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走失智慧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543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走失智慧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手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走失智慧环。



背景技术:

中国进入到了老年社会,老年痴呆症所引起的走失、失踪事故越来越普遍。同时也包括儿童及残障人士,如何关心和服务这些群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防走失装置大部分是基于GPS定位技术,其成本高、功耗大,携带不方便。

当今社会,虽然已经信息化,但是不断有被监控和跟踪对象的走失,比如儿童、老年痴呆症患者、宠物、在运输和储藏状态下的贵重物品等,本技术实现对被监控对象的有效跟踪,并在超过设定的监控区域后,只能触发传感器报警,且将被跟踪对象的信息通过GPS轨迹和定位系统,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追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走失智慧环,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社区或疗养院、学校等类似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走失智慧环,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弧形环和转动圆管;

所述第一环体底面开有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一环体内开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位于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一端;

所述转动圆管包括第一转动圆管和第二转动圆管,所述第一转动圆管安装于第一圆形槽内,所述第二转动圆管安装于第二圆形槽内;

所述第一转动圆管和第二转动圆管一端均固定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环体底面固定有丝杠,所述丝杠与第一转动圆管配合,所述第二环体底面开有贯通孔,所述第二环体侧壁表面固定有方形板;

所述弧形环安装于第二环体底面,所述弧形环一端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贯通孔和第二转动圆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横截面均为U形。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槽侧壁固定有齿轮安装轴,所述齿轮安装轴周侧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体侧壁表面开有条形槽,所述方形板表面固定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条形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圆管周侧内表面车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圆管周侧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凹槽,所述转动轴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凸起,所述转动轴与第二转动圆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定人群防走失系统装置,该系统在社区或疗养院等环境中建立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该网络实现传感器模块与中心节点之间的通信,动态监测佩戴人群的行踪,并将信息传输到服务器计算机。该装置中通过两个半圆形环体卡接在手腕处,防止手环脱落,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社区或疗养院、学校等类似环境中。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发该系统软件与硬件,以提高定位精度、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走失智慧环,包括第一环体1、第二环体2、弧形环3和转动圆管,如图1、2、3所示;

所述第一环体1和第二环体2配合,第一环体1和第二环体2横截面均为U形,第一环体1底面开有第一圆形槽101和第二圆形槽102,所述第一环体1内开有方形槽103,所述方形槽103位于第一圆形槽101和第二圆形槽102一端,所述方形槽103侧壁固定有齿轮安装轴104,所述齿轮安装轴104周侧固定有第一齿轮106,第一环体1侧壁表面开有条形槽105;

所述转动圆管包括第一转动圆管401和第二转动圆管402,所述第一转动圆管401安装于第一圆形槽101内,第二转动圆管402安装于第二圆形槽102内;

较优的,第一圆形槽101和第二圆形槽102侧壁均固定有限位环,第一转动圆管401和第二转动圆管402周侧均开有环形槽,所述限位环和环形槽配合;

其中,第一转动圆管401周侧内表面车有内螺纹,第二转动圆管402周侧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凹槽,第一转动圆管401和第二转动圆管402一端均固定有第二齿轮403,所述第二齿轮403与第一齿轮106啮合;

所述第二环体2底面固定有丝杠201,所述丝杠201与第一转动圆管401配合,第二环体2底面开有贯通孔,第二环体2侧壁表面固定有方形板203,所述方形板203表面固定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条形槽105配合;

所述弧形环3安装于第二环体2底面,弧形环3一端固定有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301穿过贯通孔和第二转动圆管402,转动轴301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凸起,转动轴301与第二转动圆管402配合;

较优的,所述方形槽103内安装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主控制器内的无线接收器通信连接,通过蓝牙短距离无线通讯监控被监护者的距离,超过距离限制后触发主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