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9662发布日期:2018-08-21 15:2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直立棉简称3d棉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非织造立体材料,具有如海绵状的三维立体构造的直立纤维网结构或蜂窝状纤维网结构等,不同于传统非织造材料的平行纤维网结构。

内衣是直立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因直立棉具有透气、无毒的特性而深受内衣行业的青睐,进而取代海绵成为新一代内衣胸垫材料的主体材料。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25217.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直立棉内衣,但是由于直立棉对乳房的支撑力不足,一般需要在内夹设硅胶网,因此触感不够柔软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直立棉层起支撑作用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贴合人体,穿着柔软舒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所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密度均为13-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厚度均为1.8-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的厚度为2.4-2.6mm。

第二直立棉层由于具有更宽的厚度而具有更强的支撑力,作为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夹层,可以取代胶网对乳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可以使三层直立棉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强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内衣具有质轻、透气、有弹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8wt%-12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wt%-8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9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0wt%-4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38-59μm、比表面积为74-112m2/g、平均孔径为94.6-124.8nm。

纳米红外矿石为具有发射红外功能和热电效应的矿石粉末,用于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中,在吸收胸部热量的同时在压电效应的作用下,发射大量的远红外线,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但一般的与现有技术中,无机的纳米红外矿石粉末与有机树脂的结合性较差,一般对纳米红外矿石进行偶联剂处理,但是偶联剂费用昂贵并且效能较低。

本发明以相容性较好的微晶纤维素微球作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载体,有效解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易于团聚、难以分散和与环氧丙烯酸树脂不相容等的问题,并且微晶纤维素也可以作为共混改性材料,与增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机械性能,从而提高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为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纳米电气石粉是把电气石原矿经过去除杂质后,经过机械粉碎得到的粉体,具有较高的负离子产生量和远红外发射率,还具有优良的压电效应,相对纳米砭石粉和纳米麦饭石粉,红外辐射效率更高。纳米砭石粉,是用砭石(学名:泗滨浮石)为原料,以砭石特有红外效应,和所含有超过30种对人体有益的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钠等,微量元素铝、铁、镁、磷等及稀土元素铬、锰、镍、铜、钇等,经纳米技术萃取而成的粉末状物质,具有14.5-16.5的远红外辐射、类纳米微晶等物理特性。纳米麦饭石粉是由麦饭石原矿经过筛选,粉碎,分级加工而成的粉末,麦饭石成本较低。通过三者合适比例的复配,可以使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具有充足的红外活化效应,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0-48: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单体的种类和配比对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本发明的环氧丙烯酸粘胶具有高力学强度和耐水洗性,优选地,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0-70:10-20:7-13:10-16:11-17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为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为了使红外功能母粒能充分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参与到交联反应,提高环氧丙烯酸粘胶的机械性能,合适的第一乳化剂选择必不可少。优选地,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的第一乳化剂形成的粘胶乳液稳定,粘胶粘接力强。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粘胶的交联密度,提高粘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组成的交联剂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粘胶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洗性。

其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该复配组成的引发剂可以提高粘胶的反应速率,避免反应过程中红外功能母粒团聚或沉降。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

(2)在第二直立棉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将第一直立棉层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贴合,第三直立棉层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本发明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罩杯通过采用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第一粘胶层、第二直立棉层、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第二直立棉层由于具有更宽的厚度而具有更强的支撑力,作为第一直立棉层和第三直立棉层的夹层,可以取代胶网对乳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可以使三层直立棉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强第二直立棉层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内衣具有质轻、透气、有弹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罩杯内的层状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直立棉层、2-第一粘胶层、3-第二直立棉层、4-第二粘胶层、5-第三直立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4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5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2: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0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7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8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3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7μm、比表面积为87.6m2/g、平均孔径为107.3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5:8:10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4: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60:15:10:13:14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7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3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1.8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4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8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52μm、比表面积为103.7m2/g、平均孔径为117.1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0: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0:10:7:10: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6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包括文胸本体,文胸本体包括两个罩杯,两个罩杯均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直立棉层1、第一粘胶层2、第二直立棉层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直立棉层5,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密度均为15kg/m3,所述第一直立棉层1和第三直立棉层5的厚度均为2.2mm,所述第二直立棉层3的厚度为2.6mm。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2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8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9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40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1.2μm、比表面积为78.9m2/g、平均孔径为99.2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6:10: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8: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70:20:13:16:17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的制备方法为:取环氧树脂、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环氧树脂乳液,以半连续法往所述环氧树脂乳液加入所述丙烯酸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红外功能母粒,在8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三层直立棉材料,分别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第一直立棉层1、第二直立棉层3和第三直立棉层5;

(2)在第二直立棉层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涂覆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将第一直立棉层1的内表面与第一粘胶层2贴合,第三直立棉层5的外表面与第二粘胶层4贴合后,进行热压合,得到复合棉体;

(3)将所述复合棉体置于文胸本体的罩杯内,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1.5: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0-100℃,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9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6.5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7.5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1℃,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25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1.7μm、比表面积为84.8m2/g、平均孔径为114.1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10:9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2: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55:12:9:12:1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2:3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由环氧丙烯酸粘胶形成,所述环氧丙烯酸粘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红外功能母粒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壳为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壳为微晶纤维素微球。

其中,所述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重量比2.5: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离子溶剂,将所述离子溶剂升温至于98℃,然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将微晶纤维素加入至所述离子溶剂,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离子溶剂的11wt%,至离子溶剂完全清澈,得到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

b、将纳纳米红外矿石粉末加入到步骤b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进行搅拌均质,得到悬浊液,其中,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的用量为微晶纤维素澄清溶液的7.5wt%;

c、将步骤b得到的悬浊液加入至分散液中进行搅拌乳化,得到悬浮液,其中所述分散液的用量为悬浊液的8.5倍;

d、往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无水乙醇并使其降温至20-25℃,然后依次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红外功能母粒,其中无水乙醇的用量为悬浮液的35wt%。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微球的粒径为43.3μm、比表面积为104.6m2/g、平均孔径为115.2nm。

其中,所述纳米红外矿石粉末由纳米砭石粉、纳米麦饭石粉和纳米电气石粉按重量比4-6:7-10:9-1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分散液由真空泵油和第二乳化剂按重量比47:1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乳化剂为吐温80。

其中,所述丙烯酸单体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按重量比65:18:12:14:16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剂由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交联剂由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重量比2:1的比例组成。

其中,所述引发剂由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5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在实验室用洗衣机中水洗600-800次仍能保持较好的塑形性,并且直立棉层之间仍存在粘结力,未出现直立棉层分层、错位等现象,可见本发明的纯直立棉无胶网内衣具有良好的耐用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