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81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伞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



背景技术:

伞由伞骨架和伞面构成,伞骨架由中棒,以及与中棒上的伞巢连接的数支伞骨组件构成,伞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长槽100、伞骨200和尾骨300(见图1),以及用于支撑长槽100的短槽400,有些伞骨组件还包括回线500及回线限位块600,其中,伞骨200包括至少一根主骨210、第一连接头220和第二连接头230,第一连接头220用于与长槽100连接,第二连接头230用于与尾骨300连接,在主骨210上设有回线限位块600。用这种结构的伞骨组件所做的伞,当伞从伞面外面方向受到较大压力时,如遇到大风,伞骨200自身会变更形,和/或伞骨200与长槽100的结合部变形或断裂,使伞面变重变形,甚至不能使用;当伞从伞面的内面方向受到较大压力时,如遇到大风反吹时,也很容易使伞骨200与长槽100的结合部变形或断裂,使伞面变重变形,甚至不能使用。

上面讲述的是伞骨组件是由依次连接长槽100、伞骨200和尾骨300构成的情况,某些伞的伞骨组件仅由伞骨200和尾骨300构成,其中伞骨200直接与上蜂巢连接,在遇到较大风时,也会出到上述的类似情况,如伞骨200变形和/或伞骨200与上蜂巢的连接处变形或断裂。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伞骨,在伞遇到不同风向时,可以改变伞骨自身的变形量,从而达到保护与其连接的其它部件或伞骨本身不受损伤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包括弹性主骨和副骨,在所述弹性主骨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头,在所述弹性主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副骨设在弹性主骨的远离伞面的一侧,且所述副骨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固定连接,所述副骨的自由端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上;当外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方向施力时,所述副骨的自由端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上,给所述弹性主骨增加抵抗力;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方向施力时,所述副骨的自由端与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脱离。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副骨的自由端与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之间设有阻滞部,所述阻滞部在所述弹性主骨的受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所述副骨的自由端与所述挡阻部位脱离。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阻滞部是由凹部和凸部构成的凹凸结构。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挡阻部位设有限位环,当所述副骨的自由端与所述挡阻部位脱离预定距离后,所述限位环阻止所述副骨进一步张开。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主骨的远离伞面的一侧设有副骨,且副骨的一端与主骨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上;当外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方向施力时,所述副骨的自由端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上,给所述弹性主骨增加抵抗力;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方向施力时,所述副骨的自由端与所述弹性主骨的挡阻部位脱离,仅使用主骨的变形力,这样,就可以在伞遇到不同风向时,改变伞骨自身的变形量,从而达到保护与其连接的其它部件或伞骨本身不受损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伞骨的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抵靠状态)。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脱离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和图9中的限位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和图9中的限位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七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实施例的脱离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和图3揭示的是一种可依据受力方向不同而改变变形量的伞骨20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弹性主骨1和副骨2,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制作,其直径可以在0.8-1.5mm之间选择,所述副骨2可以是与弹性主骨1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不同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硬性的,可以是单根也可以是多根;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的多根并排设置;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头1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头12,所述副骨2设在弹性主骨1的远离伞面的一侧,且所述副骨2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1固定连接,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上,本实施例中的挡阻部位13是回线限位块;当遇到大风时,风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1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回线限位块上,给所述弹性主骨1增加抵抗力,防止伞面变形;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2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回线限位块脱离,让弹性主骨1自然变形,以保护伞骨不会损伤。

请参见图4和图5,图4和图5是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4和图5揭示的是将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使用在包括有长槽10、尾骨30、短槽40和回线50的伞骨组件中的示意图,图中,所述副骨2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二连接头12固定连接。当然,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只包括伞骨20及尾骨30的伞骨组件的结构。

请参见图6和图7,图6和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相比,其大体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之间设有阻滞部131,所述阻滞部13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受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挡阻部位13脱离;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滞部131是由凹部132和凸部133构成的凹凸结构。

请参见图8和图9,图8和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相比,其大体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所述挡阻部位13设有限位环134,当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挡阻部位13脱离预定距离后,所述限位环134阻止所述副骨2进一步张开。所述限位环134可以设计成u形(如图10),所述限位环134也可以设计成钩状(如图11)。

请参见图12和图13,图12和图13揭示的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伞骨20包括弹性主骨1和副骨2,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制作,其直径可以在0.8-1.5mm之间选择,所述副骨2可以是与弹性主骨1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不同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硬性的,可以是单根也可以是多根;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的多根并排设置;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头1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头12,所述副骨2设在弹性主骨1的远离伞面的一侧,且所述副骨2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一连接头11固定连接,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上,本实施例中的挡阻部位13是回线限位块;当遇到大风时,风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1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回线限位块上,给所述弹性主骨1增加抵抗力,防止伞面变形;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2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回线限位块脱离,让弹性主骨1自然变形,以保护伞骨不会损伤。图中所示实施例包括有长槽10、尾骨30、短槽40和回线50。

请参见图14和图15,图14和图15揭示的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伞骨20包括弹性主骨1和副骨2,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制作,其直径可以在0.8-1.5mm之间选择,所述副骨2可以是与弹性主骨1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不同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硬性的,可以是单根也可以是多根;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的多根并排设置;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头1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头12,所述副骨2设在弹性主骨1的远离伞面的一侧,且所述副骨2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二连接头12固定连接,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上,本实施例中的挡阻部位13是第一连接头;当遇到大风时,风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1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一连接头上,给所述弹性主骨1增加抵抗力,防止伞面变形;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2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一连接头脱离,让弹性主骨1自然变形,以保护伞骨不会损伤。图中所示实施例包括有长槽10、尾骨30、短槽40和回线50。本发明中,在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本实施例中,挡阻部位13为第一连接头)之间设有阻滞部131,所述阻滞部13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受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挡阻部位13脱离;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滞部131是由凹部132和凸部133构成的凹凸结构(参见图16和图17)。

请参见图18和图19,图18和图19揭示的是本发明第七种实施例的抵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伞骨20包括弹性主骨1和副骨2,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制作,其直径可以在0.8-1.5mm之间选择,所述副骨2可以是与弹性主骨1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不同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硬性的,可以是单根也可以是多根;所述弹性主骨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的多根并排设置;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头1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头12,所述副骨2设在弹性主骨1的远离伞面的一侧,且所述副骨2一端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一连接头11固定连接,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抵靠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上,本实施例中的挡阻部位13是第二连接头;当遇到大风时,风力从伞面的外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1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紧紧抵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二连接头上,给所述弹性主骨1增加抵抗力,防止伞面变形;当外力从伞面的内面向弹性主骨1方向施力时(如箭头120所示方向),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第二连接头脱离,让弹性主骨1自然变形,以保护伞骨不会损伤。图中所示实施例包括有长槽10、尾骨30、短槽40和回线5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弹性主骨1的挡阻部位13(本实施例中,挡阻部位13为第二连接头)之间设有阻滞部131,所述阻滞部131在所述弹性主骨1的受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所述副骨2的自由端21与所述挡阻部位13脱离;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滞部131是由凹部132和凸部133构成的凹凸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