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鞋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发光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产品的穿着质量、穿着功能都有了进一步的需求,现有发光鞋主要是采用led原理的照明结构,从安全角度来说,led发光鞋能照明,能够使得夜间的视野开阔,提示穿着者方位信息,从而提前预判环境的安全性,在夜间也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从时尚角度来说,led发光鞋能增加酷炫的效果,使得回头率大大增加。
现有led发光鞋多在鞋底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在凹槽内放置环形发光带,发光带发光通过鞋底外边缘呈现出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们行走时脚掌会产生弯折力,进而不断地扭曲以及拉伸灯带,容易造成灯带的断裂、损坏,使之丧失发光功能,且在行走过程中发光器件容易受挤压发生损坏,从而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鞋底,有效分解穿着过程中led发光带受力集中的现象,有效提高发光鞋底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鞋底,包括内部底件和外部底件,所述内部底件包括内底和中底,所述中底和足弓相对处设置有口槽,所述外部底件包括内层大底和外层大底,所述内层大底上设置有相连通的内腔和线槽,所述中底底面与内层大底顶面连接,所述口槽位置与内腔位置相对应,所述线槽和足底内侧腰窝的位置相对,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电连接的电池和线路板,位于线槽中的导线将线路板和led发光带连接,所述内层大底前脚掌和后跟区域两侧设有连续的波形边缘,所述led发光带排布在内层大底边缘,所述外层大底的包边内侧设置有暗槽,当内层大底和外层大底组合在一起时,所述暗槽卡住led发光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发光带表面套装pvc管,所述pvc管外径与外层大底上暗槽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大底上设置有蜂窝煤般的若干联通圆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大底的前掌部位的下方设置有横线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大底下部分布有蜂巢状凸起,所述凸起呈正六边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包括:23-27重量份天然橡胶、23-27重量份异戊橡胶、8-12重量份丁苯橡胶、60-67重量份顺丁橡胶、3-6重量份聚乙二醇或二甘醇、1.5-2重量份夜光粉、4-5重量份碳酸锌、0.8-1.2重量份硬酯酸、2-4重量份甘油、0.5-1.3重量份抗氧化剂、30-60重量份填充剂、0.2-0.7重量份防老剂、0.1-0.6重量份促进剂d、0.1-0.4重量份促进剂m、0.8-1.5重量份促进剂dm、0.2-0.3重量份促进剂tt或ts、1.5-2重量份硫磺。
充分考虑鞋底穿着质量和透光效果,本发明在半透明橡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方设计的橡胶底材料最大限度提升了鞋底的透明效果,同时在鞋底硬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现有产品硬度设计的穿着实际效果,采用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搭配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体系。充分发挥天然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性、防滑性、防水性和弹性,有效确保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而异戊橡胶可以增加鞋底的高透明度,丁苯橡胶则可以调节橡胶的相容性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采用的材料除了天然橡胶以外,适当添加夜光粉,该夜光粉将成为一种良好的反光剂,使得led灯的反光效果有所增加。
表1:不同配方下的鞋底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包括:25重量份天然橡胶、25重量份异戊橡胶、10重量份丁苯橡胶、65重量份顺丁橡胶、4重量份聚乙二醇或二甘醇、1.8重量份夜光粉、4.5重量份碳酸锌、1重量份硬酯酸、3重量份甘油、1重量份抗氧化剂、50重量份填充剂、0.5重量份防老剂、0.3重量份促进剂d、0.2重量份促进剂m、1.2重量份促进剂dm、0.2重量份促进剂tt或ts、2重量份硫化剂。
为了有效提升橡胶硫化速度,降低硫化温度,在橡胶硫化过程往往需要使用促进剂d,但促进剂d的过量添加会抑制促进剂m和促进剂dm活性发挥,本发明经过测试和比较,发现促进剂dm为1.2,促进剂m为0.2,促进剂tt为0.2,促进剂d最多使用量为0.3时,有利于促进剂dm和促进剂m的活性发挥。
本发明经过测试和比较不同配方下的胶片物理机械性能,当硫磺的用量固定在2时,配合以上配方工艺,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性能:din磨耗160mm3以下,胶片硬度62shorea±3shorea,拉力大于120kg/cm2,延伸率大于350%,撕裂力大于45n,同时产品防老化性能得到提升,发光效果得到体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剂为白碳黑,所述白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大于175m2/g,ph值为6-7.5,含水率为5%-7%;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复配物,所述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质量比控制在2:1。
白碳黑可提高胶料强度,降低胶料流动性,同时制造成本得到降低。在填充剂白炭黑的选择上,选择比表面积大于175m2/g,ph值为6-7.5,含水率为5%-7%的白炭黑,可提高白炭黑的补强性能,进而达到最佳的韧性。
为使最终成品免受紫外线及臭氧的催化,提高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的耐曲挠性,该研究在橡胶配方中合并添加2种老防剂,使胶底表面形成保护膜而实现抗臭氧、耐折等技术性能。本发明透明底选择透明度更好的防老剂264,同时搭配微晶蜡,在胶底表面形成隔离层,阻断臭氧等外界刺激对橡胶表面的破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10-20重量份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5-8重量份环烷油、2-6重量份活性剂和1-3重量份防冻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按重量份放入开炼机,通过开炼机在50-60℃条件下塑炼15-20min获得塑炼胶;
步骤二、向塑炼胶中依次加入聚乙二醇或二甘醇、夜光粉、甘油、抗氧化剂、填充剂进行密炼,密炼机温度控制在100-110℃,气压在0.7-0.8kg,密炼时间8-15min;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锌、硬酯酸、防老剂、硫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环烷油、活性剂和防冻剂混炼6-7min;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促进剂d、促进剂m、促进剂dm以及促进剂tt或ts,并在150-160℃,压力为11-18mpa的条件下硫化6-8min。
本发明的发光鞋底,为了实现最佳的透光效果以及穿着寿命,在中底和内底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发光原件的布置,将电池和线路板布置在足弓处,保护电池和线路板免受足底踩压损坏,现有发光鞋底的设计主要采用单一结构,led发光部件安装以后,中底直接作用于内层大底表面,从而造成对led发光部件的局部压力集中,结合穿着过程中的足跖趾弯折,发光带容易断裂。为了有效提高鞋底的使用寿命,以及鞋底透光度,发挥最佳的发光效果,本发明创新采用内外双结构复合大底设计,有效分解穿着过程中led发光带受力集中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同配方下的磨耗比较图;
图3为不同配方下的拉伸强度比较图;
图4为不同配方下的撕裂强度比较图;
图5为不同配方下的拉断伸长率比较图;
图6为不同配方下反复压缩测试比较图;
图7为不同配方下透光率测试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发光鞋底,包括内部底件和外部底件,内部底件包括内底1和中底2,中底2和足弓相对处设置有口槽3,外部底件包括内层大底4和外层大底5,内层大底4上设置有相连通的内腔41和线槽42,中底2底面与内层大底4顶面连接,口槽3位置与内腔41位置相对应,线槽42和足底内侧腰窝的位置相对,内腔41中设置有电连接的电池和线路板43,位于线槽42中的导线将线路板43和led发光带6连接,内层大底4前脚掌和后跟区域两侧设有连续的波形边缘,led发光带6排布在内层大底4边缘,外层大底5的包边内侧设置有暗槽51,当内层大底4和外层大底5组合在一起时,暗槽51卡住led发光带6。
正常人足底形态通常呈现凸起46的足弓状,其是缓冲身体重量的关键结构,本发明将电池和线路板43布置在足弓处,保护电池和线路板43免受足底踩压损坏,在中底2上设置一个口槽3,选用texson材料,在足底足弓中心位置开设一长3.5cm,宽2.5cm矩形口槽3,口槽3位置与大底上的内腔41位置相对应,口槽3之外的中底2其余部分通过刷胶黏剂与大底联接在一起。现有发光鞋底的设计主要采用单一结构,led发光部件安装以后,中底2直接作用于内层大底4表面,从而造成对led发光部件的局部压力集中,结合穿着过程中的足跖趾弯折,发光带6容易断裂。为了有效提高鞋底的使用寿命,以及鞋底透光度,发挥最佳的发光效果,本发明创新采用内外双结构复合大底设计,有效分解穿着过程中led发光带6受力集中的现象。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led发光带6表面套装pvc柔性管,pvc柔性管外径与外层大底5上暗槽51相匹配。pvc柔性管起到保护led发光带6的作用,避免在行走过成功中鞋底反复的弯折造成led发光带6断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层大底4上设置有蜂窝煤般的若干联通圆孔。当人们步行的时候,脚掌压迫鞋底导致这些圆孔被挤压变形,而圆孔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作用于脚底,使得鞋底的整体弹性变强。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层大底4的前掌部位的下方设置有横线槽。横线槽的设置是为了增加鞋底的耐曲折度,使得整个鞋大底的柔韧性大大增强。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层大底5下部分布有蜂巢状凸起,凸起呈正六边形结构。这样既可以减少材料又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蜂巢状凸起由于排列紧密的关系又能增加耐磨的性能。
弯折测试和鞋底耐磨测试
参考休闲鞋标准qb/t2955-2008,经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检测,对本发明实验鞋和对比鞋进行30000次的弯折测试和鞋底耐磨测试。
在初次测试时,实验鞋鞋底发光带6未装pvc柔性管,在折裂24000次以后led灯不再发光,而在引入pvc管之后led在折裂32000次以后不再发光。而对比鞋在未安装pvc柔性管时在折裂22000次以后led灯不再发光,而在引入pvc管之后led在折裂30000次以后不再发光。实验鞋和对比鞋在引入pvc管之后发光效果均有显著提高。
实验结果还显示,不论是选用了pp塑料进行起梗工艺定型的实验鞋还是采用热熔胶传统定型工艺的对比鞋都在性能上达到了休闲鞋国家标准,但在耐折性能上实验鞋不论在割口和裂口的数量上,还是新裂纹的数量上均少于对比鞋;而在耐磨性的测试中,对比鞋的磨痕长度与实验鞋相同,均为7mm,超过国家鞋类优等品标准。
为了验证在持续步行地面冲击的作用下,本发明实验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功能效果,对装有led发光装置的鞋底进行反复压缩试验,以验证发光功能能够稳定持久。将安装有led结构的发光鞋鞋底置于反复压缩平面下设置压缩次数,启动设备,进行检测。
在反复压缩测试过程中,采用双面胶固定的形式将鞋底下表面与测试面板进行粘合,开始测试,直到压缩造成led灯光熄灭为止,测试结果表明,反复压缩试验机压缩次数在达到140000次时,实验鞋灯光熄灭,一般发光鞋在反复压缩至100000次时灯光熄灭。鉴于当前国内对于鞋底反复压缩测试尚无国家统一标准,该测试数据仅作为评价本发明发光鞋穿着效果的一个客观测试数据,与一般发光鞋反复压缩进行比对,实验鞋在反复压缩测试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抗压缩性能。
外层大底的材料制备:
实施例1
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包括:23重量份天然橡胶、23重量份异戊橡胶、8重量份丁苯橡胶、60重量份顺丁橡胶、3重量份聚乙二醇、1.5重量份夜光粉、4重量份碳酸锌、0.8重量份硬酯酸、2重量份甘油、0.5重量份抗氧化剂、30重量份白碳黑、0.2重量份防老剂、0.1重量份促进剂d、0.1重量份促进剂m、0.8重量份促进剂dm、0.2重量份促进剂tt、1.5重量份硫磺、10重量份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5重量份环烷油、2重量份活性剂和1重量份防冻剂;
白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大于175m2/g,ph值为6,含水率为5%;
防老剂为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复配物,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质量比控制在2:1。
步骤一、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按重量份放入开炼机,通过开炼机在50℃条件下塑炼15min获得塑炼胶;
步骤二、向塑炼胶中依次加入聚乙二醇或二甘醇、夜光粉、甘油、抗氧化剂、填充剂进行密炼,密炼机温度控制在100℃,气压在0.7kg,密炼时间8min;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锌、硬酯酸、防老剂、硫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环烷油、活性剂和防冻剂混炼6min;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促进剂d、促进剂m、促进剂dm以及促进剂tt或ts,并在150℃,压力为11mpa的条件下硫化6min。
实施例2
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包括:27重量份天然橡胶、27重量份异戊橡胶、12重量份丁苯橡胶、67重量份顺丁橡胶、6重量份二甘醇、2重量份夜光粉、5重量份碳酸锌、1.2重量份硬酯酸、4重量份甘油、1.3重量份抗氧化剂、60重量份白碳黑、0.7重量份防老剂、0.6重量份促进剂d、0.4重量份促进剂m、1.5重量份促进剂dm、0.3重量份促进剂ts、2重量份硫磺、20重量份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8重量份环烷油、6重量份活性剂和3重量份防冻剂;
白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大于175m2/g,ph值为7.5,含水率为7%;
防老剂为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复配物,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质量比控制在2:1。
步骤一、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按重量份放入开炼机,通过开炼机在60℃条件下塑炼20min获得塑炼胶;
步骤二、向塑炼胶中依次加入聚乙二醇或二甘醇、夜光粉、甘油、抗氧化剂、填充剂进行密炼,密炼机温度控制在110℃,气压在0.8kg,密炼时间15min;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锌、硬酯酸、防老剂、硫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环烷油、活性剂和防冻剂混炼7min;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促进剂d、促进剂m、促进剂dm以及促进剂tt或ts,并在160℃,压力为18mpa的条件下硫化8min。
实施例3
外层大底的制备材料包括:25重量份天然橡胶、25重量份异戊橡胶、10重量份丁苯橡胶、65重量份顺丁橡胶、4重量份二甘醇、1.8重量份夜光粉、4.5重量份碳酸锌、1重量份硬酯酸、3重量份甘油、1重量份抗氧化剂、50重量份白炭黑、0.5重量份防老剂、0.3重量份促进剂d、0.2重量份促进剂m、1.2重量份促进剂dm、0.2重量份促进剂tt、2重量份硫化剂。
白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大于175m2/g,ph值为7,含水率为6%;
防老剂为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复配物,防老剂264和微晶蜡的质量比控制在2:1。
步骤一、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按重量份放入开炼机,通过开炼机在55℃条件下塑炼15min获得塑炼胶;
步骤二、向塑炼胶中依次加入聚乙二醇或二甘醇、夜光粉、甘油、抗氧化剂、填充剂进行密炼,密炼机温度控制在108℃,气压在0.7kg,密炼时间10min;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锌、硬酯酸、防老剂、硫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环烷油、活性剂和防冻剂混炼7min;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促进剂d、促进剂m、促进剂dm以及促进剂tt或ts,并在155℃,压力为14mpa的条件下硫化7min。
实施例3得到胶片和现有胶片性能测试:
测试前根据gb/t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对本发明实施例3胶片与现有胶片进行实验室环境调节。
1、磨耗性能测试
磨耗性能采用din磨耗试验机,辊筒直径为150.0mm±0.2mm,长约500mm,以40r/min±1r/min的速度旋转,选取试样直径为16.0mm±0.2mm,高度为6mm试样3个,对于每个试样均进行3次测试,不同配方下的磨耗比较结果参考图2所示,单位mm3;
测试结果表明:现有发光鞋底橡胶配方与本发明鞋底配方相比,本发明优化后的橡胶底配方在鞋底磨耗指标上高于传统发光鞋底橡胶配方,平均磨耗量164mm3,传统发光鞋底橡胶配方平均磨耗量为190mm3。
2、拉伸强度测试比较
现有发光鞋底胶片样品和本发明优化配方后的发光鞋底胶片样品经过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拉伸强度指标的测试比对,验证在该状态下的产品物理机械性能提升,将试样制成哑铃状,拉力试验机速度调整为100mm/min±10mm/min,分别测试记录最大拉伸强度。不同配方下的拉伸强度比较结果参考图3,单位mpa;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为:现有发光鞋17.2mpa,本发明配方为24.5mpa,本发明配方鞋底的拉伸强度有所提升。
3、撕裂强度测试比较
经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现有发光鞋底配方与本发明配方的鞋底撕裂强度测试比较,试样总长度100mm,厚度2.0mm±0.2mm,制成裤型结构,切口长度为40mm±5mm。鞋底的撕裂强度两种配方相比,经过本发明配方优化的鞋底平均撕裂强度为64n,而现有发光鞋底撕裂强度为55.8n,不同配方下的撕裂强度比较结果参考图4,单位mpa。
4、拉断伸长率测试比较
现有发光鞋底胶片样品和本发明优化配方后的发光鞋底胶片样品经过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拉断伸长率指标的测试比对,验证在该状态下的产品物理机械性能提升,将试样制成哑铃状,不同配方下的拉断伸长率比较结构结构参考图5,单位n。鞋底拉断伸长率指标测试表明:现有发光鞋底的平均拉断伸长率为298%,经过本发明优化配方后鞋底的拉断伸长率为415%,鞋底韧性得到了提升。
5、反复压缩形变恢复率测试比较
作为鞋类产品的重要部件,鞋底在穿着过程中往往经过足底的反复踩踏,因此材料的反复压缩形变恢复能力同样重要,为此,本发明将现有发光胶片和本发明优化配方后的胶片分别进行了反复压缩形变恢复测试。测试试样制成50mm×50mm,厚度20mm尺寸,调整反复压缩试验机压缩速率60次/分钟,设定压缩次数为20万次,测试后计算试样厚度的变化,得到形变恢复率。不同配方下反复压缩测试比较结果参考图6,单位%。经过测试比较,本发明改良配方的鞋底反复压缩测试后,形变恢复率平均值可达到95%,而现有发光鞋鞋底反复压缩形变恢复率平均值为88%,本发明改良配方的发光鞋鞋底抗压缩性能较现有产品更高。
6、鞋底材透光率测试比较
选用ls117便携式透光率测试仪测试本发明优化后鞋底配方与现有发光鞋底配方的透光率,通过光密度的比较判定改良配方后的胶片与现有发光鞋的光线透过率,计算公式为:光密度(od)=lg(1/透光率),经过透光流程测试仪测试、分析和比较,本发明优化配方后的底材配方透光率与现有发光鞋底底材透光率相比,其透光率显著提升,为最终实现的发光鞋发光效果奠定了材料保障,不同配方下透光率测试比较结果参考图7,单位%。
7、整鞋耐老化测试
为了验证发光鞋使用寿命,以及特定温度、湿度环境下,鞋底发光效果的影响和材料性能变化,采用恒温恒湿试验机,测定整鞋的耐老化指标。
参照国家鞋类检测标准耐老化实验方法gb/t3512-2001,对本发明设计的实验鞋和一般发光鞋进行加热耐老化测试,设定温度为70℃±2℃环境,设定测试时间为168小时,测试后参考休闲鞋标准qb/t2955-2008,采用耐磨实验方法对测试样鞋鞋底进行耐磨测试,比较测试前后,材料老化对鞋底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该研究设计的发光鞋耐老化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设计的发光实验鞋经过168小时的耐老化测试后,对比测试前后的鞋底耐磨性能,测试前为7mm,测试后性能下降至10mm,鞋底发生老化,耐磨性能下降,但仍然符合国家鞋类优等品的标准;一般发光鞋经过168小时的耐老化测试,鞋底耐磨性能老化测试前为12mm,老化测试后为20mm,鞋底耐磨性能下降明显,并且下降幅度远大于本发明设计的发光鞋。通过实验证明了本发明设计的发光实验鞋在发光大底的配方方案上选用得当,大底所采用的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混合配方以及防老化剂的添加有效的减缓了鞋底的老化程度。
8、实验鞋的照明效果
针对鞋底材料的透光率测试不能够体现成鞋的透光效果,因此本发明测定了最终的实验鞋的照明效果。
最终的实物透光效果测试,采用ansi(美国标准学会)有关led灯具的测量规范。根据ansi的规范,照射距离等于灯具发光强度坎德拉(cd)值的开方根的两倍。而发光强度cd值的测量方法是在黑暗中用照度表在距离光源一米处测得的光照强度的勒克斯值(lux)。若测得光照强度为25lux,则发光鞋的照射距离为2×sqrt(25)=10m,为尽量保障数据的准确度,以发光鞋为圆心o,在半径一米的圆上测量圆的十二等分点的数据求得光强的平均值,为减少数据的系统误差,每个等分点的光强将分别测量10次求其平均值。
经过照度表实测比较,实验鞋(白光)与对比鞋照度值显著不同,其中配方1为本发明的新配方,配方2为现有对比鞋的原配方。在测试中照度表显示采用本发明新配方制作的透明大底光照强度要明显好于对比鞋的现有原配方制作的透明大底。
表2实验鞋(白光)数据对比
表3实验鞋(白光)测量数据1
表4实验鞋(白光)测量数据2
由表3,表4所测数据可知,针对同一配方大底的实验鞋(白光)光强测试显示:测试结果最大误差为0.016,最小误差为0,均符合测量误差小于5%的要求,最终结果取平均值,平均误差均小于1%,证明此测量方法完全符合国际测量规范。故沿用此方法测量实验鞋1(彩光)和一般发光鞋的光强并计算其平均值。
表5实验鞋(彩光)测量数据1
表6实验鞋(彩光)测量数据2
表7对比鞋测量数据1
表8对比测量数据2
如表3,表4,表5,表6,表7和表8所示,将三种实验鞋所测得的光照强度平均值汇总并进行比较,如表9所示,由数据可得实验鞋,(白光)的光强最强,为对比鞋的光强的两倍以上。
表9光照强度对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