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05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



背景技术:

鞋垫是安放在鞋内底上面的垫底部件。它的作用是使鞋内底部平整清洁,排除脚汗和吸湿,使鞋内底平整光滑穿着舒适。

目前市场的鞋垫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和性能也参差不齐。一般的鞋垫透气性差,脚部汗液难以快速挥发,脚部长期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脚部感染脚气等疾病,且需要经常换洗才能保持鞋垫的清洁,换洗不方便,需要将整个鞋垫进行清洗,但是很多鞋垫的材料在长期湿水情况下会影响鞋垫本身的弹性,造成鞋垫缓冲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减少鞋内细菌滋生,促进人体微循环,穿着更舒适,且方便清洁的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包括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和生物光波功能的鞋垫本体,还包括套设于鞋垫本体的鞋垫套,鞋垫套由可发射微元生物波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织线编织而成。

其中,所述织线包括纳米织线和弹性织线。

其中,所述鞋垫套设置有拉链。

其中,所述鞋垫本体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其中,所述鞋垫本体包括脚跟部、足弓部和前掌部,所述脚跟部和前掌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粗糙面。

其中,所述脚跟部和前掌部均为回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回弹性材料包括聚醚多元醇材料和异氰酸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鞋垫本体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和生物光波,负氧离子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防止鞋内细菌滋生,产生臭气和脚气;能产生负氧离子和微元生化波的织线能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体生物微元活化,从而使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达到脚部快速的传温,大大改善鞋内温度,保持鞋内舒适的温度,透气不闷脚,让脚在鞋内干爽舒适,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大汗脚,脚臭,干脚、脚后跟裂口的问题;且鞋垫套套设于鞋垫本体,当鞋垫套的功能下降,可进行更换,脏了也可以只对鞋垫套进行清洗,无须清洗鞋垫本体,使用更便捷,鞋垫套由可发射微元生物波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织线编织而成,能持久释放负氧离子和微元生物波,使用时间更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垫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臭易清洁鞋垫,包括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和生物光波功能的鞋垫本体1,还包括套设于鞋垫本体的鞋垫套2,所述鞋垫套2由可发射微元生物波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织线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1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和生物光波,负氧离子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防止鞋内细菌滋生,产生臭气和脚气;能产生负氧离子和微元生化波的织线能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体生物微元活化,从而使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达到脚部快速的传温,大大改善鞋内温度,保持鞋内舒适的温度,透气不闷脚,让脚在鞋内干爽舒适,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大汗脚,脚臭,干脚、脚后跟裂口的问题,且鞋垫套2套设于鞋垫本体1,当鞋垫套2的功能下降,可进行更换,脏了也可以只对鞋垫套2进行清洗,无须清洗鞋垫本体1,使用更便捷,防止鞋垫本体1的纳米级功能材料成分功能性减弱,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织线包括纳米织线和弹性织线,可通过弹性织线,使鞋垫套2套紧鞋垫本体1,使鞋垫套2与鞋垫本体1接触更紧密,穿着更舒适。

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1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11,提高鞋垫的透气性,同时促进负氧离子在鞋子内部的循环,使负氧离子充满鞋子的各个位置,更有益于负氧离子发挥效用。

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1包括脚跟部12、足弓部和前掌部13,脚跟部12和前掌部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粗糙面,提高鞋垫套2在行走时与鞋垫本体1之间的摩擦,防止鞋垫套2与鞋垫本体1之间打滑,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脚跟部12和前掌部13均为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材料制成,行走的时候缓冲能力更强,增加踩踏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在回弹性材料压缩和复位的过程中,通气孔11同时也吸入空气或喷出空气,进一步促进负氧离子在鞋子内的循环。

本实施例中,鞋垫套2设置有拉链,方便拆卸清洗,且套设于鞋垫本体1更稳固,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易脱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