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连体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045阅读:1279来源:国知局
婴儿连体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服饰,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连体服。



背景技术:

现有的婴儿分腿连体服是按照不同码数设计的,年龄段的宝宝购买不同码数尺寸的婴儿服;但出生阶段的宝宝生长速度较快,更换婴儿服比较频繁,婴儿服使用周期太短,比较浪费,也增加了家庭支出成本;另有些婴儿服设计是长款的和袍(直筒)不分腿,这种连体服无法束缚宝宝的尿布,导致宝宝容易受凉。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合不同体型年龄段宝宝长期使用及穿着舒适的婴儿连体服。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婴儿连体服,包括上衣,上衣的下端具有开口,并且上衣的背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布兜,布兜中部两侧收窄,布兜的下端翻折到上衣的正面,并与上衣可调节的固定在一起,布兜收窄的部分与上衣围合成两侧用于分脚的开口。

进一步地,上衣的正面设有多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多排纽扣纵向对齐设置,布兜翻折与上衣固定的一端设有一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孔,纽扣孔与纽扣相适配。

进一步地,上衣的正面设有两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并且每排纽扣为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对应的,一排纽扣孔为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衣的正面设有一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布兜翻折与上衣固定的一端设有多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孔,多排纽扣孔纵向对齐设置,并且与纽扣相适配。

进一步地,布兜上设有两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孔,并且每排纽扣孔为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对应的,一排纽扣为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婴儿连体服,由于在上衣的下端设有可翻折固定的布兜,布兜中部两侧收窄,布兜翻折固定后形成一个两侧具有开口的裤裆,可有效的固定宝宝的尿布,还解放了宝宝的双脚,布兜固定在上衣正面,在抱起宝宝时,宝宝腹部能够一直被覆盖住,防止宝宝着凉;并且布兜是通过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在上衣上,从而布兜围成的裤裆及两侧的开口大小可调节,使得本婴儿连体服能够满足不同体型大小的宝宝使用,也能够满足宝宝在不同年龄段使用,故本婴儿连体服能够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婴儿连体服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婴儿连体服穿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婴儿连体服,本婴儿连体服可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婴儿连体服包括上衣1和上衣1背面向下延伸的布兜2。上衣1和普通衣服差不多,上衣1的下端具有开口,布兜2与上衣1背面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布兜2也可为缝制在上衣1背面下端的布料。布兜2中部两侧收窄,即布兜的中部窄两端宽。

在上衣1正面安装有两排横向排列的纽扣11,每排具有三个等间距的纽扣11,两排纽扣11纵向对齐设置,即上下两排纽扣11呈纵向阵列关系。在布兜2的下端安装有一排横向排列的纽扣孔21,共用三个等间距排列的纽扣孔21,纽扣孔21的间距与纽扣11的间距一致,两者相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衣1上可安装有多排纽扣11,例如三排或四排,可提高布兜2调节范围。

如图2所示,宝宝穿着时,本实施例的布兜2的下端由下向上翻折到上衣1的正面,并且将纽扣孔21安到上衣1正面的其中一排纽扣11上,布兜2通过纽扣11固定在上衣1的正面,布兜2翻折的部分围合成裤裆,布兜2中部收窄的部分与上衣围合成裤裆两侧的开口,两侧开口用于分开宝宝的双腿。布兜1可通过分别安在上下两排纽扣11上来调节裤裆及两侧开口的大小,以适配不同体型的宝宝。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婴儿连体服,由于在上衣1的下端设有可翻折固定的布兜2,布兜2中部两侧收窄,布兜2翻折固定后形成一个两侧具有开口的裤裆,可有效的固定宝宝的尿布,还解放了宝宝的双脚,布兜2固定在上衣1正面,在抱起宝宝时,宝宝腹部能够一直被覆盖住,防止宝宝着凉;并且布兜2可安到在上衣1上两排纽扣11上的其中一排,从而布兜围成的裤裆及两侧的开口大小可调节,使得本婴儿连体服能够满足不同体型大小的宝宝使用,也能够满足宝宝在不同年龄段使用,故本婴儿连体服能够长期使用。布兜2为可拆卸式固定,也方便了宝宝更换尿布。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连体服,本实施例的婴儿连体服与上述实施例的婴儿连体服不同之处在于纽扣和纽扣孔的设置不同,其他均一致。

本实施例的婴儿连体服,上衣1上只设有一排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11,而在布兜2上设有多排纽扣孔21,本例中优选为布兜上设置两排纽扣孔21,每排纽扣孔21为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纽扣孔21,纽扣孔21与纽扣11的间距相同,两者相适配。

本实施例设置两排纽扣孔21同样可实现调节布兜2的固定位置,从而同样可调节裤裆及两侧开口的大小,可适配不同体型的宝宝。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