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05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扣。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皮带扣,其结构和款式多样,其作用是对穿过扣体的皮带进行压紧固定,以调节皮带长度,适合不同(腰围)人士的使用需要;然而,现有的皮带扣结构复杂,皮带扣笨重,不够贴身,组装难,容易刮伤皮带,成本高,而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扣。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包括扣身和设置在扣身尾部的尾夹,所述扣身的前后两侧壁上均设有扣身卡槽和螺钉孔,扣身的内部固定有尾夹,螺钉孔内插设有固定在尾夹上的螺钉,尾夹的前后两端面上靠近左端处均设有卡设在扣身卡槽内部的尾夹卡子,尾夹的内部固定有跳杆,跳杆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扭簧,尾夹的右端下方通过销轴固定有牙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结构新颖,配件少,组装方便,卡皮带效果好,不易伤皮带,尾夹与扣身之间通过尾夹卡子与扣身卡槽的相互卡合固定,减少了其他附属配件,从而减轻了重量,采用牙仔固定皮带,使用户更方便的更好皮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去除扣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中扣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中尾夹与跳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中牙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皮带扣中牙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

1、扣身;2、尾夹;3、扣身卡槽;4、螺钉孔;5、螺钉;6、尾夹卡子;7、跳杆;8、扭簧;9、牙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皮带扣,包括扣身1和设置在扣身1尾部的尾夹2,所述扣身1的前后两侧壁上均设有扣身卡槽3和螺钉孔4,扣身1的内部固定有尾夹2,螺钉孔4内插设有固定在尾夹2上的螺钉5,尾夹2的前后两端面上靠近左端处均设有卡设在扣身卡槽3内部的尾夹卡子6,尾夹2的内部固定有跳杆7,跳杆7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扭簧8,尾夹2的右端下方通过销轴固定有牙仔9。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在具体使用时,把扭簧装进跳杆的凹槽内,再把装上扭簧的跳杆放到尾夹内部,放好后再将尾夹放到扣身内,放进扣身内时,尾夹上的卡子一定要对准扣身两侧的扣身卡槽内,卡子和卡槽对准后,再把尾夹压进扣身,使尾夹上的孔对准扣身上的螺钉孔,再把螺钉打入扣身两侧的螺钉孔内,最后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