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117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鞋。



背景技术:

婴儿鞋是0~3岁之间的幼儿所穿的鞋子。为了减少鞋带对幼儿脚部的伤害,婴儿鞋普遍没有鞋带,婴儿鞋通常采用鞋身整体缚紧幼儿足部的形式。但是缺少鞋带作为固定装置,仅靠婴儿鞋本身的束缚能力无法长久穿在好动的幼儿脚上,通常在鞋面上设置魔术贴,通过调节魔术贴至合适的粘接松紧度来防止婴儿鞋掉落。但是魔术贴容易沾到脏物导致粘接失效,且幼儿手部好动,很容易在大人不注意的情况下,拆开魔术贴导致婴儿鞋掉落。现有婴儿鞋中也有采用松紧带作为固定装置的,如果松紧带过于紧,容易造成幼儿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对幼儿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放松松紧带的松紧程度,令松紧带松紧程度容易调节,则无法适应幼儿的激烈活动,容易掉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婴儿鞋,以解决婴儿鞋容易掉落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鞋,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鞋帮、第三固定装置、鞋腰、第四固定装置、鞋头、鞋身、鞋跟和鞋底;

所述鞋帮与所述鞋身由所述鞋腰连接;

所述鞋身的一端与所述鞋头连接,所述鞋身的另一端与所述鞋跟连接;

所述鞋身远离所述鞋腰的一端设有所述鞋底;

所述鞋帮远离所述鞋腰的一端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包裹部、封口环和绑带;

所述包裹部设置于所述鞋帮的边缘上,且所述包裹部为中通结构;

所述包裹部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包裹部内部相连通的所述封口环;

所述绑带贯穿于所述包裹部;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帮上;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滑道和拉头;

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鞋帮的竖直边缘上,所述拉头设置于所述滑道上;

所述第三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帮上,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位于所述鞋跟的正上方;

所述第四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腰上;

所述第四固定装置包括:粘带、固定部、子贴和母贴;

所述粘带与所述鞋腰由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粘带缠绕于所述鞋腰上;

所述粘带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子贴;所述鞋腰靠近所述固定部,且与所述粘带缠绕方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所述母贴;所述子贴的长度大于所述母贴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拉头为水滴形。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

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于所述鞋头上;所述第二防护部覆盖于所述鞋跟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防护部;

所述第三防护部包括:鞋垫和凸垫;

所述鞋垫设置于所述鞋身的内部,并覆盖于所述鞋底上,且所述鞋垫的尺寸与所述鞋底的尺寸相适应;

所述凸垫设置于所述鞋垫靠近所述鞋跟一侧的上方。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防护部;

所述第四防护部覆盖于所述鞋头的内部,且尺寸与所述鞋头的尺寸相适应。

可选地,还包括:遮挡部;

所述遮挡部沿所述鞋帮靠近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竖直边缘设置;

所述遮挡部的面积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可选地,所述绑带有弹性。

可选地,所述鞋底的底部设有深度为1~3mm的花纹。

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婴儿鞋,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鞋帮、第三固定装置、鞋腰、第四固定装置、鞋头、鞋身、鞋跟和鞋底;所述鞋帮与所述鞋身由所述鞋腰连接;所述鞋身的一端与所述鞋头连接,所述鞋身的另一端与所述鞋跟连接;所述鞋身远离所述鞋腰的一端设有所述鞋底;所述鞋帮远离所述鞋腰的一端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包裹部、封口环和绑带;所述包裹部设置于所述鞋帮的边缘上,且所述包裹部为中通结构;所述包裹部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包裹部内部相连通的所述封口环;所述绑带贯穿于所述包裹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帮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滑道和拉头;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鞋帮的竖直边缘上,所述拉头设置于所述滑道上;所述第三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帮上,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位于所述鞋跟的正上方;所述第四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鞋腰上;所述第四固定装置包括:粘带、固定部、子贴和母贴;所述粘带与所述鞋腰由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粘带缠绕于所述鞋腰上;所述粘带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子贴;所述鞋腰靠近所述固定部,且与所述粘带缠绕方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所述母贴;所述子贴的长度大于所述母贴的长度。使用时,大人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中的所述子贴从所述母贴上拆下,并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中的所述拉头沿所述滑道向下拉,解开所述鞋帮,将所述绑带拆开,并保证两个所述封口环外均分别留有适当长度的所述绑带,以便穿鞋后将所述绑带收紧打结。将幼儿的脚伸入婴儿鞋内,整理幼儿的裤脚,令裤脚全部置于所述鞋帮的内侧,首先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对裤脚进行初次固定,方便后续的穿鞋步骤。然后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中的所述拉头沿所述滑道向上拉至顶部,令所述鞋帮收拢合并,从而令裤脚整齐的包覆于幼儿的脚腕及小腿上,对婴儿鞋进行二次包裹固定。接下来,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中的所述粘带缠绕于所述鞋腰上,根据所述粘带的收紧效果,调整所述粘带至合适的粘接位置,通过所述子贴于所述母贴粘接,所述第四固定装置能够对幼儿脚腕处施加一个拦截力,从而起到三次固定效果。最后,通过调整所述绑带在所述包裹部中滑动收紧至合适位置,将所述绑带打结固定,令裤脚完全固定于幼儿的腿上,不会发生于腿的相对移动,并对婴儿鞋起到四次固定效果。从而有效保证即使幼儿激烈活动,婴儿鞋也不会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第一固定装置,2-包裹部,3-封口环,4-绑带,5-第二固定装置,6-滑道,7-拉头,8-鞋帮,9-第三固定装置,10-第四固定装置,11-鞋腰,12-鞋头,13-鞋身,14-鞋跟,15-鞋底,16-第一防护部,17-第二防护部,18-第三防护部,19-鞋垫,20-凸垫,21-第四防护部,22-粘带,23-固定部,24-子贴,25-母贴,26-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鞋,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第二固定装置5、鞋帮8、第三固定装置9、第四固定装置10、鞋腰11、鞋头12、鞋身13、鞋跟14和鞋底15;

所述鞋帮8与所述鞋身13由所述鞋腰11连接;

所述鞋身13的一端与所述鞋头12连接,所述鞋身13的另一端与所述鞋跟14连接;

所述鞋身13远离所述鞋腰11的一端设有所述鞋底15;

所述鞋帮8远离所述鞋腰11的一端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包括:包裹部2、封口环3和绑带4;

所述包裹部2设置于所述鞋帮8的边缘上,且所述包裹部2为中通结构;

所述包裹部2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包裹部2内部相连通的所述封口环3;

所述绑带4贯穿于所述包裹部2;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设置于所述鞋帮8上;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包括:滑道6和拉头7;

所述滑道6设置于所述鞋帮8的竖直边缘上,所述拉头7设置于所述滑道6上;

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设置于所述鞋帮8上,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位于所述鞋跟14的正上方;

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设置于所述鞋腰11上;

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包括:粘带22、固定部23、子贴24和母贴25;

所述粘带22与所述鞋腰11由所述固定部23连接,所述粘带22缠绕于所述鞋腰11上;

所述粘带22远离所述固定部23的一端设有子贴24;所述鞋腰11靠近所述固定部23,且与所述粘带22缠绕方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所述母贴25;所述子贴24的长度大于所述母贴25的长度。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使用时,大人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中的所述子贴24从所述母贴25上拆下,并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中的所述拉头7沿所述滑道6向下拉,解开所述鞋帮8,将所述绑带4拆开,并保证两个所述封口环3外均分别留有适当长度的所述绑带4,以便穿鞋后将所述绑带4收紧打结。将幼儿的脚伸入婴儿鞋内,整理幼儿的裤脚,令裤脚全部置于所述鞋帮8的内侧,首先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对裤脚进行初次固定,方便后续的穿鞋步骤。然后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中的所述拉头7沿所述滑道6向上拉至顶部,令所述鞋帮8收拢合并,从而令裤脚整齐的包覆于幼儿的脚腕及小腿上,对婴儿鞋进行二次包裹固定。接下来,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中的所述粘带22缠绕于所述鞋腰11上,根据所述粘带22的收紧效果,调整所述粘带22至合适的粘接位置,通过所述子贴24于所述母贴25粘接,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能够对幼儿脚腕处施加一个拦截力,从而起到三次固定效果。最后,通过调整所述绑带4在所述包裹部2中滑动收紧至合适位置,将所述绑带4打结固定,令裤脚完全固定于幼儿的腿上,不会发生与腿的相对移动,并对婴儿鞋起到四次固定效果。从而有效保证即使幼儿激烈活动,婴儿鞋也不会掉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采用松紧带,使用时,通过外力抻拉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不需要依靠其它部件协助,就能够调节松紧程度。对于穿有厚外裤的幼儿来说,如果没有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协助固定外裤,防止外裤从婴儿鞋的所述鞋帮8处外露,在使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时,很容易造成外裤夹进所述滑道6内,卡住所述拉头7,造成外裤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的损坏。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包裹部2采用皮革,由于幼儿在穿脱婴儿鞋时,外裤与所述包裹部2不可避免的相互摩擦,深色外裤,或者带有脏物的外裤容易将颜色和脏物沾到所述包裹部2上,从而造成所述包裹部2成为最容易脏的部分之一。采用皮革制作,方便大人擦拭、清理,不需要进行水洗就可以恢复清洁,不影响穿用的连续性。

所述封口环3可以减小所述包裹部2与所述绑带4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所述封口环3与所述绑带4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则长时间用力抽绑所述绑带4时,容易令所述绑带4磨损,甚至断裂损坏。所述封口环3能够有效延长所述绑带4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鞋帮8、所述鞋腰11、所述鞋头12、所述鞋身13及所述鞋跟14均采用防水材料,幼儿的行走能力及判断能力都比较弱,容易走进踩水或者踩雪,防水材料能够有效抵抗水、雪的侵害,保持鞋内干爽,从而保证幼儿的足部健康。

参见图1,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拉头7为水滴形。

水滴形所述拉头7外部没有棱角,圆滑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拉头7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钩挂。且水滴形为体对称结构,较片状结构体积更小巧,从而有效减少所述拉头7外露与外界物体接触的体积,降低与外界发生钩挂的几率,防止对外界物体造成损坏,以及避免一旦所述拉头7与外界物体发生钩挂时产生突然阻力,造成幼儿摔倒的危险。

参见图1,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防护部16和第二防护部17;

所述第一防护部16覆盖于所述鞋头12上;所述第二防护部17覆盖于所述鞋跟14上。

由于幼儿的行动能力还比较弱,行走或跑跳时容易向前踢到外界物体,或者后退时无法关注身后物体,从而摩擦、碰撞到外界物体。所述第一防护部16和所述第二防护部17采用具有一定硬度且耐磨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幼儿踢撞物体时对婴儿鞋造成的损坏,延长婴儿鞋的使用寿命,且能够同时保护幼儿的脚不会被踢撞外物时产生的冲撞力伤害。

参见图2,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防护部18;

所述第三防护部18包括:鞋垫19和凸垫20;

所述鞋垫19设置于所述鞋身13的内部,并覆盖于所述鞋底15上,且所述鞋垫19的尺寸与所述鞋底15的尺寸相适应;

所述凸垫20设置于所述鞋垫19靠近所述鞋跟14一侧的上方。

幼儿足部还处于发育中,脚骨比较柔弱,容易变形,需要有合适形状的鞋垫保护足部。所述鞋垫19采用软硅胶,既能够增加足部与婴儿鞋之间的摩擦力,有拥有足够的柔韧性及挺度保护幼儿脚骨。所述凸垫20位于幼儿脚跟处,由于幼儿练习走步时,期初无法采用标准的走步方式,容易将脚跟先用力着地,从而对脚跟造成冲击力,所述凸垫20能够有效缓冲对脚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幼儿足部健康。

参见图2,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防护部21;

所述第四防护部21覆盖于所述鞋头12的内部,且尺寸与所述鞋头12的尺寸相适应。

幼儿在学步阶段容易踢撞前方物体,且无法控制踢撞的力度,如果用力过大,容易对脚趾造成冲击伤害。所述第四防护部21能够有效减缓踢撞时对幼儿脚趾造成的伤害,从而保护幼儿足部健康。

参见图4,一种婴儿鞋实施例提供的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还包括:遮挡部26;

所述遮挡部26沿所述鞋帮8靠近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的竖直边缘设置;

所述遮挡部26的面积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

幼儿在行走时,如果外部有线类的物体容易缠绕到所述拉头7上,所产生的牵绊力容易绊倒幼儿。所述遮挡部26能够覆盖住所述拉头7及滑道6,隔绝所述拉头7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从而降低幼儿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且在所述滑道6上拉动所述拉头7时,所述遮挡部也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物体进入所述滑道6内,保证所述滑道6的通畅性,从而延长所述滑道6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绑带4有弹性。

所述绑带4在抽绑过程中,由于其带有弹性,在弹力及人力的双重合力作用下,能够有效增加所述绑带4的抽绑效果,从而提高固定效果,防止鞋子掉落。

可选地,所述鞋底15的底部设有深度为1~3mm的花纹。

所述鞋底15对应所述鞋头12及所述鞋跟14底部的花纹深度较对应所述鞋身13底部的花纹深度深。由于幼儿在学步时,容易错误在鞋头及鞋跟部位用力,从而增加所述鞋底15对应所述鞋头12及所述鞋跟14部位的花纹深度,从而增大摩擦力,让幼儿行走的更稳。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婴儿鞋,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第二固定装置5、鞋帮8、第三固定装置9、第四固定装置10、鞋腰11、鞋头12、鞋身13、鞋跟14和鞋底15;所述鞋帮8与所述鞋身13由所述鞋腰11连接;所述鞋身13的一端与所述鞋头12连接,所述鞋身13的另一端与所述鞋跟14连接;所述鞋身13远离所述鞋腰11的一端设有所述鞋底15;所述鞋帮8远离所述鞋腰11的一端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包括:包裹部2、封口环3和绑带4;所述包裹部2设置于所述鞋帮8的边缘上,且所述包裹部2为中通结构;所述包裹部2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包裹部2内部相连通的所述封口环3;所述绑带4贯穿于所述包裹部2;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设置于所述鞋帮8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包括:滑道6和拉头7;所述滑道6设置于所述鞋帮8的竖直边缘上,所述拉头7设置于所述滑道6上;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设置于所述鞋帮8上,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位于所述鞋跟14的正上方;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设置于所述鞋腰11上;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包括:粘带22、固定部23、子贴24和母贴25;所述粘带22与所述鞋腰11由所述固定部23连接,所述粘带22缠绕于所述鞋腰11上;所述粘带22远离所述固定部23的一端设有子贴24;所述鞋腰11靠近所述固定部23,且与所述粘带22缠绕方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所述母贴25;所述子贴24的长度大于所述母贴25的长度。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使用时,大人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中的所述子贴24从所述母贴25上拆下,并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中的所述拉头7沿所述滑道6向下拉,解开所述鞋帮8,将所述绑带4拆开,并保证两个所述封口环3外均分别留有适当长度的所述绑带4,以便穿鞋后将所述绑带4收紧打结。将幼儿的脚伸入婴儿鞋内,整理幼儿的裤脚,令裤脚全部置于所述鞋帮8的内侧,首先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9对裤脚进行初次固定,方便后续的穿鞋步骤。然后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中的所述拉头7沿所述滑道6向上拉至顶部,令所述鞋帮8收拢合并,从而令裤脚整齐的包覆于幼儿的脚腕及小腿上,对婴儿鞋进行二次包裹固定。接下来,将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中的所述粘带22缠绕于所述鞋腰11上,根据所述粘带22的收紧效果,调整所述粘带22至合适的粘接位置,通过所述子贴24于所述母贴25粘接,所述第四固定装置10能够对幼儿脚腕处施加一个拦截力,从而起到三次固定效果。最后,通过调整所述绑带4在所述包裹部2中滑动收紧至合适位置,将所述绑带4打结固定,令裤脚完全固定于幼儿的腿上,不会发生与腿的相对移动,并对婴儿鞋起到四次固定效果。从而有效保证即使幼儿激烈活动,婴儿鞋也不会掉落。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