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提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包带可调的女式提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提包都是固定结构,提手不能调节,只能在包体两侧连接背带,不背时背带占地方,随吊时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带可调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女式提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带可调的女式提包,它包括有包体,包体采用漆皮面料或布料制作成形,包体顶部设有拉链,包体一侧上部固定有固定提手,包体另一侧设有两条竖直的加强位,加强位底部设有卡板,卡板前侧设有U形卡槽,加强位上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调节滑槽,活动提手两端由上向下穿过相应的调节滑槽后与调节件连接,调节件一端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活动提手连接,调节件前侧底部向外上方延伸形成V形卡位,调节件内侧设有凸起的卡肋,卡肋与U形卡槽相配合,两条加强位之间的包体上部设有上扣板,固定提手顶部内侧设有扣位,扣位与上扣板相配合。
所述的调节件、卡板均采用金属制作成形。
所述的加强位由包体顶部向下延伸至底部。
所述的加强位采用帆布或牛津布缝制成形,其两侧通过丝线缝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扣板和扣位采用磁吸机构,做单肩包使用时,卡肋脱出U形卡槽,将活动提手上拉,通过V形卡位限位,防止活动提手底部脱出调节滑槽,包体在扣合后将固定提手向活动提手一侧折弯并将扣位与上扣板扣合,如此就形成了单肩包,做手提包时,将扣位与上扣板松开,向下拉活动提手并将卡肋卡入U形卡槽,活动提手即被固定,此时活动提手顶部与固定提手顶部齐平,即形成了提包;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固定提手折弯后还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板和U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包带可调的女式提包包括有包体1,包体1采用漆皮面料或布料制作成形,包体1顶部设有拉链2,包体1一侧上部固定有固定提手3,包体1另一侧设有两条竖直的加强位4,所述的加强位4采用帆布或牛津布缝制成形,其两侧通过丝线缝制固定,加强位4由包体1顶部向下延伸至底部,加强位4底部设有卡板5,卡板5前侧设有U形卡槽6,加强位4上部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调节滑槽8,活动提手9两端由上向下穿过相应的调节滑槽8后与调节件9连接,所述的调节件9、卡板5均采用金属制作成形,调节件9一端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活动提手9连接,调节件9前侧底部向外上方延伸形成V形卡位10,调节件9内侧设有凸起的卡肋11,卡肋11与U形卡槽6相配合,两条加强位4之间的包体1上部设有上扣板12,固定提手3顶部内侧设有扣位13,扣位13与上扣板12相配合。本实施例的上扣板和扣位采用磁吸机构,做单肩包使用时,卡肋脱出U形卡槽,将活动提手上拉,通过V形卡位限位,防止活动提手底部脱出调节滑槽,包体在扣合后将固定提手向活动提手一侧折弯并将扣位与上扣板扣合,如此就形成了单肩包,做手提包时,将扣位与上扣板松开,向下拉活动提手并将卡肋卡入U形卡槽,活动提手即被固定,此时活动提手顶部与固定提手顶部齐平,即形成了提包;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固定提手折弯后还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