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的分格羽绒服结构或羽绒服粘合分格结构,属于羽绒服防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把羽绒进行分格储存,避免羽绒的局部堆积,从而达到羽绒服较好的均匀保暖。这是所有羽绒服都必须做的制造工艺。
现有羽绒服生产工艺都是直接在面料上绗线分格,这样缝纫针直接在面料与防绒胆布间穿透,羽绒就会顺着针孔往面料和防绒胆布外钻绒,无法实现真正的防绒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实现采用真正的防绒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即粘合结构,把面料与防绒胆布进行粘合分格,面料和防绒胆布没有分格的针孔,达到真正防绒作用。
粘合分格羽绒服或羽绒服粘合分格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羽绒服分格储存羽绒的分界线采用胶粘结构,两层布之间需分格结合的地方直接采用胶黏剂粘合在一起;参见图1。
或包括三层布,依次包括羽绒两侧的第一层布和第二层布以及最外层的面料,在分格的分界线处,第二层布的外面涂有胶黏剂,第一层布和第二层布在分界线处缝合在一起,同时第二层外面的胶黏剂将缝合处与最外层的面料粘合在一起。可参见图2。
或在分格的分界线处包括四层布,包括羽绒两侧的第一层布和第二层布、涂有胶黏剂的布条、最外层的面料,第一层布和第二层布、涂有胶黏剂的布条缝合在一起,同时涂有胶黏剂的布条外面的胶黏剂将缝合处与最外层的面料粘合在一起。可参见图3。
胶黏剂粘合处形成分界线胶条,分界线胶条中的胶黏剂分布结构由离散的粘结剂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胶点尺寸是毫米级的,两相邻胶点之间的距离为0.1-2mm。分界线胶条的宽度在0.2cm-2.0cm之间,两分界线胶条之间的间距为1cm-35cm之间。
胶黏剂为热熔胶或液体胶。
缝合线的形状与分界线胶条的形状一致,均位于分界线胶条中间位置。
分界线胶条的整体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如分界线胶条是由几条平行的胶点线组成。分界线胶条中的组成胶点线的胶点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相同,相同的可参见图4;不同的,如最外面的两条胶点线的胶点形状为长方形的,内层平行线的胶点形状为圆点,如图5,等。分界线胶条的形状可根据需要或美观等进行设计。如直线、波浪线、折线等。也可以是离散的椭圆形的等,如八字形的离散的椭圆形的分界线胶条分布结构等。
本发明的粘合分格羽绒服或羽绒服粘合分格结构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粘合的工艺包括如下:
本发明的粘合分格羽绒服或羽绒服粘合分格结构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粘合的工艺包括如下:
(1)采用服装衬布生产线,根据羽绒服款式设计需要的分界线胶条结构,把热熔胶以分界线胶条的形状涂在布料上,通过粘合机把涂完胶条的布料整幅与其他需要的布料进行加热复合粘合,代替缝纫线绗缝分格,达到没有针孔防绒效果,分界线胶条以离散的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分界线胶条的宽度为0.2cm-2.0cm之间,两分界线胶条之间的间距为1cm-35cm之间。
或采用布料复合设备,根据羽绒服款式设计需要的设计分界线胶条结构,把液体胶按照设计的分界线胶条的形状涂在布料上,分界线胶条以胶条状或者离散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分界线胶条的宽度为0.2cm-2.0cm之间,两分界线胶条之间的间距为1cm-35cm;把涂好液体胶的布料与其他需要的布料进行复合粘合,代替缝纫线绗缝分格,达到没有针孔防绒效果。
或(2)把涂好胶黏剂的第二层布料按羽绒服版型大小进行裁片,与第一层布料在分界线胶条的中心线处进行缝线链接,形成一个装羽绒的分格空间,再与最外层的面料进行加热粘合。这样在胶条中心上缝线产生针孔,但在与面料粘合过程中热熔胶加热到110℃以上后固体的胶点就会化成液体胶,产生流动。再通过粘合机加压,就会把这些针孔封住。同时面料上没有分格针孔,羽绒充在涂胶布料与另一层布料之间,面料层接触不到羽绒。羽绒服制造就不需要选择防绒面料,普通面料都可以做羽绒服。
或(3)将涂胶黏剂的布按照胶黏剂的裁成条状,使胶黏剂正好在布条上,形成涂有胶黏剂的布条;根据分界线胶条宽度、造型的宽度按需要进行分切。把第一层布料和第二层布料按羽绒服版型裁好片,按分界线胶条款式造型画好线,把涂有胶黏剂的布条按画好的线与第一层布料和第二层布料缝合在一起,胶黏剂在最外面,然后再将涂有胶黏剂的布条与面料进行加热粘合。把羽绒填充在用缝纫线分格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布料之间。在粘合过程中热熔胶从固体胶变成液体胶流动,在粘合机加压下封住针孔。面料没有分格的针孔,同时也不接触羽绒,制造羽绒服的面料选择上就没有局限性。同时可以实现女士羽绒服需要缩腰的工艺,也能解决一些比较独特造型羽绒服的设计需要。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真正实现羽绒服防绒,而且美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粘合分格处为两层布料截面示意图。
图2为粘合分格处为三层布料截面示意图;
图3为粘合分格处为四层布料截面示意图;
图4-图10为采用不同形状的分界线胶条的衣料表面图。
其中1为第一层布料,2为第二层布料2,3为分界线胶条,4为羽绒,5为离散的粘结剂胶点,6为缝合线,7为面料层,8为涂有胶黏剂的布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采用服装衬布生产线,根据羽绒服款式设计需要的分界线胶条结构,把热熔胶以分界线胶条的形状涂在布料上,通过粘合机把涂完胶条的布料整幅与其他需要的布料进行加热复合粘合,代替缝纫线绗缝分格,达到没有针孔防绒效果。分界线胶条以离散的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分界线胶条的宽度为0.2cm-2.0cm之间,两分界线胶条之间的间距为1cm-35cm之间。
(2)把涂好胶条的布料按羽绒服版型大小进行裁片,与另一层防绒胆布在胶条的中心线进行缝线链接,形成一个装羽绒的分格空间,再与裁完片的面料进行加热粘合。这样在胶条中心上缝线产生针孔,但在与面料粘合过程中热熔胶加热到110度以上后固体的胶点就会化成液体胶,产生流动。再通过粘合机加压,就会把这些针孔封住。同时面料上没有分格针孔,羽绒充在涂胶布料与另一层胆布之间,面料层接触不到羽绒。羽绒服制造就不需要选择防绒面料,普通面料都可以做羽绒服。
(3)把涂在布上的胶条裁成条。胶条宽度、造型和涂胶布料的宽度按需要进行分切。把两层防绒胆布按羽绒服版型裁好片,在裁成片的防绒胆布按款式造型需要画好线,把裁下来的胶条(胶面朝上)缝在两层防绒胆布画的造型线条上,再与面料进行加热粘合,把羽绒充在用缝纫线分格的两层防绒胆布间。在粘合过程中热熔胶从固体胶变成液体胶流动,在粘合机加压下封住针孔。面料没有分格的针孔,同时也不接触羽绒,制造羽绒服的面料选择上就没有局限性。同时可以实现女士羽绒服需要缩腰的工艺,也能解决一些比较独特造型羽绒服的设计需要。
或采用布料复合设备,根据羽绒服款式设计需要的设计分界线胶条结构,把液体胶按照设计的分界线胶条的形状涂在布料上,分界线胶条以胶条状或者离散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分界线胶条的宽度为0.2cm-2.0cm之间,两分界线胶条之间的间距为1cm-35cm;把涂好液体胶的布料与其他需要的布料进行复合粘合,代替缝纫线绗缝分格,达到没有针孔防绒效果。
胶黏剂粘合处形成分界线胶条,分界线胶条中的胶黏剂分布结构由离散的粘结剂胶点组成;胶点的形状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或者菱型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胶点尺寸是毫米级的。缝合线的形状与分界线胶条的形状一致,均位于分界线胶条中间位置。
实施例1
分界线胶条是长直条状的,由方形的胶点组成三条离散的平行直线,见图2。
实施例2
分界线胶条整体是长直条状的,长直条状为两条平行线组成,并且在长直条状上还设有垂直的短单线状的分界线胶条,分界线胶条由长方形的胶点组成。见图3。
实施例3
分界线胶条的形状见图4,是多条平行的波浪线组成,胶点为长方形。
实施例4
分界线胶条的形状见图5,是多条平行的折线组成,胶点为圆点形。
实施例5
分界线胶条的形状见图6,为带有尖尖的长直条状结构。
实施例6
分界线胶条的形状见图7,为多条平行的直划线结构,每一划线的两端为半圆结构。胶点最外层为正方形,胶点最内层为圆点形。
实施例7
分界线胶条的形状见图8,为八字形划线结构,每一划线的两端为半圆结构。胶点最外层为正方形,胶点最内层为圆点形。两相邻平行的分界线胶条的八字形划线交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