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纽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2893发布日期:2018-06-02 10:2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纽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纽扣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纽扣行业的发展,纽扣的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纽扣大多是通过线直接缝制在衣服上的。传统的纽扣主要用在服装上,在衣服上用于两边门襟相连的系结物;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连接衣服的门襟。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开放,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对审美的不断提高,人们从多角度在审视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纽扣的用途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纽扣不仅在服装上起连接作用,而且也有了很强的装饰作用,用于背包、腰带、发夹、领带夹、装饰花、女士鞋等多种生活用品上。现已逐渐发展为除保持其原有功能以外更具有艺术性及装饰性。

在用于服装时,好的纽扣它能够使你的服装更加完美,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尤其是女性服装出现了很多花花绿绿的装饰纽扣;现有技术中的纽扣通用性高,其一般都是由一颗纽扣直接组成,对于头部镶嵌有装饰物的纽扣,如果直接安装,可能会对装饰物破坏,且一般安装上去很难取下来。同时由于装饰扣的形状各异,传统的扣衣方式无法实现采用形状不规则的扣子进行扣衣。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31760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纽扣组件,包括内垫板和外扣;所述内垫板包括中间开设通孔的圆板;所述圆板外围设置有一凸梁;所述凸梁内侧两边间隔开设有卡孔;所述凸梁上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外侧设置有两定位口;所述定位口内侧安装有弹簧件;所述外扣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的装饰件;所述底板外边沿一体制成有与卡孔配合安装的卡勾;所述卡勾上侧设置有与横梁嵌合的卡梁;所述卡梁外侧设置有与定位口插接的插销。该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纽扣组件,将纽扣设置为分立结构,能够保证镶嵌物不被损害,同时安装后还可以将其拆卸,且其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但该结构的纽扣组件使用方式单一,需进行缝制后才能使用,在需要将装置纽扣作为装饰件进行连接时,操作繁复。所以如果改进结构的纽扣自口岸只能经缝制才能装在衣服上,那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会存在许多不便的地方。

由此可见,能否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纽扣组件,使其具有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易拆卸的优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纽扣组件,有效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纽扣材质和形状的样式单一,无法有效进行更替使用的缺点,并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纽扣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前脸和扣身,所述扣前脸和扣身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扣前脸上设置有解锁部和锁紧部,所述扣身包括依次连接的锁扣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扣前脸和/或锁扣件的驱动力作用下具有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锁紧部,且所述弹簧压缩,在所述解锁位置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解锁部,且所述弹簧伸展。

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适用面广,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式多样化,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拆卸方便,在不需要连接门襟时将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直接连接至门襟的一个扣孔上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上形成有装饰部。

现有技术中,若需对扣子设置装饰部,则该扣子无法穿进常规衣物的扣眼中,本实用新型充分解决的现有技术中针对形状不规则的扣子无法实现扣衣的问题,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针对形状不规则、材质各异的装饰物均能起到扣子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朝向扣身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I;所述的锁扣件上设置有防滑部II。

在定位件位于锁紧位置时,弹簧压缩,扣前脸与扣身之间紧固门襟,实现衣前两侧门襟的连接,但在运动或动作更为剧烈时,为避免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发生串动而穿出扣孔,进一步设置防滑部I和/或防滑部II,使纽扣组件在连接门襟是更加稳定不易穿出掉落。同时防滑部II的设置,有助于实现单手操作纽扣组件的锁定和解锁。方便使用者操作和佩戴。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I和/或防滑部II为圆形凸起、斜纹凸起、交叉纹凸起和横纹凸起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读对防滑部I和防滑部II形状的优化,使其在使用材质最少的情况下摩擦力最大,且制备工艺更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防滑部I和防滑部II不局限于上述形状结构,凡是能够等同替换的防滑部结构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锁部和锁紧部为连通的凹槽,所述的定位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I,所述凸起I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定位件由解锁状态运动至锁紧状态时,所述凸起I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由解锁部的凹槽移动至锁紧部的凹槽,使弹簧收缩,扣前脸和扣身做相向运动,将衣服的门襟固定连接在扣前脸和扣身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上形成有凸起II,所述凸起II呈中空状且所述凸起II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解锁部和锁紧部设置于凸起II内部的侧壁上,所述弹簧位于凸起II的内部,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弹簧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作为凸起II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凸起II呈中空的圆柱体,且所述圆柱体朝向扣身的一端设置有开口,中空圆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解锁部和锁紧部,所述定位部在中空圆柱体的内部运动,实现定位部的打开和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呈中空状且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起I位于所述定位件外表面的开口处,所述弹簧位于定位件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部为环形凹槽,所述的解锁部为与环形凹槽垂直连通的竖直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的数量为1~10个,所述竖直凹槽的数量为1~10个。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办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使用范围更广,各样式和材料的衣服均可使用,更有效的实现在扣前脸和/或锁扣件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弹簧的压缩和伸展。根据不同厚度的衣服,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时,可通过上下并列设置的多个环形凹槽,调节锁紧后扣前脸与扣身之间的距离。同样多个数量的竖直凹槽也方便用户对纽扣组件进行拆卸。

进一步,所述的凸起II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开口处,形成有环形凸起,所述竖直凹槽位于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

所述凸起I的端部到定位件中轴线的水平距离小于环形凸起的端部到凸起II中轴线的水平距离。使得纽扣组件的扣前脸和扣身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纽扣组件适用于衣物门襟两侧设置有两个扣孔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的扣身与所述扣前脸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凸起II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的纽扣组件适用于门襟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扣孔的情况;所述扣前脸可根据客户的喜好和搭配进行更换,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且佩戴方便,在使用时单手即可实现纽扣组件的拆卸,针对装饰部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不需考虑扣孔的大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纽扣组件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锁定状态纽扣组件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纽扣组件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锁定状态纽扣组件截面图;

图中,

1、扣前脸;11、解锁部;12、锁紧部;13、防滑部I;14、凸起II;141、环形凸起;2、扣身;21、锁扣件;22、定位件;221、凸起I;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纽扣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前脸1和扣身2,所述扣前脸和扣身之间设置有弹簧3,所述扣前脸上设置有解锁部11和锁紧部12,所述扣身包括依次连接的锁扣件21和定位件22,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扣前脸和/或锁扣件的驱动力作用下具有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锁紧部,且所述弹簧压缩,在所述解锁位置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解锁部,且所述弹簧伸展。

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适用于衣物门襟两侧设置有两个扣孔和门襟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扣孔的情况,在使用时,当应用于衣物门襟两侧设置有两个扣孔的衣物时,将锁扣件依次穿过两个扣孔,门襟位于扣前脸和扣身之间。此时定位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弹簧为打开状,驱动所述扣前脸或锁扣件,先按压扣前脸和/或扣身,使扣前脸和扣身相向运动,此时定位件由锁紧部运动至解锁部,进一步转动压扣前脸和/或扣身,使扣前脸和扣身做相对转动运动,使定位件稳定的位于锁紧部且弹簧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此时将门襟扣紧,当需要解开纽扣组件式,仅需要再次转动扣前脸和/或锁扣件,使定位件运动至解锁部,此时弹簧弹力释放,在弹力的作用下,驱动定位件稳定的位于解锁部,实现纽扣组件的解锁。在应用于衣物门襟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扣孔的衣物时,将扣身的锁扣件缝制内侧门襟的外表面,将定位件穿过外侧门襟的扣孔与扣前脸连接,其连接方式同上述操作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上形成有装饰部。

现有技术中,若需对扣子设置装饰部,则该扣子无法穿进常规衣物的扣眼中,本实用新型充分解决的现有技术中针对形状不规则的扣子无法实现扣衣的问题,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针对形状不规则、材质各异的装饰物均能起到扣子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朝向扣身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I13;所述的锁扣件上设置有防滑部II。

在定位件位于锁紧位置时,弹簧压缩,扣前脸与扣身之间紧固门襟,实现衣前两侧门襟的连接,但在穿衣着在运动或动作更为剧烈时,为避免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发生串动而穿出扣孔,进一步设置防滑部I和/或防滑部II,是纽扣组件在连接门襟是更加稳定不易穿出掉落。同时防滑部II的设置,有助于实现单手操作纽扣组件的锁定和解锁。方便使用者操作和佩戴。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I和/或防滑部II为圆形凸起、斜纹凸起、交叉纹凸起和横纹凸起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部I和防滑部II不局限于上述形状结构,凡是能够等同替换的防滑部结构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2~5所示,所述的解锁部和锁紧部为连通的凹槽,所述的定位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I221,所述凸起I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定位件由解锁状态运动至锁紧状态时,所述凸起I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由解锁部的凹槽移动至锁紧部的凹槽,使弹簧收缩,扣前脸和扣身做相向运动,将衣服的门襟固定连接在扣前脸和扣身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扣前脸上形成有凸起II14,所述凸起II呈中空状且所述凸起II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解锁部和锁紧部设置于凸起II内部的侧壁上,所述弹簧位于凸起II的内部,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弹簧相接触。

且在所述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作为凸起II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凸起II呈中空的圆柱体,且所述圆柱体朝向扣身的一端设置有开口,中空圆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解锁部和锁紧部,所述定位部在中空圆柱体的内部运动,实现定位部的打开和锁紧。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呈中空状且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起I位于所述定位件外表面的开口处,所述弹簧位于定位件的内部。

作为扣身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定位件呈中空圆柱体,且所述中空圆柱体朝向扣身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的外表面设置所述凸起I。所述凸起I最外端至定位件中轴线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凸起II的内径。在使用时,弹簧设置在扣前脸和扣身之间,且分别位于定位件和凸起II的中空内部,当需要进行锁定时,按压扣前脸和/或锁扣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弹簧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当需要再次解锁时,仅需要再次转动扣前脸和/或锁扣件,使定位件运动至锁紧部和解锁部的联通出,此时弹簧释放弹性势能,驱动定位件运动至解锁部,且稳定位于解锁部,实现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的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部为环形凹槽,所述的解锁部为与环形凹槽垂直连通的竖直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的数量为1~10个,所述竖直凹槽的数量为1~10个。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办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使用范围更广,各样式和材料的衣服均可使用,更有效的实现在扣前脸和/或锁扣件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弹簧的压缩和伸展。根据不同厚度的衣服,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纽扣组件时,可通过上下并列设置的多个环形凹槽,调节锁紧后扣前脸与扣身之间的距离。同样多个数量的竖直凹槽也方便用户对纽扣组件进行拆卸。

具体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所述竖直凹槽的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在将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应用于薄衣物时,在驱动定位件位于锁紧部时,可将凸起II连接至最靠近扣前脸的环形凹槽内,反之在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组件应用于厚衣物时,将则将凸起II连接至远离扣前脸的环形凹槽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竖直凹槽的数量为2个或4个,当所述竖直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是,两个所述竖直凹槽相对设置,当所述竖直凹槽数量为四个时,四个所述竖直凹槽平均分布在凸起II的内壁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纽扣组件,如图2和图3所示,除实施例一所述的结构特征外,所述的凸起II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开口处,形成有环形凸起141,所述竖直凹槽位于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I的端部到定位件中轴线的水平距离小于环形凸起的端部到凸起II中轴线的水平距离。使得纽扣组件的扣前脸和扣身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纽扣组件适用于衣物门襟两侧设置有两个扣孔的情况,在使用时,将锁扣件依次穿过两个扣孔,门襟位于扣前脸和扣身之间。此时定位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凸起I位于数值凹槽内,弹簧为打开状,驱动所述扣前脸和/或锁扣件,即先按压扣前脸和/或扣身,使扣前脸和扣身相向运动,当凸起I运动至环形凹槽和数值凹槽的连通处,进一步转动扣前脸和/或扣身,使扣前脸和扣身做相对转动运动,使凸起I运动至环形凹槽内,此时弹簧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实现门襟扣紧。当需要解开纽扣组件时,仅需要再次转动扣前脸和/或锁扣件,使凸起I运动至环形凹槽和竖直凹槽的连通处,此时弹簧弹力释放,在弹力的作用下,驱动凸起I盐数值凹槽运动至凸起II的环形凸起处,且在环形凸起的作用下,使扣身无法从凸起II中脱离处,实现纽扣组件的解锁。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纽扣组件,如图4和图5所示,除实施例一所述的结构特征外,所述的扣身与所述扣前脸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凸起II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的纽扣组件适用于门襟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扣孔的情况,在使用时,将扣身的锁扣件缝制内侧门襟的外表面,将定位件穿过外侧门襟的扣孔与扣前脸连接,其操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