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204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号服,尤其涉及一种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



背景技术:

病号服在临床中使用范围广,是患者不可或缺的护理用品,尤其是危重患者,因病情危重,多为昏迷、术后制动、长期卧床的患者,出汗多,大小便失禁,身上集中了各种管道,由于翻身、扣背、擦浴、气管切开护理、管道护理等护理操作的需要,每天需要穿脱病号服多次,如病号服不方便穿脱,不舒适,将严重影响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影响患者舒适度,甚至影响患者预后。危重患者卧床期间,如果被皮肤压迫的病号服不平整,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尤其是水肿,糖尿病患者,皮肤一旦受损将很难恢复。因此,病号服的特殊设计尤其重要。临床常用的病号服为分体式,对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不方便穿脱。换药等操作时,容易造成着凉而加重病情。穿着病号裤会影响尿管、肛管摆放,体格检查及病情观察时不方便,并且容易压迫腰部及尾骶部皮肤。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病号服为分体式,上衣均为前开襟系扣式设计,而对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病号服不方便穿脱,只好选择反穿。对于长期卧床的重危患者而言,反穿上衣只起到遮盖上半身的作用,钮扣常常不扣起来,衣服两侧常被压到患者腰背部下方,易造成压疮。气管切开患者在将上衣反穿后,衣领刚好卡在气管切开套管处,容易阻碍呼吸,造成污染,且不便于气管切开处换药、吸痰、雾化吸入等护理操作,如果下拉衣领,患者双肩就会裸露,常因胸、肩、背受凉导致病情加重。因为穿病号裤为操作及病情观察带来诸多不便,临床上危重患者常常不穿病号裤,患者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对清醒患者的心理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病号服还存在其他一些弊端,如引流管不方便放置,穿脱病号服容易造成非意愿拔管,在进行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不利于操作,如中心静脉、PICC置管,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等,患者穿脱衣袖不方便。为外科术后放置胸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换药等操作时,容易造成着凉,加重病情。有文献报道,有研究者研究出危重患者病号服,但存在不方便观察引流管及引流情况,不方便医生换药,不方便为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气切护理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实用性强,穿脱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包括病号服本体、开口部、第一医用开口、第二医用开口、加长前幅、多根前部系带、多个细带活动扣、一对第三医用开口、一对袖子系带、一对第一揿钮、一对第二揿钮及防水围嘴;所述的加长前幅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下端边缘处,所述的病号服本体与所述的加长前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一侧袖子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之间;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及加长前幅上分别设有开口镂空,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及加长前幅上,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对应罩盖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上的开口镂空处,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的上端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对应罩盖在所述的加长前幅的开口镂空处,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的上端与所述的加长前幅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多根前部系带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及第二医用开口的下端两侧,所述的多个细带活动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及加长前幅上,所述的多根前部系带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细带活动扣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及加长前幅活动连接;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两个袖口上,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沿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一对袖子系带分别对应系在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上,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袖子系带封口;所述的一对第一揿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上,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领口两侧,所述的一对第二揿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防水围嘴的顶部两侧,所述的防水围嘴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第二揿钮及一对第一揿钮适配连接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上。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上设有一对口袋,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下端两侧。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病号服本体上对称设有一对加厚层,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两侧肩部。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的宽度为123cm,所述的病号服本体的前幅及加长前幅的总长度为105cm。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的宽度为47cm,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的高度为56cm。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的长度为49cm,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的袖口宽度为16cm。

上述的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其中,所述的防水围嘴为顶部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的防水围嘴的宽度为34cm,所述的防水围嘴的内凹深度为11cm。

本实用新型穿着方便、快捷,能保护患者的隐私,且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观察、换药、检查和护理,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的病号服本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的防水围嘴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危重患者专用病号服,包括病号服本体1、开口部2、第一医用开口3、第二医用开口4、加长前幅5、多根前部系带6、多个细带活动扣7、一对第三医用开口8、一对袖子系带9、一对第一揿钮10、一对第二揿钮11及防水围嘴12;所述的加长前幅5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下端边缘处,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与所述的加长前幅5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开口部2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一侧袖子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之间;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及加长前幅5上分别设有开口镂空,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及加长前幅5上,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3对应罩盖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上的开口镂空处,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3的上端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4对应罩盖在所述的加长前幅5的开口镂空处,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4的上端与所述的加长前幅5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多根前部系带6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3及第二医用开口4的下端两侧,所述的多个细带活动扣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及加长前幅5上,所述的多根前部系带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细带活动扣7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及加长前幅5活动连接;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8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两个袖口上,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8沿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一对袖子系带9分别对应系在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8上,所述的一对第三医用开口8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袖子系带9封口;所述的一对第一揿钮10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上,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领口两侧,所述的一对第二揿钮1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防水围嘴12的顶部两侧,所述的防水围嘴12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第二揿钮11及一对第一揿钮10适配连接在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上。

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上设有一对口袋13,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下端两侧,可用于摆放紧急药品等医用物品或其他私人物品,便于取用。

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上对称设有一对加厚层14,位于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两侧肩部,可起到加厚保暖的作用,为肩部保暖,避免肩部没盖好被子而着凉。

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的宽度为123cm,所述的病号服本体1的前幅及加长前幅5的总长度为105cm,前幅加长,可遮盖至患者膝关节下,穿脱方便又能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舒适。

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3的宽度为47cm,所述的第一医用开口3的高度为56cm。

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4的长度为49cm,所述的第二医用开口4的袖口宽度为16cm。

所述的防水围嘴12为顶部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的防水围嘴12的宽度为34cm,所述的防水围嘴12的内凹深度为11cm。

本实用新型的领口宽大,留出气管切开窗口,配有可拆洗防水围嘴12,领口污染时可及时更换,减少感染发生,并减少清洗消毒整件病号服的费用;病号服本体1的两侧袖子均设计有第三医用开口8,配有一对袖子系带9,临床操作时方便解开又不造成患者着凉;病号服本体1前幅和加长前幅5上有换药用的第一医用开口3、第二医用开口4,配有多根前部系带6,方便换药,方便观察引流管及术口情况,避免操作时造成患者腹部受凉;不设计病号裤,增加卧床患者舒适度,方便导尿管,肛管的固定及观察,避免穿脱裤子带来的不便。

将病号服本体从患者面前向后穿着,双上肢伸进袖子,肩部包裹,加长前幅5遮住会阴及腿部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穿着方便、快捷,能保护患者的隐私,且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观察、换药、检查和护理,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