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347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首饰,尤其是指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



背景技术:

钻石是经过琢磨加工的金刚石,而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钻石的品质好坏可依据钻石的4C标准鉴定,它包括钻石的卡、净度、色级和切工。卡即重量单位克拉,表示钻石的大小,净度是指钻石中瑕疵的多少,瑕疵越少级别越高,可以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色级是指钻石的颜色级别,钻石的颜色由最罕贵的完全无色至黄、褐色,色泽越浅的钻石,光线越易穿透。钻石被视为权利、地位、尊重、爱情和忠贞等的象征。当今,钻石是珠宝首饰消费潮流中最受欢迎的高贵的饰物之一,并已成为百姓们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佩戴的钻石更大,更璀璨,但是,钻石越大,每克拉钻石的价格就越高,钻石反射出的光线越好,钻石的价格也更高。因此,佩戴品质好且大颗的钻石使人们的经济压力增大,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所述钻石首饰由钻石和镶口片组成,所述钻石包括主钻石和副钻石,所述镶口片包括车花层和底托;

所述主钻石位于钻石首饰的中心处,所述副钻石环绕设置于主钻石的周围,所述车花层环绕设置于副钻石的外围,即由中心至边缘依次为主钻石、副钻石、车花层,所述主钻石、副钻石、车花层三者的底部为所述底托;

所述车花层上分布有第一车花面,所述底托表面上有第二车花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花面和/或第二车花面为镜面或反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花面为三角棱面,第一车花面均匀排布于所述车花层上,各第一车花面连续排布并构成连续的折面,第一车花面的形状与钻石的刻面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车花面为金属刻面,第二车花面的形状与钻石亭部刻面的形状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整体呈锥形,其锥角为100度,所述第二车花面构成锥形底托的锥面,所述第二车花面为24个。

进一步的,在上述任一种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花层为一圆环状,圆环状车花层环绕一第一内凹部,第一内凹部的底部设有钻石镶口,所述钻石镶嵌于钻石镶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钻石镶口包括主钻石镶口和副钻石镶口,所述主钻石镶口为位于第一内凹部底部中心处的第二内凹部,主钻石亭部的部分容置于第二内凹部内,所述副钻石镶口为均匀排布于主钻石镶口周围的第三内凹部,副钻石亭部的部分容置于第三内凹部内。

进一步的,在钻石镶嵌于钻石镶口中时,所述钻石首饰从中心至边缘高度逐渐降低,即中心处的主钻石高于其外围的副钻石,副钻石高于其外围的第一车花面。

进一步的,主钻石的周围设有至少两个主钻固定爪,各主钻固定爪与主钻石的腰部相接触并固定主钻石。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副钻石旁设有两个副钻固定爪,副钻固定爪与副钻石的腰部相接触,所述副钻石的腰部与圆环状车花层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副钻固定爪与车花层共同固定副钻石。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钻石结合车花层和底托的设计,主钻和环绕主钻的副钻的设计可以让钻石的光芒在主副钻石间进行传播放大,同时车花层上分布有车花面以及底托上设置有与钻石刻面相对应的刻面,进而增加了整个钻石首饰的立体感,并能立体放大钻石的整体光彩效果,即可以以最小克拉的钻石获得最大光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主视图;

图3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仰视图;

图5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分解图;

图6为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的剖视图。

图中,1-主钻石;2-副钻石;3-车花层;4-底托;5-第一车花面;6-第二车花面;7-第一内凹部;8-第二内凹部;9-第三内凹部;10-主钻固定爪;11-副钻固定爪;12-内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结合附图1-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放大效果的立体钻石首饰,所述钻石首饰由钻石和镶口片组成,所述钻石包括主钻石1和副钻石2,所述镶口片包括车花层3和底托4;所述主钻石1位于钻石首饰的中心处,所述副钻石2环绕设置于主钻石1的周围,所述车花层3环绕设置于副钻石2的外围,即由中心至边缘依次为主钻石1、副钻石2、车花层3,所述主钻石1、副钻石2、车花层3三者的底部为所述底托4;所述车花层3上分布有第一车花面5,所述底托4表面上有第二车花面6。此处,主钻石1的数量优选为一个,而副钻石2则为多个,副钻石2的具体数目则可根据主副钻石的相对大小和副钻石2的排布间隔进行设计。此处的车花面采用CNC钻石车花工艺加工而成。镶口片的材质为贵金属材质,利用CNC钻石车花工艺在贵金属表面加工出带有金属光泽的车花面,且这些车花面为镜面或者是反光面,使得车花面具有极佳的光反射效果。整体而言,这种主钻石1结合副钻石2和第一车花面5的结构设计,使得光在经过钻石间的折射和反射,光彩效果在主副钻石间可得到一定的放大,同时又经过第一车花面5的反射作用,使得钻石的光芒进一步得到了放大。此外,贵金属材质的底托4表面有第二车花面6,使得钻石首饰有了立体放大的光学效果,从而可实现以最小克拉的钻石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钻石光彩效果。

此外,钻石之所以能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不仅与其自身的透光性或折射率有关,同时还与其表面加工出的钻石刻面具有直接的关系。结合到这一点,所述第一车花面5为三角棱面,第一车花面5均匀排布于所述车花层3上,各第一车花面5连续排布并构成连续的折面,第一车花面5的形状与钻石的刻面相对应。此时,镶口片的材质可优选白色金属,因为在白色金属上加工出的三角棱面不仅能更好地与主副钻石融为一体,同时在光的传播中,也具有最佳的反射效果。同时,根据钻石自身刻面的特点,使三角棱面的形状与其相对应,以获得光路的延伸,光芒的放大。

优选的,所述第二车花面6为金属刻面,第二车花面6的形状与钻石亭部刻面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底托4的外形与钻石亭部的外形相对应。所述底托4整体呈锥形,其锥角为100度,所述第二车花面6构成锥形底托4的锥面,所述第二车花面6为24个。就一般的钻石而言,其亭部大都是锥状,同时在该锥状的亭部表面加工出钻石的亭部刻面。底托4的设计则正是借鉴了钻石加工中的这一特点,首先,让底托4整体上具有与钻石类似的锥状外形,然后在该锥状外形的底托4表面上采用CNC钻石车花工艺加工出与钻石刻面类似的金属刻面,使该表面获得与钻石刻面相应的光学反射效果。就整体而言,带有底托4的镶口片和钻石融为一体,底托4就类似于一大钻石的亭部,从而使得整个首饰具有了立体放大钻石的效果,即可以较小克拉的钻石获得较大克拉钻石所带来的光学效果。

结合图5、图6,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花层3为一圆环状,圆环状车花层3环绕一第一内凹部7,第一内凹部7的底部设有钻石镶口,所述钻石镶嵌于钻石镶口中。就镶口片而言,底部为底托4,顶部的边缘为一圆环状的车花层3,同时中心处为由车花层3环绕而成的第一内凹部7,该第一内凹部7的设计则是为了镶嵌或者是容置钻石之用。所述钻石镶口包括主钻石镶口和副钻石镶口,所述主钻石镶口为位于第一内凹部7底部中心处的第二内凹部8,所述副钻石镶口为均匀排布于主钻石镶口周围的第三内凹部9。本方案有主钻石1和围绕主钻石1的副钻石2,故在钻石镶口的设计上也需与之对应。第一内凹部7底部的第二内凹部8则可作为主钻石镶口来镶嵌主钻石1,且主钻石1的亭部可以部分容置于第二内凹部8内。第一内凹部7底部且环绕第二内凹部8的第三内凹部9则可作为副钻石镶口来镶嵌副钻石2,同时副钻石2的亭部也可以部分容置于第三内凹部9内。

结合图2,在钻石镶嵌于钻石镶口中时,所述钻石首饰从中心至边缘高度逐渐降低,即中心处的主钻石1高于其外围的副钻石2,副钻石2高于其外围的车花层3上的第一车花面5。这种高低错落的设计可以增强整个钻石首饰的层次感,同时也有利于钻石与车花面间的配合并达到最佳的光的折射和反射效果。

最后,主钻石1的周围设有至少两个主钻固定爪10,且主钻固定爪10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四个主钻固定爪10均匀排布于主钻石1的四周,各主钻固定爪10与主钻石1的腰部相接触并固定主钻石1。这样一来,通过第二内凹部8与主钻固定爪10便可使主钻石1得到很好的固定效果,不至于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就直接从镶口片上脱落。同时,每一所述副钻石2旁设有两个副钻固定爪11,副钻固定爪11与副钻石2的腰部相接触,所述副钻石2的腰部与圆环状车花层3的内侧面12相接触,所述副钻固定爪11与车花层3共同固定副钻石2,除了第三内凹部9对副钻石2的容置和承托之外,副钻石2的固定主要依靠两个副钻固定爪11和车花层3的内侧面12,此处车花层3的内侧面12也就相当于是第一内凹部7的内侧壁,通过车花层3的内侧面12和两个副钻固定爪11与副钻石2的腰部相接触并形成三个受力点,使得副钻石2可以很好地固定于镶口片上,即使是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副钻石2也不会轻易与镶口片相分离从而造成副钻石2的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钻石结合车花层和底托的设计,主钻石和环绕主钻石的副钻石的设计可以让钻石的光芒在主副钻石间进行进一步地传播放大,使钻石的光芒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传递,同时车花层上分布有车花面,此处的车花面则可作为反光面,可以进一步反射并延伸传播钻石的光芒,给人以钻石光芒放大的视觉效果。此外,钻石首饰的锥形底托上设置有与钻石刻面相对应的金属刻面,该金属刻面亦可以像钻石刻面一样反射光芒,在一定程度上该金属底托的设计类似于钻石的亭部,进而可增加整个钻石首饰的立体感,并能立体放大钻石的整体光彩效果,即可以以最小克拉的钻石获得最大光芒。

此处,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时,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