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681阅读:1087来源:国知局
防滑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滑鞋套。



背景技术:

下雨天出门,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鞋子被雨水打湿或弄脏了;2.鞋子走在有水的路上,特别是有水的光滑的瓷砖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一个大跟头。而目前市场上的鞋子,有的具有防水效果,有的具有防滑效果,但是没有防水及防滑同时都很好的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鞋子没有同时具备防水及防滑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滑鞋套,包括鞋底及安装于所述鞋底上的套体,所述套体上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套体的套口处并用于供用户的穿鞋脚伸入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有与所述套体连接并用于阻挡外部水进入所述套体内的挡水结构,所述鞋底上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鞋底上的若干片状体。

优选地,所述防滑结构为橡胶件。

优选地,所述鞋底及所述套体均为硅胶件。

优选地,所述防滑结构与所述鞋底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鞋底对应所述片状体的位置设有安装槽,所述片状体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的边缘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连接口拉合以使所述挡水结构收容于所述套体内的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的端部设有用于将所述连接口的端部粘合的魔术贴。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的顶部边缘及所述挡水结构的顶部边缘均设有用于防撕裂的包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顶侧边缘并用于扩大所述鞋底码数的扩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套,通过在套体上设置挡水结构,同时在鞋底上设置防滑结构,从而使得该防滑鞋套不仅具有防水的效果,同时也具有防滑的效果,从而使得该防滑鞋套的功能多样化,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拉链拉合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防滑鞋套的拉链拉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鞋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鞋底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防滑鞋套的背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套体;2-鞋底;3-挡水结构;4-拉链;5-魔术贴;6-包边结构;7-防滑结构;11-套口;12-连接口;13-第一加强部;14-第二加强部;21-底板;23-扩底部;41-链带;42-链牙;71-片状体;2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进行说明。该防滑鞋套包括鞋底2和安装于鞋底2上的套体1,套体1用于容纳用户的穿鞋脚,套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穿鞋脚伸入套体1中并在穿鞋脚伸入之后箍设于小腿上的套口11,套体1上还开设有延伸至套口11处并用于供穿鞋脚伸入的连接口12,此处,连接口12是用于扩展套口11以使穿鞋脚能够很方便伸入套体1中,连接口12处设有与套体1连接并用于防止外部水进入套体1内的挡水结构3。在本实施例中,鞋底2上还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结构7,防滑结构7设于鞋底2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口12设于套体1的前侧(套体1的前侧即为与脚前侧对应的一侧),连接口12自套体1的靠近底端的位置延伸至套口11,且挡水结构3设于连接口12的内侧并与套体1的内侧进行连接,这样,在穿防滑鞋套时,雨水也不会从连接口12处进入套体1内。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连接口12也可设于套体1的后侧、左侧及右侧,且挡水结构3也可设于连接口12的外侧并与套体1的外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套,通过在套体1上设置挡水结构3,同时在鞋底2上设置防滑结构7,从而使得该防滑鞋套不仅具有防水的效果,同时也具有防滑的效果,从而使得该防滑鞋套的功能多样化,适应性更强。

优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滑结构7包括设于鞋底2上的若干片状体71,各片状体71安装鞋底2的受力情况进行分布,这样,通过在鞋底2上分布片状体71,从而提高鞋底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滑的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防滑结构7也可以是点状或柱状等结构,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滑结构7为橡胶件,橡胶具有高弹性及塑性好的特点,在脚踩于地面上时,防滑结构7产生变形,从而增加了地面与鞋底2之间的摩擦力。此外,橡胶具有耐磨及耐压的特性,从而提高了该防滑结构7的使用寿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防滑结构7也可以是采用其他可增强摩擦及且具有耐磨、耐压的特性材料,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鞋底2及套体1均为硅胶件,硅胶不仅防水效果好,且其质地软,从而使得该防滑鞋套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同时,硅胶的温度适用范围广,其在-30℃~150℃之间无任何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此外,硅胶还具有颜色多样化,清洗容易,表面不停留水珠,表面可印刷各式图样等优点。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滑结构7与鞋底2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使得防滑结构7与鞋底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强,防滑结构7不会轻易掉落,且也使得防滑结构7与鞋底2成型工艺简单。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鞋底2对应片状体71的位置设有安装槽210,片状体71嵌设于安装槽210中,这样,当片状体71被磨坏时,可以换上新的片状体71。具体的,片状体71可以通过粘贴件粘贴于安装槽210中,或者片状体71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安装槽210中,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连接口12的边缘上设有用于将连接口12拉合以使挡水结构3收容于套体1内的拉链4,拉链4通过线体缝合于连接口12处,拉链4包括采用布料制成的链带41,以及分布于链带41上的采用塑料制成的链牙42,当穿鞋脚伸入套体1后,通过拉链4将连接口12拉合,从而将套体1紧紧套设于穿鞋脚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连接口12的端部设有用于将连接口12的端部粘合的魔术贴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口12的上端及下端处均设有魔术贴5,这样,不仅将连接口12闭合的更紧密,防水更好,同时,也防止拉链4因穿鞋脚走路被扯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套体1的顶部边缘及挡水结构3的顶部边缘均设有用于防撕裂的包边结构6,上述套体1的连接口12处的边缘也设有包边结构6,包边结构6即为包覆于各结构边缘上的布料结构,且该布料结构的两端通过线体缝合在套体1及挡水结构3上,从而防止套体1及挡水结构3的边缘因长期使用而产生裂痕等现象,进而提高了该防滑鞋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鞋底2包括用于与地面抵接的底板21及设于底板21顶侧边缘并用于扩大鞋底2码数的扩底部23,安装槽210设于底板21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鞋底2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扩底部23自底板21周缘竖直向上延伸,底板21的大小和扩底部23的高度共同决定了该防滑鞋套适用于哪些码数的穿鞋脚,扩底部23的设计,使得同一双防滑鞋套可以同时使用三个码甚至更多码的穿鞋脚,从而提高了该防滑鞋套的适用性。此外,扩底部23的厚度可以与底板21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小于底板21的厚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套体1背面的外壁上贴设有第一加强部13,第一加强部13用于防止用户在穿该防滑鞋套时用力过猛而将套体1背面撕裂,第一加强部13呈长条状并自套体1的底部延伸至顶部,第一加强部13通过粘贴剂粘贴于套体1外壁上。同样的,上述套体1与鞋底2的连接处贴设有第二加强部14,第二加强部14用于防止用户在穿该防滑鞋套时用力过猛而将套体1从鞋底2上撕裂下来,第二加强部14通过粘贴剂粘设于鞋底2及套体1的背面上,第二加强部14的位于套体1上的部分叠加于第一加强部1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