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21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



背景技术:

大鼠是一种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大鼠常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鼠进行实验或者是进行大鼠行为观察时,都需要实验人员手工对大鼠进行抓取、转移以及固定,由于成年大鼠相对于人手而言体积较大,并且较为灵活,因此,很难被实验人员抓取。并且,大鼠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其可以通过咬、抓等方式对实验人员的抓取进行反抗。

为了对实验人员的身体进行保护,一般都会要求实验人员在抓取大鼠时必须带上防护手套才可进行抓取动作,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防护手套都是橡胶制手套,大鼠咬合力较强,并且大鼠的门牙也十分锋利,这就容易出现防护手套被咬破的问题。如果是使用较厚的防护手套,则会非常限制实验人员手部的灵活性,更增加了大鼠的抓取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防护性能可靠不易被咬破,同时佩戴后还能够保持手部灵活性的防护型手套,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包括有手套主体,于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有鳞片,所述鳞片为硬质材料鳞片,所述鳞片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鳞片层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粘毛层,所述防护层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粘毛层配合的粘钩,所述防护层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所述鳞片。

优选地,所述手套主体为橡胶制手套主体,于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面通过胶粘方式固定设置有绒毛形成有所述粘毛层。

优选地,所述鳞片的底部与所述手套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鳞片的顶部压覆在下一层所述鳞片的上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鳞片包括有鳞片主体,所述鳞片主体为圆片式结构,所述鳞片主体的直径尺寸在3-5mm,所述鳞片主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于所述连接端设置有强力胶层,所述鳞片主体通过所述强力胶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面上,所述鳞片主体的外缘为磨圆外缘。

优选地,所述鳞片主体由两个鳞片单元拼而成,两个所述鳞片单元的下侧面通过粘贴塑料薄膜实现柔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鳞片为金属鳞片、橡胶鳞片或者陶瓷鳞片。

优选地,所述鳞片的厚度在2-3.5mm之间。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发明提供的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中,本发明在手套主体上设置了防护层,防护层由鳞片组成,鳞片的排布结构能够使得手套主体保持良好的柔性,这样可以保证实验人员佩戴本发明后手部灵活性不会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本发明设置有防护层,当大鼠对实验人员的手部采取攻击时,鳞片能够对实验人员的手部起到保护作用,这样,本发明就能够实现两层保护,一层为防护层保护,一层为手套主体保护,本发明不仅使用安全性较高,而且佩戴后还能够使得实验人员的手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护层的局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鳞片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防护层1、鳞片2、鳞片单元3、塑料薄膜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护层的局部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鳞片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包括有手套主体,在本发明中,该手套主体以采用橡胶制手套为最优设计方案,当然,其他柔性手套也可以作为参考。

手套主体用于套到实验人员的手上,因此,其采用与传统防护型手套相同的结构设计,在此不进行结构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结构改进重点,本发明基于传统橡胶制手套的结构基础上,在手套主体的外侧设置了防护层1,防护层1包括有鳞片2,鳞片2为硬质材料鳞片,鳞片2设置有多个,全部的鳞片2层叠设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手套包括有一个开口以及五个指端,为了便于描述,在手套平放状态下,手套具有的指端为手套前端,手套具有开口的一端为手套尾端。在本发明中,鳞片2自手套前端向手套尾端依次排列且层叠设置。在此限定:靠近手套前端的第一层鳞片为第一鳞片,然后朝手套尾端第二层鳞片为第二鳞片,第三层鳞片为第三鳞片……第n层鳞片为第n鳞片,直至最后一层(靠近手套尾端)。在对鳞片限定后,本发明将鳞片的结构设计为:第一鳞片的局部压覆在第二鳞片上,第二鳞片的局部压覆在第三鳞片上,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层鳞片,其结构与鱼(例如鲤鱼)身上的鳞片结构近似。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发明提供的鳞片式防咬防护型手套中,本发明在手套主体上设置了防护层1,防护层1由鳞片2组成,鳞片2的排布结构能够使得手套主体保持良好的柔性,这样可以保证实验人员佩戴本发明后手部灵活性不会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本发明设置有防护层1,当大鼠对实验人员的手部采取攻击时,鳞片2能够对实验人员的手部起到保护作用,这样,本发明就能够实现两层保护,一层为防护层1保护,一层为手套主体保护,本发明不仅使用安全性较高,而且佩戴后还能够使得实验人员的手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有上述结构设计可知,本发明在手套主体的外侧设置防护层1,具体地,防护层1具有两种设置方案:

第一种

手套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粘毛层,防护层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粘毛层配合的粘钩,防护层1的另一侧面设置有鳞片2。

基于该结构设计,手套主体为橡胶制手套主体,于手套主体的外侧面通过胶粘方式固定设置有绒毛形成有粘毛层。

在第一种结构设计中,防护层1采用粘扣方式设置到手套主体上,这样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自行安排防护层1的设置,对于防护等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布置防护层1,提高手套使用的灵活性,对于防护等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防护层1贴满整个手套主体,来提高本发明使用的安全性。

在此限定:防护层1为长条状结构,防护层1的宽度与一个鳞片2一半的宽度相同,这样在一条防护层1上仅能够设置一行鳞片2,并且,防护层1在粘贴时依次排列,可以使得鳞片2形成层叠结构。

第二种

鳞片2的底部与手套主体固定连接,鳞片2的顶部压覆在下一层鳞片2的上侧面上。

具体地,鳞片2的主体部分即鳞片主体采用圆片式结构,鳞片主体的直径尺寸在3-5mm,鳞片主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于连接端设置有强力胶层,鳞片主体通过强力胶层固定设置于手套主体的外侧面上,鳞片主体的外缘为磨圆外缘。

在第二种结构设计中,鳞片2直接采用胶粘方式固定设置到手套主体上,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保证鳞片2设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同时还能够使得手套整体覆盖鳞片2,提高手套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中是通过设置鳞片2保证手套使用安全性的,在设置有鳞片2后,为了避免手套对实验人员使用的灵活性造成影响,本发明对鳞片2进行了结构优化:鳞片2主体由两个鳞片单元3拼而成,两个鳞片单元3的下侧面通过粘贴塑料薄膜4实现柔性连接。

在本发明中,鳞片2采用近似圆片形的结构设计,因此,鳞片单元3采用近似半圆形的结构设计,这样,在实验人员手部弯曲时,其中一个不与手套主体连接的鳞片单元3就能够通过塑料薄膜4(柔性)的连接在重力作用下仍然压覆在下一层的鳞片2上,该结构设计不仅方便手套的使用,同时还能够减小相邻两个鳞片2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鳞片2采用不锈钢片冲压而成,采用金属(不锈钢)材料制作鳞片2,能够在保证鳞片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硬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鳞片2的厚度,这样可以减小手套的整体厚度,提高手套使用的灵活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鳞片2采用橡胶一体成型,采用橡胶制成鳞片2,其能够保证手套具有较高的柔性,使得手套使用更为方便、灵活。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鳞片2采用陶瓷鳞片结构设计,其能够提高手套的美观性,同时陶瓷鳞片还具有非常高的抗腐蚀性能以及硬度。

上述三种结构设计中,鳞片2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使得手套具有不同的使用优点,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可以随意选择手套使用。

具体地,在鳞片2采用橡胶材料或者陶瓷材料时,在此限定:鳞片2的厚度在2-3.5mm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