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652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属于服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西裤主要在办公室及社交场合穿着,所以在要求舒适自然的前提下,在造型上比较注意与形体的协调。裁剪时放松量适中,给人以平和稳重的感觉。

但是穿着者在体型上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一旦变胖,西裤可活动范围有限,在购买时合适的西裤就会变得不合身,不便于改装设计,也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以解决现有的西裤可活动范围有限,不便于改装设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其结构包括左西裤面料层、前档裤缝、右西裤面料层、腰围带、西裤腰围面料层、伪裤袋、上西裤面料层、西裤外侧面料层、拉链、西裤脚口,所述左西裤面料层与前档裤缝相连接,所述右西裤面料层与左西裤面料层上方设有腰围带,所述西裤腰围面料层与伪裤袋相连接,所述上西裤面料层与西裤外侧面料层相连接,所述拉链由布带、上止、拉片锁、拉片、链牙组成,所述布带上设有上止,所述上止与拉片锁相连接,所述拉片锁与拉片相连接,所述拉片与链牙相连接,所述链牙与布带相连接,所述布带与西裤外侧面料层紧密连接,所述西裤脚口设在左西裤面料层与右西裤面料层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档裤缝与右西裤面料层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腰围带设在西裤腰围面料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伪裤袋设在上西裤面料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西裤外侧面料层内设有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西裤脚口与西裤外侧面料层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为柔性隐形拉链,长度为裤脚到腰头。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里面设计风琴位,存有cm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拉链,能够增加西裤可活动范围,当拉链松开时,拉链里面设计风琴位,存有容量,使西裤变化为宽松型,同时西裤前腰褶处隐藏在拉链里面的西裤侧腰袋,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示意图。

图中:左西裤面料层-1、前档裤缝-2、右西裤面料层-3、腰围带-4、西裤腰围面料层-5、伪裤袋-6、上西裤面料层-7、西裤外侧面料层-8、拉链-9、布带-901、上止-902、拉片锁-903、拉片-904、链牙-905、西裤脚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两侧使用柔性隐形拉链的西裤,其结构包括左西裤面料层1、前档裤缝2、右西裤面料层3、腰围带4、西裤腰围面料层5、伪裤袋6、上西裤面料层7、西裤外侧面料层8、拉链9、西裤脚口10,所述左西裤面料层1与前档裤缝2相连接,所述右西裤面料层3与左西裤面料层1上方设有腰围带4,所述西裤腰围面料层5与伪裤袋6相连接,所述上西裤面料层7与西裤外侧面料层8相连接,所述拉链9由布带901、上止902、拉片锁903、拉片904、链牙905组成,所述布带901上设有上止902,所述上止902与拉片锁903相连接,所述拉片锁903与拉片904相连接,所述拉片904与链牙905相连接,所述链牙905与布带901相连接,所述布带901与西裤外侧面料层8紧密连接,所述西裤脚口10设在左西裤面料层1与右西裤面料层3底部,所述前档裤缝2与右西裤面料层3相连接,所述腰围带4设在西裤腰围面料层5上,所述伪裤袋6设在上西裤面料层7上,所述西裤外侧面料层8内设有拉链9,所述西裤脚口10与西裤外侧面料层8相连接。

在进行使用时,在西裤外两侧使用本实用新型,拉链9为柔性隐形拉链,长度为裤脚到腰头,当拉链9的拉片904拉起,拉片锁903沿着链牙905向下移动,为闭合状态时,西裤为无口袋全修身型,当拉链9的拉片904拉起,拉片锁903沿着链牙905向上移动,为开合状态时,拉链9里面设计风琴位,存有2cm容量,使西裤变化为宽松型,同时西裤前腰褶处隐藏在拉链里面的西裤侧腰袋,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