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76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手套,尤其是涉及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



背景技术:

自行车手套很多都设置了防滑减震结构,多为在手套本体上靠近手掌的一侧设置防滑减震垫片,然而现有的自行车手套,都是在手套本体上铺设了整块的防滑减震垫片。

在车手握持车把时,由于手掌的生理结构导致手掌不同位置对防滑减震垫片的积压程度不同,因此就会使得防滑减震垫片上不同区域受到大小不同的拉伸或挤压应力,防滑减震垫片上的部分位置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揉捏在一起,挤压在靠近掌心的位置,此时车手的手掌会产生不适感,影响车手水平发挥。虽然现有的自行车手套尝试设置更薄的防滑垫片以达到减少防滑减震垫片对手掌产生的不适感,然而一旦减少了防滑垫片的厚度,无疑会相应地削弱了防滑垫片减震效果。

中国专利“自行车专用舒适防滑手套”,申请号201520258167.8,改变了传统的整块的防滑减震垫片模式,采用了多块弹性防滑减震垫的组合模式增加防滑减震的效果,但仅仅对防滑减震垫表面简单化处理,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更高的体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多块弹性防滑减震垫的组合模式不合理,不能满足骑行者的体验要求;(2)现有防滑减震垫表面结构简单,未能长时间起到防滑减震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防滑减震垫,防滑减震垫连接在手套本体靠近手掌的外表面,所述防滑减震垫包括手掌部(1)、拇指根部(2)以及四指根部(3),四指根部(3)包括食指根部、中指根部、无名根指以及小指根部,手掌部(1)只与食指根部连接,其他三指根部与手掌部(1)之间存在隔离缝隙,拇指根部(2)与手掌部(1)也存在隔离缝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滑减震垫设有复数个锥形凸起(4),每个锥形凸起(4)顶部设有缓冲通孔(41),每个锥形凸起(4)侧面形成三个弧形斜面(42),相邻两个弧形斜面(42)之间通过矩形斜面过渡;任意相邻两个锥形凸起(4)之间设有间隙(43)。

进一步,所述锥形凸起(4)的材质为硅胶。

所述运动防滑减震手套用于运动器械上,所述运动器械为自行车。

该运动防滑减震手套与传统运动防滑减震手套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防滑减震垫进行合理分割和合理布局,使得使用者在握持器械时,确保握持的舒适度和防滑减震效果上达到最佳的平衡。

(2)本实用新型在防滑减震垫上设置特定结构的锥形凸起,通过缓冲通孔和弧形斜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缓冲减震以及抓握器械的稳固性更加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运动防滑减震手套的防滑减震垫结构示意图;

图2:图1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掌部;2—拇指根部;3—四指根部;4—锥形凸起;41—缓冲通孔;42—弧形斜面;4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防滑减震垫,防滑减震垫连接在手套本体靠近手掌的外表面,防滑减震垫包括手掌部1、拇指根部2以及四指根部3,四指根部3包括食指根部、中指根部、无名根指以及小指根部,手掌部1只与食指根部连接,其他三指根部与手掌部1之间存在隔离缝隙,拇指根部2与手掌部1也存在隔离缝隙。

本实用新型将防滑减震垫进行合理分割和合理布局,使得使用者在握持自行车杆时,确保握持的舒适度和防滑减震效果上达到最佳的平衡。

如图2所示,一种运动防滑减震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防滑减震垫,防滑减震垫连接在手套本体靠近手掌的外表面,

在防滑减震垫设有复数个锥形凸起4,每个锥形凸起4顶部设有缓冲通孔41,每个锥形凸起4侧面形成三个弧形斜面42,相邻两个弧形斜面42之间通过矩形斜面过渡;任意相邻两个锥形凸起4之间设有间隙43。

锥形凸起4的材质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在防滑减震垫上设置特定结构的锥形凸起,通过缓冲通孔和弧形斜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缓冲减震以及抓握器械的稳固性更加优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