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83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气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穿戴的穿戴体一般都不具备有排汗散热系统,即使设有排汗散热系统的穿戴体也都是通过电能驱动,这对于穿戴在人体上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能够获取穿戴体运动动能进行打气排汗散热,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储气排汗装置,所述缓冲打气装置用以获取所述穿戴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并转化所述运动动能对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设有至少一排气孔以输出气体进行排汗散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包括有用于获取所述穿戴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缓冲部为竖立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底部的弹簧,所述打气部为连接在所述弹簧顶部的载重组件以及所述载重组件顶部的所述空腔;所述载重组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随所述穿戴体运动而沿所述空腔上下震动以反复推动所述载重组件压缩所述空腔对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进行打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设为可随所述穿戴体运动而反复进行压缩复位的压缩打气筒,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打气部分别对应设为所述压缩打气筒的外壁和内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储气排汗装置呈表面设置有所述排气孔的气囊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打气部通过至少一导气管连接至所述储气排汗装置的进气孔;和/或

所述储气排汗装置的所述进气孔设有单向气流阀。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设有控制所述排气孔的开启与关闭的排气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和/或所述储气排汗装置内置于所述穿戴体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穿戴体设为箱包或服饰或帽子或鞋类。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所述储气排汗装置的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正对在人体穿戴部位的所述穿戴体的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储气排汗装置,所述缓冲打气装置用以获取所述穿戴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并转化所述运动动能对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设有至少一排气孔以输出气体进行排汗散热。借此,本发明能够获取穿戴体运动动能进行打气排汗散热,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100,包括有穿戴体10以及设置于穿戴体10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20和至少一储气排汗装置30,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用以获取穿戴体10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并转化所述运动动能对储气排汗装置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设有至少一排气孔301以输出气体进行排汗散热。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穿戴体10为背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箱包类型或者是服饰或帽子或鞋类等;如图,包括有两个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和一个储气排汗装置30;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包括有用于获取穿戴体10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201以及由所述缓冲部201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202;通过用户背上所述背包进行运动或活动,则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的缓冲部201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获取运动动能并转化运动动能推动打气部202进行打气操作,进而充气入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将充入其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孔301排出,相当于所述排气孔301向外进行吹气以对穿戴着所述穿戴体10的人体进行排汗散热;整个过程完全由缓冲部201自主获取用户的运动动能进行驱动,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缓冲部201为竖立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底部的弹簧,所述打气部202为连接在所述弹簧顶部的载重组件以及所述载重组件顶部的空腔;所述载重组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随所述穿戴体10运动而沿所述空腔上下震动以反复推动载重组件压缩所述空腔对储气排汗装置30进行打气。其中,所述载重组件设为连接在弹簧顶部的面板,并且与缓冲打气装置20的空腔内壁之间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在面板本身的重力下处于一种弹力压缩状态,当缓冲打气装置20随着背包进行移动或运动时,弹簧上下幅度震动,并推动所述面板对空腔进行反复压缩,以进一步推动打气部202往储气排汗装置30进行打气操作,完全由人力驱动,安全且环保。

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呈表面设置有排气孔301的气囊结构;本实施例的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为一对称的气囊结构且分布设置有对称的多个排气孔301,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的排气孔301设置于正对在人体穿戴部位的所述穿戴体10的表面;即本实施例的多个排气孔301分别排列在正对在人体背部的背包表面上,用户穿戴背包运动或活动过程中,由缓冲打气装置20的缓冲部201在该过程中不断获取运动动能并转化运动动能以推动打气部202进行打气操作,进而充气入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最终由储气排汗装置30上的排气孔301排出;即相当于由排气孔301对背部进行吹气以排汗散热。

所述打气部202通过至少一导气管203连接至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的进气孔302;具体的是,所述导气管203连接到呈气囊结构的储气排汗装置30的进气孔302;更好的是,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的进气孔302设有单向气流阀,设置所述单向气流阀以保证打气部202持续打气至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中。

优选的是,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设有控制所述排气孔301的开启与关闭的排气控制阀(图未示);可根据需要通过所述排气控制阀开启排气孔301的开启或关闭,本实施例的储气排汗装置30呈气囊结构,可先通过所述排气控制阀控制排气孔301的关闭,使缓冲打气装置20的打气部202持续往储气排汗装置30进行打气并储存气体;当用户需要排汗散热时,再由所述排气控制阀控制排气孔301的开启,则储气排汗装置30中储存的气体通过排气孔301排出,以对人体进行排汗散热,具有可控性,提升用户体验。

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和/或储气排汗装置30内置于所述穿戴体10中。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和储气排汗装置30都内置在穿戴体10中。

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200,包括有穿戴体10以及设置于穿戴体10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40和至少一储气排汗装置30,所述缓冲打气装置40用以获取穿戴体10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并转化所述运动动能对储气排汗装置30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设有至少一排气孔301以输出气体进行排汗散热。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穿戴体10为背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箱包类型或者是服饰或帽子或鞋类等;如图,包括有两个所述缓冲打气装置40和一个储气排汗装置30;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打气装置40包括有用于获取穿戴体10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通过用户背上所述背包进行运动或活动,则所述缓冲打气装置40的缓冲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获取运动动能并转化运动动能推动打气部进行打气操作,进而充气入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所述储气排汗装置30将充入其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孔301排出,相当于所述排气孔301向外进行吹气以对穿戴着所述穿戴体10的人体进行排汗散热;整个过程完全由缓冲部自主获取用户的运动动能进行驱动,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缓冲打气装置40设为可随所述穿戴体10运动而反复进行压缩复位的压缩打气筒,所述缓冲部和打气部分别对应设为所述压缩打气筒的外壁和内腔。如图,所述压缩打气筒内置于背包的背带101上,优选的是,背包的两条背带101都设有一压缩打气筒且都设为弹性背带,所述压缩打气筒的两端分别与背带101固定连接;用户背着所述背包进行运动或活动的过程中,背带101随运动或活动而反复进行伸缩,通过背带101反复伸缩以反复拉伸内置在背带101中的压缩打气筒,从而使得压缩打气筒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压缩打气筒也通过至少一导气管连接到储气排汗装置30的进气孔301上进行打气。当然,所述压缩打气筒还可以内置在背包中对应在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由人体不断挤压背包的部位,通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不断挤压以使得所述压缩打气筒实现打气操作;例如正对设置在背包贴合人体背部的部位,通过移动或运动过程中人体背部的反复挤压以推动压缩打气筒进行打气操作,进而为储气排汗装置提供用于排汗散热的气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打气排汗散热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储气排汗装置,所述缓冲打气装置用以获取所述穿戴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并转化所述运动动能对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储气排汗装置设有至少一排气孔以输出气体进行排汗散热。借此,本发明能够获取穿戴体运动动能进行打气排汗散热,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