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液冷降温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5458阅读:150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液冷降温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温度调节,属于冰储冷液冷服范筹,涉及人体降温服装,尤其是采用冰块作为冷源,通过冷却水循环给人体进行降温的降温衣。



背景技术:

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机能会出异常改变,比如大量出汗会让心血管负担加重,如高温超过人体的承受极限,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判断力;严重则会引发中暑的现象;如得不到及时救护,更有可能导致猝死。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夏日的酷热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障碍。而如何有效便利为高温工作人群实施降温则成为困扰研发人员的一个难题。同时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及成本可控的产品则成为关键。

目前实施人体降温的方案主要可分为冰服、风冷服和液冷服。其中最原始的冰服采用的是在衣服体上缝制口袋,将冰块或相变材料放入口袋,与人体接触降温,这种方案开始的时候太冷且持续时间不长。风冷服则采用在衣服体上装配风扇,与人体对流散热,这种方案适合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的情况,高温则不起作用。液冷服采用冷却水循环通道与人体表面相接触发生热交换,这种方案具有降温效果直接、温度可控等优点。目前比较成熟液体服方案,主要分为采用冰块作为冷源的冰储冷降温系统,采用半导体冷片给循环水降温加热的半导体降温系统,采用微型压缩机给循环水降温压缩机降温系统。而这些方案都需要一个外挂系统,外挂系统的体积重量,则限制了产品的应用发展。

特别是冰储冷液冷服,都需要一个冰源循环水系统,目前国内外的实施方案是采用箱体或分离式包体容纳冷源、水泵、电源等,这种分离式系统的外置箱体或分离式包体,让用户使用液冷服时受到了有极大的限制,只能在特殊场所进行应用。

因此,若要实现普及应用,就需要一种让用户使用更方便,价格成本更合理的降温产品,能够无需外挂制冷系统,穿着就像普通服装一样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实施人体降温的服装通常需要一个外挂制冷系统从而限制了制冷服的应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夏日或高温状况下,像随身携带的空调一样进行工作生活,不再受酷热的影响,无需外挂制冷系统,解决了液冷降温与外挂制冷一体化难题,更贴近普通人群的工作生活方式,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穿着更简单的一体式液冷降温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包括衣服本体;所述液冷降温服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衣服本体上的背部包状物以及收容于所述背部包状物内部的微型水泵、冷源储存装置、电池和温控装置;所述衣服本体包括外部衣服本体、隔热材料层、水循环通道和水循环通道里料层;所述外部衣服本体左右两侧设有尺寸调节装置;所述隔热材料层连接于所述外部衣服本体的反面;所述水循环通道固定在所述水循环通道里料的内面;所述水循环通道具有水循环通道进水口和水循环通道出水口;所述背部包状物设于所述外部衣服本体的背面并与所述外部衣服本体连接为一整体,所述背部包状物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微型水泵设有微型水泵进水口和微型水泵出水口,所述微型水泵出水口与所述水循环通道进水口连接;所述冷源储存装置位于所述微型水泵上侧,其下部设有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上部设有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最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冷源的冷源储存装置开口;所述冷源储存装置通过所述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微型水泵进水口,通过所述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水循环通道出水口,以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以进行温度调节控制;所述电池电连接微型水泵,其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微型水泵启停的电源开关。

所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其中:所述外部衣服本体的正面中间部分纵向设有拉链或魔术贴,正面两侧设有与所述尺寸调节装置配合使用的魔术贴。

所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其中:所述外部衣服本体的内面设有隔热材料。

所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其中:所述背部包状物贴近身体一面呈空心状态,用于填充弹性材料。

所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其中:所述电源开关从所述背部包状物内部向外引出。

所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其中:所述背部包状物采用车缝方式与所述外部衣服本体的背面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结构设计合理,主要采用背部包状物收容含微型水泵、冷源储存装置和电池的水路循环系统,水循环通道里料层集合水循环通道和里料形成衣服状里料,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将外部衣服本体与水循环通道里料层,形成一个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外部衣服本体两侧设有尺寸调节装置,方便多种体型的用户同时使用;外部衣服本体与水循环通道里料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层,以隔绝外部高温环境对水循环通道的高温效应,让冷却循环液体的冷量更多作用于人体;一体化设计让液冷降温服无需外挂制冷设备,用户使用穿着一体式液冷降温服与普通服装一样方便简单, 这样就让液冷服不再是特殊应用领域的专有产品,简化的设计让生产成本更低,完全适合普通人群的消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背面包状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内部水循环通道里料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面料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水路电路控制示意图。

附图编号:

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1,拉链111,魔术贴112,尺寸调节装置113,隔热材料层12,水循环通道13,水循环通道进水口131,水循环通道出水口132,背部包状物2,微型水泵3,微型水泵进水口31,微型水泵出水口32,冷源储存装置4,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41,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42,冷源储存装置开口43,电池5,电源开关51,温控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包括衣服本体1、背部包状物2、微型水泵3、冷源储存装置4、电池5和温控装置6;其中,微型水泵3、冷源储存装置4、电池5和温控装置6容置于背部包状物2内。

该衣服本体1包括外部衣服本体11、隔热材料层12、水循环通道13和水循环通道里料层14。该外部衣服本体11的正面中间部分纵向设有拉链111(也可采用魔术贴或其他形式进行穿着),正面两侧设有魔术贴112,也可以加装反光材料可装饰材料,左右两侧设有与魔术贴112配合使用的尺寸调节装置113;该尺寸调节装置113可以采用带扣形式或松紧装置调节衣服尺寸;同时,该外部衣服本体11内面设有隔热材料,以减少外部热量对人体的传导;本实施中该魔术贴112的数量为两侧各三道,其他数量不影响使用效果。该隔热材料层12连接于该外部衣服本体11的反面,即位于外部衣服本体11与水循环通道里料层14之间。该水循环通道13固定在水循环通道里料层13的内面,可通过缝制或压合与水循环通道里料层13形成一件衣服本体状的里料;本实施例中该水循环通道13采用连缝方式固定或采用热压固定于水循环通道里料层13的内面;该水循环通道13主要为冷却水循环通道,本实施例中该水循环通道13采用塑料软管或塑料膜热压通道;该水循环通道13具有水循环通道进水口131和水循环通道出水口132;

该衣服本体1可设置为马夹型、短袖型或长袖型,均不影响使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衣服本体1为马夹型。

该背部包状物2设于外部衣服本体1的背面并与外部衣服本体1连接为一整体,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贴近身体一面呈空心状态,可填充弹性材料,以隔绝冷源储存装置与人体后背的直接接触,避免因为冷源的温度过低而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本实施中该背部包状物2采用车缝方式与外部衣服本体1背面连接,同时,该背部包状物2还可采用拉链连接、魔术贴固定或其他方式与外部衣服本体1背面连接,不影响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使用。

该微型水泵3设有微型水泵进水口31和微型水泵出水口32,并通过微型水泵出水口32与水循环通道13设有的水循环通道进水口131连接,该连接方式优选为软管连接。

该冷源储存装置4位于微型水泵3上侧,其下部设有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41,上部设有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42,最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冷源的冷源储存装置开口43;其中,该冷源储存装置4通过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41连接微型水泵3的微型水泵进水口31,通过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42连接水循环通道出水口132,这样就形成一冷却水循环通道,冷却水循环通道连接温控装置7,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其中,冷源储存装置出水口41与微型水泵进水口31以及冷源储存装置进水口42与水循环通道出水口132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软管连接。

该电池5电连接微型水泵3,为微型水泵3提供电源;该电池5还连接有电源开关51,该电源开关51从背部包状物2内部向外引出,控制微型水泵3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该一体式液冷降温服是通过冷却水循环工作模式为人体进行降温;首先打开冷源储存装置开口43,放入冷源及少量循环水,开启微型水泵3工作,微型水泵3吸入冷源储存装置4内部的冷却循环水,注入到水循环通道13内部;水循环通道13与人体贴近或接触,冷却水与人体发生热交换,带走人体所产生的热量,完成热交换后的循环水最后回到冷源储存装置4再进行冷却,如此循环,实现一体式液冷降温服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液冷降温服主要对冷却水循环装置与降温服实施一体化方案,无需外挂制冷系统,用户使用就跟穿着普通服装一样,两侧的尺寸调节装置可按不同体型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夏日或高温状况下,像随身携带的空调一样进行工作生活,不再受酷热的影响,无需外挂制冷系统,解决了液冷降温与外挂制冷一体化难题,更贴近普通人群的工作生活方式,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穿着更简单。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旋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形式的实施方法,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