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休闲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371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休闲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气休闲鞋,尤其涉及透气编织层及透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动鞋透气结构通常为鞋面设置透气通孔,使用网布、打孔、透气布料的方式,让穿着运动鞋舒适、透气。即使是夏天,穿着这样的运动鞋,脚步也不会觉得太闷热。但是,人体脚部主要是脚掌出汗,透气布料在这方面效果相对有限。现有的产品在鞋底进行了相应的透气孔、槽的设计,让脚底的热量能有效的被排出。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穿鞋行走的舒适性和透气性,并让运动鞋找到一种穿拖鞋的轻便感觉,提出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休闲鞋,通过在鞋底与鞋面间增加一层采用编织工艺制成的编织透气层,实现承重、透气、散热、排汗的功能。并且,编织透气层前脚掌部分与鞋底上、下重叠,并胶粘合牢固,后脚跟部分编织层底面与鞋底可以自由贴合、分离,进一步提高散热性的同时,让走路更加的轻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休闲鞋,由鞋面、编织层、鞋底、鞋垫、半连结构、束缚带组成,所述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在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之间,通过纺织线编织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形状、面积的承重透气层,所述编织层及所述鞋面通过编织连为一体,所述编织层底面上、下重叠胶粘合在所述鞋底表面;所述编织层表面设有透气织物层,垫于所述织物层上的所述鞋垫具有透气性;

所述半连结构,所述半连结构为所述编织层前脚掌部分通过胶粘合,牢固连接在所述鞋底前脚掌位置的表面,后脚跟部分的所述编织层底部在所述鞋底后跟表面无胶粘合,能自由贴合、分离;

所述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为橡胶制成的带状长条,在所述鞋底两侧边连接固定,并可以进行旋转,所述束缚带位于所述鞋面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纺织线具有一定的直径粗度,编织后保持所述纺织线之间有相应的间隙;所述编织层采用疏水性、透气性、柔韧性、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及所述鞋面进行一体化编织时,所述编织层厚度大于所述鞋面厚度,所述编织层根据需要单独采用所述纺织线材。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连同所述编织层整体通过胶粘合牢固连接在所述鞋底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制成单独的所述鞋垫,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气所述织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为密封的鞋形塑料水袋,塑料水袋内装有冰晶,塑料水袋外部包裹有一层发泡隔热层,在发泡隔热层所述前脚掌部分的其中一面分布有至少一个通孔,在发泡隔热层及通孔上覆盖有透气所述织物层;所述织物层整体包裹在发泡隔热层外表面,冰晶为塑料水袋容量的一半,且袋内无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表面及内部包含有橡胶层,橡胶层上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编织层由带有微孔的多层橡胶层重叠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由多层网布重叠、缝合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所述前脚掌部分采用所述编织层结构,所述后脚跟部分采用橡胶材质,二者通过胶粘合方式连接为一体;所述编织层只设置在所述前脚掌部分,表面均覆盖有所述织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由所述鞋垫包制成,所述鞋垫包内部填充由多个大小不一的颗粒结构。

本发明的良好效果为:通过独立存在的编织层能有效的将热量及汗液从上方向下方及侧边排出。保持鞋内的舒适与干爽。编织层本身具有承重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提高穿着鞋子的舒适性。半连结构有利于行走过程中,编织层与鞋底的分离与结合。让走路像穿着拖鞋一样轻便、省力。通过以上结构与方法,让运动鞋、皮鞋、拖鞋穿起来更加轻便、透气、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鞋面为网面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鞋面无网面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编织层与鞋底闭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编织层与鞋底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无束缚带编织层与鞋底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鞋面无编织网面(即:皮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编织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透气休闲鞋的鞋垫有塑料水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鞋面 2编织层 21纺织线 22透气层 23织物层 3鞋底 4鞋垫 41塑料水袋 5半连结构 51束缚带 52前脚掌部分 53后脚跟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透气休闲鞋,由鞋面1、编织层2、鞋底3、鞋垫4、半连结构5、束缚带51组成,所述编织层2,所述编织层2在所述鞋面1与所述鞋底3之间,通过纺织线21编织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形状、面积的承重透气层22,所述编织层2及所述鞋面1通过编织连为一体,所述编织层2底面上、下重叠胶粘合在所述鞋底3表面;所述编织层2表面设有透气织物层23,垫于所述织物层23上的所述鞋垫4具有透气性;

所述半连结构5,所述半连结构5为所述编织层2前脚掌部分52通过胶粘合,牢固连接在所述鞋底3前脚掌位置的表面,后脚跟部分53的所述编织层2底部在所述鞋底3后跟表面无胶粘合,能自由贴合、分离;

所述束缚带51,所述束缚带51为橡胶制成的带状长条,在所述鞋底3两侧边连接固定,并可以进行旋转,所述束缚带51位于所述鞋面1外表面上。

具体的,编织层2位于鞋底3之上,鞋底3包含:外底、中底。外底、中底通过与编织层2结合,组成为复合鞋底3。结合过程采用胶粘合,注塑方式结合。编织层2与鞋面1通过编织一体成型。或者二者分别进行编织,再缝合为一体。其中,还包括:编织层2一体成型后,再在编织层2底部增加一层编织层2,用于增加编织层2的厚度。制作过程中,允许鞋面1直接与鞋底3胶粘合。重叠在鞋底3上的编织层2,是可以看见其侧边,且独立存在的一个功能层结构。编织层2与鞋底3面大小、形状一致,与之结合的鞋底3还有气垫鞋底3。

在编织层2与鞋面1一体化成型过程中,鞋面1分为系鞋带结构和无鞋带结构两类。系鞋带结构中鞋面1顶部有孔洞,用于鞋带的穿过和系紧。无鞋带结构,鞋面1的表面为一个整体的织物结构。并且,可以织成袜子的结构形状。

编织层2表面覆盖有织物层23,织物层23由具有透气功能的布料、带孔洞的透气橡胶层制成。编织层2、织物层23采用的材质分为化学纤维和植物纤维两大类,具体材料有棉布、麻布、丝绸、呢绒、化纤、混纺。织物层23覆盖在编织层2上,并通过胶粘合,整体包裹的方式进行紧密连接。在整体包裹的方式中,织物层23与编织层2底部通过胶粘合牢固连接。织物层23用于缓解编织层2表面空隙带来的穿着不舒适感。当含有织物层23的鞋垫4,塞入鞋中,覆盖在鞋子编织层2内表面。

编织层2具有抗压承重、透气、排汗的功能,并且具有柔韧、耐磨的特性。热量及汗液通过织物间的缝隙向下及侧边排出。由于编织层2位于鞋底3上方,所以侧边能保持空气流通及汗液的排出。

半连结构5让编织层2前脚掌部分52与鞋底3通过胶粘合方式连接牢固,成为一体结构。而后脚跟部分53鞋面1及编织层2与鞋底3并未胶粘合。但是,上、下相互重叠,可合拢、分离。编织层2与鞋底3的粘合分界位置,通常设置在走路时鞋底3弯曲部位之后,靠近脚后跟位置。具体根据需要设置。

这样,在行走过程中,前脚掌着地时,脚后跟抬起,编织层2及鞋底3的脚后跟部分相互分离,这个过程中,有利于脚底热量及汗液的排出。达到通风、透气、排汗的效果。半连结构5的鞋子在穿着后,行走过程类似穿着拖鞋的效果。这样,行走过程中,脚部会更加的轻便。其适用于休闲鞋、拖鞋类产品。

根据需要,编织层2整体与鞋子底面进行胶粘合。其适用于运动鞋,皮鞋。此时,鞋子的鞋面为皮革、仿皮革材质。

束缚带51通过旋转变换,完成编织层2与鞋底3在行走时的开启、闭合。当束缚带51旋转至鞋面1后跟位置,并扣在脚后跟上时,编织层2与鞋底3连接闭合,行走时鞋底3与编织层2合为一体。根据需要,鞋子可以省去束缚带51结构。

根据需要,在鞋底3上横向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位于鞋底3侧边,通孔中有鞋带穿过。并在鞋面1后跟位置设置闭合的环圈带,鞋带穿过环圈进行系紧。

编织层2的制造还包括:3D打印,打印后的编织层2,整体具有相应的空隙,用于热量、汗液的排出。材质采用有弹性的可熔融塑胶、硅胶等。

所述编织层2的所述纺织线21具有一定的直径粗度,编织后保持所述纺织线21之间有相应的间隙;所述编织层2采用疏水性、透气性、柔韧性、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

具体的,经过编织后形成相对较粗的纺织线21,将纺织线21再进行编织,形成编织层2。这样,编织后的编织层2,纺织线21与纺织线21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隙,有利于热量及汗液的排出。纺织线21自身直径相对较粗时,可直接进行编织层2的编织。其有利于排汗,防止汗液的吸收、蓄积。

所述编织层2及所述鞋面1进行一体化编织时,所述编织层2厚度大于所述鞋面1厚度,所述编织层2根据需要单独采用所述纺织线21材。

具体的,一体化编织时将鞋面1与编织层2一起进行编织,形成类似袜子的一体结构。编织层2的厚度大于鞋面1的厚度,这样,能承受的压力将会变大。而且,有利于排汗、散热,且不易积聚汗液。让编织层2的表面保持相对的干燥。编织层2的厚度在0.3-3cm之间。纺织线21的直径在0.02-1cm之间。由于编织层2所需要的疏水性更高,在选用材料时,可以独立采用纺织线21进行编织。由于编织层2还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纺织线21需要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

所述鞋面1连同所述编织层2整体通过胶粘合牢固连接在所述鞋底3表面。

具体的,编织层2及鞋面1整体与鞋底3上、下重叠并胶粘合,汗液及热量是通过编织层2的侧边进行排出的。这种侧排出的方式,需要编织层2具有一定的厚度,厚度越大,透气性越好。并且,编织层2与鞋底3相互结合,共同进行设计,保证鞋底3有一个合理的高度。当鞋底3侧边被橡胶材料包裹时,在橡胶材料上设有通孔,保证编织层2侧边的透气性。

所述编织层2制成单独的所述鞋垫4,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气所述织物层23。

具体的,由于编织层2的纺织线21相对较粗,编织层2表面相对会凹凸不平,表面会形成小的沟壑,除了选用相对较为柔软的材料弥补之外。在编织层2上覆盖有一层透气织物层23,让表面变得平整。织物层23还需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为透气面料、材质。

所述鞋垫4为密封的鞋形塑料水袋41,塑料水袋41内装有冰晶,塑料水袋41外部包裹有一层发泡隔热层,在发泡隔热层所述前脚掌部分52的其中一面分布有至少一个通孔,在发泡隔热层及通孔上覆盖有透气所述织物层23;所述织物层23整体包裹在发泡隔热层外表面,冰晶为塑料水袋41容量的一半,且袋内无空气。

具体的,塑料袋中的冰晶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冰晶也可以只由水制成。经过冰冻后用于给鞋内降温。而发泡隔热层具有保温性能,能有效阻止吸热过程,其通过发泡隔热层上的通孔实现局部、有限量的吸热。覆盖在其上的织物层23,起到防止冰晶在吸热过程给脚步带来的冰凉不适感,保证了舒适性。

鞋垫4通过装入配套的自封袋,放到冰箱中进行冷冻,干净、卫生,不会串味。经过一段时间的冰冻,将鞋垫4从冰箱中取出放入鞋中,为鞋子内部提供一个制冷的效果。由于鞋垫4整体包裹有发泡隔热材料,只设有几个通孔在前脚掌部分52进行吸热。在脚接触鞋垫4后,主要是对前脚掌进行降温,不会让脚整体感到冷。通孔不仅能吸热,放入冰箱中还能实现吸冷,冻结冰晶。调节通孔向上、向下的摆放位置,能有效调整吸热强度。袋中的冰晶容量为袋体容量的一半,且袋中无空气。

所述编织层2表面及内部包含有橡胶层,橡胶层上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编织层2由带有微孔的多层橡胶层重叠制成。

具体的,在编织层2中内置至少一片带有多个通孔的橡胶层,能有效的起到一个良好的导流功能。汗液通过上层流经橡胶层,并从橡胶层的小孔中流向下层,在排汗过程中保持了表面的相对干燥。

带有微孔的橡胶层覆盖在编织层2上方或下方,并与编织层2结合为一体。当有多层微孔的橡胶重叠组合后,可作为编织层2或鞋垫4独立使用。将其覆盖在编织层2上方配合使用。在橡胶层的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气布料的织物层23,用于提高耐磨性和舒适性。橡胶层能有效的将汗液从微孔中导入到编织层2中。

所述编织层2由多层网布重叠、缝合制成。

具体的,编织层2由多层网布制成需要的鞋底3形状,并且,相互重叠,直至需要的厚度,将多层网布的边缘进行缝合。其中间部分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缝合。其透气性能良好,表面还能提供一个良好的耐磨性和舒适性。

所述编织层2所述前脚掌部分52采用所述编织层2结构,所述后脚跟部分53采用橡胶材质,二者通过胶粘合方式连接为一体;所述编织层2只设置在所述前脚掌部分52,表面均覆盖有所述织物层23。

具体的,前脚掌经常出汗,而脚后跟不怎么出汗,但需要承重。此时,通过具有复合结构的编织层2或鞋垫4来满足这样的情况。其前脚掌部分52为具有透气功能的编织层2,后脚跟采用传统的橡胶层,二者通过胶粘合实现牢固的连接。在编织层2及橡胶层上覆盖有织物层23,提高耐磨、舒适、防脱等功能。根据需要,将编织层2设置在鞋底3前脚掌部分52的表面,后脚跟由鞋底3提供支撑。

所述编织层2由所述鞋垫4包制成,所述鞋垫4包内部填充由多个大小不一的颗粒结构。

具体的,编织层2通过透气布料制成袋形鞋垫4包,在鞋垫4包中填充满颗粒物,最后完成鞋垫4包的密封。颗粒结构中的颗粒直径在0.05-0.3cm之间。也可以采用纳米粉末材料。并使用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进行混装,实现承重的目的,又能增大空隙。颗粒所采用的材质包括:木炭、竹炭、橡胶颗粒、塑料颗粒等材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