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式托重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59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杆式托重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拉杆式托重背包。



背景技术:

人们外出旅行、工作、学习往往要肩背或手提较沉重的背包,而长途拎提对小学生、老弱病残者来说尤其难以负荷;现有的背带式背包,通常由袋体和背带组成,携带单一;而带有滚轮的拉杆背包,其拖拉携带比较方便,因为城里道路平坦,拉杆不费劲,有些直接可以拉到家;没有考虑到农村道路有很多斜坡,而且道路也不太平坦、有些甚至还没有通马路;另外,当面临有多个背包或重物时,两手长时间提着会导致手部酸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拉杆式托重背包,以解决面临多个重物时,难以提携的困境,该背包结构简单,通过伸缩拉杆拖行可使背包更省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杆式托重背包,包括主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包体(1)下端通过连接件(3)设置有可自由收起的托重组件(4);所述托重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01)、第二滚轮(402)、翻转板(403)、铰件连接板(404)及转轴(405),其第一滚轮(401)位于转轴(405)两侧,所述连接件(3)设置在转轴(405)端部,所述转轴(405)中部固接有铰件连接板(404),所述的翻转板(403)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铰件连接板(404);所述第二滚轮(402)活动设置在翻转板(403)上;所述主包体(1)背部还设置有伸缩拉杆(7),伸缩拉杆(7)上端连接有手柄(6)。

进一步的,所述主包体(1)背部一侧设置有用于遮挡托重组件(4)的后遮带(2),所述后遮带(2)通过拉链(5)与主包体(1)背部另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403)上开设有容纳铰件连接板(404)的凹槽(4031)。

进一步的,所述主包体(1)两侧端设置有侧包袋(101),所述侧包袋(101)敞口处设置有可收缩敞口大小的拉紧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重组件(4)与主包体(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背包的托重组件自由收起后,通过后遮带上的拉链将托重组件和伸缩拉杆隐藏,以保持背包的美观。

2.采用敞口形式和用拉绳收缩敞口的结构,方便放置且使放置物体更加稳定安全。

3.该背包后部增设托重组件便于托带其它重物,采用前后滚轮,使拖行更加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托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主包体;2、后遮带;3、连接件;4、托重组件;5、拉链;6、手柄;7、伸缩拉杆;101、侧包袋;401、第一滚轮;402、第二滚轮;403、翻转板;404、铰件连接板;405、转轴;40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包括主包体1;所述的主包体1下端通过连接件3设置有可自由收起的托重组件4;所述托重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01、第二滚轮402、翻转板403、铰件连接板404及转轴405,其第一滚轮401位于转轴405两侧,所述连接件3设置在转轴405端部,所述转轴405中部固接有铰件连接板404,所述的翻转板403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铰件连接板404;所述第二滚轮402活动设置在翻转板403上;所述主包体1背部还设置有伸缩拉杆7,伸缩拉杆7上端连接有手柄6。

优选的,所述主包体1背部一侧设置有用于遮挡托重组件4的后遮带2,所述后遮带2通过一侧设置的拉链5与主包体1背部另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板403上开设有容纳铰件连接板404的凹槽4031。

优选的,所述主包体1两侧端设置有侧包袋101,所述侧包袋101敞口处设置有可收缩敞口大小的拉紧绳。

优选的,所述的托重组件4与主包体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具体使用时:

当需要拖行时,只需提升伸缩拉杆7;当有多个背包或袋子时,要打开拉链5,将托重组件4放下,后将拉链5拉合,提升伸缩拉杆7,至合适高度后,将背包挂在伸缩拉杆7上,下端放置在翻转板403上,手推手柄6便可完成托运;当需要肩背时,将拉链5拉开,收起托重组件4,用后遮带2将托重组件4隐藏,拉上拉链5,收缩伸缩拉杆7,便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