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造型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191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造型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型造型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冷热造型器具。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43836u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一种能快速冷却定型的造型器具,包括手把;夹持部,与手把的一端延续设置并夹持和加热造型头发;冷却组件,冷却组件通过隔离块与夹持部连接,并冷却经夹持部加热造型的头发;夹持部包括第一臂、第二臂以及加热第一臂和第二臂中至少一臂的加热单元;第二臂与手把成一体并沿x向延伸并与隔离块连接;第一臂与手把活动连接,并能绕手把旋转,使第一臂相对第二臂张开及闭合;在第一臂相对第二臂闭合时,第一臂与第二臂并排且相互平行的布置,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设有空隙;第一臂手把端设一按压禁手;经夹持部加热造型的头发沿x向绕转旋出,并通过冷却组件进行加速定型。该新型的造型器具,造型器具造型效果好、定型速度快、使用寿命长。上述的冷却组件为五金冷通,其通过五金件的低温特性对头发进行加热后的冷却处理,但是五金件同时作为导热件其低温特性的效果会由于发热部分的热量传输而减弱,特别是在隔离块失效或效果减弱的情况之下。所以有必要对冷却组件进行强化或改进,提高冷组组件与夹持部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造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热造型器具,利用风冷加大造型器具的冷热温差,提高造型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热造型器具,其包括从器具前端到末端依次设置的冷却组件、热夹持组件和电控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冷通壳体以及设于其内的风扇和风道;热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活动臂与固定臂转动连接,并具有一定的夹持范围,固定臂和活动臂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发热件,电控组件包括线路板和控制按钮,线路板向外部电源取电并向所述风扇、发热件提供电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通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端盖,在端盖的外端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该端盖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冷通壳体的前端外侧面或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出风口,设置有一隔离罩将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隔离形成所述风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为迂回的风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罩中设置有一中心管件,将经过隔离罩内侧的风道形成一内环形风道;所述隔离罩外侧面与冷通壳体内侧面之间形成一外环形风道;所述内环形风道和外环形风道在冷通壳体的末端连通并共同形成所述迂回的风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管件的末端衔接有喇叭状的导风座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罩的内侧面与中心管件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内环形风道隔分为若干窄长风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环形风道和外环形风道沿流通方向的流通面积越来越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有一承接座,所述冷却组件插接在承接座的前端,所述热夹持组件插接在承接座的末端,所述线路板通过导线穿过热夹持组件的固定臂、承接座、中心管件与风扇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和风轮,并安装于端盖内的安装座上,该安装座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电机安装在内环中,所述风轮位于内环的前端外侧并位于外环的内侧;在风轮的出风侧,内环外侧面与外环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相间分布的导风片,将出风侧隔分为若干导风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冷却组件采用风冷的方式加强冷通壳体的冷却效果,提高冷热温差,从而提高造型效果。

2)风冷结构设置迂回风道结构以及流速控制结构,提高风速和增大流通区域,提高对冷通壳体的冷却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冷却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组件;2、热夹持组件;3、电控组件;4、前承接座;5、后承接座;101、冷通壳体;102、端盖;103、进风口;104、出风口;105、隔离罩;106、中心管件;107、内环形风道;108、外环形风道;109、导风座体;110、迂回区域;111、电机;112、风轮;113、安装座;114、内环;115、外环;116、导风片;117、导风通道;118、隔板;119、窄长风道;201、固定臂;202、活动臂;203、按压部;301、线路板;302、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冷热造型器具,其包括从器具前端到末端依次设置的冷却组件1、热夹持组件2和电控组件3。设有一前承接座4和后承接座5,所述冷却组件1插接在前承接座4的前端,所述热夹持组件2插接在前承接座4的末端。固定臂201插接在后承接座5的前端,电控组件3的壳体插接在后承接座5的后端。

其中,冷却组件1包括冷通壳体101以及设于其内的风扇和风道。所述冷通壳体101的前端设置有端盖102,在端盖102的外端面设置有进风口103,进风口103采用进风栅的结构,所述风扇设置于该端盖102内。端盖102通过卡扣或螺纹与冷通壳体101装配,便于拆装、维修等。

在冷通壳体101的前端外侧面或端盖10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出风口104,设置有一隔离罩105将所述进风口103与出风口104隔离形成所述风道。冷通壳体101采用铝材料,铝材料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由于进风口103设于端部,那么为了加强对冷通壳体101的冷却效果,理应将出风口104设置于冷通壳体101的末端,但是为了加强空气流动的效果也就是加强冷却效果,也是为了避免排出的空气对位于中间的热夹持组件2产生降温。出风口104与外环115风道形成拐弯的出风风道,使排出的空气缓流,避免急流引起的鸣响或把头发吹起。

所述风道为迂回的风道。所述隔离罩105中设置有一中心管件106,将经过隔离罩105内侧的风道形成一内环114形风道107;所述隔离罩105外侧面与冷通壳体101内侧面之间形成一外环115形风道108;所述内环114形风道107和外环115形风道108在冷通壳体101的末端连通并共同形成所述迂回的风道。所述中心管件106的末端衔接有喇叭状的导风座体109,形成迂回区域110,内环114形风道107的空气在迂回区域110沿着流体趋势以及导风座体109的导风表面迂回到外环115形风道108中,中心管件106的外表面光滑,风阻小。

所述风扇包括电机111和风轮112,并安装于端盖102内的安装座113上,该安装座113包括内环114和外环115,所述电机111安装在内环114中,所述风轮112位于内环114的前端外侧并位于外环115的内侧,便于聚风;在风轮112的出风侧,内环114外侧面与外环115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相间分布的导风片116,将出风侧隔分为若干导风通道117。导风片116为弧形的导风片116,与风轮112的风叶类似,并且具有倾斜摆向。

所述隔离罩105的内侧面与中心管件106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板118,该隔板118将所述内环114形风道107隔分为若干窄长风道119,分流后流通面积就会减小,使得风速提高,提高冷却效率。本实施例中,隔板118设置于隔离罩105的内侧面上。

所述内环114形风道107和外环115形风道108沿流通方向的流通面积越来越小;中心管件106的外径沿流通方向越来越大,而隔离罩105的内径沿流通方向越来越小,形成内环114形风道107的流通面积越来越小;隔离罩105的外径沿流通方向越来越大,形成外环115形风道108的流通面积越来越大;使得空气在内环114形风道107的流速快,经在迂回处,流通空间变大以减速,避免空气窜流,从迂回处进入外环115形风道108流速加快,将冷通壳体101的热量带走,该流速的控制保证了气流的流畅流通并且保证了将热量排除的速率。

其中,热夹持组件2包括固定臂201和活动臂202,活动臂202与固定臂201转动连接,并具有一定的夹持范围,固定臂201和活动臂202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发热件。转动连接采用销轴和轴座组合方式。轴座设在后承接座5上。活动臂202的转动连接端设有按压部203,电控组件3的壳体上设有避让按压部203的避让空位。

电控组件3包括线路板301和控制按钮302,线路板301向外部电源取电并向所述风扇、发热件提供电力。所述线路板301通过导线穿过热夹持组件2的固定臂201、承接座、中心管件106与风扇电连接。外部电源可以使内置的电池或通过电线连接市电。发热件内置于固定臂201的壳体内,发热件的热量传输到固定臂201上的夹持面对外加热。当然也可以再活动臂202的壳体内设置发热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冷却组件1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风冷对冷通壳体101进行降温,使冷通壳体101与热夹持组件2之间的温差增大,改善定型效果。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