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732发布日期:2018-10-16 19:5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尤其是涉及一种综合使用了矫正鞋及其专用矫正鞋垫的全包裹式控足矫正解决方案,所述矫正鞋采用了特殊鞋内后跟杯与双硬度鞋底物料设计,所述专用矫正鞋垫用于提供足弓支撑、后跟定位及后跟斜度调整。



背景技术:

根据统计,大约20-30%人口是属于扁平足,一般患有扁平足的人士往往亦有后足外翻的现象,即后跟骨往内倾斜,其倾斜角度一般与扁平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在医学上扁平足有3种不同的分类:假扁平足、硬性扁平足以及柔软性扁平足,其中假扁平足是3岁或以下的幼童常见足部形态,一般无需特别处理;硬性扁平足的处理方式并不适宜用足弓承托的鞋垫,手术治疗可能是较为适当的选择;柔软性扁平足是五岁以上至成人阶段最常见的扁平足类形,这类扁平足是由于足部韧带较正常松弛,足弓肌肉强度不够,导致不同程度的内足弓下陷。针对柔软性扁平足的儿童患者,传统的矫正方式大多是采用具有足弓承托的保健鞋垫(例如足弓垫、足跟垫等)来进行处理,这种保健鞋垫比较适合于扁平足不太严重的儿童,例如后足外翻角度小于8度。在同一申请人所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cn103300539a中披露的鞋垫就属于上述用于矫正轻度扁平足的保健鞋垫。

另外,严重扁平足或高弓足所引起的后足外翻/内翻会使得距下关节在步态周期中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引致各种后遗症出现例如肌肉痛、足底筋膜炎等,其中距下关节是由距骨和跟骨之间的三个小关节相合而成的后足中枢关节,它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承受并传导人体体重,亦是后足的力学中轴。对于扁平足不太严重的儿童而言,通过使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扁平足保健鞋垫就可以引导后跟内翻并最终达到后跟垂直,但是扁平足较为严重的儿童(后足外翻角度大于8度)仅仅使用传统的保健鞋垫往往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仅仅采用上述保健鞋垫所无法解决的矫正较严重扁平足的难题,提供一种通过矫正鞋垫和矫正鞋配合起来使用,用于矫正严重扁平足或高弓足的全包裹式控足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包括双物料鞋底、设置有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鞋帮以及矫正鞋垫,其中,所述双物料鞋底由对应于内足弓支撑区的第一大底部和对应于非内足弓支撑区的第二大底部构成,所述第一大底部的物料硬度高于所述第二大底部的物料硬度;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内侧长度远大于外侧长度;所述矫正鞋垫具有从两侧包裹使用者内外足弓与足跟的u字形侧缘。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大底部的物料硬度为邵氏硬度65~70,所述第二大底部的物料硬度为邵氏硬度50~55。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内侧长度超过所述鞋底长度的一半,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内侧长度与外侧长度之比为1.2~1.5。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内侧高度可覆盖使用者足部的舟骨,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的内侧长度可延伸至使用者足部的第一遮骨。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所述矫正鞋垫与所述非对称式鞋内后跟杯一起全方位锁定使用者的足部后跟。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矫正鞋垫为分体式矫正鞋垫,所述分体式矫正鞋垫具有底面和供脚踩踏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后跟区域和用于支撑足弓的足弓支撑区域。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式矫正鞋垫包括适用于标准型严重扁平足的v垫,所述v垫的后跟区域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v垫的后跟区域与底面的夹角为5.5~7.5度。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式矫正鞋垫包括适用于肥胖型严重扁平足的x垫,所述x垫的后跟区域和足弓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v垫;所述x垫的后跟区域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x垫的后跟区域与底面的夹角为5.5~7.5度。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式矫正鞋垫包括适用于纤瘦型严重扁平足的y垫,所述y垫的后跟区域和足弓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v垫;所述y垫的后跟区域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所述y垫的后跟区域与底面的夹角为5.5~7.5度。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式矫正鞋垫包括适用于标准型高弓足的z垫,所述z垫的后跟区域和足弓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v垫,所述z垫的后跟区域和足弓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y垫;所述z垫的后跟区域的内侧高度等于外侧高度,所述z垫的后跟区域与底面的夹角为0度。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抗外翻系统的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在穿着时减少扁平足,控制足踝关节水平活动,避免x型腿。此外,所述全包裹式亚健康矫正鞋在穿着时可以使整体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减少劳损,避免日后产生足膝后遗症。

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效果和其他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进一步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综合使用矫正鞋垫及矫正鞋的包裹式矫正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鞋的双硬度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内后跟杯与根据现有技术的鞋内后跟杯的比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矫正鞋配合使用的专用矫正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矫正鞋配合使用的不同类型矫正鞋垫(v、z、x、y垫)的后跟定位和足弓位支撑部的剖面结构以及足部受力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及所达到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效果。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综合使用了矫正鞋垫及矫正鞋的全包裹式控足矫正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发明者通过矫正鞋垫及矫正鞋的综合使用而实现了全包裹式控足效果,其主要原理是矫正鞋垫提供足弓支撑、后跟定位以及后跟斜度调整,再加上矫正鞋的特殊后跟杯结构和双硬度鞋底设计,从而有效地矫正了严重扁平足或高弓足的问题。另外,借助于本发明的全包裹式控足矫正方案,还能够使儿童患者达至生物力线调整,减少足踝关节不正常位置,降低膝关节内旋和髋关节内旋的倾向,避免了日后产生足膝后遗症的机会。

如图1所示,标号10为采用了全包裹式控足方案的内部配有不同类型矫正鞋垫的矫正鞋外形透视图,优选地所述矫正鞋10采用中筒设计以便有效地控制足踝水平对线,同时加强对足后跟的控制以减少后足外翻及内翻。可选地,位于鞋面的可调式粘扣带方便穿脱及调解松紧度,从而进一步确保全包裹式控足效果。标号40为与所述矫正鞋10一起配合使用的专用矫正鞋垫,所述矫正鞋垫40不用于传统保健鞋垫之处在于采用了特殊的后跟定位、足弓位支撑设计以及后跟斜度调整,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脚部应用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v型鞋垫(适用于标准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x型鞋垫(适用于肥胖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y型鞋垫(适用于纤瘦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以及z型鞋垫(适用于标准型的高弓足儿童)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鞋垫之间的结构细节对比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矫正鞋10及矫正鞋垫40采用分体式设计,矫正鞋10的内设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矫正鞋垫40(即vxyz型鞋垫),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矫正鞋10及矫正鞋垫40并不限于分体式设计,也可以采用一体式设计。

为了与上述矫正鞋10配合使用以达到理想的全方位矫正效果,发明人对鞋底20以及位于鞋帮后跟部的鞋内后跟杯3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所述后跟杯30如图所示那样与专用矫正鞋垫10一起实现了全方位后跟锁定且稳定后跟正位矫正的全包裹式控足系统。概括而言,后跟杯30被设计为内长外短的形状并且其内侧端部的高度可覆盖舟骨,作用是防止舟骨下陷和外移,两侧固定后跟达至垂直位置,以减少后跟外翻/内翻。此外,所述矫正鞋10的鞋底20进一步采用内硬外软的双硬度鞋底物料,减少后足外翻机会并诱导后跟垂直。关于鞋底20以及后跟杯30的结构细节将在下文参照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鞋的双硬度鞋底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上部所示的大底主视图,鞋底20的整个大底可以分成内足弓支撑区21和非内足弓支撑区22两个区域,其中内足弓支撑区21位于鞋底20内侧并正好对应于人体脚部构造上的内足弓部位,非内足弓支撑区22则对应于内足弓支撑区21之外的其他大底区域。如图所示,内足弓支撑区21与非内足弓支撑区22之间的分界线按足弓部位的人体工程学而呈一定弧度设计,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位于鞋底20内侧的内足弓支撑区21的硬度高于非内足弓支撑区22。在典型的运动鞋设计中,鞋底的邵氏硬度为55度且整个大底的硬度均匀以使得大底易弯折而获得穿着舒适度,但是在本发明中,发明者创造性地使用双硬度大底结构,以便在内足弓支撑区产生反向作用力减少后足外翻机会从而控制扁平足。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物料,优选地采用超塑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塑胶原料而制成,eva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不仅具有橡胶一样的弹性而且在-50℃仍能具有较好的可挠性。在本发明中,内足弓支撑区21的eva物料按邵氏硬度设定为70-60度,优选地设定为邵氏硬度65度,同时满足内足弓支撑区21的硬度明显高于非内足弓支撑区22(例如设定为邵氏硬度55度)这一条件。附带说明,邵氏硬度(shoredurometer)是美国a.f.shore于1906年所提出,主要用来测量聚合物、弹性体及橡胶的硬度,主要分为三类:a型、c型和d型,其中a型邵氏硬度试验方法是使用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广泛的橡胶硬度测量手段,常见的聚氨酯硬度有50、70、90等。本领域人员不难理解,eva物料的硬度越高则其密度越大,因此还可以用密度指标取代上述硬度指标来进行度量,从而可选地设计出双密度大底结构。这种双硬度/双密度大底结构是根据抗后足外翻系统(avs)的基本原理而设计的,可有效地引导后跟垂直。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鞋底物料并不限于eva,还可以采用其他鞋底材料以及不同鞋底材料之间的组合,只要满足上述双硬度/双密度大底结构即可,例如真皮鞋底、橡胶底(rb)、聚氨酯底(pu)、md底、tpr底、tpu底、pvc底、tr底、仿皮底、bpu底、牛筋底、pc底、abs底以及pe底等。

进而,如图2中部所示的鞋底侧视图,内足弓支撑区21与非内足弓支撑区22在鞋底厚度方向上的分界线同样地按足弓部位的人体工程学而呈一定弧度设计;如图2下部所示的鞋底后根部剖视图,内足弓支撑区21与非内足弓支撑区22在鞋底宽度方向上同样地按足弓部位的人体工程学而呈锲状结合在一起。上述弧度与锲状分界面的结合方式,一方面满足了足弓部位的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减少内足弓支撑区21与非内足弓支撑区22之间局部应力集中,从而改善了大底不同部分之间的胶合强度。此外,关于非内足弓支撑区22的结构细节例如起步点、第一遮骨抓地点以及大底底花等,并非本发明的重点所在且与现有技术相同故本文省略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鞋,不仅上述双硬度/双密度的特殊大底构造显著地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等硬度/等密度大底结构,而且鞋内后跟杯也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鞋内后跟杯,根据现有技术的传统运动鞋的鞋内后跟杯以tpu物料注塑制作,其高度不会覆盖舟骨部位以避免摩擦脚踝部位而影响到穿着舒适度,同时后跟杯的内外侧长度大致相等,约为整个鞋底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且不超过二分之一。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内后跟杯与根据现有技术的鞋内后跟杯的比较结构示意图。图3中标号30’所示为传统运动鞋的鞋内后跟杯的内外侧外形轮廓,图3中标号30所示为本发明的鞋内后跟杯的内外侧外形轮廓。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鞋内后跟杯外形设计为外短内长,外侧与内侧长度之比约为

1:1.2~1:1.5之间,并且内侧长度超过鞋底长度的一半,尤其是内侧长度进一步延伸至足部第一遮骨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鞋内后跟杯的内侧前端部的高度可达覆盖舟骨,起到防止舟骨下陷及外移的作用,两侧固定后跟达至垂直位置,减少后跟外翻/内翻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鞋内后跟杯在内侧前端部覆盖舟骨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摩擦脚踝部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鞋内后跟杯的轮廓就呈现图3中标号30所示的内侧中央部凹陷(对应于内脚踝)的特殊形状,显著地不同于传统运动鞋的鞋内后跟杯的均匀圆弧轮廓。如前所述,上述后跟杯的特殊结构与下文详细描述的矫正鞋垫一起使用,从而以全包裹方式实现鞋垫后跟定位与全方位后跟锁定,同时把舟骨遮挡起来进行控制,以便稳定后跟正位矫正,达到控制足部关节且减少劳损的效果。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矫正鞋配合使用的专用矫正鞋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别示出了专用矫正鞋垫40的主视图、后视图以及立体图,专用矫正鞋垫40在后跟杯和足弓部具有不同于传统保健鞋垫的结构,从而在后跟杯和足弓部对患者足部施加特定方向的作用力,以便达到包裹式矫正效果。关于后跟杯横切面a和足弓横切面b的结构特征,将在下文中进一步结合患者足部的支撑和受力状态来详细说明。

图5a和图5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矫正鞋配合使用的不同类型矫正鞋垫(v、z、x、y垫)的后跟定位和足弓位支撑部的剖面结构以及足部受力状态示意图。图5a显示了不同类型矫正鞋垫的后跟定位部的剖面结构以及足部受力状态,图5b显示了相应的足弓位支撑部的剖面结构以及足部受力状态。如5a和图5b的剖面结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矫正鞋垫与传统鞋垫的区别之处在于,1)在后跟定位部设置了从两侧包裹足跟的u字形侧缘,并与鞋垫后端的后缘(参照图4的立体图)一起实现全方位后跟锁定;2)在足弓位支撑部同样地设置了分别从两侧包裹内外足弓的u字形侧缘,以便稳定后跟正位矫正;3)对于严重扁平足的脚部应用情况,后跟区域的内侧高于外侧,也就是后跟区域与底面具有6.5度左右的倾斜度,以实现后跟斜度调整。如受力状态图所示,对于标准型的严重扁平足患者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鞋垫不仅可以从两侧对后跟部和足弓部提供支撑,而且鞋垫的后跟内侧增设锲状斜度,减少了在后跟着地时的外翻幅度,从而令距下关节接近中立位置;对于高弓足患者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鞋垫的后跟窝位保持弧状,同样地可以减少在后跟着地时的内翻幅度,从而令距下关节接近中立位置。

对于正常足弓而言,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使鞋垫贴合脚底面,并选择软硬度适合的鞋垫以保证穿着舒适度即可。但是,对于严重扁平足/高弓足儿童患者而言,在鞋垫选择上除了软硬度之外,还尤其需要注意内外足弓承托厚度和后跟斜度,适当的内外足弓支撑和后跟斜度可以让患者的耻骨避免过度拉伸并减少劳损。如上所述,根据不同患者的足弓情况(扁平、超阔扁平、超瘦扁平、高弓)可以本发明的矫正鞋垫提供了v垫、z垫、x垫和y垫四种类型,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足弓情况和后跟情况,并且在足弓设计和后跟设计上与传统鞋垫的制作结构有所区别。

具体而言,v垫适用于标准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据统计这样的儿童占全部患者的60%,v垫在足弓部位和后跟部位设计上采用图4a和图4b所示的制作结构,也就是足弓部位采用一般内外足弓承托,后跟部位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例如设计为6.5度的内斜度,足弓部位和后根部位两侧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型的足弓宽度和后跟宽度。x垫适用于肥胖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其在v垫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内外足弓承托,从而加大足弓部位的宽度,并适当加宽后根部位两侧缘之间的距离为肥胖后跟宽度,后跟部位的内斜度例如为6.5度的内斜度。y垫适用于纤瘦型的严重扁平足儿童,其在v垫的基础上分别加大内外足弓承托,从而减小足弓部位的宽度,并适当缩小后根部位两侧缘之间的距离为纤瘦后跟宽度,后跟部位的内斜度例如为6.5度的内斜度。z垫适用于标准型的高弓足儿童,其在v垫的基础上分别加大内外足弓承托,且z垫的加大量小于y垫,并适当缩小后根部位两侧缘之间的距离,且z垫的缩小量小于y垫,同时z垫完全取消后跟部位的内斜度设计,由此可见v垫、z垫、x垫和y垫这四类鞋垫在足弓部位和后跟部位的宽度各不相同。

上述四类鞋垫的具体参数并不局限于优选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上述具体参数仅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vxy鞋垫的后跟区域与底面的倾斜度并不限于6.5度,还可以为5.5~7.5度以及5~1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另外,将同一长度尺码的鞋垫设计成vxyz四类,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足型选择合适的鞋垫,以提高鞋垫的舒适程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意图在于说明而非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和/或其方面)可以彼此组合使用。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启示可以做出很多改型以适于具体的情形或材料而没有偏离本发明的范围。通过阅读上述描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很多其它的实施例和改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