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48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保健鞋。



背景技术:

压力袜又称弹力袜,品种分为两种:循序减压压力袜和抗血栓压力袜。通常罗口由莱卡高弹材质,袜筒和足部采用里纱用莱卡氨纶包覆纱,表纱用尼龙.棉或者多孔纤维等编织而成,是一种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功能的医用袜,可消除疲劳,防治静脉曲张、血栓及肺栓塞等。平常人穿着也可以当作是一种保健袜,可以预防静脉曲张,防腿水肿,改变脚容易累的现象,也可以瘦腿,但是压力袜只能内穿,而且穿好压力袜子后还需要穿好鞋子,才可以进行户外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力袜功能且无需搭配鞋子进行穿着的一种新型保健鞋。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保健鞋,包括袜体本体和复合在所述袜体本体的下底面上的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袜体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袜体本体为由至少一种弹性纱线编制而成的袜体,所述袜体本体具有内袜和外袜,所述外袜套设在所述内袜外,所述内袜具有第一上罗口和内袜体,所述外袜具有第二上罗口和外袜体,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均具有足部、踝部和袜筒,所述第一上罗口设置在所述内袜体的袜筒上端,所述第二上罗口设置在所述外袜体的袜筒上端,所述第一上罗口和所述第二上罗口相连接,所述内袜体的下底面上复合有中底,所述外袜体的足部上还开设有供所述中底放入的开口,所述大底复合在在所述外袜体的下底面上,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均为组织弹力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弹性袜体。

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外袜体足部的前端上。

所述开口为由弹性纱线编织而成的弹性开口。

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均为编织密度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袜体。

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均具有编织吃纱量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袜体。

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的足部下底面均为编织吃纱量少的薄下底面,所述内袜体和所述外袜体的踝部均为编织吃纱量多的加厚踝部。

所述第一上罗口和所述第二上罗口均为高弹材质的上罗口。

所述袜体本体为表面材质采用涤纶材料或锦纶材料、里纱用绦纶空包材料、弹力丝采用了安纶双包纱或橡筋编织成的袜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健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袜体的下底面上复合有中底,大底复合在外袜体的下表面上,在穿着时无需再另外搭配鞋子,同时袜体和外袜体均为组织弹力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弹性袜体,可缓解腿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开口设置在所述外袜的足部的前端上的设计便于将中底复合在内袜体的下底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健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健鞋中的袜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底、2.大底、31.第一上罗口、32.内袜体、41.第二上罗口、42.开口、43.外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保健鞋,包括袜体本体、中底1和大底2。

所述袜体本体为双层结构的袜体,具有连接在一起的内袜和外袜,所述袜体本体为由至少一种弹性纱线编制而成的袜体。

所述内袜的外形为传统长筒袜外形,所述内袜具有第一上罗口31和内袜体32,内袜体32具有对应于人体脚掌的第一足部、对应于人体脚踝的第一踝部和第一袜筒,内袜体32的编织密度由所述第一踝部向所述第一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具体的在编织时,内袜体32的编织吃纱量由所述第一踝部向所述第一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内袜体32的厚度由所述第一踝部向所述第一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内袜体32的组织弹力由所述第一踝部向所述第一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较佳的内袜体32的组织弹力的压力值范围为15~20mmHg或者20~30mmHg,第一上罗口31由高弹材质的面料编制而成,第一上罗口31设置在内袜体32的袜筒上端的开口处上。

所述外袜的外形为传统长筒袜外形,所述外袜具有第二上罗口41和外袜体43,外袜体43具有对应于人体脚掌的第二足部、对应于人体脚踝的第二踝部和第二袜筒,外袜体43的编织密度由所述第二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具体的,外袜体43的编织吃纱量由所述第二踝部向所述第二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外袜体43的组织弹力由所述第二踝部向所述第二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所述第二足部前端开有垂直于足部的开口42,开口42用于放入中底1,第二上罗口41由高弹材质的面料编制而成,第二上罗口41设置在外袜体43的袜筒上端开口位置上,开口42为弹性材质的开口。

所述第一足部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踝部的编织密度,所述第一足部的下底面为编织吃纱量少的薄下底面,所述第一踝部为编织吃纱量多的加厚踝部。

所述第二足部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踝部的编织密度,且所述开口42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足部的其他位置的编织密度,所述第二足部的下底面均编织吃纱量少的薄下底面,所述第二踝部为编织吃纱量多的加厚踝部。

如图2所示,所述袜体本体通过袜子机器进行一体编织而成,其中第一上罗口31的开口处与第二上罗口41的开口处相连接,较佳的,所述袜体本体为表面材质采用涤纶材料或锦纶材料、里纱用绦纶空包材料、弹力丝采用了安纶双包纱或橡筋编织成的袜体,具体的,所述涤纶材料为100D涤纶材料、150D涤纶材料、200D涤纶材料或250D涤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锦纶材料为70DD锦纶材料、100D锦纶材料、150D锦纶材料、200D锦纶材料或250D锦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绦纶空包材料为20150绦纶空包材料、40150绦纶空包、20100绦纶空包、40绦纶空包或100绦纶空包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安纶双包纱为1807070安纶双包纱、1207070安纶双包纱、1807575安纶双包纱、1207575安纶双包纱、2807070安纶双包纱或2807575安纶双包纱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橡筋为100#橡筋或120#橡筋或150#橡筋中的任意一种。

将所述外袜翻转套设在所述内袜外,将大底2复合在外袜体43的下底面上,再将中底1穿过开口42放置于内袜体32与外袜体43之间的夹层内,将中底1复合在内袜体32的足部的下表面上,最后将开口42的末端进行缝合闭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袜体32的下底面上复合中底1、在外袜体43的下表面上复合大底2,使穿着本实用新型时无需再另外搭配鞋子,穿着方便且能对脚掌起到更好地保护;同时内袜体32和外袜体43均为组织弹力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弹性袜体,可缓解腿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内袜体32和外袜体43均为编织密度以及编织吃纱量由踝部向袜筒的上端逐渐递减的弹性袜体,该设计可以使踝部较厚实、耐磨,使袜筒的编织缝隙较大从而保持较好的透气性;此外,所述第一足部和所述第二足部的下底面均为编织吃纱量少的薄下底面,对人体足部起到有较好的透气和散热作用,所述第一足部和所述第二足部的编织密度均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踝部和所述第二踝部的编织密度的设计使足部的弹力较小,穿着时不紧绷较为舒适,开口42的编织密度较大的设计可以保证开口42的弹性。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