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布条及缝合有该布条的衣服。
背景技术:
衣服,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载体的用布料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同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穿着,样式非常的多,衣服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东西。
而衣服在在制作过程中,其经过会用到布条,现有的布条的编织方向往往都是横纵方向编织,而这样的编织结构会赋予布条沿其长度方向很好的抗拉伸性能,但是该布条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拉伸性能就会比较差,而拉伸能力比较差就势必会导致其沿宽度方向的抗拉能力比较弱,在将其制作到衣服上后,会导致衣服容易出现破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条,其具有良好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竖向抗拉扯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布条,包括由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而成的条状基层,所述条状基层上编织有由纬线紧密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区和若干个第二编织区,所述第一编织区的长度大于第二编织区的长度,若干个所述第二编织区位于第一编织区的两侧且相互间隔排列。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第一编织区与第二编织区都是由纬线紧密编织而成,因此第一编织区与第二编织区能够赋予条状基层沿其宽度方向很好的抗拉扯能力,同时,又由于第二编织区是相互间隔排列的,从而能够使得布条沿其长度方向还是具备一定的拉伸性能,将该布料缝制到衣服上后,能够增加衣服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纵向抗拉扯能力;而且由于第二编织区是位于第一编织区的两侧的,即第一编织区是位于布条的中间部分,当沿着横向拉伸布条的时候,布条出现形变的区域是布条比较靠近边缘的区域,因此即便当布条缝制在衣服上后经过长时间拉扯而出现形变的现象,由于其出现形变现象的区域位于布条的两边,不会对衣服整体的外形造成太大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第一编织区的长度为第二编织区长度的15-25倍。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编织区的长度远远大于第二编织区的长度,从而使布条大部分区域都是不可形变的,有效增加布条纵向拉伸能力,而小部分地方,即第二编织区之间是可以出现形变现象的,满足人们对于布条长度方向拉伸的需求。
优选的,第一编织区两侧的第二编织区关于第一编织区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在拉伸布条的时候,由于布条第一编织区处是肯定不会出现形变现象的,而能够出现形变现象的地方是位于布条两侧的边缘处,因此当布条在长时间拉扯下,其出现不可恢复形变的地方也是位于布条的两侧边缘,不会对布条的整体美观性造成太大的影响,即,该布条出现不可恢复的形变后,对衣服的外形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第二编织区由4根纬线编织而成。
通过上述设置,4根纬线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编织区提升布条的纵向抗拉扯性能,防止布料在第二编织区处出现破损。
优选的,所述条状基层上依次涂覆有杀菌层和表面光滑层。
通过上述设置,杀菌层的存在,能够使布条的表面具备一定的杀菌能力,保持布条表面干净,而表面光滑层的存在,能够增加布条表面是的光滑度。
优选的,所述杀菌层由季铵盐接枝胍盐的杀菌剂均匀涂覆而成。
通过上述设置,该涂料中将季铵盐接枝到聚胍盐主链上,从而在聚胍盐疏水烷基主链上继续引入季铵正离子和叔胺,在使用条件下,叔胺易于与氢离子结合而带正电荷,从而使得正电荷密度相对于季铵盐杀菌剂大幅度提高,杀菌性能也大大提高;同时,在聚胍盐的基础上继续链接侧链,进一步增大分子量,表面活性增加,易于穿透微生物,使细胞内容物溢出,细菌死亡,且能被牢牢吸附,持久杀灭性能更好。
优选的,所述表面光滑层由纳米微晶纤维素涂料均匀涂覆而成。
通过上述设置,该涂料通过添加两性化纳米微晶纤维素与其他组分相互配合,使涂料的粘度较大,固含量高,较有利于涂料的涂布,且能够提高布条的透气度和表面平滑度,降低涂布成本。
优选的,所述杀菌层与条状基层之间设置有连接杀菌层和条状基层的连接纤维。
通过上述设置,在布条上涂覆好杀菌层后,待涂层干燥之后,连接纤维的一端会扎入到杀菌层内,同时,由于其另一端与条状基层连接,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杀菌层出现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衣服,其具有良好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竖向抗拉扯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衣服,该衣服上缝合有上述布条。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该布条具有良好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纵向抗拉扯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增加衣服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纵向抗拉扯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使布条具备优良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和纵向抗拉扯能力;
2.布条的形变区域靠近其侧面边缘,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布条出现不可恢复的形变后对布条整体外形上的影响。
3.杀菌层的存在,能够使布条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表面光滑层的存在,能够使的布条表面摸上去更为舒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用于体现第一编织区与第二编织区在衣服上的分布方式;
图2是本实施例的涂层结构图;
图3是布条缝制在衣服上的结构图。
图中:1、条状基层;2、第一编织区;3、第二编织区;4、杀菌层;5、表面光滑层;6、连接纤维;7、布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衣服,该衣服上缝合有布条7,该布条7包括由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而成的条状基层1,在条状基层1的背面编织有由纬线紧密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区2和若干个第二编织区3,第二编织区3对称分布在第一编织区2的两侧,第二编织区3是由4根纬线编织而成,而第一编织区2的长度是第二编织区3长度的15-25倍,即第二编织区3是由60-100根纬线编织而成,在第一编织区2一侧的若干个第二编织区3中,相邻两第二编织区3之间是存在间隙的,这个间隙的存在,能够使得布条7能够具备一定的横向抗拉扯能力,同时,由于第一编织区2和第二编织区3是由纵向的纬线构成,因此其能够使得布条7具备很好的纵向抗拉扯能力,综上所述,通过该种方式缝制的布条7,其横向和纵向的抗拉扯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将其缝制在衣服上后,能够全面提升衣服的横向、纵向抗拉扯能力。
同时,在条状基层1的正面依次设置有连接纤维6、杀菌层4和表面光滑层5,连接限位的一端插入到条状基层1内部,另一端位于杀菌层4内部,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杀菌层4出现脱落的现象。
杀菌层4是由季铵盐接枝胍盐的杀菌剂均匀涂覆而成,由于该涂料中将季铵盐接枝到聚胍盐主链上,从而在聚胍盐疏水烷基主链上继续引入季铵正离子和叔胺,在使用条件下,叔胺易于与氢离子结合而带正电荷,从而使得正电荷密度相对于季铵盐杀菌剂大幅度提高,杀菌性能也大大提高;同时,在聚胍盐的基础上继续链接侧链,进一步增大分子量,表面活性增加,易于穿透微生物,使细胞内容物溢出,细菌死亡,且能被牢牢吸附,持久杀灭性能更好。而关于该涂料的具体性能,可以参照申请号为201110313241.8的中国专利。
表面光滑层5是由纳米微晶纤维素涂料均匀涂覆而成,由于该涂料通过添加两性化纳米微晶纤维素与其他组分相互配合,使涂料的粘度较大,固含量高,较有利于涂料的涂布,且能够提高布条7的透气度和表面平滑度,降低涂布成本。而关于该涂料的具体性能,可以参照申请号为201410677383.6的中国专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