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204发布日期:2018-11-13 20:0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ETPU减震中底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氨酯(TPU)拥有高耐磨、高弹性、抗疲劳、耐化学腐蚀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鞋材。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经过发泡之后可以制备成ETPU发泡颗粒,人们再通过蒸汽成型的方式获得成形体,比如申请人曾于2014年5月9日申请并获得了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其专利号为201410196699.3,其中其明确公开了利用TPU发泡粒子制备成型体的方法,具体是:将彩色TPU发泡粒子注入发泡粒子成型机模具中,采用水蒸气加热处理、经冷水冷却、排水、风冷、脱模后制得彩色TPU发泡粒子成型体;所述的水蒸气加热时间为5~60s,所述的水蒸气温度为130~149℃。

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ETPU成型体通常被用做鞋中底材料,其在一些性能上超越了EVA材料形成的中底,目前正被市场所吸纳,有逐渐取代EVA发泡材料的趋势。

但是,采用ETPU粒子发泡成型的中底,除了在上端面与鞋帮相连以及底部部分区域与橡胶大底相连之外,还会有不少区域裸露在外,这些裸露在外的区域主要是中底的环形侧面,这些环形侧面由于一直在与外界接触,其一直遭遇灰尘、油脂等的侵袭,故鞋子每穿着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清洗,但是传统的ETPU发泡成型制得ETPU减震中底其由于相邻粒子之间仍然具有微观的间隙,灰尘、油脂等物质会扩散至上述间隙中而不易清洗,对外则表现为容易积累赃物,最后变黑。另外,由于这些环形侧面还作为整个鞋子的外观面,故其是否便于清洁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鞋子的美观,并最终影响到市场表现,甚至直接影响到ETPU粒子在鞋中底材料的应用。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其应用在鞋子上时环形侧面容易清洗,从而确保整个鞋子的清洁外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其中,包括位于中部位置的减震主体以及位于减震主体四周的环形侧缘,所述减震主体和环形侧缘均是采用ETPU发泡粒子通过水蒸气成型而成,该环形侧缘在结构致密性上强于减震主体,该环形侧缘的厚度范围为0.5-5mm,该减震主体的密度为0.25-45g/cm3,环形侧缘的密度为0.30-0.50g/cm3

进一步,在邵C硬度方面,环形侧缘比减震主体的硬度高3-20 度;在密度方面,环形侧缘比减震主体的密度高0.05-0.2g/cm3

进一步,该减震主体的邵C硬度为45-65度,该环形侧缘的邵C 硬度为55-75度。

采用上述结构之后,本实用新型将ETPU减震中底区分为核心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主体以及位于减震主体周边实际并不起太多减震作用的环形侧缘,对于减震主体其成型方法与现有技术基本保持一致,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形成的ETPU减震中底可以保持优良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合脚部与鞋底的实际接触区域,发现鞋中底减震材料并不完全支撑人体脚部,即人体脚部和鞋中底减震材料之间还留有一定间隙,这些间隙其实并未充分发挥其减震性能,适当提高其致密性,并不会影响到整个鞋子的减震性能,但是对于防脏问题上则是可以起到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此而开发得到本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侧缘处形成光滑致密层,让相邻ETPU发泡粒子之间熔接在一起而具有更小的缝隙,从而降低灰尘和油脂进入相邻ETPU发泡粒子之间缝隙中的可能,从而可以提升鞋子表面的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减震主体-1;环形侧缘-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包括位于中部位置的减震主体1以及位于减震主体1四周的环形侧缘2,该环形侧缘2在结构致密性上强于减震主体1。该减震主体1是用来提供人们踩踏时的减震性能,确保人们穿着的舒适度,该环形侧缘2则是用于提升耐脏性能,确保鞋子在穿着时的美观。

具体地,从参数性能的角度来看,在邵C硬度方面,环形侧缘比减震主体的硬度高3-20度;在密度方面,环形侧缘比减震主体的密度高0.05-0.2g/cm3。优选地,进一步,该减震主体的邵C硬度为45-65 度,密度为0.25-45g/cm3,该环形侧缘的邵C硬度为55-75度,密度为0.30-0.50g/cm3

为了在减震性能和耐脏性能之间做一个平衡,并确保两者均能达到最佳,该环形侧缘的厚度范围为0.5-5mm。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TPU发泡粒子注入发泡粒子成型机模具中,该模具划分为对应于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腔以及对应于环形侧缘位置的第二成型腔,该第一成型腔的导热速率小于第二成型腔的导热速率,关闭模具;

②将高温水蒸气同时注入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第二成型腔的温度高于第一成型腔的温度,位于第二成型腔内的TPU发泡粒子表面熔接程度高于位于第一成型腔内的TPU发泡粒子,第二成型腔内的TPU发泡粒子间的熔接痕消失并形成光滑致密层,第一成型腔内的 TPU发泡粒子间存在界面线;

③向模具中通入冷水冷却模具中的发泡材料,排水,吹风,得到 ETPU减震中底。

具体地,步骤①中第二成型腔采用铝制、铜制或多孔铜的材质制成,所述第一成型腔则采用钢或不锈钢材质制成,这样利用不同材质的表面光滑度,让得到产品在性能上存在一些差别;步骤②中,水蒸气的温度为120-150度,水蒸气加热时间为10-60s。

在上述步骤中,主要是通过导热速率的设置,让第一成型腔中 TPU发泡粒子所处的温度一直低于第二成型腔中TPU发泡粒子所处的温度,这样让第二成型腔内的TPU发泡粒子可以彼此粘接的更好,提升了整个ETPU减震中底的耐脏性和外观美感。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便于清洁的ETPU减震中底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TPU发泡粒子注入发泡粒子成型机模具中,该模具划分为对应于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腔以及对应于环形侧缘位置的第二成型腔,第二成型腔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成型腔温度的控温系统;

②将高温水蒸气同时注入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使TPU发泡粒子发生界面粘结,关闭高温水蒸气加热;打开第二成型腔的控温系统,使第二成型腔内的TPU发泡粒子继续受热,发生表面熔融,使熔接痕消失以形成致密层;

③向模具中通入冷水冷却模具中的发泡材料,排水,吹风,得到 ETPU成型体中底材料。

步骤①的第二成型腔内含有辅助加热管道,加热介质选自水蒸气或导热油;步骤②中,水蒸气的温度为120-150度,水蒸气加热时间为为10-60s;步骤②中,第二成型腔内持续受热的温度为130-160 度,第二成型腔的加热时间为1-20s,该第二成型腔的温度高于第一成型腔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ETPU减震中底区分为核心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主体以及位于减震主体周边实际并不起太多减震作用的环形侧缘,对于减震主体其成型方法与现有技术基本保持一致,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形成的ETPU减震中底可以保持优良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合脚部与鞋底的实际接触区域,发现鞋中底减震材料并不完全支撑人体脚部,即人体脚部和鞋中底减震材料之间还留有一定间隙,这些间隙其实并未充分发挥其减震性能,适当提高其致密性,并不会影响到整个鞋子的减震性能,但是对于防脏问题上则是可以起到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此而开发得到本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侧缘处形成光滑致密层,让相邻ETPU发泡粒子之间熔接在一起而具有更小的缝隙,从而降低灰尘和油脂进入相邻ETPU发泡粒子之间缝隙中的可能,从而可以提升鞋子表面的外观美感。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