暴露在外面,从而对第一弹簧松紧扣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挡片与所述的衣帽之间形成匚字形的固定区,使所述挡片的一侧与所述的衣帽之间形成一开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匚字形固定区的设置使挡片在外部气流的作用下不会发生随意的飘动,使得挡片能始终盖合第一弹簧松紧扣,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并通过开口端的设置,使使用者的手部能与第一弹簧松紧扣进行直接接触,从而保证第一弹力绳的正常调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的衣身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雨水不会通过开口端进入到衣帽内,使得衣帽在扣合使用者头部时,能达到一定的隔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衣帽的帽檐处设有第二弹力绳,所述的第二弹力绳上设有第二弹簧松紧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第二弹力绳,用于实现对衣帽帽檐大小的调节,使衣帽的帽檐能更好的束紧在使用者的头部,使得衣帽的使用能达到更好的防风与防雨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身的背部位置设有水平设置的条状透气部,所述的条状透气部上盖合有挡布,所述的挡布与所述条状透气部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状透气部的设置能使衣身的内部气流与外部气流形成一循环流动,使使用者在穿着时不会产生闷热的感觉,提升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性。并通过挡布的设置,使外部的雨水不会通过条状透气部进入到衣身内,使衣身起到隔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条状透气部上设有加强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在保证条状透气部透气的前提上,提升衣身的结构强度,使位于条状透气部周围的衣身不容易发生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衣袖的肘部位置设置折痕槽,使衣袖不会产生折痕并减少手部在发生弯曲时对衣袖做功的消耗,并在衣帽上设置用于调节衣帽容腔大小以及开口端大小的第一弹力绳与第二弹力绳,使衣帽更好的盖合头部;以及在衣身上设置条状透气部,用于减少闷热感的产生并进一步提升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衣身;2、衣袖;3、折痕部;4、衣帽;5、第一弹力绳;6、第一弹簧松紧扣;7、挡片;8、固定区;9、开口端;10、第二弹力绳;11、第二弹簧松紧扣;12、条状透气部;13、挡布;14、加强网;15、主链条;16、第一衣袋;17、第二衣袋;18、第一链条;19、铭牌;20、连接片;21、魔术贴;22、第一通道;23、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外套,参考图1,包括衣身1以及通过细线缝制于衣身1上的衣帽4和衣袖2,衣袖2为长筒衣袖。

衣身1的前部沿竖直方向缝制有主链条15,用于实现对衣身1的打开或合拢;衣身1的前部沿主链条15对称开设有第一衣袋16与第二衣袋17,第一衣袋16与第二衣袋17的开口处均缝纫有第一链条18,通过第一链条18用于实现对第一衣袋16与第二衣袋17的启闭。衣身1的前部位于第一衣袋16的下方缝纫有一铭牌19。

衣袖2上位于肘部位置间隔排列设有若干向内凹陷折痕部3,折痕部3设置在衣袖2肘部朝向衣身1的一侧,通过折痕部3的设置减少衣袖2产生的折痕。折痕部3的形状为开口朝向袖口设置的倒V字形且沿衣袖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通过形状以及数量的限定增加折痕部3的形变量,折痕部3的优选数量为两个。折痕部3两端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衣袖2肘部位置周长的一半,其优选的长度为10cm。通过对折痕部3长度的限制进一步增加折痕部3的形变量,折痕部3与衣袖2一体设置。衣袖2的袖口处缝纫连接有连接片20,连接片20与衣袖2之间通过魔术贴21粘接固定,可根据连接片20粘接的位置不同,用于调节衣袖2袖口处的口径大小。

沿衣帽4的帽檐处开设有形状适配于衣帽4帽檐的第二通道23(图中用虚线表示),第二通道23内穿设有第二弹力绳10,第二弹力绳10的两端分别穿设出第二通道23的两端口且通过缝纫固定在所述的衣帽4上,第二弹力绳10位于第二通道23外部的位置穿设有第二弹簧松紧扣11(弹簧松紧扣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通过第二弹簧松紧扣11用于固定第二弹力绳10,从而实现对衣帽4帽檐大小的调节。

参考图2,衣身1的背部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条状透气部12,用以循环衣身1内部的气流,达到更好的透气效果。条状透气部12上通过缝纫盖合有适配于条状透气部12的加强网14,用于增加衣身1的整体强度;条状透气部12的外表面覆盖有挡布13,挡布13的形状适配于条状透气部12的形状且面积大于条状透气部12的面积;挡布13的上侧壁与衣身1通过缝纫固定,使雨水不会渗入到条状透气部12内。

衣帽4背部的中部位置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通道22(图中用虚线表示),第一通道22的两端均延伸到衣帽4的帽檐位置;第一通道22内穿设连接有第一弹力绳5,第一弹力绳5的两端均通道缝纫固定在衣帽4的帽檐位置。第一弹力绳5的中部穿出衣帽4的外表面,该位置的第一弹力绳5上穿设有第一弹簧松紧扣6,用以调节第衣帽4的容腔大小。第一弹簧松紧扣6上覆盖有挡片7,挡片7的宽度大于穿出衣帽4第一弹力绳5两端之间的距离;挡片7与衣帽4之间的通过缝纫固定并形成形状为匚形的固定区8,固定区8的开口朝向衣身1设置并使挡片7与衣帽4之间形成用于调节第一弹力绳5的开口端9。使使用者的手部能通过开口端9接触到第一弹簧松紧扣6,对第一弹力绳5进行调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